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NIH小鼠和SD大鼠的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为研究长爪沙鼠的生殖和胚胎工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动物生产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不同阶段雌性沙鼠E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P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E2值比较,处女期沙鼠与同期NIH和SD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经产期的动物间水平接近(P>0.05);P值比较,处女期沙鼠与NIH接近,与SD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经产期沙鼠在三种动物中是最高的(P<0.01)。结论长爪沙鼠血清E2、P的含量具种属特异性,并随动物的生理发育时期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蒙古长爪沙鼠标准G带染色体的核型 ,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的背景数据。方法 雌、雄各 3只成熟长爪沙鼠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制片、镜下观察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随机计数 10 0个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确立长爪沙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 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 ,建立标准G带核型。结果 长爪沙鼠染色体数为二倍体 ,4 4条染色体 ,可划分A、B、C、D、E、F六组。中着丝点区域的 11对 ,主要分布A、C、E三组中 ;近中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B组中 ;端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D、F组中 ;x为第 6号中着丝点染色体 ,y为端着丝点的区域染色体大小在 14号与 15号染色体之间。结论 长爪沙鼠染色体为 2n =4 4 =2× 11m +2× 5sm +2× 5t+(x)m +(y)t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动物的生长繁殖性能是其生理学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实验动物的开发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离乳的长爪沙鼠 80只 (雌雄各半 ) ,一雌一雄长期同居。结果 每胎产仔 3~ 7只的居多 ,占总胎数的 77% ;平均每胎产仔 (5 .0 2± 2 .1 1 )只 ;每年产仔胎数 5~ 9胎的较多 ,占总胎数的 91 .7% ,平均 (7.4 9± 2 .0 1 )胎 /年 ;最早的初产周龄为 1 3周龄 ,最长的 5 2周龄 ,在 1 3~ 2 0和 2 5~ 2 8周龄的居多 ,占总对数的 80 %。长爪沙鼠的平均出生重为 3.5g ,成年鼠平均体重雌性 5 5 .6g ,雄性 6 7.2g。结论 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配种日龄最早在 6 5日龄 ,初产日龄超过 2 0 0日龄的长爪沙鼠应淘汰 ;性别对长爪沙鼠体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小鼠微卫星引物对长爪沙鼠的扩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从长爪沙鼠近缘物种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方法选取了62个大、小鼠的微卫星位点对长爪沙鼠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结果8个微卫星位点具有稳定扩增带,其中有6个位点杂合,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结论大、小鼠微卫星位点部分与长爪沙鼠具有同源性,可以从大、小鼠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长爪沙鼠的微卫星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作者对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 33项指标进行测定 ,比较国内饲育不同地区长爪沙鼠种群。方法 实验动物空腹 1 2h ,次日眼球采血 ,分两组 ,分别检测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 年龄的差异对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大 ,性别差异除GLU、CK、CRE、UA、TG、GOT、CHO、ALP、LDH、RBC、HGB、MCHC、PLT、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外 ,各指标均不受影响。结论 饲育不同地区长爪沙鼠大多数生理、生化指标差异较大 ,提示饲育环境与年龄差异是这一指标波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速发型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方法用含1%胆固醇高脂饲料分别饲养大鼠、小鼠和沙鼠,检测其血清TC、HDL-c、LDL-c、TG,比较三种动物对饲料反映的特点。结果沙鼠组的TC、HDL-c及LDL-c在第1周时明显的升高,并且平稳的保持此升高趋势到第四周。而TG数值相对平稳,没有变化。而大鼠和小鼠的TC、HDL-c、LDL-c、TG值没有变化。结论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可快速诱发长爪沙鼠形成高脂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蒙古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动物模型及最佳感染幼虫数。方法 取含旋毛虫幼虫的沙鼠肌肉压片计数,按50、80、100、150、200、300条幼虫/只喂饲长爪沙鼠,观察其发病及死亡情况,并以同样数量喂饲小白鼠作对照组。结果 ①用长爪沙鼠建立动物模型感染所需的最适旋毛虫幼虫数为80条/只。②沙鼠感染超过150条/只,则在感染后45d内全部死亡,而小白鼠喂饲300条/只旋毛虫幼虫几乎无任何症状。结论 长爪沙鼠不仅可以作为旋毛虫病的动物模型,且症状典型,故用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的动物模型进行教学及科研较为合适,小白鼠则更适合保种。  相似文献   

8.
