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用多聚酶链反应和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了50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0%和58%。抗-HBc、抗-HBe和HBeAg阳性者HBVDNA的检出率高于阴性者.单项HBsAg阳性无症携带者HBVDNA在血中呈不同程度地波动,其排毒情况无明显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3.
HBsAg携带者孕妇胎盘中HBsAg和HBcAg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足月分娩的胎盘组织细胞中检测出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国外仅有数篇报道,但结果相互矛盾.而国内尚未见有报道.1 材料和方法 52例HBsAg携带者孕妇足月分娩胎盘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用斑点分子杂交试验检测了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汗液中的HBV DNA,检出率为14.7%。这表明HBV可随汗液排出,汗液为传播HBV的媒介之一。同时分析了HBV随汗液排出的频率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调节乙型肝炎病毒(HBV)增殖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产生的宿主细胞的miRNA。方法用328种miRNA的反义链转染HepG2 2.2.15细胞,72 h收获上清,MTS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ELISA检测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其中HBV DNA的拷贝数。构建筛选到的miRNA的过表达载体,转染HepG22.2.15细胞,也分别用MTS、ELISA和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 miR-199a-3pASO、miR-210ASO和miR-185ASO促进了HBsAg产生和HBV增殖(P<0.05);miR-199a-3p、miR-210、miR-185的过表达,分别抑制了HBsAg的产生和HBV的增殖(P<0.05);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ASO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细胞内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表达水平(P<0.05);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过表达载体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细胞内miR-199a-3p、miR-210和miR-185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在没有对细胞的增殖活性产生影响的情况下,miR-199a-3p、miR-210和miR-185抑制了HBV表面抗原的产生和HBV的增殖,miRNA作为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的调节因子,在HBV的生命活动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HBV感染患者HBsAg亚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包括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在内的100例慢性HBV感染者作了HBsAg亚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这组病例中adr亚型占61%,adw占33%,ayr占2%,adwr占4%。adr亚型有随年龄增长更占优势的趋向。adr和adwr亚型感染者HBsAg滴度较adw组显著增高,且e抗原阳性率亦较高。上述发现提示,具有adr和adwr亚型的HBV株可能具有较强的复制活性,不易被清除,从而导致受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了解绵阳市农村居民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双阴分布的现况,为制定农村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63 797名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分离出的血清进行HBsAg和HBsAb检测,分析其表达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调查对象HBsAg总阳性率为6.57%〔95%可信区间(CI):6.45%~6.69%〕,双阴率为40.32%(95%CI:40.36%~40.84%)。男性HBsAg阳性率(7.74%)高于女性(5.73%),双阴率(39.93%)低于女性(40.61%);56~65岁人群HBsAg阳性率(7.36%)最高,86~96岁人群双阴率(47.61%)最高;已婚人群HBsAg阳性率(6.63%)高于未婚人群(5.54%)和离异/丧偶人群(6.11%),离异/丧偶人群的双阴率(43.04%)最高;涪城区HBsAg阳性率(9.23%)高于江油市(5.38%)和安县(5.77%),安县双阴率(55.24%)最高;有乙肝家族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21.01%)高于无乙肝家族史人群(6.41%),双阴率(30.10%)低于后者(40.60%);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3.78%)和双阴率(37.91%)均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分别为7.30%和40.9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绵阳市农村居民HBsAg阳性率和双阴率均较高,高龄、未接种乙肝疫苗者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0-23
目的观察隐匿性HBV感染(OBI)S基因突变对HBsAg检测产生的影响。方法挑选9种典型的S基因突变株,从1例OBI患者及3例献血人员的血清进行分离。依次使用突变及野生型S基因重组质粒传染仓鼠的卵巢系统,深入分析入选的突变株HBsAg表达及突变蛋白对抗体和所用检测试剂反应性的影响。结果利用HBsAg试剂对不同突变株胞内HBsAg水平进行检测,与野生株相比,其水平显著降低。同一种样品采用抗-His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与野生株对比,只有M1、M2、M5、M6、M7的HBsAg-His融合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与野生株比较,不同突变株与6种抗-HBs反应性显著下降,M1、M4、M7、M9和抗体4及M9出现的HBsAg和抗体6反应性水平最差。不同突变株和6种HBsAg试剂反应性与野生株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试剂内D、E、F漏检率依次为11.2%、22.3%、55.7%。结论突变HBsAg和抗-HBs结合力下降成为引起OBI表现的关键原因之一,通常使用HBsAg试剂对于突变HBsAg检测能力有一定不足之处,急需进行改进提升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肾脏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以63例HBV-GN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择20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NHBV-GN)患者、12例血清HBV标志阳性的其他肾病(肾结核、肾结石、肾细胞癌、肾萎缩等)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穿刺活检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 HBV-GN患者肾脏组织中均可检出HBsAg、HBcAg阳性颗粒,阳性率分别为76.2%(48/63),42.9%(27/63);20例NHBV-GN患者肾组织HBsAg、HBcAg均未检出,与HBV-GN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例血清学HBV标志阳性的其它肾病患者肾组织HBsAg、HBcAg阳性率均为75%,与HBV-GN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BeAg 阳性与血清HBeAg阴性的HBV-GN患者相比,肾脏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情况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在肾脏中定位及复制,不仅可引起肾脏损害,并与病毒的保存及乙型肝炎的传播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夏明镜 《医学综述》2014,(3):559-56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表现。方法选择上海市杨浦安图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68例HBs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式进行HBV基因型的筛选,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肝炎严重程度、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HBV-B型占78.57%,C型占11.43%;HBV-B型患者的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程度均弱于HBV-C型患者,HBV-B型患者与HBV-C型患者比较,谷草转氨酶[(34.8±6.8)U/L vs(58.2±9.3)U/L]、谷丙转氨酶[(32.9±5.7)U/L vs(54.7±8.9)U/L]、碱性磷酸酶[(83.8±11.4)U/L vs(153.9±18.2)U/L]、γ-谷氨酰转肽酶[(32.7±7.4)U/L vs(78.2±11.3)U/L]、总胆红素[(21.3±4.4)μmol/L vs(35.2±8.5)μmol/L]、HBV-DNA拷贝数[(11.5±3.2)×106vs(32.8±6.2)×106]、血清透明质酸[(60.8±10.3)μg/L vs(114.2±17.4)μg/L]、层粘连蛋白[(109.3±14.6)μg/L vs(188.3±20.4)μg/L]、Ⅳ型胶原[(72.4±11.8)μg/L vs(145.4±18.9)μg/L]、Ⅲ型胶原N端肽[(10.2±2.6)μg/L vs(17.9±4.1)μg/L]均低于HBV-C型患者。结论入组的HBsAg阳性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且B型感染后的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程度均较弱。  相似文献   

14.
