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寻找新型强心化合物,设计合成了8个1,6-二取代-5-氰基脲嘧啶和1,3,6-三取代-5-氰基脲嘧啶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红外,核磁及质谱主宰初筛实验表明,大部分化合筘有不同程度的强心活性。  相似文献   

7.
8.
靛红亚胺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可作为药物合成的前体.自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2010年至2020年报道的关于靛红亚胺衍生物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并对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以期为合理设计更有效的靛红亚胺衍生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新的利尿和降压药。方法:以托拉沙得(Torasemide)为先导物,保留分子中仲氨基和吡啶磺酰脲基两个药效团,利用拼合原理,用取代苯乙胺基或取代苯氧烷氨基替换间甲苯基或异丙氨基。结果:共合成了两类14个新的吡啶磺酰脲类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经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Ⅱ2和Ⅱ3有一定的利尿活性,Ⅱ1和I4有一定的降压活性。  相似文献   

10.
取代苯甲醛缩二胺类双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新的取代苯甲醛缩二胺类双席夫碱,通过抗菌活性测试寻找具有抗菌活性药物。方法:以取代苯甲醛与二胺类经缩合反应,合成席夫碱,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合成了8种席夫碱,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H^1NMR确证。结论:合成的席夫碱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或同属植物的胶状树脂,主要含有五环三萜、四环三萜、大环二萜等萜类和多种挥发油类成分。研究表明药用乳香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哮喘、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有潜在的药用价值。综述了乳香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乳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诱导前后美洲大蠊血淋巴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美洲大蠊经大肠杆菌诱导后其血淋巴抗菌活性的变化.方法 将100只同龄期美洲大蠊成虫随机分为诱导组和未诱导组,诱导组虫体从腹部注射灭活的大肠杆菌菌悬液5 μL (3×1012个/L),未诱导组不做任何处理.24 h后分别采集两组美洲大蠊的血淋巴,并采用Hultmark比浊法测定各自血淋巴的抗菌活力,连续测定6 d,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诱导组美洲大蠊血淋巴的抗菌活性明显强于未诱导组,且在第3天达到峰值. 结论美洲大蠊经大肠杆菌诱导后血淋巴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家蝇幼虫淋巴液的抑菌作用及其SDS-PA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抗菌物质抑菌作用与抗菌分子.方法 室内饲养的家蝇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处理后48 h,提取其血淋巴,观察单独使用血淋巴和血淋巴与氨苄青霉素混合对9种应试细菌的抑菌效果,血淋巴与抗真菌药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应用SDS-PAGE分析血淋巴抗菌分子表达.结果 针刺家蝇幼虫后48 h的血淋巴,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小球菌,结果显示:针刺家蝇幼虫后48 h的血淋巴对试验9个标准株细菌,均产生明显抑菌环,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抑菌试验组的抑菌效果,皆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对黄色小球菌抑菌活力最强.1 μ1氨苄青酶素与7 μ1针刺诱导家蝇幼虫淋巴液混合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呈现最好的加强抑菌作用.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呈现明显协同增强作用.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幼虫后发育的成蝇和针刺幼虫血淋巴的电泳条带与未针刺者相比,针刺幼虫后发育的成蝇,在24000~97000范围内表达尤为增强,在12000附近有一条特异性条带.针刺家蝇3龄幼虫血淋巴SDS-PAGE分析显示,在24 000、35000、40 000~96000范围内表达明显增强,其中35 000、12 000条带较为特异.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家蝇血淋巴的抑菌活性,发现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对黄色小球菌抑菌活力最强,氨苄青霉素与家蝇幼虫淋巴液混合对白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呈现最好的加强抑菌作用,针刺诱导家蝇幼虫血淋巴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混合对酵母真菌抑菌效果呈现明显增强作用,上述发现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这类抗菌物质,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7-取代-1-(2-氟乙基)-6,8-二氟-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通过高温下缩合、环化、亲核取代得到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选用临床常见的6株致病菌的标准菌株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设计合成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来确证化合物的结构。体外抗菌活性实验以氟罗沙星为对照品,其中化合物Ⅰ1,Ⅰ2,Ⅱ4的抗菌活性较强。结论:合成的11个化合物中有一些化合物显示较子的抗菌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东北鹤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从东北鹤虱的BuOH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喹酮类化合物,以有机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HR-MS,UV和IR等)进行结构鉴定,并以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 从东北鹤虱中分离出一个新喹酮类生物碱,鉴定为8-甲氧基-4-喹酮-2-羧酸,并对铜绿假单胞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结论 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并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出一种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搭载克林霉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搭载克林霉素的PLGA微球,检测克林霉素-PLGA微球表面形貌和粒径分布,观察PLGA/二氯甲烷(P/D)与PLGA/克林霉素(P/C)不同投药比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用适量的释放介质分散缓释微球后,37℃ 震荡,取各时间点的药液,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抑菌环直径大小评价微球体外缓释抑菌能力。结果: 微球的形体圆整、表面光滑、无明显黏连,且粒径大小主要集中在700 nm左右。当投药比为P/D=80/1、P/C=5/1时包封率最佳,为45.02%,包覆效果良好。微球在第 1~2天时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第3~19天呈现持续稳定的抑菌效果,在第20天时降至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论: 克林霉素-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良好,其体外抑菌效果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通过乳化交联法合成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分别用激光粒度分析仪(Malvern Zetasizer 1000-HA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该种纳米药物的粒径分布以及表面电位.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检测此种纳米药物的体外抗菌能力,并与传统复方一支蒿颗粒的抗菌能力作比较.结果: 该种纳米药物粒径分布均一,为(137.00±14.28) nm;表面携带正电荷,Zeta电位值为(16.90±1.32)mV.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32,1:32,1:16 和 1:2,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16,1:16,1:8和1:2.与传统复方一支蒿颗粒相比,该纳米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能力均有所改进(P<0.05).结论:复方一枝蒿-壳聚糖纳米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菌作用,为我国传统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长毛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长毛三脉紫菀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抑菌实验。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6个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β,3β,16α-三羟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1),2β,3β-二羟基-16-O-β-吡喃葡萄糖基-23α-醛基-12-烯-28-齐墩果酸(2),(-)-Angelicoideno-2-O-β-D-glucopyranoside(3),(-)-Angelicoidenol-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木栓酮(5)和木栓醇(6),其中化合物3和4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为长毛三脉紫菀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法罗培南对临床分离194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法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法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对194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统计MIC50。MIC90及敏感率。结果:法罗培南对所有194株细菌,MIC50≤1μg/ml,MIC90≤4μg/ml,敏感率均在90%以上。对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法罗培南的MIC90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90相近,是头孢噻肟的MIC90的1/32;对变形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三者MIC90相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法罗培南的MIC90明显低于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头孢噻肟的MIC90。结论:法罗培南对临床分离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产酶株也同样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法罗培南有望成为国内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了哥王水煎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了哥王水煎液对4种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观察抑菌圈大小,用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了哥王水煎液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藤黄八叠球菌CMCC(B)28001,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均有抑菌效果,其MIC和MBC:大肠杆菌为156mg/ml和312mg/ml;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78mg/ml和156mg/ml;藤黄八叠球菌为39mg/ml和78mg/ml.结论 了哥王水煎液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效果,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抑菌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