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在生理、病理上和成人有所不同之处。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都和小儿腹泻关系极为密切。所谓脾常不足指两方面:一指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完善;二指小儿期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谷精微之气。这样就使得小儿的脾胃显得不足。肾常虚是指小儿从不成熟到成熟。  相似文献   

2.
根据《医学正传》“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的说法,本病当以补虚、杀虫为总的治则。补虚者,调补培元,重在肺脾肾三脏,常言“理虚有三本,旨在肺脾肾”.如何补虚,应根据三脏特点。肺恶寒热,喜滋润,脾喜甘淡而恶湿,肾喜滋润而恶燥.“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骇之母,肾为一身之根”.在用药时,必须彼此相顾,切忌偏极.肺燥时,若偏用滋润寒凉,易伤脾助湿而纳呆.便溏;肺阴不足可致肺卫不固,易患外感.若用药过汗,会使肺阴更伤,肺痨加重;脾肾气虚,若用药温燥,会使虚热加剧.所以应注意补肺肾而不腻,健脾温肾而不燥,解表祛邪而不伤津.具体措施,不同证型给以辨证施治.邪微正盛,证不明显型此型患者,多素体健壮,或初染此病.尚未损及气血,或病变吸收稳定,因此临床无明显症状,苔脉也变化不大,有时乏力易出汗,多在体检时发  相似文献   

3.
小儿哮喘发作之病因病机,为风邪为患、痰饮伏肺、痰瘀互结及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方法有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以中药汤剂、中药膏方为主从肺、脾、肾论治,各有侧重;外治法以穴位敷贴、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为主,另有刮痧、耳穴压豆、穴位注射、拔罐等法,对小儿哮喘缓解期治疗有整体的调节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历代中医儿科学家屡有论述,各有阐发。归纳起来不外小儿纯阳;变蒸;稚阴稚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主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说。现分析探讨如下。一、小儿纯阳之说“炖阳”一词,儿科著作中最早见于《颅囟经》,说,“几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故有小儿纯阳之说。由于纯阳一词含义较广,历代对小儿纯阳的解释也不一致。《颅囟经》所说的小儿纯阳是在论述小儿脉法不同于成人时涉及的,指的  相似文献   

5.
万全是明代著名医家,《万密斋医学全书》中附有349则医案。从万全医籍所附医案探讨其小儿五脏观,得出以下四点结论。①以五脏有余不足释小儿生理,提出“三有余、四不足”之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不足、阴常不足。②以调理脾胃作为治疗重点,主张脾与胃异同论,提倡节饮食,适寒温,遵“中和”之道。③小儿疾病以五脏为纲,从肝、心、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进行分证论治。④小儿亦有五脏情志病,怒、喜、思、悲、恐等情志活动与五脏密不可分,需顺欲治疗。  相似文献   

6.
五脏有余不足是说初生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这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是肾水为基础,肝为主导,五脏间五行乘克制化规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1 咳喘病根———痰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所谓脏腑娇嫩 ,既是五脏六腑皆属不足 ,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这是因为肺主一身之气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而痰之本水 ,源于肾 ;痰之动湿 ,主于脾 ;痰之本水 ,贮于肺 ;肺为水之上源 ,脾胃乃水谷之海 ,肾主人身津液。若肺气虚则治节无权 ,失于输布 ,液凝为痰 ;脾气虚则运化失司 ,湿聚为痰 ;肾气虚则失于蒸化 ,其阳虚者水泛为痰 ,阴虚者炼液为痰。小儿肺质未坚 ,肺气未全 ,生痰容易 ,去痰不易。痰湿内盛 ,从体内扰乱了脏腑机能 ,成为咳喘的内在因素。遇到气候变化 ,情…  相似文献   

8.
汪机的人体营卫阴阳观可从以下几点理解:1阴阳有时指代的是营卫两者,卫气属阳,营气属阴,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中的阴阳指的正是营卫;2营气、卫气同属一气,两者相对而言互为阴阳,但营气之中还可再分阴阳;3气血本一物,异名而同类,人体各经分受,各有气血多少之别,且营气之中兼有气血;4"阳常有余",无待于补,常言补阳补气,实则补营之阳、营之气;5"阴常不足"指营常不足,补阴实为补营,包含补营之阴和营之阳。如此一来,营中包含气血阴阳,故人身之虚皆营虚,补虚即要补营。而气血阴阳双补,以参芪为要,参芪温补的特性充分体现了固本培元、顾护脾胃之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梁海全医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带下证,以虚为本。治疗应注意调治脾肾。兹分述如下: 一、脾湿下注须治脾 脾属土,为太阴湿土之脏,喜燥而恶湿。若素体脾虚不运水谷,反聚为湿,或外湿内侵日久伤脾,均可使脾湿下注,任带失约而成带下。故对脾病之白带,属脾气亏虚者,当补中益气,除湿止带;若湿遏代热,又宜清热除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医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小儿慢性咳嗽,从肺论治包括肺郁久咳、肺伤久咳、肺虚久咳;从脾论治包括脾困久咳、脾虚久咳;从肾论治包括肾阴虚久咳、肾气虚久咳。不同证型采取不同方药辨证论治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珍玉提出治疗心悸应"勿执养心安神,唯务燮理阴阳"的学术观点,认为饮食劳倦、体质虚弱、七情六淫以及痰饮瘀血等均可导致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发为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实证治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虚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以补气血之不足,调阴阳之盛衰,常应用炙甘草汤加减燮理心之阴阳。  相似文献   

