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3年江苏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所致潜在寿命损失特征,为肿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江苏省死因监测系统搜集2013年恶性肿瘤的死亡个案信息,利用从公安部门获取的人口学信息,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等指标,评价恶性肿瘤的死亡和早死负担及其人群分布特征?结果:2013年恶性肿瘤导致死亡135 236例,占2013年总死亡人数的29.38%,男?女分别为86 736?48 500例?恶性肿瘤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6.80/10万和111.59/10万,死亡率男女比为1.77,城乡比为0.95?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5.10%?恶性肿瘤所致PYLL和SPYLL分别为788 367和582 620.68人年,PYLLR男女比为1.78,城乡比为0.93,PYLL前5位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白血病,女性中乳腺癌取代食管癌处第4位?结论:导致全人群死亡和早死的主要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和白血病,以及女性乳腺癌?对于恶性肿瘤死亡率和潜在减寿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农村居民略高于城市居民?应针对重点癌种和人群,开展相关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如皋市2008—2012年5~<20岁儿童青少年的死亡状况,为政府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eathReg2005死因系统数据库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如皋市2008—2012年5~<20岁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如皋市2008—2012年5~<20岁儿童青少年年均死亡率为16.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0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7,P<0.001)。5~<20岁儿童青少年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先天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构成比分别为44.98%、16.27%、10.53%、6.70%、4.78%。前5位死因的期望寿命减寿年分别为5290人年、1880人年、1245人年、755人年、53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均>50年/人。损伤和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淹死和机动车交通事故,占76.60%。结论:应根据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特点,加强伤害预防的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儿童青少年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贫困县农村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睢县后台乡、尚屯乡和城隍乡,对其3a来死亡居民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全死因和PYLL分析方法对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当地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及损伤和中毒。其中损伤和中毒占死因构成的9.99%,占总PYLL的22.77%,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病这几种主要的慢性病的死亡率累积构成为65.07%,PYLL累计构成为36.95%。结论: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当前贫困地区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损伤与中毒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涂嘉玲  吴浩  赵文龙  胡世明 《重庆医学》2015,(25):3562-3564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某县居民的全死因顺位及主要死因的死亡现状、死因构成及其年龄、性别特征,为各级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Excel 2003汇总数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计算潜在减寿年数。结果2003年7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有效三峡库区忠县常住人口死亡病例62702例,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三大类疾病死因中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7.76%,成为最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损伤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病。结论三峡库区蓄水后忠县的主要死亡原因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并且年龄逐步年轻化趋势;开展意外伤害研究,防止早死成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点胃癌死亡特征,为制定胃癌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的胃癌死因数据进行核对,按照ICD标准进行死因编码,然后由甘肃省CDC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1993-2007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点胃癌死亡均处于肿瘤死亡的第一位。2007年胃癌的死亡率为36.73/10万,占所有肿瘤死亡的35.91%,胃癌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5 420人年,潜在减寿年数顺位处第一位,胃癌死亡的减寿率为3.38‰,胃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4.08岁,去胃癌死因预期寿命为72.83岁,延长寿命0.75岁。胃癌死亡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胃癌死亡率和减寿率均处甘肃省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并且男性死亡大于女性死亡,中老年男性是胃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2012年无锡市南长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无锡市南长区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原因,为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无锡市南长区居民2012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无锡市南长区2012年全死因死亡数为2161人,居民死亡率为663.12/10万。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和中毒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全死因死亡数的90.79%。居潜在减寿年数前5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造成的寿命损失最为严重,平均减寿年数为8.31人年。结论慢性疾病和伤害为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增强安全意识。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以达到有效降低居民死亡率目的。  相似文献   

7.
去死因减寿年数指标在流行病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去死因减寿年数(PYLL)指标在流行病学的应用。文章应用生存分析中竞争风险理论计算去死因PYLL指标,对上海市徐汇区、南汇县和江苏省苏州市的11年死因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描述疾病减寿的时间、地点和人群间的分布,比较不同地区疾病减寿差异,探索危险因素。文章还应用去死因PYLL指标排列死因顺位,把去死因减寿指数与标化死亡比(SMR)、比例死亡比(PMR)进行比较,并计算PYLL指标与零岁期望寿命,标化死亡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乡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布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2013年脑血管疾病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标化减寿率(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评价武汉市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情况。结果:武汉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总体死亡率为171.90/10万,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PYLL,PYLLR,SPYLLR和AYLL分别为34 473人年,5.13‰,1.64‰和11.73人年。减寿率农村(3.12‰)高于城市(2.39‰),男性(3.65‰)高于女性(1.65‰)。减寿率顺位前三位依次为: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后遗症和缺血性脑卒中。结论:武汉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主要危及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男性居民,是武汉市城乡居民的重要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7-2009年监测点收集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根据ICD-10做疾病分类,输入Death Reg2002、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减寿年数、标化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07-2009年居民伤害年均死亡率40.41/10万,居全死因第3位;男女性死亡率分别是59.05/10万和19.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主要伤害死因不同;交通事故居伤害死因之首,其潜在寿命损失占伤害的59.39%;标化潜在减寿年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中毒、触电、自杀、溺死、跌落。平均减寿年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溺死、触电、跌落、交通事故、中毒、自杀。结论交通事故对石家庄市居民潜在减寿年影响最大,溺死、触电和跌落多发于低年龄组人群;减少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控制伤害死亡的发生势在必行,应针对不同年龄的主要死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男性人群是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嘉兴市居民疾病死亡率和寿命损失情况,了解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死亡监测网络直报2009--2012年居民死亡数据,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采用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损失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减寿率(PYLL‰)等指标分析。结果嘉兴市居民全死因平均粗死亡率为692.77/10万;其中男性为761.51/10万;女性为625.42/10万,男性高于女性;死亡率在逐年上升。居民前5位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5.71%;其中肿瘤死亡占前5位死因31.09%,男性高于女性,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肿瘤造成潜在寿命损失最大,达35378.75年;平均减寿年数最高的是损伤和中毒,达40.71年。结论肿瘤等慢性病及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1.
