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32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探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法(SGA)、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评价328例初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因素.结果 ①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4.43%,其中各部位肿瘤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结肠癌75.81%、食管癌63.24%、胃癌62.40%、直肠癌60.27%;②营养状况改变的主要表现为:67.39%患者有不同程度体质量丢失,24.1%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200 g/L、31.7%的患者白蛋白水平<35 g/L,且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体质量丢失量、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③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肿瘤部位和TNM分期、宿主年龄、食欲和消化道症状等.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部位和肿瘤对宿主造成的代谢改变等因素易致患者营养不良,临床应重视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筛选、评价和早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日渐增多,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毒副反应也成为患者治疗的最大障碍,为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与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的关系进行比对,以供临床治疗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至2016年来30例不可手术的iii期或iv期肿瘤患者仅采取化学治疗,根据化疗前白蛋白水平将白蛋白分为正常组(a LB35g/L)及中度降低(a LB35g/L),重度降低(a LB30g/L)3组,在化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观察化疗对白蛋白有无影响,入组患者化疗前均无消化道反应,对比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等级,并对其进行评价观察白蛋白水平与消化道反应严重程度有无相关性。根据3组患者化疗前白蛋白水平分别记录每组患者例数和化疗结束后患者i、ii、iii、iv度消化道反应的例数,对比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化疗后患者白蛋白水平下降(P=0.0130.05);但白蛋白下降程度与消化道反应程度无关(P=0.07650.05),故临床治疗中对于化疗患者可常规补充白蛋白,防止因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发生而加重营养丢失,但不可片面认为补充白蛋白即可减轻消化道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血透组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同时测定肾功能、前白蛋白、白蛋白、补体、转铁蛋白、血脂,并运用人体学测定和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评价受试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血透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为(34.2±13.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6.8)μg/L(P<0.01));血透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补体和人体学指标等客观营养指标均低下,且与血清leptin水平呈显著负相关;SGA评估显示血透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且营养状况越差,血浆leptin水平越高.结论血透患者血清leptin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增高,可能与其营养不良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血透组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同时测定肾功能、前白蛋白、白蛋白、补体、转铁蛋白、血脂,并运用人体学测定和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评价受试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血透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为(34.2±13.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6.8)μg/L(P<0.01));血透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补体和人体学指标等客观营养指标均低下,且与血清leptin水平呈显著负相关;SGA评估显示血透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且营养状况越差,血浆leptin水平越高。结论血透患者血清leptin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增高,可能与其营养不良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NRS-2002评估473例首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玲  毛德强 《重庆医学》2013,42(10):1117-1118,1121
目的运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筛查2002(NRS-2002)方法前瞻性评估首诊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了解不同类型肿瘤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NRS-2002方法,对该院首诊收治的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473例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评分。结果 473例患者中有240例患者营养不良(50.74%)。其中,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为肝癌患者(75.31%),其次为食管癌(69.66%)、胃癌(63.81%),肺癌(45%),乳腺癌患者的营养不良率最低(5.08%);营养不良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对宿主造成的代谢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等因素易致患者营养不良,临床应重视首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筛选、评价和早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头颈部恶性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放疗患者放疗前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门诊拟接受放疗的HNC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前一天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营养筛查和营养评定。营养筛查采用营养风险2002(nutritional risking screening 2002,NRS2002),营养评定采用营养不良评定标准全球领导人共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采用体成分仪进行肌肉量测定。结果 共661名HNC患者纳入分析,28.7%患者存在营养风险,26.8%存在营养不良;诊断为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型指标为非意向性体质量丢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口腔癌和鼻腔鼻窦肿瘤的患者在放疗前更易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P<0.05)。 结论 近30%HNC患者在放疗前就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年龄和疾病部位是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预后,医务人员应关注放疗前HNC患者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口腔和鼻腔鼻窦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其程度取决于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分期等.相对于非消化道和早期肿瘤,消化道和中晚期肿瘤对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更大.营养不良又与患者对肿瘤治疗的应答性、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相关;营养不良者的预后明显差于营养良好者.导致营养不良的因素除恶性肿瘤的局部作用、肿瘤产生的各类细胞因子导致的代谢异常和伴随抗肿瘤治疗的负性作用外,还包括患者对肿瘤的恐惧、焦虑、无望、疼痛和睡眠障碍等.不同恶性肿瘤对人体营养状况影响的共性主要表现为厌食、体质量下降和恶病质.