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本院35a来经病理证实的38例小儿肝炎后肝硬化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病例年龄2个月至14岁,平均6.0(±4.2)岁,小于1岁者占18.4%。男女之比为1.4:1。在肝穿刺证实的小儿慢性肝病中占11.5%,在小儿尸解病例中占0.4%。1例有急性乙肝病史患儿,发病5个月肝穿刺证实为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突出,但无早期诊断意义。血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补体C3普遍降低。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总阳性率72.2%。可见小儿肝炎后肝硬化并不少见,且发病早、发展快,主要为乙肝后肝硬化。  相似文献   

2.
肝炎后肝硬化其残留黄疽、低蛋白血症以及顽固性腹水,迄今为止仍是治疗的一大难题。我院1999年5月-2000年7月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商品名谱斯泰)治疗肝炎后肝硬化31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共选择病例5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根据1995年5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定标准[1],均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 1.2 一般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26~71岁,腹水24例,占77.4%;血浆蛋白低,白/球比倒置或平值26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虫草术酱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进行评价。②方法240例慢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0例采用虫草术酱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保肝、对症、支持治疗。③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3%及80.8%,对照组为15.0%及28.3%.治疗组ATL与ALB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05,6.98,P均<0.01)。治疗组HBeAg与HBV-DNA阴转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5.45,31.05,P均<0.01)。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9.4%,对照组38.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4.47,P<0.01)。④结论虫草术酱汤对慢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脑梗塞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351例同血中合并脑梗塞的17例病人的发病率,发病机理,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脑梗塞患者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4.84%,均在1周内发病。老年患者占82.4%,肝硬化大出血并脑梗塞发病率为11.3%,死亡率高达33.3%,治疗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杨洪太 《中原医刊》2001,28(9):46-47
周期性麻痹是神经内科较常见的疾病,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病因及诊治情况,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收治的30例周期性麻痹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30例患者中,男26例,女4例。年龄为22~58岁,其中22~30岁14例,占46.7%;31~40岁8例,占26.7%;41~50岁6例,占20%;51~58岁2例,占6.7%。全部病例均无家族史。有14例有反复发作史,其中发作间隔5年以内者有13例,间隔7年者有1例。发作季节:夏秋季16例,冬春季14例。发作时间:晨起后12例,夜间醒来7…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肝病患者的医院内感染情况。方法 对1996年4月1日-1997年5月31日新入院的513例肝病患者的医院内感染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医院内感染率为9.55%(49/513),其中重型肝炎的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肝硬化和重度慢性肝炎;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占46.55%,腹腔15.52%,肠道12.07%,口腔部位10.34%,胆系8.62%,其他6.90%,结论肝病患者病情危重,肝炎危  相似文献   

7.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生长激素(GH)的变化,对7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了78例肝硬化患空腹血浆GH,68例慢性胃炎患对照,肝硬化患分2组,代偿级26例,失代偿组52例,15例肝硬化患同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时GH变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空腹GH平均值为1.24±1.24μg/L;肝硬化代偿组为2.74±1.85μg/L,其中GH〉5μg/L4例(占15.38%  相似文献   

8.
探索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败血症的特点。方法 对传染科1975 年1 月至1994 年12 月住院的1 787 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经血( 骨髓) 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败血症100 例(56 % ) ,内有6 例复数菌败血症(6 % ) 。其特点有:①男80 例,女20 例,年龄4 ~68 岁;重型肝炎55 例(805 % ) ,肝硬化45 例(407 % ) ;②发热94 例,中毒性休克43 例;③血 W B C 在06 ×109 ~490 ×109· L- 1 ,> 100 ×109· L- 1 49 例, N> 075者60 例;④以大肠杆菌为主的 G- 菌占6698 % ,葡萄球菌为主的 G+ 菌占3121 % ,厌氧菌095 % , L型菌095 % ;复数菌为大肠杆菌与 G- 或 G+ 菌组合;⑤后10 年,大肠杆菌857 % 对氨苄西林、50 % 对头孢唑啉、30 % 对哌拉西林耐药,金葡萄、表葡菌100 % 对青霉素耐药、25 % ~333 % 对苯唑西林耐药;⑥有41 例(41 % ) 败血症治愈出院,12 例自动出院,47 例(47 % ) 死于严重肝病的并发症;⑦肝硬化666 % (30/45) 、重型肝炎20 % (11/55) 、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高动力循环对全身器官的功能改变有显著影响[1],近年来越来越被有关专家所重视。本文对我院1993~1997年就诊的9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分析,以探讨肝硬化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年龄35~73岁,平均49岁;男76例,女14例。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B超或CT及化验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其中肝炎后肝硬化86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均予胃镜检查。1.2 胃镜检查分析 90例肝硬化病人中有32例为消化性溃疡,占39.9%…  相似文献   