隆安县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肝癌高发区隆安县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HBV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从我们隆安县研究队列中选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研究对象血清HBV前S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在66例标本中9例出现前S基因缺失突变,占13.6%(9/66)。9例缺失突变均为框内突变,其中7例突变发生在或涉及前S2区的5'末端。男6例、女3例出现前S基因缺失突变,但男女间突变率(12.0%,6/50与18.8%,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10);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在基因型B、基因型C和重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5)。结论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居民HBV无症状携带者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较高,这种突变与肝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评估HCV与HBV共感染对HBV临床指征的影响。采集152例有静脉吸毒史HBV感染者血浆,其中HBV/HCV共感染组52例,HBV单感染组100例。检测分析包括ALT和AST、HBV表面抗原(HBsAg)、e抗原、e抗体、HBV DNA及anti-HCV IgG与HCV RNA。结果显示,两组样本的ALT和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97, P=0.184);HBV/HCV共感染组HBsAg水平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sAg水平(P=0.020);共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P=0.004),且共感染组中HBV DNA载量也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载量(P=0.03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HBV单感染患者中的HBV DNA和HBsAg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752, P<0.001),但在HBV/HCV共感染患者中相关性减弱(r=0.387, P=0.042)。本研究显示HCV共感染可能与HBV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影响HBV病毒复制水平及表面抗原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在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中的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ABC法),检测19例HBV血清标志物阴性的肝炎患者.结果:19例患者中有2例在肝组织可查到HBsAg.结论:HBV感染中血清标志物阴性的人群不容忽视,免疫组化法可作为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抗HBV-DC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简称抗HBV-DC)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例慢性HBV携带者及17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检测治疗前后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两次检测平均间隔40d。结果:治愈5例,好转21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19.23%。治疗前后HBsAg分别为(129.58±112.68)ng/ml和(42.67±51.41)ng/ml(t=5.57,P<0.001),平均下降68%,5例HBsAg转阴。7例治疗前HBV-DNA定量高于正常,为(2.17±5.27)×106copies/ml,治疗后6例下降,其中,5例降为正常,1例升高0.49log;原1例HBV-DNA定量正常者升高到1.30×103copies/ml。治疗前后ALT分别为(30.04±19.99)U/L和(40.50±45.10)U/L,有升高趋势(t=1.75,P=0.09),HBsAb、HBeAb、HBcAb及TBIL无显著变化。结论:抗HBV-DC静脉回输可显著降低并清除HBsAg,抑制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清除病毒,彻底治愈慢性HBV感染者。CHB患者、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均可对抗HBV-DC的治疗发生良好的应答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地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方法,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延长疗程和增加治疗次数可望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BsAg定量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不同阶段及HBV相关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慢性HBV感染患者185例,其中无肝硬化患者根据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组(n=34)、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组(n=25)、非活动携带组(n=24)及HBeAg阴性CHB组(n=34),肝硬化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n=33)及HBeAg阴性组(n=35)。检测患者血清HBsAg、HBV DNA、ALT等指标。 结果 无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HBsAg水平由高到低为:免疫耐受组[(4.60±0.32)log10IU/ml)]、HBeAg阳性CHB组[(4.36±0.45)log10IU/ml]、非活动携带组[(3.51±0.30)log10IU/ml]、HBeAg阴性CHB组[(3.62±0.35)log10IU/ml]。无肝硬化患者,年龄与HBsAg水平呈负相关(P=0.000);ALT与HBsAg水平无相关性(P=0.152)。免疫耐受及HBeAg阳性CHB组HBsAg水平与HBV DNA呈正相关(P=0.000,P=0.009)。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HBsAg水平[(4.27±1.33) log10IU/ml]与HBeAg阴性患者[(3.81±1.07) log10IU/ml]相似,HBsAg与年龄及ALT无相关性(P>0.05)。 结论 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患者中可反映HBV DNA复制情况。无论有无肝硬化存在,HBsAg水平都不能反映肝组织炎性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及HBsAg的影响.方法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在治疗的12、24和48周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sAg水平.结果 经治疗12周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与HBsA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随着阿德福韦酯治疗时间的延长,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与HBsAg水平持续下降.第24周时血清HBV DNA下降率为基线的46.07%,在第48周时,血清HBV DNA下降率为基线的54.21%.第24周时血清HBsAg下降率为基线的47.55%,在第48周时,血清HBsAg下降率为基线的52.45%.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