目前,已将抗肿瘤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产生的正性影响视为与生存率同等重要;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在循证基础上提供营养干预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目的是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营养干预主要包括处理厌食和供给营养素,尚无足够证据证实癌症患者需要特殊营养配方.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其程度取决于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分期等。相对于非消化道和早期肿瘤,消化道和中晚期肿瘤对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更大。营养不良又与患者对肿瘤治疗的应答性、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相关;营养不良者的预后明显差于营养良好者。导致营养不良的因素除恶性肿瘤的局部作用、肿瘤产生的各类细胞因子导致的代谢异常和伴随抗肿瘤治疗的负性作用外,还包括患者对肿瘤的恐惧、焦虑、无望、疼痛和睡眠障碍等。不同恶性肿瘤对人体营养状况影响的共性主要表现为厌食、体质量下降和恶病质。目前,已将抗肿瘤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产生的正性影响视为与生存率同等重要;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在循证基础上提供营养干预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目的是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营养干预主要包括处理厌食和供给营养素,尚无足够证据证实癌症患者需要特殊营养配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0月1日-12月30日大庆人民医院消化科病房确诊住院的1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状况。结果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4%(23/160),营养风险发生率34.4%(55/160),胃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是58.3%(60/103),食管癌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0.0%(21/30),营养风险组BMI及血清白蛋白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风险组干预后BMI及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应进行合理的临床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在消化内科患者营养状况筛查中的相关性以及与BMI、AL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406例,均给予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同时与体质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ALB)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有14.78%存在营养风险;男女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8.60%,明显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恶性肿瘤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26.92%和24.62%,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MI<18.5kg/m~2为营养不良的标准,NRS-2002判断营养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94.86%、70.00%和95.95%;以ALB<30g/L为营养不良的标准,NRS-2002判断营养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95.93%、76.67%和95.38%; NRS-2002评分与ALB、BMI呈负相关(r=-0.510和-0.522,P<0.05)。结论 NRS-2002在消化内科病人营养状况筛查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患者BMI、ALB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因素及其与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中干预急性脑卒中合并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03-2013-03收治的10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入院1周后测量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肉周径(MAMC);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及营养不良组,观察其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脑卒中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为41例,发生率约为38.6%,其中有22例于观察期间发生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3.6%;65例营养状况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中仅有15例发生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而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其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较高,营养不良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胃癌术后患者营养不良和心理痛苦状况,观察家庭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心理痛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和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肿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营养支持治疗,收集患者家庭信息及出院时和出院3周后营养指标和心理痛苦指标。   结果  PG-SGA评估和心理痛苦评估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对象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9.5%,心理痛苦阳性率为63.3%。营养不良胃癌患者心理痛苦阳性率(67.4%)较营养良好者(47.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PG-SGA评分和心理痛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周后,观察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B)和白蛋白(ALB)较对照组高,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61.4%)较对照组发生率(80.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心理痛苦检出率(31.3%)较对照组检出率(53.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和心理痛苦检出率高,家庭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降低心理痛苦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与营养状况(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结直肠癌患者136例,胃肠息肉患者63例。比较结直肠癌与胃肠息肉患者的血清SOD水平及各营养指标,分析血清SOD水平与各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数)的关系。结果 胃肠息肉患者的血清SOD、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数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中,未发现远处转移者的血清SOD 平与营养指标均高于发现远处转移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OD水平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数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越差,血清SOD水平越低;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比较,血清SOD水平与营养状况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2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观察肠外营养合并症及术后3个月内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的浓度变化。结果全肠外营养后第4、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前明显升高,血清转铁蛋白在第7天较前明显升高,仅出现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术后3个月内复查血CEA、CA199未见升高。