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风消肿灵外洗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设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后疗效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6例(20%),显效12例(40%),好转7例(23.3%),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6.7%),显效7例(23.3%),好转6例(20%),总有效率50%(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疗效及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中风消肿灵外洗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针药配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检索近年来以电针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以了解近年来以电针为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单纯电针以及电针结合艾灸、中药、康复、理疗、穴位注射、刺络拔罐、穴位热敷、中药熏蒸等综合疗法均能有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以电针为主的疗法可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性,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刺激肌肉收缩,改善肌张力,松解粘连,镇静止痛,恢复患肢神经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在关节松动术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联合揿针埋针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肢肩关节的被动前屈与外展无痛活动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的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及上肢FMA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肩关节活动改善优于...  相似文献   

6.
周媛  李少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116-116
选取肩手综合征(RSD)I期患者65例,进行针刺疗效观察。随机分为针刺组45例,穴位封闭组(简称穴封组)2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刺组治疗RSD的总有效率优于穴封组,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针灸治疗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病例均采用中药熏蒸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周围及患肢手部等进行治疗。结果:46例病例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13%。结论: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穴位封闭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严 《吉林医学》2006,27(9):1077-1078
目的:观察穴位封闭治疗中风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后有明确肩手综合征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穴位封闭+康复法和常规针刺+康复法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穴位封闭+康复组)在缓解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封闭方法有效地缓解了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瘀肿、关节不利,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70%[1],其典型表现是早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水肿和疼痛、皮温上升;后期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甚至挛缩变形,骨质疏松,严重影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许多临床医生为肩-手综合征的防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临床中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近5年来的进展略作一回顾。1针刺手法的选择王氏等[2]将1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SH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上肢功能、生活质量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VAS、肿胀评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肿胀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FMA、SS-QOL评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MA、SS-QOL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风后SHS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上肢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给予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和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均能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补虚泄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的疗效更优一些。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叶氏养胃汤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针药配合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有效途径。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叶氏养胃汤为主治疗本病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本病19例。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疗效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焦虑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配合叶氏养胃汤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循经筋拉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刺比较,评价针刺配合循经筋拉伸的功能锻炼方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连续治疗4周,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JOA)比较,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3例,好转4例,无效3例。结论:针刺配合拉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及改善功能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水肿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水肿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增加值、VAS评分降低值、水肿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有效果,而电针围刺法在改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等方面较针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组和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给予眼针疗法和中医辨证施护。结果:眼针疗法和中医辨证施护组有效率95%;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组有效率72.5%,两组护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动静脉泵对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SHS)的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岁以下脑卒中后合并SHS的偏瘫患者6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动静脉泵治疗。5个月后评定上肢疼痛、水肿及综合性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肘正中静脉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约85%的患者患肢局部水肿、疼痛及运动功能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后肘正中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加。结论 对于脑卒中合并SHS的偏瘫患者,动静脉泵可以有效改善上肢淤血和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活动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逐瘀开郁汤治疗脑出血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出血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逐瘀开郁汤治疗,对照组加用帕罗西丁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HAMD评分减分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P<0.05)。结论:逐瘀开郁汤可以改善脑出血后抑郁症状和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合谷刺法治疗中风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合谷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痉挛改善有效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合谷刺法可有效治疗中风痉挛,通过调和阴阳气血、降低肌张力,起到显著的痉挛抑制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痛经是青年妇女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病症,临床治法颇多,但疗效欠佳。作者从1987年开始,采用耳针治疗痛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