对野生长爪沙鼠进行系列实验动物化研究;用乙醚浅麻醉法解决了交配时的殴斗伤亡问题;肯定了一雄一雌频密繁殖法的优点:测定了心、肝、肾、脾等主要脏器重量,发现野生的略大于驯化的;光、电镜检查发现,肾近端小管曲部的细胞基底有明显的基底纹;还测定了26项血清生化值及13项血液细胞的数据;其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63.3±2.0;心电图V导联最典型,S-T段缺如,其电激动过程与人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长爪沙鼠小鼠肝炎病毒(MHV)RT-PCR检测方法,应用于长爪沙鼠、小鼠等实验动物MHV的检测。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小鼠肝炎病毒(MHV)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提取MHV细胞毒R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优化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并对65只长爪沙鼠及12只小鼠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MHV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敏感、稳定。以MHV RNA逆转录产物为模板,所能检测RNA最小模板浓度为3.1pg/μl,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10-3.ml-1。65只沙鼠经RT-PCR检测,均为阴性,12只小鼠经RT-PCR检测,有3只MHV阳性,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MHV核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结论 建立的长爪沙鼠小鼠肝炎病毒(MHV)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长爪沙鼠、小鼠等实验动物MH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长爪沙鼠群体遗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浙江实验动物中心长爪沙鼠群体的遗传状况。方法 应用生化基因位点遗传检测方法,测定初始和生物净化长爪沙鼠群体27个生化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 2个长爪沙鼠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生物净化群体与初始群体比较有17.86%的基因丢失率,但尚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FST〈0.05)。结论 群体均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未净化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繁育和生长指标,并利用直接测序法分析其遗传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择40对Z:ZCLA长爪沙鼠,记录其繁殖胎次、产子数等指标,分析其仔鼠的生长发育情况.遗传稳定性分析选择Z:ZCLA长爪沙鼠非同胞、非亲代个体33只,提取肝脏基因组DNA,PCR扩增D-Loop序列,产物纯化后双向测序,测序结果与Z:ZCLA长爪沙鼠标准序列比对.结果 Z:ZCLA长爪沙鼠每胎产仔7只,胎间隔多在20~60d间,雄性体重高于雌性.遗传稳定性分析检测发现33只Z:ZCLA长爪沙鼠序列与标准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Z:ZCLA长爪沙鼠群体内未发现遗传多态性,说明该群体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根据长爪沙鼠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测序法,对所得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合已公布啮齿类动物D-loop区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并基于最小进化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序列,其与家鼠、小家鼠和仓鼠平均同源性为58%;碱基组成分析显示,长爪沙鼠与啮齿类动物有相似的碱基组成和碱基偏离,其A-skew和G-skew分别为0.0047和-0.28。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长爪沙鼠与家鼠(0.35)、黑家鼠(0.38)和仓鼠(0.39)具有较近的遗传距离,其分化顺序为跳鼠、蔗鼠、长爪沙鼠、仓鼠、家鼠和小家鼠。结论本研究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全序列,确定了长爪沙鼠与仓鼠、家鼠、小家鼠及其它啮齿动物的进化关系,为长爪沙鼠进化研究、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长爪沙鼠线粒体ATPase8,ATPase6,COX3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根据长爪沙鼠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测序法,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合已公布啮齿类动物ATPase8,ATPase6,COX3基因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并基于最小进化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长爪沙鼠线粒体ATPase8,ATPase6,COX3基因全序列,其与家鼠、小家鼠和仓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76~98%);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长爪沙鼠与家鼠、黑家鼠和仓鼠遗传距离较近;碱基G的含量分别为6.9%,10.7%,15.2%,符合mtDNA的特点;A+T含量分别为68.2%,64.1%,59.2%,明显低于G+C含量,符合哺乳动物的特点。