结论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全肠外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参数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各组患者均行baPWV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营养不良组较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风险组baPWV升高。 且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baPWV逐渐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NA评价、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 前白蛋白和体重指数与baPWV呈负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MNA、血清前白蛋白与baPWV升高相关。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营养状况与baPWV相关,营养不良患者动脉硬化病变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微型营养评价法与主观全面评价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评估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微型营养评价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及主观全面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作用,并比较MNA和SGA。方法对102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MNA、SGA评价和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测量。结果(1)根据MNA评价结果,营养正常者、潜在营养不良者、营养不良者分别为27.4%、35.3%、37.3%;根据SGA评价结果,营养正常者、轻中度营养不良者、重度营养不良者分别为43.1%、21.6%、35.3%。(2)根据MNA评价,营养正常组、潜在营养不良组和营养不良组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CMC)、腓肠肌围(calf circumference,C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总蛋白(total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等指标,3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SGA评价,营养正常组和轻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其BMI、ACMC、CC、Hb、TP、Alb、PA、TLC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其TP、Alb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2)MNA和SGA皆是评价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简单有效方法,在评价老年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上总体趋势一致,在某些方面,MNA优于SG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及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作用,了解其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167例恶性肿瘤患者同时应用MNA及MNA-SF进行营养评价,并且测量人体学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分析MNA及MNA-SF与传统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MNA值评定为营养不良者101例(60.5%),潜在营养不良者34例(20.4%),营养正常者32例(19.1%);根据MNA-SF值评定为营养不良者117例(70.1%),营养正常者50例(29.9%).MNA法与MNA-SF法有高度相关性(r=0.948,P<0.01).MNA法和MNA-SF法均与传统营养评价法中的体质指数(r=0.646、0.723)、肱三头肌皮褶厚度(r=0.493、0.571)、上臂肌围(r=0.559、0.459)、腓肠肌围(r=0.675、0.680)、血红蛋白(r=0.539、0.492)、总蛋白(r=0.634、0.555)、白蛋白(r=0.585、0.543)、前白蛋白(r=0.593、0.541)、总淋巴细胞计数(r=0.418、0.371)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MNA法和MNA-SF法均是评价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脏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价MHD患者营养状况,根据MQSGA评分(〉10分者判为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并采用t检验或x2检验比较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患者问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透析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差异。结果86例MHD患者中,有42例患者MQSGA评分≤10分,纳入营养正常组;11~20分者有42例,21~35者有2例,共44例纳入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16%,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3%;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的年龄、Kt/v、Alb、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性别、透析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血白蛋白可作为反应机体营养状况的可靠生化指标,而年龄、微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是影响MHD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郑敬  孙斐 《海军医学杂志》2005,26(4):316-319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调查2003年9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在本科进行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和糖尿病发病情况。采用主观综合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采用karnofsky指数评估患者活动能力,采用ICED(index of co-existence disease)系统来评估患者合并症情况。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有45例入选本研究,糖尿病患者占42.2296(19/45)。轻一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4.44%(20/45),严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22%,血清CRP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44,P〈0.01);在糖尿病组,尽管患者年龄、血液透析龄及每日残余尿量与非糖尿病组无差别,但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后者,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后者。结论:糖尿病、炎症是影响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透析前营养状况以及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134例透析前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整体评估量表(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分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营养宣教和治疗等情况,使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CKD患者134例,SGA营养状况评估结果:134例CKD患者中,营养良好者107例(79.9%),轻中度营养不良者20例(14.9%),重度营养不良者7例(5.2%),CKD 1~5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例(6.9%)、2例(5.4%)、7例(30.4%)、9例(39.1%)、7例(31.8%),3组间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及尿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C-反应蛋白≥3 mg/L、CKD 3~5期及合并糖尿病为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透析前CKD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尤其CKD 3~5期患者,其中年龄≥65岁、C-反应蛋白≥3 mg/L、CKD 3~5期及合并糖尿病是透析前CKD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透析前CKD患者营养不良的认识,注重上述危险因素的筛查,采取积极的营养治疗措施,降低透析前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