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近年来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激素的关系、中医药对胃肠激素的影响两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且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诸多学者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肠运动障碍、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目前治疗该病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为主,且因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故多药联合治疗亦被广泛应用。FD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故倍受研究者关注。该文就FD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症,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与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精神心理、肠道免疫与微生态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对FD的深入研究,众多学者认为脑-肠轴在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以上几方面对脑-肠轴与FD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使脑-肠互动机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这不仅有利于揭示脑-肠互动机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作用,还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多种因素如:胃肠激素因素、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异常因素、脑一肠轴的作用等引起的异质性疾病,同时FD和IBS重叠发病有着>50%的概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还不完全清楚,而且几乎无单一的发病机制能够完全解释所有FD和IBS的临床症状,随着近年来对FD和IBS两病研究的深入,了解其重叠的发病机制将会对FD和IBS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F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基因易感性、脑肠轴功能失调、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感染等有关。西医采用促进胃动力、抑酸、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中医药从整体出发,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对胃肠运动、胃肠激素等进行调节,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7.
罗芳  吴强 《四川医学》2004,25(6):655-65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患者症状得以缓解,许多学者认为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及心理因素有关。本文主要观察莫沙比利联合多虑平治疗FD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霓  彭应勇 《重庆医学》2008,37(19):2260-226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日前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胃肠功能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和环境因素等有关[1].约50%的患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常规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控制缓解.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可能同时存在食欲不振、暖气、腹胀、恶心、呕吐等.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FD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1,2,3].HP可能是FD发病机制之一,持续感染可能改变胃动力和感觉生理学[3].但HP与FD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抗HP感染治疗FD目前处于探索和研究之中.我们通过观察FD不同临床亚型中根除HP治疗,并与促动力药治疗比较,进一步探讨根除HP在HP感染性FD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逐年上升,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本文从胃肠激素、气体递质、特殊化合物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与FD发病有关的外周机制,以期为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方向,并提出未来研究应结合影像学、免疫学、代谢学等学科,多角度、立体化探究,为FD发病机制提供明确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尤其是焦虑、抑郁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病理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对负性刺激的处理过程以及脑肠轴的功能紊乱相关。临床多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包括专科药物治疗,结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等。中医主要从肝脾胃进行论治,多用疏肝、和胃、行气、健脾等方法治疗。目前心理治疗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生物反馈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组由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故缺乏特效治疗措施。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有着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势。目前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分型不一致,缺乏统一的量化分型标准,文章参考相关文献,将近5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辨证分型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组由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故缺乏特效治疗措施。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有着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势。目前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分型不一致,缺乏统一的量化分型标准,文章参考相关文献,将近5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辨证分型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为经检查排除而诊断的功能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其与多种因素相关,近些年其与精神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盏床治疗亦有所局限。,作者师承王垂杰教授,得其以传统医学理论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颇佳,且颇受益处,故加以整理而概述。。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与脑-肠轴(brain-gut axis,BGA)的功能失调紧密相关。脑肠 肽(brain gut peptide,BGP)作为脑和胃肠道中双重分布的肽类,是BGA的重要因子。FD在中医学归属“胃脘痛”“痞 满”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脑肠上下相通、互相联系形成脑肠互动,因而肠功能受到脑的调控,与西医的BGA理论相 吻合。中医学者通过实验研究、临床方药治疗和临床非药物疗法证实调节BGP和/或BGA可减缓FD的临床症状。尽管中 医在治疗FD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尚不能验证中医对FD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仍需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验证。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ispepsia,FD)是指以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国内统计,FD约占胃肠道专科门诊患者的1/3以上,欧美国家人群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21%40%,其中FD占40%-70%,因其较高的发病率,近几年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手段多样,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两者结合治疗FD同样疗效显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治疗FD存在一定的不足:(1)临床观察或实验研究的病例数目较少,缺乏说服力;(2)各医家对FD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3)疗效评价亦多受患者主观感受的影响,缺乏观察疗效的客观标准,准确性有待商榷。因此,今后的研究亟须严格科研设计,进一步开展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及实验研究,同时,探讨FD的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及用药规律,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统一标准,科学准确地评价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两者重叠发病的几率的非常高。现代医学对两者重叠发病的机制认识依然模糊,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机理,从而找出两者病机的共同点,探讨两者重叠的基本病机,为中医药治疗临床表现复杂的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探寻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