结论本研究为首次获得长爪沙鼠ATPase8,ATPase6,COX3基因全序列,长爪沙鼠与家鼠、黑家鼠和仓鼠具有较近遗传距离,本研究为长爪沙鼠进化研究、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S Q Lu 《中华医学杂志》1986,66(3):157-8, 18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RAPD技术对实验用比格犬 (Beagle)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方法 筛选的 16个RAPD引物对 4 0个样品的分析 ,共得到 93个扩增条带。结果 所有样品的相似系数 80 4 %到 10 0 %间变动 ,平均相似系数为93 2 8% ,聚类分析得到了这些个体的同源树资料。结论 本遗传背景资料可以为以后的比格犬繁育生产和生物医药学的研究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NJS及其亲本小鼠的遗传结构.方法筛选出5条随机引物对NJS及其亲本小鼠的遗传结构进行RAPD分析,并对NJS小鼠个体之间的基因组DNA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两种小鼠均有相同的扩增片段且产生了各自的特异性条带;NJS小鼠不同个体间拥有的RAPD条带也具有差异,但拥有相同条带的个体小鼠比率较高.该群体小鼠的相似系数(F)为0.927(0.880~0.980).结论 RAPD分析获得的多态性可用于NJS与其亲本小鼠之间的遗传分析;而且NJS小鼠个体间具有较好的遗传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其群体分化程度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嗜肺巴氏杆菌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中的传染性.方法取源于野鼠、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嗜肺巴氏杆菌3株,对30只受试大鼠和小鼠进行交叉人工感染,并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取咽拭子分离培养,对感染前后菌株,应用RAPD-PCR、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基因型、蛋白和抗原成份比较,以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结果受试实验动物对3株嗜肺巴氏杆菌均易感,被接种的动物能稳定携带嗜肺巴氏杆菌直到试验结束,重新分离的嗜肺巴氏杆菌在生物学特性、蛋白成份、抗原性和基因型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同一株嗜肺巴氏杆菌能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中相互传染.  相似文献   

18.
从1985年开始,陆续从国外实验动物著名机构引进常用近交系小鼠共23个品系(亚系和亚群)。在多年来保种繁殖过程中,根据修饰平行线系统选择留种动物,同时对动物进行全兄妹近亲交配繁殖,保持完整的谱系记录,控制饲养环境条件,成功地保持了绝大多数品系。同时对多数品系的繁殖性能和体重增长进行了观察,为这些品系的实验应用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9.
近交系大鼠微卫星DNA与生化标记分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确定一种对近交系大鼠遗传物质进行准确可靠、快速简便的遗传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对国内已知的6个品系、8个近交系大鼠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的分析,并与生化标记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1)生化标记分析中除2个群体SHR(哈)和WKY(哈)在Es-3位点出现可疑带外,其他位点均与国际标准相一致。(2)不同品系个体间具有多态性;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除SHR(哈)的SMST位点和WKY(哈)的AGT位点出现一定的差异外,其他均没有差异;(3)不同地区、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微卫星DNA能有效地区分品系、品系与亚系,并能为大鼠遗传基因的研究提供一个准确可靠、快捷简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鼠痘病毒急性感染可导致实验小鼠脱脚病 (鼠痘 )发作 ,临床症状明显 ,发病动物短期内大量死亡。近 10年某地区鼠痘发生次数依次为昆明小鼠 (7次 )、NIH小鼠 (3次 )、ICR小鼠 (2次 )和BABL c小鼠 (1次 )。无明显临床症状慢性持续性感染 (隐性感染 ) ,是病毒传播或转化成急性感染主要原因 ,用免疫荧光技术 (IFA)可检测到病毒抗体 ,鸡胚病毒培养意义不大。流行病学调查证实IFA抗体阳性小鼠群体脱脚病发病率显著高于IFA抗体阴性小鼠群体 (P <0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