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s)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以提高该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s的MRI表现,包括肿瘤大小、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的特点、动态增强表现及强化曲线类型,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7例乳腺PTs病理诊断良性4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MRI上5例病灶〉3 cm,外形为分叶状,2例〈3 cm,外形为卵圆形;3例T1WI呈低信号,4例T1WI呈低高信号,5例T2WI呈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4例肿瘤内见不强化的囊变区;5例有T2WI、T1WI低信号且不强化的分隔;所有PTs增强早期呈快速强化(1~2个时相),5例中后期TIC为平台型,2例中后期TIC呈渐增性强化。结论 MRI检查有助于乳腺PTs的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赵骐  刘瑞  杨明慧  周辉 《新疆医学》2013,(11):15-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平台型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TIC)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9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Ⅱ型平台型患者的磁共振表现.检查采用飞利浦Achiev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图像后处理在飞利浦工作站上使用软件.扫描序列包括轴面DWI、T1WI,轴面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T2WI,及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三维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于乳腺出现异常强化病灶层面绘制TIC曲线,并对时间-信号曲线Ⅱ型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时间-信号曲线为Ⅱ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共39例病例中,左乳21例、右乳18例.良性病变21例(54%),其中乳腺腺病3例、乳腺纤维腺瘤18例.恶性病变18例(46%),其中原位癌1、例髓样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13例、良性乳腺病变中Ⅱ型曲线最多见于乳腺纤维腺瘤,恶性病变最多见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型曲线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42.86%、阳性预测值为55.56%、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经磁共振增强扫描后均可表现为Ⅱ型曲线,对此类病变进行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病变形态学、BI-RADS-MRI分级及增强扫描后成像参数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及MRI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局部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例病灶合并导管原位癌,1例并黏液癌,1例并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伴有不典型增生,14例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脉管内出现癌栓。乳腺内病灶MRI强化方式表现为以肿块样强化的病灶18个,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呈不规则或呈见毛刺,边缘强化较内部强化明显,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早期明显强化,时间-信号曲线(TIC)显示均为流出型曲线;呈非肿块样强化病灶4例,分布形态呈段样分布(2例),呈区域分布(2例),病灶内部强化不均匀,TIC显示3例流出型,1例平台型。MRI显示腋窝可疑转移淋巴结17(21)例,12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达为70.5%。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MRI表现高度提示病变的恶性特征及淋巴脉管转移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卵巢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1.5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结果浆液性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粘液性囊腺癌8例病灶为囊实性肿块,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有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囊壁、囊内片状阴影、间隔以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未分类的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与粘液性囊腺癌相似。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的MRI 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该病 术前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PTB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特点、动态 增强扫描病变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例PTB术后病理诊断良性6例, 交界性2例,恶性3例,11例均表现为乳内边界清晰、分叶状肿块。MRI上病灶均表现为分叶状,MRI平扫T1WI与乳腺 实质比较,4例呈稍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T2WI 5例呈等、高混杂信号,6例呈高信号;4例肿瘤内见出血区,表现为 T1WI和T2WI均见片状高信号影;动态增强后病灶均有不均匀强化,11例均伴有不强化分隔;7例TIC呈缓慢上升型(I 型),4例呈上升平台型(II型)。结论:PTB的MRI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点,认识其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PTB的诊 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 NBC )的乳腺摄影、M RI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 T NBC )进行比较。方法选择1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T NBC组,41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N T NBC组,109例),分析并比较病灶的乳腺摄影、M 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两组乳腺摄影及M R检查中乳腺密度、病灶钙化、形态、边缘、T2信号、内部强化等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T 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12.%,N T 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T NBC组浸润性导管癌32例(78.0%),N T NBC组浸润性导管癌102例(9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NBC组乳腺摄影最常见表现为边缘清晰(18/41,43.9%)、圆形或类圆形(19/41,46.3%)、少钙化单纯肿块(34/41,82.9%)。TNBC组MRI特征性征象表现为形状不规则(22/41,53.7%)、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20/41,48.8%)、环状强化(28/41,68.0%)、时间信号曲线呈持续上升型强化曲线(28/41,68.3%)。