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徐小琴 《河北医学》2013,19(3):339-34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其血清胃泌素和胃泌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两周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2周后继续服用胃舒散4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和胃泌素基因的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Hp根除治疗患者在治疗前胃泌素的基因表达水平为0.41±0.12μg/gpro,治疗后降为0.25±0.09μg/gpro;观察组十二指肠溃疡Hp根除患者治疗前平均胃泌素水平为39.6±11pmoL/L,治疗后1个月降为28.0±9.5pmoL/L,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致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及分泌水平发生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使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胃泌素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2.
谢伟东 《吉林医学》2013,(31):6532-6533
目的:探讨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对血清胃泌素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4月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其中A组为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共52例,B组为胃溃疡(GU)患者共46例;治疗上采用三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用药2周后,与用药前胃泌素和其基因状况做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胃泌素和胃泌素基因水平均有下降,分别为降至(0.21±0.18)和(26.25±7.89)pmol/L,(0.14±0.06)pmol/L和(26.25±7.89)pmol/L,两组样本在治疗前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其基因表达水平除了受到自身的神经体液调节外,还受到多发面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刘懿  钟良  俞彰  关明  孙大裕 《上海医学》2004,27(12):920-922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阳性胃窦炎患者杀菌治疗前、后胃壁细胞形态及H - K - ATP酶mR NA基因表达情况的变化。方法 经内镜检查诊断为Hp阳性胃炎患者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予奥美拉唑 (2 0mg/次 ,每日 2次 ) 克拉霉素 (2 5 0mg/次 ,每日 2次 ) 阿莫西林 (5 0 0mg/次 ,每日 4次 )三联疗法治疗 7d ,1个月后复查胃镜 ,分别取杀菌治疗前、后胃体大弯侧黏膜 ,观察胃壁细胞形态 ;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分别计算出杀菌治疗前、后分泌小管面积分数 ;采用RT PCR法测定H K - ATP酶mRNA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杀菌前分泌小管面积分数为 0 .0 92± 0 .0 16 ,杀菌后为 0 .14 7± 0 .0 19(P =0 .0 0 0 2 ) ;杀菌前H K ATP酶mRNA基因表达为 0 .71± 0 .16 ,杀菌后为 0 .96± 0 .19(P =0 .0 0 6 )。结论 在Hp相关的胃炎患者中 ,Hp能通过下调H - K - ATP酶mRNA基因表达 ,减少H - K - ATP酶的合成 ,达到减少胃酸分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比单用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阿莫灵合用治疗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方法将86例难治性DU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奥美拉唑20mg,2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前2周加服阿莫灵1g,2次/d.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同时复查幽门螺杆菌(Hp).对治疗组溃疡愈合且Hp阳性的病例再随机分为维持组(每3d服奥美拉唑40mg)和停药组(不再服药);对照组溃疡愈合且Hp阴性的病例进入Hp根除组,Hp阳性病例进入Hp未根除组,继续停药.观察及对比4组4周溃疡愈合率及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 4周愈合率治疗组为84%,对照组为86%,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复发率治疗组中的维持组为10%,停药组为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中的Hp根除组为5%,Hp未根除组为4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的维持组与对照组中的Hp根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用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阿莫灵合用治疗难治性DU的4周愈合率均达84%以上,但合用者控制症状较快;溃疡愈合后,确认Hp已根除者停药,未根除者以每3d服40mg奥美拉唑维持,二者均能获得相仿的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对Hp根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DM)对幽门螺杆菌 (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将活体组织检查Hp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80例为 2型DM患者 (DM组 ) ,80例为胃肠病门诊确诊的非DM消化不良的患者 (对照组 )。按相同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活检和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 (1g ,2次 /d)、克拉霉素 (0 5 g ,2次 /d)和奥美拉唑 (2 0mg,2次 /d)三联用药治疗 10d。抗Hp治疗 6周后 ,通过胃镜取胃体、胃窦部的活体组织进行复查 ,没有再发现Hp感染者为治愈。结果 DM组与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 5 0 %与 85 %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Hp感染的 2型DM患者抗Hp根除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2型DM患者Hp根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可能是因DM患者胃部微血管发生病变和频繁使用抗生素产生二重感染 ,产生耐药菌株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 (DU)患者的胃粘膜及血浆中胃泌素 (SS)、生长抑素(GAS)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 45例证实为Hp感染的DU患者 ,采用PPI三联疗法 ,1月后胃镜复查。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和胃粘膜中GAS、SS的表达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后①溃疡愈合率为 86 .7% ,Hp根除率达 91.1% ;②血浆和胃粘膜中GAS、SS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组的GAS、SS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Hp感染后胃粘膜及血浆中GAS分泌增加、SS分泌减少 ,是引起DU的原因之一。