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兵5 km长跑对胃动力学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5 km长跑对新兵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方法: 采用实时超声和放免技术检测48名新兵长跑前后的胃动力学指标和血浆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水平. 结果: 长跑后胃收缩次数减少(4.2±1.2) min-1,胃收缩幅度减低(4.9±2.2) cm2,胃排空率明显下降(35.7±9.8)% . MTL含量(108.4±22.2)ng*L-1明显降低,VIP(24.0±2.1)ng*L-1及SS(15.8±8.2)ng*L-1明显升高. 结论: 新兵5 km长跑可使胃动力和胃肠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降低胃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吴波  韩萍  周卓 《广东医学》2004,25(11):1297-1299
目的 探讨脑肠肽在糖尿病胃肠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放免法对对照组 (35例 )、单纯糖尿病组 (4 2例 )及糖尿病胃肠病变组 (4 0例 )血浆中的P物质和胃动素进行测定。结果  3组病例血浆中的P物质分别为 (5 6 2 3± 9 4 ) ,(2 3 4 1± 6 2 ) ,(10 16± 5 5 )ng/ml,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 ;胃动素分别为 (2 2 0 1± 2 1 3) ,(4 10 8± 2 8 1) ,(6 34 4± 38 7)pg/ml,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脑肠肽P物质和胃动素的变化可能在糖尿病胃肠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升降汤对小白鼠肠组织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中药升降汤对胃肠激素的影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0只以升降汤(由黄芪、草豆蔻、干姜、白术、枳壳、酒大黄、竹茹、代赭石、焦槟榔、甘草等组成)灌胃治疗10d后小白鼠小肠组织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并与蒸馏水对照组31只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升降汤组胃动素水平为(8.7094±1.0735)ng/g(湿重),对照组为(7.5854±0.8479)ng/g,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升降汤组生长抑素水平为(24.0743±2.9121)ng/g(湿重),对照组为(30.8291±3.6886)ng/g,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升降汤可提高实验性小白鼠小肠组织的胃动素水平及降低生长抑素水平,为该药在临床上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便秘患儿胃肠传输时间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功能性便秘患儿和正常儿童全胃肠传输时间口 盲传输时间 ,结肠传输时间及分段结肠传输时间的正常值 .方法 :通过口服不透X线标志物 ,用X线拍片法分别于 12 ,2 4和 4 8h摄腹部平片 ,测定 6 8名正常儿童全胃肠传输时间 (totalgastrointestinaltransittime,TGITT)、口 盲时间 (mouth intestinetransittime ,M ITT)和结肠传输时间 (colonictransittime ,CTT) .结果 :正常儿童及FC患儿的 5 0 %全胃肠、口 盲、全结肠传输时间分别为 (2 3.6± 1.6 )h ,(9.9± 1.4 )h ,(14 .8± 1.8)和 (80 .4± 2 .1)h ,(2 0 .7± 0 .6 )h ,(5 9.9± 2 .3)h .节段性结肠传输时间包括 :右半结肠传输时间 (rightcolonictransittime,RCTT) ;左半结肠传输时间 (leftcolonictransittime ,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 (rectosigmoidcolonictransittime,RSTT)分别为 (7.3± 1.1)h ,(3.4± 0 .8)h ,(4 .1± 1.2 )和 (2 0 .3± 1.2 )h ,(12 .8± 1.7)h ,(2 6 .8± 1.4 )h .结论 :正常儿童胃肠传输时间与正常成人和功能性便秘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胃肠传输时间测定可了解全胃肠及各段的动力情况 ,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评估治疗效果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乙状结肠动力及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乙状结肠动力及其血浆、乙状结肠黏膜中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 Rome II诊断标准的便秘型、腹泻型 IBS患者及对照组各 1 3例 ,分别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记录空腹和进餐状态下乙状结肠的压力波形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胃动素 (MTL)、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 (SS)、胆囊收缩素(CCK)含量。结果 :在空腹状态下 ,腹泻型 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1 5 .9± 4 .9)显著高于便秘型 IBS组 (1 0 .9± 5 .6 )和对照组(9.4± 3.6 ) ,进食后 30 min内 ,对照组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2 1 8.7± 76 .5 )升高的幅度更为显著 ,腹泻组的动力指数 (86 .5±5 3.4 )改变幅度也显著高于便秘组 (4 2 .4± 2 9.6 )。试餐后第 6 0分钟 ,腹泻型 IBS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 (6 5 .4± 1 1 .7)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便秘组 (1 9.8± 1 4 .5 )和对照组 (2 3.2± 1 1 .3)。