T NBC组与NTNBC组乳腺摄影肿块钙化、肿块形态及边缘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MRI检查 T2信号及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摄影、M 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T NBC。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边缘、信号特征、伴随表现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7例肿瘤大小平均为3.1±1.6cm;平扫T1WI表现为混杂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时,13例动脉期瘤灶周边薄边环形强化,4例动脉期扫描瘤灶边缘强化不明显,17例病例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时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向心性强化;其他征象包括:13例有病灶周围胆管扩张,4例有包膜回缩征,2例有卫星灶,6例有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韦进军  黎军强  黄欣  林海明 《广西医学》2014,(12):1815-1817
目的探讨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MRI特征。结果 15例肿瘤MR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可夹杂高信号影。DWI呈略高信号13例。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轻度强化。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表现特征,结合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张佳  郭启勇  梁长虹  张伟  刘伟 《广东医学》2008,29(12):2043-2044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样病变MR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的形态、边缘特点、强化模式与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乳腺肿块样病变行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所得病例样本再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二者对比研究。 结果 良性结节样病变MR表现边缘光滑,呈多种模式强化。病理显示当细胞增生活跃时,MR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强化。囊性病变呈(不)规则环形强化。脓肿的MR显示病灶内不规则间隔,与病理显示病灶内小叶结构破坏,坏死腔形成相关。瘢痕组织无强化。在恶性肿块样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MR主要表现为由边缘向中央强化,病灶周围可见毛刺影。病理显示癌巢呈出芽状生长,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形成毛刺。浸润性小叶癌表现为不均匀边缘强化,中央轻度强化。病理显示瘤巢中央见大量粉染无结构物质。导管原位癌MR检查呈分支状强化,病理显示导管上皮明显不典型性增生。 结论 肿块样病变MR检查呈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无明显强化及轻度强化(病灶间隔不强化)者强烈提示病变为良性。MR增强扫描肿块呈毛刺状边缘强化或不规则强化者高度提示恶性病变。MR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的病变强化特征对于乳腺肿块样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 乳腺肿块 增强磁共振 结构特征 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0.
任静  周鹏  左佳明  刘锦  王闽  杨宇洁  陈锦秀  许国辉 《四川医学》2010,31(11):1693-1696
目的探讨VIEWS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已行MRI平扫及VIEWS技术动态增强连续5min 5期扫描检查并减影的7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强化模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78例患者共101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38例共60个病灶、良性40例共41个病灶。良性病变增强后多呈圆形、边缘光整、边界清楚、无毛刺,强化均匀;强化模式大多表现为逐渐强化。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或蟹足征;本组所有恶性病灶均表现为早期(1~2min内)明显强化。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不同,良性病变多呈Ⅰ型"持续型"(25/37),恶性病变多呈Ⅲ型"廓清型"(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01)。结论 VIEWS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病变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信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增强后第1分钟有利于观察病灶早期血供特征,第5分钟有利于观察肿瘤的边缘浸润特征及肿块内的结构。第1分钟明显强化、肿块不规则、边缘有毛刺或蟹足征、时间信号曲线呈廓清型是乳腺癌的特征性改变;各期减影图显示强化病灶更清晰、更直观。  相似文献   

11.
王燕满 《中外医疗》2013,32(16):175-176
目的深入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又称IDC)的超声图像、声音特征,发现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实际临床优势,以此提高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水平。方法通过40例患者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的分析,发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声像的特征,总结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诊断的规律。结果 40例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团块型结果(20例);第二类,结节型结果(10例);第三类,囊实型结果(10例)。出现肿块形态不规则的患者为20例,其中圆形肿块患者为16例,卵圆形肿块患者为4例,这些患者均出现乳腺钙化和丰富的血流信号,属于浸润性导管癌特征。39例患者出现低回声现象,1例患者出现等回声现象。29例患者出现乳腺钙化现象,11例患者无钙化现象;19例患者伴有回声衰减现象,回声不变患者为11例;10例患者出现淋巴转移特征,30例患者出现肿块内血流信号。结论 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因此,超声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方面属于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确诊率,对医师制定有效的临床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肝门型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型胆管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刷检细胞学检查证实。结果21例肝门部肿块位于肝总管8例,肝总管+左(右)肝管7例,左(右)肝管6例;平扫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分别为13例(61.9%)和8例(38.1%),T2WI为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分别11例(52.4%)、7例(33.3%)、3例(14.3%),动脉期强化6例(28.6%),门脉期强化18例(85.6%),延迟期强化8例(38.1%)。远端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15例(71.4%)扩张的胆管近端呈“笔尖样”变细、僵硬,19例经MRCP发现梗阻部位。