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自噬与衰老的关系。方法 通过体外分离培 养年轻组小鼠(8 周龄)和老年组小鼠(18 个月龄)BM-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TUNEL 染色检 测细胞凋亡,ELISA 试剂盒检测BM-MSCs 分泌蛋白VEGF、bFGF、IGF-1、HGF 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 测自噬相关蛋白LC3- Ⅰ、LC3- Ⅱ、Beclin 1、ATG12-5、p62 及信号通路蛋白p-Akt、Akt、p-mTOR、 mTOR 的表达。结果 与年轻组比较,老年组BM-MSCs 凋亡增加(P <0.05),分泌功能下降(P <0.05),自 噬相关蛋白LC3- Ⅰ、LC3- Ⅱ、Beclin 1、ATG12-5 表达水平下降(P <0.05),相反p62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P <0.05),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Akt、p-mTOR、mTOR 表达升高。结论 老年小鼠BM-MSCs 凋亡增加,自噬活性及旁分泌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凋亡、自噬的影响。方法 (1)以不同浓度(0μmol/L、50μmol/L、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和700μmol/L)H2O2处理大鼠心肌细胞H9c2 6 h、9 h和12 h,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筛选H2O2的最佳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以构建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模型。(2)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H2O2组、BMSC+H2O2组。H2O2组和BMSC+H2O2组均采用500μmol/L H2O2诱导12 h建立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模型,在此基础上,BMSC+H2O2组加入对数生长期大鼠BMSC进行共培养。对照组正常培养而不给予干...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迁徙定植特性的改变,从而为应用MSCs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用8周龄SD大鼠接受22GyX线照射制作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模型;从GFP鼠抽取骨髓,分离和扩增MSCs?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的SD大鼠4个月后予静脉输注GFP-MSCs?于移植后几个时间点取脑?骨髓?肝?脾等做冰冻切片,用双光子共聚焦红外脉冲激光显微镜检测GFP-MSCs? 【结果】 在最早24 h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髓中检测到外源性GFP阳性细胞,至第7天后实验组骨髓中GFP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脑内第1天未检测到外源性GFP阳性细胞,第4天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的SD大鼠,脑组织检测到带绿色荧光的外源性GFP阳性细胞;而对照组脑内一直未检测到带绿色荧光的外源性MSCs?实验组和对照组脾脏在输注MSCs后第1天即检测到大量GFP阳性细胞,并持续存在,第21天实验组GFP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减少?【结论】 在放射损伤条件下外源性MSCs可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可诱导外源性MSCs向脑组织迁徙定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迁徙定植特性的改变,从而为应用MSCs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8周龄SD大鼠接受22GyX线照射制作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模型;从GFP鼠抽取骨髓,分离和扩增MSCs。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的SD大鼠4个月后予静脉输注GFP-MSCs。于移植后几个时间点取脑、骨髓、肝、脾等做冰冻切片,用双光子共聚焦红外脉冲激光显微镜检测GFP-MSCs。【结果】在最早24h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髓中检测到外源性GFP阳性细胞,至第7天后实验组骨髓中GFP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脑内第1天未检测到外源性GFP阳性细胞,第4天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损伤的SD大鼠,脑组织检测到带绿色荧光的外源性GFP阳性细胞;而对照组脑内一直未检测到带绿色荧光的外源性MSCs。实验组和对照组脾脏在输注MSCs后第1天即检测到大量GFP阳性细胞,并持续存在,第21天实验组GFP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在放射损伤条件下外源性MSCs可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可诱导外源性MSCs向脑组织迁徙定植。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重建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mMSC)单独输注对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雄性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给受致死剂量全身照射(8 Gy)的雌性C57BL/6小鼠,检测移植后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病理变化、粒-单核细胞系祖细胞集落(CFU-GM)计数及性染色体比例,以未输注MSCs的小鼠作对照.结果:对照组小鼠(n=6)在照射后20 d内全部死于造血功能衰竭;MSCs组移植后血象明显下降,但2周后迅速恢复,28 d时恢复到照射前的60%左右,42 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MSC促进骨髓有核细胞数及CFU-GM快速恢复,有利于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改善.移植后42 d,仍可在受致死量照射的受体鼠内检测到供体MSC,但不能长期植入.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输注可促进重度放射损伤小鼠的造血功能恢复,其植入时间长短可能与输注的细胞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ncRNA-TUG1在放射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衰老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IncRNA-TUG1干扰组、IncRNA-TUG1对照组,用γ射线造成放射损伤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IncRNA-TUG1在2组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2组的γ-H2AX蛋白反映DNA损伤,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表达以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反映细胞衰老.