腹泻型 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 MTL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 IBS便秘型患者 (P <0 .0 1 ) ;便秘型 IBS患者乙状结肠黏膜 VIP的含量高于正常组及腹泻型 IBS(P <0 .0 5 ) ,而血浆中VIP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 SS的含量在便秘型 IBS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腹泻型 (P <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灌胃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姜黄素组、阿托品组、姜黄素+阿托品组、L-精氨酸组与姜黄素+L-精氨酸组。墨汁灌胃法检测小鼠小肠推进率。结果姜黄素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小肠推进率无显著变化(P>0.05),阿托品组和L-精氨酸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下降,而姜黄素+阿托品组和姜黄素+L-精氨酸组小鼠的小肠推进率分别与阿托品组和L-精氨酸组比较有显著提高(F=9.50、21.31,t=3.93、10.51,P<0.01)。结论姜黄素并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胃肠蠕动;姜黄素可明显对抗阿托品和L-精氨酸所致小鼠胃肠蠕动减弱;姜黄素可能通过激动M-胆碱受体和阻止NANC神经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的作用来促进胃肠蠕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乳中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3例生后6d内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及其母亲乳汁中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浓度进行测定,并与39例生后6d内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及其母亲乳汁中MTL、GAS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患儿血中SS水平(47.5±18.6)ng/L虽低于正常对照组(51.4±22.8)ng/L,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儿母亲乳汁中SS水平(31.9±11.7)ng/L则高于正常对照组(28.9±9.7)ng/L,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乳中MTL、GAS偏低,外源性胃肠激素的摄入减少可能是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MTL、GAS水平偏低及发生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及组织胃动素的影响,以探讨该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龙牡壮骨冲剂大、中、小剂量组,用不同药剂复制胃肠动力紊乱模型,以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标记胃肠测量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同时以放免法测胃动素(MTL)水平.结果 龙牡壮骨冲剂对正常组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无影响,对胃复安所致胃排空加速、阿托品所致胃排空减慢、新斯的明所致小肠推进比增加、肾上腺素所致小肠推进比降低有逆转作用(均为P<0.05),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龙牡壮骨颗粒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局部组织中的胃动素水平实现的. 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龙牡壮骨冲剂大、中、小剂量组,用不同药剂复制胃肠动力紊乱模型,以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标记胃肠测量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同时以放免法测胃动素(MTL)水平.结果 龙牡壮骨冲剂对正常组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无影响,对胃复安所致胃排空加速、阿托品所致胃排空减慢、新斯的明所致小肠推进比增加、肾上腺素所致小肠推进比降低有逆转作用(均为P<0.05),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龙 壮骨颗粒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局部组织中的胃动素水平实现的. 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龙牡壮骨冲剂大、中、小剂量组,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烫伤大鼠早期肠道组织内Ca2+-ATPase、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datedpeptide,CGRP)的变化,探讨该Ca2+-ATPase、CGRP含量变化与肠道推进功能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烧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选用清洁大鼠30只,采用30%烫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烫伤组、内毒素组及对照组测定烫伤后1 h大鼠胃肠推进距离及肠道组织中Ca2+-ATPase和CGRP的含量.结果烫伤及内毒素腹腔注射1 h后大鼠肠道碳素墨水推进距离为(53.00±8.88)cm和(91.00±10.22)cm,对照组为(142.00±11.11)cm,两两比较肠道碳素墨水推进距离,烫伤组和内毒素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肠道组织内Ca2+-ATPase分别为(263.8±58.30)、(244.4±105.5)和(380.5±116.7)mol/s,烫伤组及内毒素组肠道组织中Ca2+-ATPase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CGRP的含量分别为(52.38±39.23)ng/mL,(20.48±23.11)ng/mL及(0.75±1.96)ng/mL,烫伤组及内毒素组肠道组织中CGR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烫伤早期肠道组织CA2+-ATPase活性下降及CGRP含量的增高与肠道动力功能的减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生物分子学方面探讨养胃散的治疗机理 ,观察用药后胃肠粘膜中前列腺素 (PG)、生长抑素 (SS)、胃动素 (MTL)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白鼠为实验动物 ,消炎痛损伤胃粘膜后 ,再给予中药养胃散 10d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粘膜中的PG、SS、MTL的变化规律。