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构皮瓣的研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构皮瓣是按一定的设想设计,通过手术将皮瓣预先加工,改造成符合一定要求,具有一定功能和特性的皮瓣,使其更便于修复器官缺损,更好地恢复缺损器官的功能与形态。在皮瓣内植入轴型血管、大网膜或肌肉,将随意皮瓣变成轴形血管皮瓣,扩大了游离皮瓣供区的选择,这一技术已逐渐被广大整形外科医生所重视,并视为整形外科领域又一个新进展。1994年Prifag将血管植入皮瓣形成的轴型皮瓣称为预构皮瓣(prefabrication),而将在皮瓣中填加骨、软骨等进行器官再造称为预置(prelamination),我们姑且将二者合在一起,统称为预构皮瓣。现已在临床应用的预构皮瓣有:预构皮瓣鼻成形术、预构皮瓣耳成形术、预构皮瓣眼睑成形术、预构皮瓣阴茎成形术、预构大网膜轴型皮瓣、预构血管植入轴型皮瓣、预构肌皮瓣、预构扩张皮瓣等等,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其机制、微循环灌注量动态变化、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每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前两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入50?m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d后开始注水。定期对3组皮瓣进行微循环检测,并取样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光镜及超微结构的检测与观察。第52天扩张完成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成活面积。结果:A组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高于B、C组(P<0.05), 皮瓣成活面积占原始皮瓣面积的百分比大于B、C组(P<0.05),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亦明显高于B、C组(P<0.05),血管密度加大,超微结构改变显著。结论:预构扩张皮瓣能增大皮瓣成活面积,增加皮瓣移植的安全性。VEGF、bFGF及其受体含量的增加促进预构扩张皮瓣血管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预构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兔股动静脉血管束预构扩张皮瓣的成活及光镜、电镜的形态学结构改变。方法3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0只,A组为实验组,B,C组为对照组。将各组新西兰兔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A组在肉膜深面植入50ml扩张器,1周后开始注水扩张;B组仅在肉膜深面植入50ml扩张器不注水扩张;C组则单纯股动静脉血管束预构。定期对3组皮瓣取样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第57天A组扩张完成后,3组分别形成仅以预构股动静脉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后1周观察记录3组皮瓣成活面积并取样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A组岛状皮瓣成活面积明显大于B,C组(P〈0.05)。预构术后57d,光镜观察3组血管分布密度均增高,A组密度大于B,C组;电镜观察3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体、胞核明显增大,胞浆内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及质膜小泡明显增多,A组较B,C组明显。结论扩张术能增加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提高预构皮瓣微循环灌注,增大皮瓣成活面积,从而提高皮瓣移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缺损或畸形中,耳鼻缺损或畸形占有一定的比例,缺损或畸形破坏了面部的和谐与美观。目前临床医生多采用传统皮瓣带软骨做支架修复〔1,2〕,尽管这些方法有许多优点,但常存在着供区与受区间皮肤颜色、质地、厚度等方面的不协调,并可引起供区的继发畸形。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束植入后,预构组织瓣中移植软骨细胞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预构软骨皮瓣的启动时机。方法:选用24只新西兰白兔,将左耳中央动,静脉束及带软骨膜的软骨植于额顶部皮瓣下,并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血管墨汁灌注等实验手段,观察移植软骨细胞酶活性在移植早期的改变。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软骨在经历细胞代谢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后,当血运重新建立时,软骨膜下出现成软骨现象。结论:血管束植入后5-6周,新生软骨细胞趋于成熟,此时可以启动预构软骨组织瓣。  相似文献   

8.
预构皮瓣在组织毁损伤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构皮瓣是皮瓣外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预构皮瓣的发展由最初的理论提出到动物实验,再到应用于临床修复组织毁损性损伤,预构皮瓣类型由最初的血管植入,发展为异体组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预构皮瓣仍还有待完善,尽可能以最少的供区破坏获得最佳的受区修复将是该领域以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血管束预构带软骨复合组织皮瓣的成活机制(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预构带软骨复合组织皮瓣成活机制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分为 5组 ,每组 5只 ,取股动静脉血管束 6 cm,置入同侧下腹部 ,并植入 3 cm× 2 cm耳软骨 ,分别于7,10 ,14,2 1和 2 8d行 10 0 g· L- 1 荧光素钠活体染色 ,ECT照像及皮瓣成活面积观察 .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 ,荧光素钠染色面积增加 ,ECT照像计数上升 ,到 4wk皮瓣可成活 .结论 采用兔股动、静脉血管束预构下腹部带软骨的复合组织皮瓣 4wk即可成活  相似文献   

10.
王振文  黄佳温 《浙江医学》1989,11(4):230-231
自1979年Foucher首先报告用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以来,国内外陆续有类似报告.据我院解剖教研组用呈微技术解剖观察其血供特点,我们将传统的取皮瓣方法作了一些改进,并设计一种简便的拇指再造术, 1984~1986年共治疗10例外伤,收到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