结果 γ射线放射显著增加了BM-MSCs中IncRNA-TUG1表达(P<0.01),BM-MSCs中迅速出现γ-H2AX磷酸化,p53蛋白水平升高,BM-MSCs衰老明显增加;而干扰IncRNA-TUG1后,放射后BM-MSCs的DNA损伤修复加快,p53蛋白水平下降,细胞衰老明显减少(P<0.01).结论 放射可能通过IncRNA-TUG1促进BM-MSCs的衰老.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继胚胎干细胞后备受关注的来源于骨髓的细胞群。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易于分离和扩增,来源丰富,低免疫源性,可用于异体移植,不存在伦理问题,而且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1]。因此,BMSCs在组织工程、细胞和基因治疗中,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再生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交通业、建筑业及体育事业等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但由此引发的健康和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SCI)的持续高发就是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显著表现之一。目前 ,发达国家的脊髓损伤发病率在2 8.3~ 45人 /百万人·年 ,我国每年约有五万人发病 ,以青少年为主 ,呈每年递增 10 %的上升趋势。由于脊髓损伤治疗困难 ,终身致残率较高 ,这无疑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个多世纪以来 ,医疗界先后采用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局部冷冻、物理康复、大网膜移植、以及应用酶试剂来抑制和消除…  相似文献   

9.
Ai G  Su Y  Yan G  Wang M  Liu X  Xu H  Che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632-163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合并局部放射损伤难愈性创面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方法 成年健康贵州小香猪8只,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电子线照射脊柱两旁皮肤,深度1cm,立即在受照射创面打孔,直径2cm,每侧8-10个,一侧为对照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一侧为MSC组,局部注射自体MSC,采用早期贴壁法分离小香猪骨髓MSC,将自体的MSC移植到局部合并20Gy的放射损伤创面,采用激素共聚焦,胶原定量EISA,细胞划痕实验,RT-PCR等方法,观察了MSC对合并放射损伤创面,采用激光共聚焦,胶原定量,ELISA,细胞划痕实验,RT-PCR等方法,观察了MSC对合并放射损伤创面的促愈作用及其促愈的机理。结果 将自体的MSC移植到局部合并20Gy创面后能加快创面愈拿 速度,使愈合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了3-4d,肉芽组织形成丰富,胶原合成增加,其促愈的机理与MSC分泌IL-8,IL-6,G-CSF等细胞因子吸引和趋化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向创面迁移,启动修复,增加伤口中修复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有关,同时MSC在创伤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基因和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尤其是I型胶原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增加,提示在局部微环境作用下,MSC可分泌细胞外基质或/和直接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的修复。结论 MSC对局部合并放射损伤的创面有明显有效的促愈效应,MSC的促愈作用是在干细胞与创伤局部微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海峰 《医学综述》2011,17(10):1470-1472
脊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近年来对脊髓损伤(SCI)修复研究的热点。移植的MSCs能向损伤部位自主移行,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和细胞因子,促进损伤脊髓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S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SCs生物学特性、移植治疗SC I的实验研究、治疗机制进行讨论和分析,为SCI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贴壁法体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MSC,利用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液对骨髓MSC进行转染;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A?B?C?D?E五组,A,B两组高氧暴露7 d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1 × 105 /只和1 × 104 /只)骨髓MSC,C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D?E两组为空气组,分别注射骨髓MSC和PBS,观察骨髓MSC在大鼠肺组织的分布情况?大鼠的体质量增长?肺系数?放射性肺泡计数(RAC)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A?B?D组肺组织中均可见GFP+ 细胞;MSCs干预3?7 d,A,B两组GFP+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高于D组(31.3 ± 2.6% vs. 11.8 ± 1.3%,A组 vs. D组, 22.7 ± 1.3% vs 11.8 ± 1.3%, B组 vs. D组,P < 0.05);A组治疗第3?7?14天GFP+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高于B组,P < 0.05;A?B两组治疗后体质量增长加快(66 ± 9 g vs. 48 ± 7 g,A组 vs. C组, P < 0.05),肺系数降低(2.26 ± 0.23% vs. 2.9 ± 0.4%,A组 vs. C组, P < 0.05),RAC值明显增加(9.2 ± 0.7 vs. 7.4 ± 0.4,A组 vs. C组, P < 0.05),肺部炎性反应减轻;A组对高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优于B组,P < 0.05?【结论】 两种剂量的骨髓MSC均可以减轻高氧肺损伤,高剂量组对高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培养条件、生物特性及分化能力。