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予以无创呼吸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及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能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持续正压通气,观察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心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上升,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氧分压高,血二氧化碳分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上升,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利于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提升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呼吸衰竭并伴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COPD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单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气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aO2、SaO2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老年COPD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呼吸频率及心率,增加患者动脉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辅助通气在急性心力衰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一般情况、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70%vs 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 在常规抢救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效果。方法:将6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NIPPV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 h和8 h后的临床表现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等变化。随访出院后6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发作住院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NIPPV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2 h和8 h后的HR、RR、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氧饱和度(SaO2)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前、治疗2 h和8 h后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SaO2、CVP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HR、RR和MAP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P<0.01)。随访6个月内2组因再次心力衰竭发作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明显改善A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是救治AH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新  陈瑞  许睿  刘杰  于化鹏 《当代医学》2011,17(31):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方法 40例早期ALI患者,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NIPPV)和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在入选时和入选后2、12、24、48、72h连续记录并计算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各项生理参数。结果 NIPPV组与氧疗组比较,氧合指数(OI)明显升高(P〈0.05~0.001),呼吸频率(RR)和浅快呼吸指数(f/VT)明显降低(P〈0.05~0.001),分钟通气量(VE)显著降低(P〈0.05),平均吸气流速(VT/Ti)和气道阻力(Raw)显著降低(P〈0.05~0.001),生理死腔与潮气量之比(VD/VT)显著降低(P〈0.01~0.001)。两组间潮气量(VT)、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动态顺应性(Cdyn)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LI早期应用NIPPV可显著改善ALI患者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方式,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呼吸窘迫,降低了患者的通气需求和中枢驱动。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10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ARDS患者采用面罩实施NPPV,根据NPPV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NPPV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NPPV治疗成功9例,成功率为56.25%,7例NPPV治疗失败后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其中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31.25%.NPPV成功组9例均为ARDS早期患者,治疗2 h后PaO2/FiO2、HR、PaOz、SaO2、RR都有明显好转.NPPV治疗失败组全为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两小时后PaO2/FiO2、HR、PaO2、PaC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期阶段.选择适当的患者应用NPPV进行早期干预,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注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有效改善肺的氧合,缓解呼吸窘迫,减少有创通气.若NPPV治疗失败,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做有创通气,避免盲目的 观望等待,延误了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1年1月~2010年12月救治的124例ALI病例资料。以时间前(2001年1月~2005年12月)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006年1月后收治患者(治疗组)采用了NPPV治疗。结果:治疗组NPPV治疗2、72h后,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段比较氧合指数明显增加(氏O.05),并保持较高水平。治疗组在患者滞留ICU时间、无创通气率及住院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PPV治疗明显降低了ALI患者有创通气率,减少了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同时加用NIPPV治疗,进行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及临床症状及体征等监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6例临床患者NIPPV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效果可靠。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作用迅速,操作方便,副作用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例,根据患者应用通气方式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及无创正压通气组(观察组),两组各36例。评估两组通气4 h和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通气4 h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82.77±1.68)mm Hg、(57.80±1.13)%、(77.19±5.46)%,通气24 h分别为(92.48±1.41)mm Hg、(49.85±1.02)mm Hg、(93.83±6.07)%;对照组通气4 h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91.43±1.92)mm Hg、(52.37±0.81)mm Hg、(81.31±6.68)%,通气24 h分别为(94.55±1.30)mm Hg、(50.34±0.89)mm Hg、(94.02±7.96)%,两组比较通气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气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7.19±0.46)d,低于对照组的(21.31±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体交换,可以有效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徐俊  杨明权  廖常菊 《四川医学》2004,25(7):818-818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一种无创伤性通气模式,它通过鼻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同时设定气道内吸气正压(IPAP)和气道内呼气正压(EPAP),通过流量触发来进行。近几年应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我院应用该通气模式治疗了14例急性肺损伤(ALT)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用鼻罩/面罩等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的正压辅助通气。近年来,在救治ARDS方面,NIPPV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在ARDS的早期阶段应用NIPPV,可以有效阻止急性呼吸衰竭的进一步恶化,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对2003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4例早期ARDS患者应用NIPPV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64例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 h、24 h后有效率(56.3%、96.9%)明显高于对照组(43.8%,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与无创正压通气相结合治疗对急性肺水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韩光翡  买苏木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91-1994
临床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现将有关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47例患者分别视病情所需,采用Bird 6400 ST容量型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康仁38型血气分析仪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47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36例无创正压通气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无通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痊愈出院.11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其中6例死亡.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而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疗效效果显著,且无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无创正压通气易于操作,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在急诊急救中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以相同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90 min前后动脉血pH、PaO2 、SaO2 、PaCO2、血压(BP)、心率(HR)、呼吸(RR)及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心率、呼吸频率、Pa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结论 治疗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能迅速纠正缺氧及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附、生脉注射液对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影响。方法:42例MODS患者,根据情况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药常规综合救治,试验组在西医药常规综合救治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心肌酶学各指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联合能显著改善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护理经验.方法 26例ACPE患者,应用经面罩NPPV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26例ACPE患者NPPV治疗后,23例ACPE得到控制,3例无效患者及时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NPPV治疗期间发生腹胀2例,未发生痰液或呕吐物致窒息病例.结论 NPPV应用前认真宣教,应用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NPPV治疗ACPE的成功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