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考察芫花叶中总提物和羟基芫花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总提物和羟基芫花素作为指标考察4个因素(溶剂类型,提取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次数)、3个水平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总提物的最佳工艺为用蒸馏水、煎煮90 min、8倍量、提取1次;羟基芫花素的最佳工艺为用蒸馏水、煎煮60 min、10倍量、提取2次.结论:溶剂的类型对总提物提取率影响最大,而提取时间对羟基芫花素提取率影响最大,本研究确定的羟基芫花素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色谱技术对芫花醇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芫花素(genkwanin,1)、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2)、芹菜素(apigenin, 3)、山柰酚-3-O-β-D-(6″-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4]、芫根苷(yuenkanin,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6)、木犀草素-7-甲氧基-3′-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methylether-3′-O-β-D-glucoside, 7 )、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genkwanin-5-O-β-D-glucosid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芫花叶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叶。为了扩大芫花及芫花根的药用植物资源,河南中医学院冀春茹教授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从中发现了多种黄酮苷元及苷类、绿原酸类化合物及木脂素类成分,并发现其水溶性部位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作用,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而对心率的影响不明显,并对心肌缺氧有保护作用,还能降低麻醉猫的血压,抑制麻醉猫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清磷酸激酶(CPK)活性的升高,静脉注射以后还可产生短暂但明显的降压作用。该部位除含有已分离得到的绿原酸类化合物及其他糖类、无机成分等小分子化合物外,可能含有较多的黄酮苷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活性成分和为开发新的药用部位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了芫花叶中芫花叶苷、木犀草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5.
芫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芫花Daphne genkwa的花蕾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应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芫花,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以及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芫花中共分离鉴定了23个化合物,其中神经酰胺类1个:(2S, 3S, 4R, 8E)-2-[(2′R)-2′-羟基二十二烷酸酰胺]-十八烷-1, 3, 4-三醇(1);三萜类2个:木栓酮(2)、δ-香树酯酮(3);甾体类2个:5α, 8α-epidioxyergosta-6, 22-dien-3β-ol(4)、7α-羟基谷甾醇(5);黄酮类12个:洋芹素-7, 4′-二甲醚(6)、金合欢素(7)、芫花素(8)、芹菜素(9)、3′-羟基芫花素(10)、椴苷(11)、3, 7-二甲氧基-5, 4′-二羟基黄酮(12)、7-甲氧基-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13)、芫花素-4′-O-β-D-芸香糖苷(14)、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15)、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16)、芫花素-5-O-β-D-茜黄樱草糖苷(17);苯丙素类3个:西瑞香素(18)、丁香树脂醇(19)、浙贝素(20);二芳基戊烷类2个:瑞香醇酮(21)、瑞香烯酮(22);叶绿素类1个:173-脱镁叶绿素乙酯(23)。结论 化合物1512142023为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神经酰胺类、三萜类、二芳基戊烷类和叶绿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宽叶缬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inn. var. latiofolia Miq.)根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宽叶缬草根的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1D核磁共振光谱(NMR)、2D NMR等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结论 从宽叶缬草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甘西鼠尾甲苷A(1)、当归棱子芹醇葡萄糖苷(2)、(-)-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6-羟基-7-羟甲基-4-亚甲基六氢环戊骈吡喃-1(3H)-酮(4)、缬草苷A(5)、双四氢呋喃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小蜡苷Ⅰ(8)、青木香苷A(9)、(+)-1-羟基松脂酚-1-O-β-D-葡萄糖苷(10)、(+)-松脂酚-4,4’-O-二吡喃葡萄糖苷(11)、(+)-环橄榄脂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松柏苷(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芫花药材中芫花素与芫花酯甲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切换波长法同时测定芫花素与芫花酯甲的含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4:16);检测波长:前14min为338nm,14min后为232nm;柱温:25℃;流速:1mL/min。结果:此方法线性良好,芫花素与芫花酯甲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97.0%,RSD分别为2.28%,1.64%(n=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芫花药材中芫花素与芫花酯甲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芫花素在芫花不同炮制品中的含量。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分析7个产地芫花及8种芫花炮制品中芫花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芫花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其中芫花素的含量均有降低,以醋炙降低最少,进一步对各大区芫花饮片的芫花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论此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制定芫花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部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卷叶贝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母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和层析进行成分分离。运用化学和现代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R,25S)-solanidane-3β-醇(Ⅰ)、胸苷(Ⅱ)和腺苷(Ⅲ)。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贝母属植物中分得,腺苷具有抑制由PAF诱导的血小板集活性。  相似文献   

10.