结论MRI对肝门型胆管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扩张的胆管近肿块处呈“笔尖样”变细、僵硬,有助于癌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MRI非肿块样强化表现,并分析其与病理亚型间的相关性,提高DCIS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且MRI检查呈非肿块样强化的乳腺DCIS病例,以病理为金标准,作对照分析。结果 58例DCIS非肿块样强化中,(1)强化形态:段样强化32例(55.2%),导管分支样强化12例(20.7%),局灶性强化9例(15.5%),区域性强化4例(6.9%),弥散性强化1例(1.7%)。(2)内部强化方式:不均匀强化17例(29.3%),成簇小环状21例(36.2%),网格状10例(17.2%),丛状7例(12.1%),均匀强化3例(5.2%)(3)58例DCIS病例中,病理Ⅰ级(低级别)10例(17.2%),Ⅱ级(中级别22例(37.9%),Ⅲ级(高级别)26例(44.8%)。(4)58例DCIS病例中,共绘制动态增强曲线51例:Ⅰ型18例(35.3%),Ⅱ型25例(49%),Ⅲ型8例(15.7%)。其中非肿块样强化形态与病理分级对照X2检验中,段样强化X2值为6.07,P0.05,导管样强化X2值为6.5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MRI非肿块样强化特征是以段样、导管样强化表现为主,并能提示病理分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外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的LAVA动态增强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5 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LAVA-DCE MRI)。结果:28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肝门区胆管13例,胆总管上段3例,中段5例,胆总管下段4例,壶腹部3例。平扫:病灶T1WI呈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LAVA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5例,门脉期肿块轻-中度强化16例,延迟期肿块延迟强化7例。本组病例中分别有3例肝门区胆管癌误诊为肝细胞型肝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胆管炎,诊断准确率为82.1%。结论:LAVA动态增强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影像学特征,评估MRI在其诊断a-~Ig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I临床医院磁共振室2011年1月-2011年11月40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与术前B超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①40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病18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T1WI病灶呈等信号,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的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增厚的结合带与子宫肌层间分界欠清晰。11例T,WI的低信号病灶中可见点状高信号灶,其中5例在T1WI上可见类似高信号。②局限性子宫腺肌病22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可见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影,19例T,wI低信号肿块影内可见高信号点状病灶,其中13例T1WI上可见相似点状高信号,3例T2WI呈较均匀低信号肿块影。22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病中,14例位于子宫后壁,6例位于子宫前壁,2例位于子宫底部。③40例中,21例合并其它妇科疾病,其中子宫平滑肌瘤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9例,宫颈Nabothian囊肿5例,其中4例同时合并两种以上妇科疾病。④40例均行术前妇科B超检查,诊断正确23例,12例误诊,5例漏诊。MRI正确诊断37例,3例误诊为子宫肌瘤。结论MRI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优越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清晰的显示病灶,做出明确诊断,对于指导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al angiomyolipomas,EAML)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EAML的MRI表现。12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CT检查。结果 12例肝EAML均为单发的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7例位于肝左叶,4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尾叶;MR平扫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T1WI信号减低不明显;增强模式为"快进慢出"型:动脉期8例病灶可见"早期引流静脉",3例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假包膜"征,9例在动脉期和2例门脉期可见"中心强化血管"征。结论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肝EAM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及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17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伴中心低信号,动态CT及MRI检查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CT早期强化17.6%(3/17),延迟强化82.3%(14/17),MRI检查14例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远端胆管迂曲扩张。MRI增强通常表现为早期轻度或中度不全边缘强化,晚期进行性同心性强化,在延迟期中心区通常为不完全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多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及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5~63岁(平均18.8岁)。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位于松果体区4例,其中1例累及第四脑室;鞍区6例。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上T1加权为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为均匀或不均匀等或高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生殖细胞瘤临床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MR I是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比较超声、MRI及其联合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以病理确诊为依据,比较超声、MRI及其超声联合MRI三种方式诊断准确率,并分析乳腺癌的超声、MRI特征。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53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导管内癌5例、黏液腺癌5例、髓样癌4例,超声与MRI联合诊断准确率97.50%显著高于超声诊断准确率85.00%和MRI诊断准确率87.50%(P0.05),超声、MRI诊断准确率比较无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特征为病灶直径多1cm,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见毛刺,回声低而不均匀,有砂粒样钙化,腋窝淋巴结紊乱,血流信号Ⅱ级-Ⅲ级,血流丰富。MRI特征为乳腺组织分界不清,边缘不规则,见分叶状、毛刺征及点状钙化,平扫T1WI呈较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或分隔强化。结论超声、MRI均可较好的显示乳腺癌的内部结构和特征,二者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