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克罗恩病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X线、内镜检查和手术情况。结果:CD好发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及腹块为主;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病变常累及小肠和结肠。结论:C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延误诊断,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内镜检查,手术为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和内镜检查、并发症及手术情况。结果克罗恩病好发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及腹块为主,X线主要表现为肠道局部黏膜皱襞增厚紊乱,节段性狭窄,广泛卵石样的充盈缺损,结肠镜下主要可见病变呈节段性局部黏膜增厚、充血水肿、溃疡形成、肠腔的狭窄,部分伴有炎性息肉和瘘管形成。结论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内镜检查,手术为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及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中48例克罗恩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和内镜、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1987年至1995年共诊断克罗恩病4例,1995年后诊断44例.克罗恩病高峰发病年龄为17~40岁,占75.0%(36/48);30岁以下发病者占43.8%(21/48).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伴肠道外表现16例(33.3%),伴有肛周疾病3例(6.3%),肠瘘2例(4.2%).内镜诊断符合率85.7%(36/42),表现为节段性病变,溃疡形成、肠管狭窄和卵石征.X线诊断符合率为84.2%(32/38),主要表现为龛影、肠管狭窄及卵石征.病理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总检出率为43.2%(19/44).90%(27/30)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有13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近10年来克罗恩病诊断例数明显增加.内镜 病理 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主要手段.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多次病理检查、随访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确诊的41倒克罗恩病和39例肠结核的内镜、病理以及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以血便、肛门直肠病变、瘘管形成多见,内镜下卵石样、节段性改变仅见于克罗恩病,病理学检查裂隙样溃疡、透壁炎症是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胀多见,可合并肠外结核表现,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回盲瓣受累及,干酪性肉芽肿仅见于肠结核病,结合结核菌抗酸染色、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PPD实验,与克罗恩病有明显差别。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加病变组织活检、结核菌染色、PCR检查,PPD实验。是鉴别诊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重要手段。必要时手术探查及抗结核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8年间18例外科治疗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景近年来临床发现CD呈增多趋势,但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全组均经外科治疗处理,预后良好。结论C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诊断依靠临床、内镜、X线及手术探查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手术是目前肠道CD的重要治疗手段,并且是治疗CD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临床多样性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希宁  陈萍 《安徽医学》2007,28(1):40-41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诊断经验,分析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误诊的主要原因,以引起对该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对近10年收治的13例患者诊治经过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认识本病的临床多样性。结果13例患者中,肠梗阻6例,消化道出血3例,肠穿孔1例,排便困难2例,腹痛10例。病变部位:食管1例,小肠10例,大肠2例。手术6例,内镜及病理诊断7例。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样化,但消化道症状为主,结合X线、内镜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目前胶囊内镜(CE)和磁共振成像(M RI)用于小肠克罗恩病诊断的比较研究未见报道,因此该文前瞻性研究了CE、M RI及双重造影X线透视检查用于疑似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诊断的效率。方法:52例连续患者(39例女性,13例男性),使用X线透视和M RI检查。如果存在狭窄则排除使用CE。新发现了25例疑似克罗恩病患者,并确诊了27例以前诊断为非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结果:41/52例(79%)患者检出克罗恩病,由于小肠狭窄,14例未进行CE,其余27例患者,CE、M RI和X线透视检查出的小肠克罗恩病依次为25例(93%)、21例(78%)、7例(21例中,33%),4例患者只…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其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是临床诊断IBD的重要依据,其能弥补内镜观察的不足,是IBD患者随访复查、评估病情的常用工具。传统X线造影仅能观察肠腔及黏膜,相比之下,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可更全面、更敏感地观察IBD,各种检查都存在优势和不足,现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IBD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朱金波 《河北医学》2014,20(2):246-248
