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指由脑血管病以及脑血管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它包括了从轻微认知损害(MCI)到血管性痴呆(VaD)。现从VCI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资料、危险因素、评估手段、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对VCI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加强对VCI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延缓MCI向VaD进展。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唯一可以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进行有效治疗及控制的认知障碍类型,有必要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加以干预,以阻止病情进展,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准确评估和管理是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主要任务。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包括控制导致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其中主要针对目标是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能防止认知障碍发生及延缓进展;胆碱酯酶抑制剂及美金刚可改善血管性痴呆阶段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概念的阐述、分类的界定、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流行特征以及血管性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展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提供理论支持,以期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阻止其向血管性痴呆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有利于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本文从概念、分类、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面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灶部位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为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8例经影像学证实的单纯脑梗死患者,经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估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无认知障碍组,并将认知障碍程度分为4个等级。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脑梗死部位与认知障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额叶、颞叶和基底节梗死与认知障碍相关。结论研究表明脑梗死部位是认知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灶部位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为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8例经影像学证实的单纯脑梗死患者,经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估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无认知障碍组,并将认知障碍程度分为4个等级。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脑梗死部位与认知障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额叶、颞叶和基底节梗死与认知障碍相关。结论研究表明脑梗死部位是认知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穆文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392-393,395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由血管因素引起的或与之伴随的认知障碍.对血管性疾病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对血管认知障碍的概念、诊断标准、神经影像学、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由血管因素所致认知功能下降的一大类综合征,其包括自轻度认知障碍至血管性痴呆的各阶段.本文从概念、影响因素、诊断、治疗及康复等方面系统阐述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为降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提高诊断率及康复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继发于脑血管病变的一类认知障碍,并有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目前中西医学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缺乏有效的干预方法,因而血管性认知障碍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以五脏为纲,探讨五脏生理病理特点在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中的作用,以期对于后续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周丽  胡慧 《医学综述》2013,(23):4344-4346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强调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通过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概念演变和治疗现状的回顾,阐述了其对痴呆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意义.中医针灸是认知损害干预的重要手段,分析中医针灸对干预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描述与其相对应的中医病名病位、病因病机,阐述了针灸学对与其相关的经络、腧穴的认识,综述了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和科研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58-163
目前,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患者逐年增多,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居于痴呆发病原因第二位。而血管性痴呆是唯一可通过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甚至达到临床痊愈的痴呆。VaD是由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发展而来。由此可见,了解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出早期防治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较为系统的阐述了VCI的发病机制,从影像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关键部位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2.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降低VaD的发生率。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继发于脑血管病变的一类认知障碍,并有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目前中西医学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缺乏有效的干预方法,因而血管性认知障碍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以五脏为纲,探讨五脏生理病理特点在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中的作用,以期对于后续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Diagnosis advances in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 encompasses the entire range of cognitive deficits associated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 from mild deficits with little or no functional impairment, such as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 to full-blown vascular dementia(VaD). Accurate diagnosis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important but may be difficult. In this review we report advances in VCI in the following areas: etiology, subtypes, neuropsychology, biomarkers, neuroimaging,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主要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可分为多梗塞性,皮层下小血管病变,特殊功能部位梗塞如角回、丘脑、额叶梗塞等.卒中后痴呆与基线智力、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VaD、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伴血管病变.VCI概念有助于VaD二级预防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认知损害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目前,所有的痴呆标准都是建立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上,过分强调记忆损害在痴呆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而血管性认知损害以皮质下功能损害多见,使得早期由于血管因素而造成的认知功能损害不能及时被诊断出来。VC I诊断标准很不统一,临床诊断主要基于神经心理学量表、临床或影像检查,很难排除主观因素影响且正确率不高,真正确诊仍依赖于尸检证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老年斑数,以及其它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这对早期干预十分不利。影像学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近年发展迅速,在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早期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就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急性皮质下脑梗死病灶部位、体积、数目的关系。方法 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根据VCI诊断标准分为:有VCI发生组81例,无VCI发生组101例。对182例患者进行一般状况调查、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颅脑MRI等检查。所获资料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VCI组中,皮质下白质顶叶、侧脑室体旁白质前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丘脑、左侧大脑半球的梗死发生率高于无VCI组;顶叶皮质下白质、侧脑室体旁白质前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丘脑平均梗死灶数目多于无VCI组;梗死体积大于无VCI组,有统计学差异。MMSE评分与梗死体积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顶叶皮质下白质、侧脑室体旁白质前部、内囊前肢及左侧半球梗死更易导致VCI的发生;内囊膝部多个梗死灶数目的累积与VCI的发生密切相关。VCI的严重程度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小群  孙中武 《安徽医学》2009,30(2):132-136
血管性痴呆是痴呆的第二种常见类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最常见的亚型,是中老年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的常见原因。SIVD是由于脑部小血管疾病所致,包括小血管闭塞所致的多发性腔隙性梗塞(腔隙状态)和血管狭窄或/和低灌注所致的脑白质不完全性梗塞(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病)。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病理、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