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心医学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学科, 又称心理心脏病学, 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双心医学的目的是将社会心理因素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 对心血管疾病受到的社会心理因素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病症状的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双心医学是心血管病学和心理学交叉形成新兴学科,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治疗病人躯体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兼顾病人的精神心理问题。《内经》中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辨证观,提出机体是由形和神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心主神明"和"心主血脉"则是强调在心血管疾病当中生理和心理活动相统一,二者相互影响。目前,我国双心疾病的发生率高,但临床医生对此的识别和治疗率较低,本文旨在基于《内经》理论,探讨双心医学的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双心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五脏一体观探讨双心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以《黄帝内经》及古代众医家关于五脏一体相关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心与神志、心与其他四脏的关系,并分别从肝、脾、肾、肺相关的病因病机以及情志与五脏的关系入手论治双心疾病。[结果]心与情志变动密切相关,在情志与五脏关系中起核心作用。双心疾病与肝、脾、肾、肺四脏的关系密切。情志失调促进双心疾病的进展。故临证治疗双心疾病时,要根据其临床证候特点从肝、脾、肾、肺论治,并需结合情志的疏导与调节。[结论]以五脏一体观为基础对双心疾病进行辨证施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双心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双心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抽取浙江省建德市寿昌镇6个社区居委会的750例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对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精神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患者中,80%以上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大多数表现为焦虑抑郁症状。结论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治疗躯体症状的同时,要充分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采取“双心治疗”的模式,提高患者疗效,改善疾病的预后与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双心疾病是对心血管疾病及心理疾病的统称,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往往相互影响,而现代医学分科的过分细化,使得双心疾病患者往往得不到明确的诊断与治疗。因此西方的"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1]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和认同。与此同时,中医以"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在治疗双心疾病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双心疾病即心理障碍合并心血管疾病,是以心血管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1]。随着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双心医学逐渐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大量循证医学证明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之间联系密切,在心血管科就诊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和预后带来严重的影响[2]。胡大一等[3]2005年对北京10家医院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7.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是一门由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双心医学重视诊治心血管疾病和同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倡心血管和心理的双心健康,追求心身完整,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关爱环境、心理支持和治疗,可极大降低病死率。同时避免了过度检查和对心理疾病的误诊,深受患者赞许。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本刊编辑部整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双心”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双心”中的心理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以至于“双心门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心内科医生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给予患者身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双重治疗,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患者,我们来看看他是心理因素在作怪还是真的需要植入冠脉支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张介宾医学理论发展的理学背景,认为张介宾将理学哲学范畴体系引入医学研究,以理学的宇宙本体"太极"为逻辑起点,建立了中医理论的哲学本体,将"生机"意义提高至世界本体高度,以《太极图说》为理论模型、"心学"为法,建构中医理论,形成阴阳一体、五脏互藏、肾命学说等理论成果,其医学思想和理论成果的本质特点归结为"形而上"。  相似文献   

10.
脾胃转枢对五脏藏神调节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中医学统称为神或神志,它是人体生命中最为复杂的部分,在<黄帝内经>所确立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关于神与五脏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理论,"五脏藏神"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独具特色,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五脏皆藏神的整体协调关系中,脾胃起着枢轴或曰关键的作用,从而对"藏神"整体影响巨大.现将初步研究的内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