新疆五县居民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疆5县居民2004~2005年的死图构成比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以探讨新疆5县人群的死因顺位和主要的卫生问题。方法对新疆5县2004~2005年常住居民进行全死因回顾性调查,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全死因死亡率636.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按照死因构成比排序,前5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按照PYLL率排序,前5位死因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按照PYLL相对比排序,前5位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结论新疆5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与中毒、以及男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女性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4~2013年沈阳市市内五区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威胁,为日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沈阳市2004~2013年城市居民死亡资料,分析伤害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专率、性别死亡专率及变化趋势,并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伤害死亡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沈阳市城市居民2004~2013年伤害总死亡率为22.7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31/10万,占全死因的2.99%;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总体上伤害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5~50岁达高峰)。城市居民伤害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运输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男性伤害死因顺位的前3位分别是运输事故、自杀和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女性伤害死因顺位的前3位分别是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由伤害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88257.5,其中运输事故和自杀所致的PYLL占伤害所致PYLL总量的54.5%以上。全年龄段伤害所致PYLL总体上男性大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45~50岁达高峰)。结论伤害对人群的死亡威胁男性高于女性,且在5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伤害造成的“早死”疾病负担以运输事故和自杀最为严重,总体负担男性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PYLL)指标对广西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69/10万、标化死亡率44.56/10万,男性高于女性(2.33倍)。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前5位死因。0~14岁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于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死亡前5位PYLL。伤害导致的PYLL为29.60年/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但平均到个人后,溺水成为广西居民“早死”的最大威胁。结论 伤害是导致广西居民早死的重要疾病负担,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了解居民健康状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户籍居民死亡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居民平均死亡率476.37/10万(标化死亡率322.69/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527.46/10万(标化死亡率401.98/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417.43/10万(标化死亡率243.91/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0年黄埔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0.31岁,其中男性为78.57岁,女性为82.18岁。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和诊断不明性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76.72%;死因监测三大类分析中慢性病占总死亡原因的79.52%。结论黄埔区居民的死亡以慢性疾病为主,其中恶性肿瘤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对居民进行肿瘤防治知识普及、预防和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天津市河西区柳林街居民主要死因构成、主要疾病死亡率,评价人口健康水平,为制定今后河西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进行死因归类分析,采用D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12年天津市河西区柳林街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西区柳林街居民死亡构成前5位依次是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疾病;恶性肿瘤中以肺癌的死亡率最高,死亡率为70.37/10万,其次是结直肠癌死亡率17.97/10万;减寿率最高的是心脏病8.53%;结论河西区柳林街居民以心脏病、肿瘤等慢性病为主要死因,要依据慢性病防治规划纲要,结合柳林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和开展慢性病防治的策略和工作,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寿命的"第一杀手",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揭示循环系统疾病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将为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脑血管为主的疾病死亡谱特征,即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因顺序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2004—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所定义的"循环系统疾病"资料,选取其中各类别疾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各类别循环系统疾病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死亡率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结果 2004—2013年各年的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14—2015年各年死因顺位排序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2006—2015年,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15年,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逐年缓慢上升;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率各年变化不大;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呈双波浪变化,其中2006年和2013年为波峰。城乡别死亡率:脑血管病各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除2006、2015年外,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除2005年外,缺血性心脏病除2015年外,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4、2005、2011、2012年外,其余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死亡率:各年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除2005年外,其余各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死亡率仅2005年和2015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别死亡率:各年份各类别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城乡别、性别、地区别差异。缺血性心脏病城市高发,其他各类疾病乡村高发;女性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发,其他各类疾病均为男性高发;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循环系统的其他疾病死亡率地区别差异明显,应根据地区别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重点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病死率,探讨死亡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主要死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海南省某医院2003年~2012年间2370份住院死亡病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利用Visual FoxPro 6.0软件整理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住院病人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51.011,P〈0.05)。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0.64%,女性:0.32%,χ^2=265.34 P〈0.05)。60岁以上死亡患者所占构成比较大,为43.76%。前五位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提高男性公民健康水平,有效防治老年疾病,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预防控制力度,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郭立华 《中国病案》2013,(8):43-44,41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院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疾病的重点防治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2年所有出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年来出院病例132377例,死亡504例,病死率0.38%,病死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2)男性与女性住院患者基本持平,但男性死亡病例明显高于女性(χ2=46.62,P<0.05);(3)41岁以下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递增逐渐降低,中年患者病死率最低,4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递增逐渐升高,7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急速上升;(4)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46.1%)、损伤和中毒(18.2%)、恶性肿瘤(6.4%)、呼吸系统疾病(50%)以及消化系统疾病(4.8%);(5)前五位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分别是急性心肌梗死(17.9%)、颅内损伤(9.4%)、心绞痛(6.2%)、肺栓塞(3.8%)以及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2.8%)。结论为降低病死率,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等重点疾病,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重点防治,以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根本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为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按照国际疾病ICD-10 标准进行分类编码,对某综合医院急诊科2009 年-2013 年报告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63 例急诊死亡病例中,老年组(60 岁~79 岁)死亡病例比例(43.83%)最高,青年组(≤44 岁)死亡病例比例(3.47%)最低。男女死亡病例性别比为1.18:1。根本死因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49.84%)和恶性肿瘤(22.26%)为主。死亡病例生前主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8.18%)。结论 结合急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点,针对高危年龄段及相关职业人群,制定有效的循环系统疾病防治策略,降低急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