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经过14 d治疗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和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评价,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4 d后,2组患者上肢的损伤程度、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等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好转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6.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水肿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水肿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增加值、VAS评分降低值、水肿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有效果,而电针围刺法在改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等方面较针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中有关浮针疗法(试验组)vs传统针刺疗法或康复训练(对照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共涉及病例1 0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OR=5.42,95%CI[3.45,8.52])及在改善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SMD=-0.45,95%CI[-0.67,-0.22])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SMD=-1.46,95%CI[-1.87,-1.06])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在改善运动功能评价(FMA)评分(MD=2.93,95%CI[4.50-1.97,7.8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及在改善SHSS评分、VAS评分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疗法或康复训练,但由于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较低,研究结论尚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对比干针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肌肌肉弹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颈肩MPS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干针组,每组各34例,2组均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并随访4周。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3次后及治疗结束后1周和4周时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简易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即刻、首次治疗后30 min和治疗3次后30 min时观察2组患者的上斜方肌剪切波速度(SWV)弹性值,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针刺感觉量表(C-MMAS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浮针组脱落4例,干针组脱落3例,最终浮针组30例、干针组31例患者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的VAS、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浮针组在首次治疗后和治疗3次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针组(P<0.05或P<0.01),SF-MPQ评分在治疗3次后的降低差值大于干针组(P<0.01)。(3)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浮针组的SWV值均较治疗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浮针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浮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Ashworth痉挛评分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2/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39/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和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Ashworth痉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康复治疗用于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确切,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在关节松动术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联合揿针埋针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肢肩关节的被动前屈与外展无痛活动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的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及上肢FMA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肩关节活动改善优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有效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VAS评分、FMA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频电疗联合OT手法治疗对肩肘综合征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1期肩肘综合征患者14例为2组研究对象,1疗程后通过ROM及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对疗效对比评价。结果:2组观察指标中ROM及VAS量表评分均有差异,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中频电联合OT手法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9.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1186-1190
【目的】观察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的中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能明显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进行芒针透刺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毫针疗法。采用VAS量表、FMA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疼痛、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疗效,且疗效优于常规毫针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和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均能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的疗效更优一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给予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对脑损伤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脑损伤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臂丛组(n=21)和常规组(n=21).臂丛组用0.5%利多卡因行患侧臂丛神经阻滞;常规组予口服止痛药、局部理疗、针灸等常规方法治疗,两组的功能锻炼相同.治疗后2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肩手痛进行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 臂丛组优效率52.4%(11/21例)高于常规组14.3%(3/21例)(P<0.05),臂丛组有效率100%(21/21例)高于常规组85.7%(18/21例)(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臂丛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治疗肩手综合征,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肢疼痛,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老年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进展性脑卒中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并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在治疗7天和14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常规疗法在老年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可有效阻止进展性脑率中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荟萃分析评价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主题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对纳入文献提取数据,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策略由第一作者确定,如遇分歧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作者裁定。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进行定量,研究性质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愈率与总有效率的合并效应量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8(95 %-CI:1.35,1.63),1.15(95 %-CI:1.11,1.19)。临床症状与量表评价方面,各指标合并WMD分别为:FMA(Fugl-Meyer Assessment),7.36(95 %-CI:4.71, 10.02);MBI(Modified Barthel Index ),16.09(95 %-CI:-7.52, 39.70);VAS(visual analog scale),-1.54(95 %-CI:-1.86, -1.21);水肿,-1.39(95 %-CI:-1.81, -0.98)。结论 与康复训练比较,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缓解疼痛、水肿,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疗效,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发病第1、7和14天的“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内风、内火、痰湿、血瘀、气虚、阴虚)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发病第14天的NIHSS评分作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指标,并依据评分进行分组(发病第14天NIHSS评分≥7作为近期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7分为预后良好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应用两样本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发病第1、7和14天的NIHSS评分。结果:发病第14天的血瘀证(比值比为2.924,95%置信区间为1.231~6.946,P=0.015)和发病第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值比为1.956,95%置信区间为1.701~2.250,P=0.000)是预测缺血性中风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从重复测量均数变化趋势图可看出,血瘀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血瘀证患者重,且其NIHSS分值在疾病过程中持续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血瘀证为缺血性中风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积极采取活血化瘀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疾病的近期预后。本研究还为实施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动态证候干预提供了循证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均4周。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和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结果共有80例完成了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名,行氟西汀(20mg/d)抗抑郁治疗;对照组40名,行茴拉西坦胶囊(100mg/d)做安慰剂使用。两组均先行神经内科常规和康复治疗,治疗后随访3—6个月,老年脑卒中治疗效果评估采用抑郁状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标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odified Edinburgh 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MESSS)两项进行评定,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I)分级变化进行统计。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相比,实验组SDS和MES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DI分级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可有效减缓患者产生不稳定的抑郁心理,有利于恢复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丽萍 《河北医学》2014,(11):1798-1801
探讨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解除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扩容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且均自愿接受康复治疗,并能够配合康复医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后后即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4周后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 MBI( modified barthel index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价、采用 Fugl-Meyer 评定法( 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 NIHSS )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MBI、FMA、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康复治疗前比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FMA、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恢复,缓解肩-手综合征症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循经筋拉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刺比较,评价针刺配合循经筋拉伸的功能锻炼方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连续治疗4周,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JOA)比较,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3例,好转4例,无效3例。结论:针刺配合拉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及改善功能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