目的:通过整理肠结核及克罗恩病患者的X线和内镜检查结果,明确X线及内镜检查在鉴别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我院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共121例,比较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息肉样改变、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等典型的临床检查症状在两种疾病中发病情况,并比较两者发病部位的差异。结果:X线和内镜下的检查结果显示:肠结核组病人与克罗恩组患者在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末端回肠病变及回盲部病变的发病情况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从发病例数及发病率来看,肠结核组以环形溃疡、回盲部病变为主,P〈0.05;而克罗恩组病人的裂隙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为主,发病部位以末端回肠病变为主,P〈0.05。结论:X线和内镜检查在肠结核和克罗恩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部实时B超在诊断克罗恩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克罗恩病患者的实时腹部B超资料,将B超的诊断结果与X线检测结果以及最后的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实时腹部B超、X线对克罗恩病病变部位定位的准确率、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并发症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腹部B超对克罗恩病病变部位定位的准确率为100.0%(50/50),诊断的准确性为86.0%(43/50),并发症诊断的准确率为82.5%(33/40);X线对克罗恩病病变部位定位的准确率为90.0%(45/50),诊断的准确性为70.0%(35/50),并发症诊断的准确率为60.0%(24/40).腹部B超对克罗恩病诊断准确率以及并发症的诊断准确率均要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 腹部实时B超在诊断克罗恩病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回盲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院134例回盲部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和诊断等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归纳其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集回盲部病变134例,其中回盲部癌36例(26.87%),炎症性肠病30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22.39%),肠结核26例(19.4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肠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肿胀、红斑、糜烂、溃疡及肿块样新生物.良性疾病(除回盲部癌及淋巴瘤以外病例)以溃疡形成伴局部黏膜充血、肿胀为主,回盲部癌则以回盲部新生物多见.影像学检查以腹部CT为主,共93例(69.40%)行该检查.手术治疗49例,术前诊断错误7例,误诊率14.28%.结论 回盲部病变总体以良性疾病为主,诊疗过程复杂,确诊困难,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7月共20例经X线诊断并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患儿腹部平片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管状积气。钡剂灌肠检查中10例表现为直肠远端狭窄;6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远端、直肠狭窄,均无明显扩张段及移行段;3例无明显可见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仅1例表现有明显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20例患儿24~48 h随访均可见不同程度钡剂潴留。结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X线影像表现往往不典型,需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后根据排钡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结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内镜活检确诊率为38.46%。接受手术及化疗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结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手术加化疗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5例确诊为胃原发性NHL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胃原发性NH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X线误诊率高,35例患者均行胃镜或X线造影仅16例确诊,诊断率仅45.7%. 16例根治术+化疗或放疗5年生存率达93%,姑息性手术+化疗或放疗5年生存率为75%.结论 熟悉胃原发性NHL的临床特点,通过X线检查、内窥镜多次多处取点检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采用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的综合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了解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办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病理表现及治疗办法.结果 34例中有3例误诊,误诊率为8.8%;3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和缓解,2例手术治疗.结论 缺血性肠病以腹痛、便血、腹泻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对有相关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结核的临床诊断及超声内镜表现资料,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分析胃镜及超声内镜下表现,常她临床治疗。结果食管结核通过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抗结核治疗有效。结论食管结核是较少她的疾病,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疾病的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IC住院患者的资料,从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内镜下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生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女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及便血,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及溃疡形成,病理检查显示非特异性改变,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突发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并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CT、X线、内镜、超声内镜下表现,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4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痛、消化道出血。好发部位为胃窦,其次为胃体及胃底。内镜活检确诊率52.3%,超声内镜确诊率78.5%,CT确诊率47.6%,X线确诊率33.3%,超声内镜联合CT确诊率90.5%。免疫分型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95.2%)。结论CT联合微超声探头检查及深层次、多次、多部位活检可提高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分析本院2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4/22)、腹部不适(5/22)及包块(3/22)。病变部位多见于胃(14/22)。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良性病例占多数(12/22)。免疫组化酪氨酸激酶受体117(CD117)(+)73%,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73%,平滑肌肌动蛋白(-)73%,可溶性酸性蛋白(-)68%。随访至术后1~5年者18例,3例死亡。在行完全切除术的所有病例中,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肿瘤大小、性质及是否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