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 4 0例涎腺良、恶性肿瘤石蜡标本。结果 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呈强阳性或阳性表达 ,高度恶性肿瘤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TGF β1的表达程度可能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或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涎腺疾病为口腔科常见疾病的重要种类,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威胁人类生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涎腺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广泛,关于细胞生长因子EGF、细胞凋亡与涎腺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就EGF、细胞凋亡与涎腺疾病关系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涎腺疾病为口腔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目前随着对涎腺疾病研究的深入,有关IGF、细胞凋亡与涎腺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IGF、细胞凋亡与涎腺疾病之间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cl-2抗凋亡基因在涎 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中的表达,探讨Bcl-2对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研究39例涎腺肿瘤与涎腺炎症性增生性病变。结果:溴 肿瘤与炎性增生性组织中均有Bcl-2表达,涎 良性肿瘤浊给 瘤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2.5%,而炎性增生性组织中强阳性表达率仅为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中Bcl-2对良恶性肿瘤的影响不同。在良性肿瘤中Bcl-2强阳性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生长,在恶性肿瘤中Bcl-2强阳性表达主要与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PNA、UEA、ConA三种生物素化凝集素对30例涎腺肿瘤、8例正常涎 腺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P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增强,且PNA的表达强度与涎腺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恶性肿瘤中的PNA强阳性率为85.7%。高于良性肿瘤(43.8%)和正常涎腺(12.5%);(2)UEA在涎腺肿瘤中表达减弱,UEA阴性的病例呈侵袭性生长并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提示UEA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关,UEA阴性可作为预测涎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测定涎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目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9例涎腺肿瘤患者(实验组)及健康人10例(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测定NK细胞数目,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数目明显低于良性肿瘤及对照组,涎腺良性肿瘤外周血中NK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外周血中的NK细胞数目与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NK细胞数值降低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检测其值可对涎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 63在不同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方法。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研究P 63在60例良性涎腺肿瘤、30例恶性涎腺肿瘤及3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0例涎腺恶性肿瘤中P63的阳性率高于在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χ2=14.610,P<0.05)。P 63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均与年龄无关(χ2=3.326,P>0.05)。P 63在临床分期为晚期(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χ2=4.593,P<0.05)。P 63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7.500,P<0.05)。结论:P 63在涎腺良性肿瘤中呈弱阳性表达,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呈强阳性表达。而且癌组织中P 6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江明祥  邵国良  陈波 《浙江医学》2014,(6):529-532,540
腺泡细胞癌(ACC)是一种少见的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占所有涎腺肿瘤的3.4%,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2%~17%[1]。ACC生物学行为上属于低度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超过80%,预后较好,但临床上易误诊为涎腺良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病理确诊为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例68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ΔNP63表达于涎腺上皮性肿瘤肌上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样细胞,ΔNP63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恶性肿瘤表达强于良性肿瘤。结论ΔNP63在促进癌细胞增殖与去分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提示ΔNP63具有一定的原癌基因活性。ΔNP63是良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不同指标的联合使用,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AgNOR技术对多种涎腺肿瘤的核仁形成区(NOR)进行定量分析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涎腺肿瘤中的AgNOR计数均值基本上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平行,即恶性肿瘤的计数值高于良性肿瘤,具有侵袭行为的交界肿瘤(混合瘤)高于涎腺良性肿瘤。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各病例均值离散度较大。提示AgNOR技术可作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和分型分组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