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ADS)与阿奇霉素的联合应用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疗效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MPP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ADS联合阿奇霉素静滴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同等剂量阿奇霉素静滴治疗;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t0)、治疗后24小时(t1)及治疗后7天(t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7(IL-17)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患儿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等的转归。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持续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均缩短(P<0.05);t1与t0相比,试验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17下降(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17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t2与t0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17均下降(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结论: ADS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MPP,可以提高MPP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改变机体的细胞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有关;且ADS能显著下调MPP治疗早期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俞洁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87-8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支原体肺炎(MPP)患儿95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热伴咳嗽67例(70.5%),单纯性咳嗽28例。半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两肺呈大片状阴影45例(47.4%)。多数患儿(86.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MPP好发于儿童,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匹多莫德对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MPP患儿54例为MPP组,另选健康儿童54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将MPP组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与匹多莫德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MPP组血清IgG、IgM、CD8+、CD19+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3+、CD4+、CD4+/CD8+、CD16+CD5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治疗,54例MPP患儿有效率均为100%,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匹多莫德组IgA、IgG、IgM未见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增高,而CD16+CD56+则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普通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MPP患儿可因肺炎支原体的黏附及毒性代谢产物等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发热65例(94.20%),不发热4例(5.80%)。持续性咳嗽69例(100%)。双侧斑片状阴影34例(49.28%),单侧斑片状阴影25例(36.23%),表现为间质性肺炎10例(14.49%)。多数患儿(69.5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3周均痊愈或明显好转。结论儿童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4年10至11月我院爆发的院内感染MPP患儿28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结果:28例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伴发热22例,喘憋8例,气促9例;同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表现,如恶心、呕吐、腹泻、鼻窦炎、口腔溃疡、中耳炎、皮疹、心律失常等。辅助检查MP—IgM均阳性。所有患儿经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均痊愈。结论:小儿MPP临床表现多样,需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并做好积极的防治工作,以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新生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 (cTnⅠ)的水平.方法:临床确诊为新生儿支原体肺炎(MPP组)55例和新生儿细菌性肺炎(N-MPP组)60例,于入院后第2天、第7天和2周测定血清心肌酶及cTnⅠ,并与56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PP组、N-MPP组患儿入院第2天、第7天心肌酶及cTnⅠ均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后第2天N-MPP组高于MPP组(P<0.05或P<0.01),第7天MPP组高于N-MPP组(P<0.05或P<0.01);入院后2周N-MPP组心肌酶及cTnⅠ基本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支原体肺炎较细菌性肺炎心肌酶及cTnⅠ水平升高延迟出现且恢复慢,不同时间检测心肌酶及cTnⅠ,可了解患儿心肌损害情况,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化,以期能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期MPP患儿196例(MPP组),其中轻型152例,重型44例,选取同期外科择期手术7岁以下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IgA、IgG、IgM水平及CD3^+、CD4^+。结果:MPP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X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型患儿IgM水平高于轻型患儿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CD3^+、CD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重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及轻型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感染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T淋巴细胞低下,重型肺炎患儿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875例MPP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急性期后3个月胸片或肺CT仍存在肺不张、肺实变、支气管扩张等表现者共58例,作为后遗症组,随机选取60例急性期后1个月内胸片或肺CT正常的MPP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儿年龄、热程、喘息、胸腔积液、肺部病变部位及类型、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开始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的时间有无差异。结果: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等发生率后遗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为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入住本院的0~14岁肺炎儿童,按照肺炎支原体( MP)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 MPP 和非 MPP 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分年龄段〔≤3岁(婴幼儿)和>3岁两个年龄段〕比较 MPP 和非 MPP 组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改变。结果(1)婴幼儿肺炎患儿 MPP 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长于非 MP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3岁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所有病例均有咳嗽,MPP 组夜间咳嗽症状评分高于非 MPP 组,肺部湿啰音发生率低于非 MP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岁肺炎患儿 MPP 组急性期喘息发生率高于非 MP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婴幼儿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所有病例均有肺部异常 X 线征,婴幼儿 MPP 均表现为小叶性肺炎,但>3岁肺炎患儿 MPP 组较非MPP 组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更多病例出现肺外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两个年龄段 MPP 病例比较,婴幼儿组更多伴有肺部湿啰音;>3岁组胸部正位片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C 反应蛋白(CRP)水平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5)MPP 组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 MPP 组,出院后6个月再发喘息或慢性咳嗽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非 MPP 儿童比较,MPP 病例咳嗽更严重,肺部体征更轻微,胸部 X 线表现更多样化,症状恢复时间更长,恢复期更多病例出现慢性咳嗽或反复喘息。婴幼儿肺炎患儿的两组比较,MPP 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更长;>3岁肺炎患儿中 MPP 组较非 MPP 组更多存在喘息、大叶性肺炎 X 线征及肺外表现。儿童肺炎病例应及早进行 MP 病原体检测及胸部 X 线摄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 MPP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免疫复合物(IC)和补体(C)成分含量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手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gG、IgA、Ig M、IC和补体C1q、C4、C3、B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1q、C4、C3、B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G、IgA、IC、C1q、C4、C3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P〈0.05)。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定病情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