12.
毛德西教授治疗不寐八法:阴血不足、热扰心神者,养阴血、清热安神,方以酸枣仁汤加减;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者,交通心肾、清心安神,方以交泰丸加减;痰浊蒙窍、气机逆乱者,化湿理气、开窍醒神,方以十味温胆汤加减;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者,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以归脾汤加减;血脉瘀滞、心神不安者,活血祛瘀、行气安神,方以血府逐瘀汤或癫狂梦醒汤加减;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者,疏肝理气、解郁安神,方以疏调汤加减;邪热内踞、扰乱心神者,清热祛邪、镇静安神,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阴虚火旺、热扰心神者,滋阴清热、泻火安神,方以黄连阿胶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张承坤  崔为 《中医学报》2022,37(1):78-81
"阴火"最初为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事物,如海火、地热等。宋代开始,理学思想兴盛,大量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被征引来解释人体。金代名医李杲将"阴火"的概念植入人体中,形成了中医的阴火理论,完成一次中医学术创新。李杲所论之"阴火",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引起的下焦病理之火,但明清医家将之与朱丹溪的"相火"理论混淆,形成内容相互冲突的阴虚之火说和命门之火说两种理论,并且各自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代中医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为了消弭观点冲突,并基于临床实际情况,先后将"阴火"的概念进行范围扩大,最终形成"阴火"是指一切内伤引起的虚性火邪的观点,完成中医学术史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王莞秋  王旭 《中医学报》2020,35(3):523-526
"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之要,重视培补中土脾胃,提出中土健运,木火左旋上升、金水右旋下降得畅,中气循环周身无碍,百病乃平。桥本甲状腺炎可归属于中医"瘿病""瘿瘤"等范畴,其病位在肝、脾、肾,病机为脾虚湿困、肝郁气滞、肾虚血瘀,气机升降循环障碍贯穿始终。临床中,可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无论肝木郁滞,亦或肾虚水寒,皆为中土湿困所致,故应重视恢复中土斡旋、左升右降之效,以使中气通流全身而循环不绝,肝木升发、肾水降敛而升降平衡,相火下煦、肾水上资而阴阳调和。黄元御自创柴胡芍药汤治疗瘿病,以疏肝解郁、调和气机,为临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之腹痛与腹中痛在病位、病因、病机、治法方面均有所差异。腹痛病位偏于脐下,病因多属寒中,乃阴寒之邪搏结肠胃,多为阳气不足之证,治疗当以温字立法。寒湿滞于下焦,充斥肠间所致腹痛,治宜温涩之桃花汤;阴寒之气内盛,水势泛滥所致腹痛,治宜温化之真武汤;阳气虚极,阴阳几近离绝所致腹痛,治宜温通之通脉四逆汤。腹中痛病位在腹痛之上,多在脐上,亦可攻于心下,病因多为气血津液失和所致,治疗应以和字立法。里虚脉急,虚劳不足所致腹中痛,治宜和阴阳之小建中汤;邪正相搏,结于胁下所致腹中痛,治宜和表里之小柴胡汤;寒热分踞胸胃上下,阴阳不交所致腹中痛,治宜和寒温之黄连汤;肝气郁结,阳郁湿阻所致腹中痛,治宜和气机之四逆散。  相似文献   

16.
范忠泽教授认为肺癌主要由于正气内虚,痰、瘀、毒蕴结于肺所致,病位在肺,发病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提倡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当以滋阴生津、益气养阴为主,并重视顾护脾胃。临床谨守病机,辨证论治,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17.
依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涉及肝、脾、胃、心、肺的观点,将其分为肝郁气滞郁久化火、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脾失健运水湿停滞、营卫不和肺胃蕴热五型辨治。提出该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应不拘单一证型,灵活权变。  相似文献   

18.
张琪教授重视从瘀辨治不寐,首辨有无瘀血,次辨瘀血形成的原因,再辨瘀血的程度。情志失调可影响肝之疏泄,血行不畅,心失所养,则发为不寐,治宜疏肝活血、宁心安神,方以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瘀互结,或化火扰动心神,使心神不安,或阻滞脉络,导致心脉失养,则发为不寐,治宜化痰祛瘀、和中安神,方以二陈汤或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心脾气血两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以濡养心脉,则发为不寐,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以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若阴虚,或阳气相对偏盛,或津亏不足以载血,血脉瘀阻化火灼津,则发为不寐,治宜滋阴降火、凉血安神,方以黄连阿胶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脾胃不和,或气血亏虚导致脉络不通,形成瘀血,或气机升降失常,血液运行受阻,则发为不寐,治宜调和脾胃、化瘀安神,方以保和丸或黄芪建中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程较长,易从阳化热,受肝郁、湿热、瘀热等病理因素影响,皆可灼伤胃阴,引起胃阴亏虚证,影响脾胃之气,进一步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当以甘寒养胃、养阴生津之品恢复胃气,药性以甘、寒、凉、润为主,采用凉润通降法,常用方剂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首载于《素问·奇病论》,辨证论治则始于《金匮要略》。糖尿病早期患者常有热盛津伤的表现,治疗当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法,常用白虎汤类方;糖尿病肾功能失代偿期及尿毒症期患者常因肾气虚弱、气化不畅而致开阖失司、湿浊停聚,治疗当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法,常用五苓散类方;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多由气机失调、痰热瘀滞引起,治疗当从肝入手,缓肝调中、滋阴泻热,常用乌梅丸类方;糖尿病肾病合并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多因久病伤津耗气而致气阴两虚,气虚则无力推血运行,治疗当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常用桃核承气汤类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