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析双侧晚期膝关节炎实施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对比分期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现选取我院我院收治的92例双侧晚期膝关节炎患者参与此次调查,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同期组与分期组,术毕统计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疗效等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种类与例数。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年KSS评分以及评分改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期组并发症率为13.0%,分期组并发症率为6.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晚期膝关节炎实施同期双膝关节置换与分期膝关节置换均有相当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但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有助于减少住院时间、次数,避免患者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时间所选为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其均接受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实验组行同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分析2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2组术前、术后HSS膝关节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侧膝关节置换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患者分单侧置换组(30例)和双侧同期置换组(54例)。双侧同期置换组患者采取同时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置换组患者采取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双侧同期置换组患者HISS评分与单侧置换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同期置换组患者HISS评分明显高于单侧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显著恢复膝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双侧膝关节炎的安全性.方法:检索1978年3月至2013年1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比较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研究.结果:电子检索到148篇相关文献,纳入13篇文献(共57 616例)进行系统评价.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27 720例,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29 896例.术后死亡率(OR=2.83)、平均失血量101.85 mL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高(多)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术后肺栓塞发生率(OR=0.65)、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R=1.14)、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OR=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关节深部感染发生率(OR=0.53)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较低.结论:通过术前仔细评估,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期、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选取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并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HSS评分较术前均提高,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对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感来说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患肢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60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各占30例。采用常规治疗归为对照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归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生活质量(EORTCQLQ-3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试验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EORTCQLQ-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效果可观,可改善患肢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在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药物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99.13±9.90)°、膝关节功能评分(h SS评分)为(88.66±5.05)分,高于对照组的(92.44±10.80)和(45.54±7.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膝关节炎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TKA)和分期双侧TK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且随访资料满1年的患者67例.按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是否分期进行分为同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并发症、治疗因素和治疗效果的差异.术前因素包括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和术前合并症;治疗因素包括总住院时间、总手术时间、伤口总引流量、总输血量;疗效判断采用术前、术后1年时的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作为观察指标,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同期手术患者45例,分期手术患者22例.分期手术组术前合并症率明显高于同期手术组(P<0.05),但两组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同期手术组(P<0.01),但同期手术组总输血量明显多于分期手术组(P<0.01),两组总手术时间、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术后1年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及伤口延迟愈合,但两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死亡率均为零.结论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同期双膝TKA和分期双膝TKA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双膝关节疾病患者一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选择性单侧TKA后早期临床疗效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健康问卷调查的差异.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8月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初次行TKA的患者144例(190膝),假体均采用施乐辉公司假体(GenesisTM‖Smith & Nephew).46例(92膝)行一期双膝TKA(双膝组):男8例(16膝),女38例(76膝);年龄(66.7±8.9)岁;其中骨性关节炎(OA)44例(88膝),类风湿性关节炎(RA)2例(4膝);同期对98例(98膝)行一期选择性单侧TKA(单膝组):男30例(30膝),女68例(68膝);年龄(68.0±4.5)岁;其中OA患者78例(78膝),RA患者20例(20膝).结果 术后双膝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单膝组发生2例切口愈合不良.双膝组44例(88膝)获随访,随访时间11~19个月,平均16个月.单膝组91例(91膝)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年SF-36量表调查显示,除两组除生理职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双膝组及单膝组关节活动范围(ROM)分别为(123.7±16.5)°和(123.7±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分别为(91.5±8.5)分和(91.2±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为(1.4±0.9)分和(2.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膝组术后早期在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单膝组,但SF-36量表评价、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ROM等方面较单膝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临朐县人民医院诊治的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96个关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期组(24例)和分期组(24例)。同期组进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期组给予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以及Harris评分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以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均少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分期组(37.5%比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结论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较行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应视患者的病情及经济情况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荣伟 《河北医学》2014,(1):116-119
目的:探究并分析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膝关节置换( TKA )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单髁置换(UKA)。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SS 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SS评分为(27.8±2.5)分,与对照组(28.0±2.4)分较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关节活动度为(108.3±10.5),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胫股角为(176.2±1.4),矫形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较好,较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21例重度膝外翻患者常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年,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完全矫正,膝关节HSS评分达83~97分,膝关节活动度提高至850~1100,外翻度数(股胫角)降至00~100,全部病例未发生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髌骨脱位,未发现假体松动。结论重度膝外翻畸形患者常用常规截骨,正确的软组织松解及选择合适的假体植入,可很好的矫正外翻畸形,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采用微创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019年11月14日—2020年1月27日期间天津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42)。分别采用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IS-TKA)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及ADL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关节屈曲、伸展及总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P>0.05);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增大(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及ADL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屈曲度、伸展度及总活动度均分别显著增大(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增大幅度均分别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MIS-T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金属病并不多见,但确是公认的并发症,尤其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或单间室膝关节置换(UKA)后,国内外的文献对此疾病报道较少。单纯的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血清化学、红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血清值并不能明确金属病的诊断。通过对手术中取出的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能够证实这一诊断。膝关节置换术后金属病是一种罕见的、可能被低估的并发症。系统的诊断方法对于及时和正确的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旦确诊后应早期进行彻底清创术和(部分)全滑膜切除术、关节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15.
丁辉海 《中外医疗》2016,(14):94-95
目的:对比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采用的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治疗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膝关节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86.68±6.30)分比对照组(78.50±4.25)分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且并发症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置换术中伸屈间隙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方法113例因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伸屈间隙的软组织平衡是采用针对软组织的不平衡模式,有针对性地对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结果92.3%的膝关节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伸屈间隙内外侧平衡,伸屈间隙相等,优占80.5%,良19.5%。结论松解挛缩组织方法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伸屈间隙软组织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膝置换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但同时,患者对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寿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假体TKA术后都明显的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这两种假体在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X线片检查结果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移动平台假体组TKA术后的最大屈曲度小于固定平台假体组的最大屈曲度。虽然在实验室研究中移动平台型假体在耐磨损和关节运动学方面优于固定平台型假体,但是在临床研究中的观点却并不一致。本文就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技术中不同假体的选择以及手术技术对于术后髌股关节生物力学、髌骨运动轨迹以及假体旋转位置的影响加以分析,探讨影响TKA术后膝关节功能以及假体使用寿命的相关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对照组60例,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与疼痛评分,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IL-1与MMP-3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疼痛积分及其IL-1、MMP-3含量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粘连松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关节镜直视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8例.结果随访6.0~23.5个月,平均11.4个月,膝关节的活动度较术前平均增加72°,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手术行膝关节粘连松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膝关节负重位和多角度髌骨轴位的 X线投照技术探讨 ,以建立一个最佳的投照方式。材料与方法 :应用自制的多角度髌骨轴位投照架 ,对膝关节在同片不同屈曲度数时的 X线投照进行对比 ,以及双膝关节在负重位时 X线投照条件的对比。结果 :在屈膝 30°、4 5°、90°时 ,X线球管水平中心线向上、向头侧分别倾斜 5°、7°、10°时 ,髌骨呈单边影像 ,达到诊断要求。结果 :膝关节负重位和多角度髌骨轴位 (即屈膝 30°、4 5°、90°)。 X线投照技术是对膝关节病变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