结果 :养胃散能明显增加消炎痛损伤后的胃肠粘膜中的PG( 2 4 9.4 2± 89.35ng·L- 1)、SS( 2 .0 2± 0 .83ng·L- 1)、MTL( 98.82± 2 9.31ng·L- 1)的含量 ,与消炎痛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药养胃散能增加胃肠粘膜内PG、SS、MTL的分泌 ,是其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讨论其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对50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应用组织芯片技术作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SMA、NSE表达.结果:70%的GIST发生于胃和小肠,腹膜后及盆腔亦占一定比例.GIST可分别或同时表达SMA、NSE.良性15例,恶性20例,潜在恶性15例.结论:GIST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或上皮样间叶源性肿瘤多系GIST,食管、腹膜后及盆腔梭形细胞肿瘤或上皮样间叶源性肿瘤应常规作免疫组化与GIST鉴别,其良恶性需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剖腹术中纤维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剖腹术中不明确肠道病灶部位的患者介入纤维内镜寻找;结果:31例均检查成功,顺利找到病灶;结论:剖腹中不能明确肠道病灶部位时,应用纤维内镜寻找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螺旋CT扫描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结果 肿瘤来源于胃8例,小肠3例,肠系膜2例,结肠2例,肿瘤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平均径线7.6cm,边缘清楚8例,边缘不清7例,15例都可见分叶,平扫病灶呈密度不均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延时强化.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无特异性,MSCT是目前最佳的选择,对病变定位、定性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在21907人次胃镜检查中共检得上消化道息肉309例,占1.41%。41~60岁年龄组占55%。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分别有81%和47.1%位于胃窦部,向两端逐渐减少。腺瘤性息肉17/19为单发,增生性息肉12/49为多发,息肉的多发性可能与广泛或多灶性粘膜炎症损伤刺激引起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腺体再生有关。15例(占4.85%)息肉患者同时伴癌,且癌瘤全部在息肉的近侧。在内镜下单纯治疗胃息肉不能消除胃癌的危险,应定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食管、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重新认识食管、胃、肠道闻叶源性肿瘤的组成。方法:用CD117、CD34、SMA、S100蛋白4种抗体对45例食管、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确诊食管平滑肌瘤3例:胃间质瘤18例,平滑肌瘤2例,神经鞘瘤1例;小肠间质瘤14例,平滑肌瘤1例;结肠间质瘤6例。食管内胃肠道间质瘤少见,胃、肠道间质瘤较多见(88.1%),但仍有平滑肌瘤(7.14%)和神经来源的肿瘤(4.76%)。结论:食管、胃、肠道间质瘤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需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CD34是诊断间质瘤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8.
应用HE、甲基绿-派若宁(MGP)及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法(PAP)对50例原发性消化道恶性淋巴瘤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功能分类。研究发现消化道B淋巴瘤的比例偏高,预后亦较结内淋巴瘤为好。认为消化道淋巴组织可能为周围淋巴器官。在消化道淋巴瘤中观察到“淋巴上皮性病变”,有助于鉴别诊断消化道未分化癌。MGP染色与PAP染色的符合率达96.8%,两种染色方法作为诊断B淋巴瘤的指标同样可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2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分析各组的致病因素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青年组是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中年组是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浅表性胃炎和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是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和胃癌等.结论 在不同年龄阶段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并不完全相同,应重点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自1970年1月到1979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1,596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发病情况:同期住院总人数为101,193人,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596例,占住院总人数的1.58%;占同期消化系疾病住院人数的9.83%(1,596/16,242)。二、性别及年龄本性组男性1,315例,女性281例,男:女为4.68:1。年龄最小者5天,最大者86岁,以41~50岁组最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