方法 抽取健康成人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培养人MSC,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体外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结果 成功地进行了人MSC的原代和传代培养;MSC CD34、CD45、HLA DR、CD62p等为阴性,CD29、CD44、CD166、CD90 等为阳性;MSC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 人骨髓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大类疾病。随着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转基因间充质干细胞重建损伤的脑组织、改善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这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睾丸Leydig细胞分化,并确定诱导条件。方法将分离培养所获得的第3代MSCs细胞经含黄体生成素(L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白介素-1α(IL-1α)的诱导液诱导,按诱导液中各因子浓度不同分为A、B、C组和对照组,分别于7d、14d、21d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行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3β-HSD的表达。以人睾酮ELISA试剂盒检测诱导细胞分泌类固醇的功能情况。结果诱导10~14d后,细胞具有Leydig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本研究条件下,随着诱导液中各因子浓度加大及诱导时间延长,诱导细胞3β-HSD表达阳性数和阳性率逐渐增多,以A组浓度及21d为最佳诱导浓度及时间(P<0.05),并且A组诱导21d分泌睾酮量最高(P<0.05)。结论人骨髓MSCs经体外诱导后可以分化为Leydig细胞或产类固醇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方法:收集剖宫产足月胎儿胎盘,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出羊膜问充质干细胞并传代培养,对P1-P3代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阳性分子CD73.APC、CD90-FITC、CIM4.PE、CDl05.Cy5.5和阴性分子CDllb-PE、CDl9.PE、CD34-PE、CD45-PE、HLA-DR-PE,并采用六孔板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hAMSCs的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状,hAMSCs在培养3-d达到对数增长期,通过流式检测,发现细胞可表达CD73、CD90、CD44和CDl05,未表达CDllb、CDl9、CD34,CD45、HLA-DR。结论:从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杆状病毒载体和质粒载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转导效率。方法体外原代培养hBMSCs,进行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杆状病毒载体和质粒载体转染实验。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经基因载体转染后的hBMSCs胞内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基因载体转染后的部分hBMSCs胞内有GFP表达而发绿色荧光,其中杆状病毒转导的hBMSCs荧光强度较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及质粒载体的转导效率和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分别是42%、37%、22%和158、115、77,均明显低于杆状病毒的70%(P<0.01)和212(P<0.05)。结论杆状病毒载体对hBMSCs的转导效率高于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和质粒载体,有望成为人体基因治疗研究中更为理想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移植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探索该方法的疗效及临床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模成功7d后将其移植入受损脑组织边缘,移植后养育14d,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模型取脑组织,记录实验组及对照组(未移植干细胞)的神经功能评分、组织形态学、Ⅷ因子表达血管计数。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受损坏死区域较对照组小,受损周边脑水肿较轻;数据显示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血管计数多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及Ⅷ因子表达血管计数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有明显疗效(P〈0.05)。结论移植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脑损伤能够帮助神经功能恢复,并促进血管生长。推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帮助脑组织修复。实验验证最短培养周期的原代干细胞早期移植即可应用于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骼肌定向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裸鼠损伤腿部向骨骼肌定向分化。方法 在裸鼠腿部注入无水酒精造成肌肉损伤,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染料Dil标记后注入损伤处,术后6d及12d取损伤部肌肉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 在术后6d可见Dil标记细胞向骨骼肌分化,Myoglobin阳性表达。术后12d后可见新生骨骼肌出现典型横纹,细胞核MyoD1阳性表达。结论 在裸鼠损伤肌肉的微环境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骨骼肌定向分化,并伴有Myoglobin及MyoD1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丹参注射液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丹参注射液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Paque液离心分离成人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分别采用含丹参注射液或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需基本培养基(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0.5×106,15代可获得(2~3)×1012个细胞,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90、CD105、CD166表达阳性,CD11a、CD14、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加入丹参或硫代甘油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丹参可以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