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盖素娴 《中外医疗》2010,29(8):33-34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心肌营养素-1(CT-1)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体检正常者各3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ICAM-1及CT-1浓度,比较AMI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及不同组间血清含量变化。结果老年心肌梗死组发病第1天血清ICAM-1、CT-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发病第1天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均为P〈0.001)。老年心肌梗死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ICAM-1、CT-1均明显增高,第7天降低,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3个不同发病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1与ICAM-1呈正相关(r=0.613,P〈0.001)。结论监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CAM-1与CT-1水平,对本病的诊断、判定病程的进展及临床疗效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第 1、2、5天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 ,同时测定第 2天血糖水平。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即开始升高 ,分别为 2 6 6 .2 8± 6 2 .16ng/ml、6 87.19±356 .76ng/ml;第 2天明显升高 2 85.77± 6 8.4 3ng/ml、990 .79± 36 8.36ng/ml;第 5天又有所下降 ,分别为 2 6 3.6 0± 87.82ng/ml、977.70± 384 .16ng/ml,但仍高于对照组。发病后第 2天血糖水平与sICAM 1水平升高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脑缺血患者血清sICAM 1、sVCAM 1水平均升高 ,表明ICAM 1和VCAM 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尿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n urine,uICAM-1)在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患者的cICAM-1水平进行检测,其中11例检测了强的松治疗前、后cICAM-1的变化;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组u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微小病变肾病uICAM-1水平最高,狼疮性肾炎次之,且与尿蛋白/肌酐呈正相关;用激素治疗的11例患者uICAM-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结论:uICAM-1水平与肾脏病变类型及程度相关,似可作为判断疾病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 1(s ICAM- 1)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s ICAM- 1含量变化 ,并与 32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 s ICAM- 1含量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血清s ICAM- 1含量 [分别为 (766± 179) μg/ L和 (60 2± 15 5 ) μg/ L]均较两对照组 [分别为 (5 30± 77) μg/ L和 (5 2 1± 116)μg/ L]明显升高 (P<0 .0 1) ;2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s ICAM- 1含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0 .2 85 ,P<0 .0 5 ) ,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 (r=- 0 .333,P<0 .0 5 ) ;3脑皮质梗死组与基底节区梗死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3± 178) μg/ L和 (75 8± 183) μg/ L;4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亦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4± 189) μg/ L和 (75 4± 165 ) μg/ L。结论 :ICAM- 1通过炎症性白细胞变化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期时测定血清 s ICAM- 1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发作的一个指标 ;脑梗死时血清 s ICAM- 1的浓度变化与病灶部位和有无高血压关系不  相似文献   

5.
卓越  杜爱平 《中外医疗》2009,27(9):51-5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sICAM-1的关系。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3月至2008年11月消化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内毒素水平分为急性胰腺炎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组20例和急性胰腺炎不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组20例,另外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2mL,体检者抽血1次,离心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CAM-1的含量。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ET、sICAM-1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组升高更明显,与不合并内毒素血症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sICAM-1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展过程,内毒素促使sICAM-1含量的增加,而sICAM-1又引起胰腺损伤的进一步加重,促进胰腺炎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组48例、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HD)组38例和30例对照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M-1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明显高于SCHD组患者和对照者(均P<0.01),且血清sCD40L水平与sICAM-1显著相关(r=0.436,P<0.01).结论血清sCD40L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参与ACS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ACS临床预测炎症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关系。方法 :心衰患者 45例和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 2 0例。测定血清SICAM 1、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血浆内皮素 1(ET 1)等 ,SICAM 1用ELISA检测 ,IL 6、TNF α、ET 1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 :CHF患者血清SICAM 1、IL 6、TNF α、血浆ET 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分别为P <0 .0 0 1、0 .0 0 1、0 .0 5、0 .0 1)。血清SICAM 1与血清IL 6呈正相关 (r =0 .45 11,P <0 .0 1) ,与血浆ET 1也呈正相关 (r =0 .4179,P <0 .0 1)。结论 :细胞间粘附分子 1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可能与免疫功能激活及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 1)在高甘油三酯血症 (HTG)致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 1例单纯HTG患者 ,2 8例健康者血清sICAM - 1水平 ,同时观察非诺贝特治疗 12周后sICAM - 1水平的变化。结果 :HTG患者sICAM -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予非诺贝特治疗 12周后 ,sICAM - 1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 ,且sICAM - 1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ICAM - 1表达增加可能是HTG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非诺贝特降低HTG患者sICAM - 1水平 ,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血脂而产生。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分期、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名健康献血员、43例肺癌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初诊组、术后组肺癌患者血清sICAM-1分别为(2057±692)ng/ml和(1604±66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503±176)ng/ml(均P<0.001).淋巴结分级为N2、N3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N0+N1者;原发灶大或侵犯范围广的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也高.放疗后肿瘤消退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出现复发、转移时血清sICAM-1水平下降不明显.结论sICAM-1水平与肺癌患者的病期有关,并有可能作为肺癌患者治疗后监测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绝经后女性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变化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探讨炎症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ICAM-1浓度。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ICAM—1水平及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E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ICAM-1水平及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SICAM-1与E2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提示SICAM-1可判断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严重程度。能预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1.