首次从翻白叶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f.velutina Card.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黄酮苷和三萜类化合物,经光谱及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翻白叶苷A(potengriffioside A.Ⅰ),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Ⅱ),野蔷薇苷(rosamultin,Ⅲ),euscaphic acid(Ⅳ),kaji-ichigoside F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玉蜀黍叶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玉蜀黍叶为原料,用95%乙醇提取,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根据在薄层色谱中呈现单一斑点结果,从玉蜀黍叶中分离了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是苜蓿素(1)、苜蓿素-5-O-β-D-葡萄糖苷(2)、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3)和β-谷甾醇(4)。结论:从玉蜀黍叶中分离鉴定了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玉蜀黍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取、分离鸦葱中的黄酮成分并鉴定其结构,为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鸦葱全草粉末,用70%乙醇提取,提取液经大孔树脂、硅胶、ODS柱、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光谱学数据分析和理化常数鉴定其分别为:5,7,4′- 三羟基黄酮-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5,7,4′- 三羟基黄酮-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及5,7,3′,4′- 四羟基黄酮-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碳苷。结论: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鸦葱中得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究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药效物质基础,为双黄连粉针剂更合理的应用和更广泛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各种理化、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双黄连粉针剂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丁、黄芩苷和葡萄糖。结论 绿原酸、咖啡酸和黄芩苷外,其他4种化合物均系从该制剂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小鼠血清中芫花根总黄酮(TFRD)各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探讨TFRD含药血清对正常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HPLC法测定小鼠单次ig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M TT法检测多次ig给药后含药血清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NK与LAK细胞杀伤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单次ig TFRD后血药浓度在20~30 m in达到高峰;TFRD含药血清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增加NK和LA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论TFRD含药血清能增强正常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便、实用的核小体提取方法.方法取无菌新鲜鸡血,提取细胞核,用葡萄球菌核酶消化后裂解、离心,获得上清组分用连续性密度梯度蔗糖进行分离,收集分子量350 bp左右的组分.结果2%琼脂糖电泳显示该组分含有长度为150 bp的双链DNA,15%SDS-PAGE电泳显示该组分含有组蛋白H2A、H2B、H3和H4;本实验分离的核小体在0 ℃条件下存放4周未见DNA成分和组蛋白成分发生解聚.结论该方法可以正确的分离出核小体,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核小体在SLE自身抗体产生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总黄酮经乙醇抽提、处理后 ,用一阶导数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结果分别为 1.32 %和 1.6 8%。实验表明 ,在样品未经分离纯化时 ,由于干扰组分的影响 ,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偏高 ,而一阶导数光谱法能很好地消除干扰 ,取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芫花条中抗炎活性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芜花条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药理活性追踪下的化学成分分离手段,从芫花条中发现抗炎活性成分.药理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药理模型.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芜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及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UV、IR、1HNMR、13C 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芫花条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一甘油酯(1)、a-谷甾醇(2)、咖啡酸正二十烷酯(3)、咖啡酸正二十二烷酯(4)、咖啡酸正十八烷酯(5)、胡萝卜苷(6)、芫花素(7)、木犀草素(8)、( )落叶松脂醇(9)、芹菜素(10)、山柰酚(11)、瑞香黄烷素B(12)、染料木素(13)、二氢山柰酚(14)、对羟基苯甲酸(15)、槲皮素(16)、丁香苷(17)、丁香醛(1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9).结论:化合物1、3~5、7、15、17~19为首次从芜花条中分离得到.芫花条乙醇提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高剂量组(400 mg/kg)、氯仿萃取部位高剂量组(200 mg/kg)及咖啡酸正二十二烷酯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维药蜀葵花[Althaea rosea(Linn.)Cavan.]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蜀葵花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9个黄酮类单体成分,分别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奈酚(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6″-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奈酚-3-O-芸香糖苷(8)、山奈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6、7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分离得到,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分离、培养并鉴定星形胶质细胞。方法分离出生1-3d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加入含有10%马血清、10%小牛血清以及10ng/mL EGF的MEM培养基培养,于第3-4周将细胞固定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抗原GFAP的表达。结果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细胞生长旺盛。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典型,并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未见其他种类细胞生长。结论笔者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应用胶质细胞饲养层与其他细胞联合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