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难经正义》是叶霖对《难经》的注疏,是书辨论精切,考证详审,分析全面,说理清澈。当时西医已传入中国,叶氏参西医之说,阐中医之理,尤其是书中所述脏腑部分,杂采西说引证,为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所长文树德教授 (Prof .PaulU .Unschuld)长期从事中国医学史研究和中医名著的翻译工作。由他独自翻译的《难经》英译本早在 1986年就已经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译本问世以后 ,深受西方研究中医的学者们的欢迎。 2 0 0 3年 ,该书葡萄牙文本由EDITORAROCALTDA正式出版 ,这标志着《难经》在西方的流传将更加广泛。新出版的葡萄牙文版《难经》译本为精装大 16开 ,5 0 0页。该书在《难经》正文之前有关于《难经》学术价值的论述 ,并介绍了主要翻译参考书目 ,其中广泛汲取了我国现代《难经》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理论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化是每一个学科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现代科学的基本要求,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理论共识是《内经》《难经》规范和标准化的结果,中医技术规范是《内经》《难经》经典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医标准、规范的依据是经典所构建的基本理论,经典对于中医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传统理论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这四大经典为基础,其中尤以《内经》《伤寒》为理论核心。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古老的中医理论并没有落后于现代临床,依然在解释生理病理、指导临床实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临床中诊治病例,结合研习中医经典的体会,浅析中医经典理论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难经》的刺法特点及其影响唐寒松施有奇(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难经》;针刺补泻;针刺手法《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中,刺法内容颇具特色,不仅阐明了《内经》中有关刺法理论,更多的是有所扩展、有所创新,进...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难经》在中国古代医籍中并非巨著,但它向与《黄帝内经》并称为“内难二经”,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合称中医“四大经典”,在确立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早在宋代,就被选为医学教材。因此,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对《难经》,颇感兴趣,进行过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难经》中所论述的藏象学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命门-原气-三焦”整体生命观的创立,以及所记载的人体解剖学内容,是《难经》对中医藏象理论构建最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确认中医"四大经典"书目界定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中医"四大经典"书目界定众说纷纭的现状。在建立中医"四大经典"书目界定标准之后,对中医"四大经典"书目做出科学的界定,即中医"四大经典"书目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进一步对《温病学》《本草纲目》不可入中医"四大经典"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难经》命门脏器实质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之名 ,始见于《内经》 ,但最早将命门作为内脏的记载 ,则是《难经》[1 ] 。而《内》、《难》二者所记述的命门 ,乃名同实异[2 ] 。近人徐氏依据《内经》“命门者 ,目也”(《灵枢·根结》)的记载提出为免与《难经》发生混乱 ,《内经》所言之“命门”宜改为“明门”[3] 。鉴于古今医家对《难经》命门脏器实质认识颇不一致。笔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 ,探讨如下。1 .“命门”在解剖结构上相当于肾上腺笔者认为 ,考证“命门”的解剖结构实质 ,首先必须以最早将“命门”作为内脏记载的《难经》为依据。而归纳《难经》对命门的记述主要有 :《难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督脉循行路线。发现在《素问》《灵枢》《难经》等经典中对督脉的循行路线叙述各不相同。虽然《难经》版的循行路线现在普遍被中医院校中医类专业的教科书所采用,但它其实只描述了督脉循行的一部分。如果以整体动态眼光来看,《素问》《灵枢》所描述督脉的循行路线是一个体现着阴升阳降的立体三维图,或者是一个人体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图。  相似文献   

11.
中医经典教学现状与教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经典对中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而现状不容乐观:现有高等中医教育边缘化着中医经典,而培养出的学生又信心不足,应当由国家相关部门会同全国懂中医的专家学者重修现有教学大纲,改革考核方式,推广中医经典诵读工程,强化中医背诵,重树经典著作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为中医学术之核心理念,《金匮要略》为中医学术之经典著作,指导临床,其效若神。然参《金匮》著作之原文,比辨证论治之理念,两者虽实合而难对,令学习者倍感困惑与无奈,其指导意义,顿然若失。笔者以为,研究《金匮》,应依辨证论治于"证"之规范要求,以《金匮要略》原文为基础,参考历代名家之阐释,对其条文进行重新编排衍义,以期学术理念与经典著作完美统一,以期便利学习者之研究、掌握与运用。肿瘤乃危重之疾,此名亦为中西医临床之习用,然质之《金匮》,非但未见其名,且《金匮》所论其它诸多病名,亦实为症名,以之指导现代中医临床,常感名实难副,故现代中医学术,应依据病与症的辨证关系,理直气壮坚守"以病论治"、"以症论治",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医临床诊治观念,唯此方可解此困惑,坚定经典学习之信念,并为中医发挥自身优势、为中西医的融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国医大师何任先生提出的"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十二字肿瘤诊治原则,对此已有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中医经典教学中难学、难教、难用的问题,本研究介绍了辩论式教学在研究生针灸经典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实例。从可行性上看,辩论式教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从实践来看,通过辩论,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针灸经典的观点,拓展了中医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经典应用于临床的灵活性。学生的反馈显示,辩论式教学确有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本研究还将辩论式教学和讨论式PBL教学进行比较,认为前者擅长将一个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后者则有利于实现基于真实场景的多个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巧妙地将中医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在中医药学术传播中凸显了鲜明的传统文化特性。文章从儒家的"仁"、文韵和尊崇经典特点对这一特性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中医临床经典思维及应用能力是提高中医学生临床胜任力的关键。目前临床能够熟练运用经典理论与方药的学生较少,因此形成有效提升中医经典思维和实践运用能力的中医经典教学模式和方法成为提高学生胜任力的强助力。中医经典教学改革在明确以中医经典临床思维的应用转化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比例、开展“经典晨读”等途径,增加技能性知识和价值观的引导,夯实记忆性知识的精熟度;同时采取“对分课堂”为核心的渐进式三阶段教学法。结果发现学生的中医经典识记和应用能力获得明显提高,临床胜任力达到一定的提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史上现存的第一本专门论述疾病分类、病因病机和证候学的中医学典籍。全书未涉及一方一药以治疗,却辑录了当时已佚的"养生方导引法"或"养生法"用来防治疾病。呼吸是整个导引动作的核心,对呼吸特点的总结,可以更加深入导引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在培养中医大学生创新意识中的作用,在授课实践中,通过增加讲授历代名医的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及其创新成果,结合课外阅读历代名医代表著作并撰写读后感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证明,通过灌输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阅读历代名著的兴趣,撰写有独特学术观点的论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经典文献的翻译是当前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至关重要。然而作为重要的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书名的英译,目前有多个不同译文同时并存,这种状况对于经典本身的世界传播十分不利。中医药典籍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和运行的重要文化资本,需要在传播中拥有正确恰当的冠名并遵循国际标准化原则;同时,翻译功能目的论要求译文应该达成翻译活动的特定目的。文章拟从文化资本和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黄帝内经》书名英译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符合上述要求的佳译,并倡导尽快推行该译名在译界和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是中医学专业近年新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内容融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大经典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着重介绍中医经典原著的精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中医经典辨证思维分析临床病证的习惯,为后续经典课程和临床各科的系统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引导的探究式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提问技巧与课堂上的有效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20.
名老中医黄吉赓教授在临床教学中,注重结合临床,诠释经典;善于个案总结,师生互动;强调规范教学,重视细节;勤于教学查房,集思广益;乐于验方归类,对比讲解。其临床教学经验值得借鉴,可为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建设提供一些有效的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