Ithasbeenfoundthatalargenumberofleukocytesaggregatetoobstructthemicrovesselsandenterthetlssuethroughthevascularendothe-llumtodamagefocaltissuelntheearlystagehfterlnfarctionl:.Theaggregatlonofleukocytesiscloselyrelatedtotheincreasedexpresslonof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ul(sICAMl)inthevascularendotheliumha'-.lthasbeenconfirmedthattheconcentrationofsICAMulintheserumiselevatedlnthepatientswithdifferentkindsofin-flammatoryandautoimmunediseasesandthechangesofsICAM-llevelcanserveasanim…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和sICAM-1、sVCAM-1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杰  杨期东  章薇 《中国医刊》2002,37(11):20-22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 1和sICAM 1、sVCAM 1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 1、sICAM 1、sVCAM 1的含量。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L 1、sICAM 1、sVCAM 1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且sICAM 1、sVCAM 1均与IL 1呈正相关 (r =0 4 9,P <0 0 1;r =0 6 5 ,P <0 0 0 1) ;结论 sICAM 1、sVCAM 1可能参与了临床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sICAM 1、sVCAM 1水平的增高可能与IL 1有关 ,临床脑缺血后粘附分子表达上调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IL 1有关。  相似文献   

13.
石益海  吴勤动  朱永良  钱可大 《浙江医学》2002,24(5):265-266,27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Child B级和Child A级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天门冬酸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r=0.2754,P<0.05),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681,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增高与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障碍有关,血清sICAM-1水平监测可作为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活动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云华  蓝杨 《西部医学》2011,23(3):483-484,48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入院时〈72小时,7天及14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从入院时〈72小时升高,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14天接近健康正常者。结论血浆CRP水平是临床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动态监测血浆CRP含量的变化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和近期预后的判断及提高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里  张建新 《当代医学》2010,16(5):62-65
目的探讨sICAM-l在判断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的疗效方面的临床意义及sICAM-1与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径10~17cm,13.73±1.27cm)患者首次TACE术前,术后1月,第二次术后1月和14例健康人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对比TACE术前、术后1月血清sICAM-l水平变化与肿块体积大小及甲胎蛋白(AFP)变化的关系。结果TACE术前原发性肝癌患者sICAM-l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AFP组术前sICAM-l的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月sICAM-1的水平,与术前sICAM-l的水平比较显著下降(P〈0.001),二次术后1月血清sICAM-1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6)。第一次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减小比例下降幅度与slCAM-1含量下降幅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512,P〈0.05,术后slCAM-1变化水平与AFP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84,P〈0.05。结论TACE能够降低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sICAM-1水平的变化与肿瘤负荷和活性密切相关。对巨块型肝癌病人,sICAM-1的含量在评价TACE疗效和判断再次TACE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对AFP阴性者更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性脑卒中致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VD的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VD组,其余81例为非VD组。另选取该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55例为健康组。比较3组血清sICAM-1、VEGF水平;比较VD组和非VD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CAM-1、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VD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非VD组、VD组血清sICAM-1、VEGF水平升高(P <0.05);与非VD组比较,VD组血清sICAM-1水平升高(P <0.05),血清VEGF水平降低(P <0.05)。与非VD组比较,VD组吸烟占比、高血压及NIHSS评分升高(P <0.05),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BMI、饮酒、VD家族史、高盐饮食、高脂血症、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l(sICAM-1)变化规律的观察,探讨sICAM—1在RA发病中的作用,研究sICAM—1与病情活动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77例RA,25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sICAM—1及9例RA关节液中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所测静脉血清sICAM—1浓度,RA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RA活动期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及稳定期组,RA稳定期组与健康人组无显著差异,RA组与AS组无显著差异;RA患者静脉血清sICAM—1浓度与病情活动指标有相关性;RA患者静脉血清sICAM—1浓度与关节液sICAM—1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sICAM—1在R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监测RA活动,观察RA疗效.但sICAM—1对RA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2例不同TNM分期的NSCLC患者血清,双夹心ELISA法检测sICAM-1水平。结果:NSCLC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结论:sICAM-1对肺癌的发展、转移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肺癌的一项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