10.
肺炎性假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提高X线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水平。(2)方法 对临床与X线检查资料较全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肺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结果 31例肺炎性假瘤中X线诊断正确者仅5例,占16%;误诊为肺癌12例,占39%;良性病变10例,占32%;结核瘤3例,占10%;错构瘤1例,占3%。总误诊26例,占84%。(4)结论 肺炎性假瘤X线表现以肺部“桃尖征”为较特征性改变。对诊断确有困难者,经皮穿刺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附97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特点.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经急诊胃镜确诊的97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全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以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要原因,占79%.出血量以中等量出血为多,占47%.出血量的多少和肝功能Child-Pagh分级有关,其中C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A和B级患者.内科综合治疗的止血率为87%.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急诊胃镜检查对明确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内科保守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其内镜特点。方法:收集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2月间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做急诊胃镜。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线,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曲线静脉破裂出血占38.26%,PHG出血占30.43%,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9.57%,其它占1.74%。PHG的内镜主要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充血和糜烂。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PHG是重要原因,非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约占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胃镜、B超及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为临床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早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6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情况,腹部B超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比较门静脉主干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门静脉主干内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肝功能分级越差,各静脉内径越宽,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B级与A级,C级与A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分级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综合门静脉主干内径、肝功能分级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可较准确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预测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曲张静脉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行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另选取84例肝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所有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比较不同程度患者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因素,采用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增加,患者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逐渐升高;92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共有24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为26.09%(24/92)。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比高于未发生患者,门静脉宽度大于未发生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长于未发生患者,肝弹性值、脾弹性值高于未发生患者(P <0.05);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3.180(95%CI:1.037,9.757)]、肝弹性值[O^R=3.873(95%CI:1.262,11.881)]、脾弹性值[O^R=3.647(95%CI:1.189,11.189)]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P <0.05);ROC分析显示,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预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5.39 kPa和30.01 kPa,敏感性分别为83.33%(95%CI:0.626,0.953)和79.17%(95%CI:0.577,0.929),特异性分别为86.76%(95%CI:0.764,0.938)和89.71%(95%CI:0.798,0.957)(P <0.05)。结论 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进  杜永胜  李刚 《安徽医学》2005,26(5):400-4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方法回顾总结近五年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病史。结果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42.9%(18/42),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5.2%(19/42),消化性溃疡7.1%(3/42)。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非曲张静脉出血(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2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彬 《中外医疗》2010,29(6):12-13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份至2008年12月214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8.6%,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胃癌、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复合性溃疡。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消化道出血主要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胃酸及蛋白酶、胆酸、非甾体消炎药等破坏因素及胃粘膜保护因子平衡紊乱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特点。方法对85例慢重肝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慢重肝的基础肝病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B组为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慢重肝。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黏膜病变(GML)、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为98.8%,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和GML的发生率分别为70.6%、35.3%和9.4%。A、B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GML和PHG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6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GML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5.2%(30/46)。结论慢重肝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高,且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ML、PHG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吻合器断流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2009年7月对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患者分别行传统断流术(A组)及吻合器断流组(B组),其中A组12例,B组26例,分别于切脾前、后、断流术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nous pressures,FPP)。术后3~6个月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门静脉流速(portal vein velocity,PVV)、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A、B两组切脾后门静脉压力较切脾前下降,A组术后FPP为(2.32±0.19)kPa,较切脾后上升,B组术后FPP进一步下降为(1.80±0.15)kPa,较切脾后下降(P〈0.05),B组术后FPP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示:B组术后PVD、PVV、PVF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B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吻合器断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较持久,能显著改善食管静脉曲张,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同时不会加剧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EVB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5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胃镜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镜下表现与肝功能的关系;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机率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肝功能越差,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越高;轻中度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率高。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率高,临床上要重视并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20.
关幸求 《吉林医学》2011,(30):6307-6308
目的:了解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诊断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同时通过胃镜检查确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并记录其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结果:肝炎肝硬化91例(其中乙型肝炎77例,丙型肝炎14例),乙醇性肝硬化31例,淤血性肝硬化(包括布-加综合征、右心衰竭等)20例,隐源性肝硬化12例,药物性肝硬化8例。肝功分级:A等级24例,B等级53例,C等级85例。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CT等检查设备进行检查,其中肝脏大小正常28例,增大18例;脾脏大小正常12例。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为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25%(96/162)、50.61%(82/162);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三腔二囊管压迫及外科手术。单种方法少见,仅15.4%(25/162)。联合治疗非常常见,其中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单独使用及联合三腔二囊管、垂体后叶素联合三腔二囊管、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手术治疗最为常见。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常见病因为乙型肝炎,肝功能越差,出血几率越大。小部分患者肝脏大小正常,脾不增大。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为主要的并发症。联合治疗常见,且以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三腔二囊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