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86例ⅠA~ⅡB期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86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P=0.001),间质浸润(P=0.006);影响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病理类型(P=0.027),宫旁浸润(P=0.067);无宫旁浸润的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最好。结论在ⅠA~ⅡB期宫颈癌中,其前哨淋巴结转移中闭孔淋巴结是最易受累的区域,其次是髂内淋巴结。结合临床病理因素,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并进行预后评估,可以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患者年龄、病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有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年龄、病程、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无关(P>0.05)。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6%(36/149),主要分布于闭孔区(85.71%),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清SCC-Ag≥4μg/L等因素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闭孔区,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但以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替代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A-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217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有44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0.3%,其中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最高,转移率为16.1%。χ^(2)检验分析得出,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有无浸润及宫旁有无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建议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杨波  刘健  李胜泽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28-1029,1118
目的研究影响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6例行根治性手术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17.9%,其中Ⅰ期为10.1%,Ⅱ期为39.7%。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直径及肌层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病理类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年龄越轻、临床期别越晚、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内生型肿瘤、肿瘤直径越大、肌层浸润深度越深,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李琳  毛小刚  邢辉 《西部医学》2014,(5):558-560
目的 评价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对Ⅰ 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9例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癌患者,其中ⅠB期29例,ⅡA期30例.病理类型:鳞癌52例,腺癌7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以“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化疗.化疗后56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化疗无效而行放疗.接受手术者中有8例因淋巴结转移术后追加放射治疗.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6h,平均时间(4.2±0.8)h,手术中出血量为200-1000ml,平均出血量(480±67)ml;化疗总有效率89.9%(53/59例),5例肿瘤完全消退(8.4%),其中4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47例部分缓解(79.6%).Ⅲ、Ⅳ级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11/59例)11.9%(7/59例);ⅠB期患者化疗有效率为96.9%,ⅡA期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0.7%,ⅠB期患者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ⅡA期患者(P<0.05);所有患者化疗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联合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010例行手术治疗的ⅠA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ⅠA2~ⅡB期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临床表现以接触性流血(45.15%)、不规则阴道流血(27.52%)多见,避孕方式以未避孕(38.21%)多见,首次症状出现距就诊中位时间3.25个月,四分位数时间(1.23,10.72)个月。ⅠA2~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38%。单因素分析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累及阴道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4 cm(OR=1.853)、特殊病理类型宫颈癌(OR=2.921)、组织学分级(OR=0.592)、间质浸润深度>1/2全层(OR=3.674)、脉管浸润阳性(OR=4.156)、肿瘤累及阴道(OR=2.456)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ⅠA2~ⅡB期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肿瘤直径>4 cm、组织学分级越高、特殊病理类型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1/2、肿瘤累及阴道、脉管浸润更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应规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针对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7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分期为ⅡA~ⅢB期,研究组27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及巩固化疗,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预后,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客观缓解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8.9% vs.67.5%, P < 0.05;70.4% vs.45.0%, P < 0.05)。在3年总生存率方面,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8% vs.65.0%, P>0.05),2组在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部位、新辅助化疗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再进行巩固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疗效优于直接进行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且相关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未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和结果复发性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阳性5年生存率为20.35%,盆腔淋巴结阴性5年生存率为7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0%,直接手术盆腔淋巴结阳性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中,37.5%为局部复发,62.5%为远处复发;盆腔淋巴结阴性者,有73.3%为局部复发,仅有26.7%为远处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盆腔淋巴结阳性者,62.5%的复发间隔小于12个月,37.5%的复发间隔大于12个月;盆腔淋巴结阴性的患者,73.3%的复发间隔大于12个月,26.7%的复发间隔小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盆腔淋巴结阳性者复发间隔明显小于淋巴结阴性者.淋巴结转移与复发的部位关系密切,有淋巴结转移者,更倾向于远处复发.淋巴结阴性者的无疾病生存期远远大于淋巴结阳性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能降低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