Hp根除后GAS、SS均可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根除Hp后抑酸剂维持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12 4例合并Hp感染DU随机分为A ,B ,C 3组治疗 ,A组 :兰索拉唑 3 0mg ,阿莫西林 1g ,呋喃唑酮 10 0mg ,2次 /d ,疗程一周。B组 :同A组方案 ,疗程结束后再用兰索拉唑 3 0mg ,1次 /d ,维持两周。C组 :得乐 2 2 0mg ,克拉霉素 2 5 0mg ,替硝唑5 0 0mg ,2次 /d ,疗程一周。疗程结束后 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 A ,B ,C 3组Hp根除率 ( 89 2 % ,85 71% ,83 3 3 % )及溃疡愈合率 ( 94 5 9% ,91 43 % ,83 3 3 %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腹痛缓解率第 1周A ,B组 ( 93 75 % ,93 3 3 % )显著高于C组 ( 5 1 5 2 % ) (P <0 0 1) ,而第 2、3周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绝大部分DU患者Hp根除后溃疡即可愈合 ,没必要继续使用抑酸剂维持治疗。含PPI的三联方案缓解症状较快 ,更适宜症状明显的DU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探讨针对Hp感染的CITP患者采用根除Hp治疗,是否有助于血小板的上升。方法通过检测CITP患者粪便Hp抗原(HpSA)和外周血HP IgG抗体,以确定是否有Hp感染。对确诊的有Hp感染的CITP患者在其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根除Hp治疗(奥美拉唑20mg 克拉霉素0.5g 阿莫西林1.0g,1日2次×1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结果34例CITP患者中有Hp感染20例,感染率58.82%。20例患者中,成功根除Hp 11例,根除率55%。成功根除Hp的11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统计学比较有差异(17.00±5.13×10~9/L,vs 26.38±7.96×10~9/L,P=0.011);未成功根除Hp的9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在统计学比较上无差异(26.10±13.93×10~9/L vs 51.85±39.28×10~9/L,P=0.138)。给予根除Hp治疗的2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病例16例(80%),无效4例(20%)。根除Hp治疗有效患者中血小板开始上升的时间为3~28d,中位时间为6d;维持有效的时间为17~125d,中位时间为75d。结论本临床观察中,CITP患者合并Hp感染率为58.82%,采用根除Hp治疗的根除率为55%,根除Hp治疗有助于Hp感染的CITP患者血小板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剂(思密达)、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A组29例(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替硝唑0.5 g,2次/d,思密达6 g,3次/d,治疗2周);B组28例(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替硝唑0.5 g,2次/d,治疗两周)。结果 A组27例(27/29)Hp根除,B组为21例(21/27),二者比较0.10P0.20。全部患者共48例(48/56)Hp根除,5例(5/56)发生副作用,B组有1例患者因药疹退出治疗。结论思密达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能够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以及Hp的清除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胃溃疡对其血清胃泌素及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经胃镜和活检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40例和西医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泌素为(30.2±9.9)p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6.0±11.2)pmol/L(t=2.345,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16.2±5.6)%,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2±2.3)%(t=2.415,P<0.05);对照组治疗后胃泌素为(29.3±8.9)p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5.8±10.8)pmol/L(t=2.245,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13.8±4.3)%,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6±2.4)%(t=2.325,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χ2=3.9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可能与血胃泌素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胃泌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和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变化及其受体(gastrin receptor,GR)表达的意义。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癌组织 、癌旁和正常组织中GAS含量的变化及其GR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患者血清GAS高于对照组,术后降低,均以Dukd‘sC、D期明显(P<0.05)。癌组织中GAS含量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G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前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细胞能分泌GAS并具有GR;术后GAS变化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和预后的指标;癌旁组织中GR阳性率高,根治肠段的 范围应扩大。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Gs)水平变化的原因及其作用。方法 测定了164例胃癌患者及27例正常人血清Gs含量,分析其与胃癌部位、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底贲门癌患者血清Gs水平明显升高,而胃窦癌、胃体癌患者血清Gs水平与正常人接近。血清Cs水平随着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而逐步升高。41例不能切除胃癌中,生存期超过1年者血清Gs水平与生存期不超过1年者接近。结论 胃底贲门癌患者血清Gs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12h和7d内血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70例,按胎龄分为≤32周组、33~34周组、35~36周组;选择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儿45例为对照组。早产儿组与对照组均于生后12h和7d采集空腹静脉血,行GAS、SS测定。结果4组生后12h和7dGAS和SS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早产儿3组生后12h和7d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后12hS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各组间生后12h和7dGAS水平及生后12hS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生后7dS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生后12hGAS和SS水平与生后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GAS、SS水平与胎龄有关,早产儿生后7d内消化功能低下,考虑与GAS低水平及SS高水平有关,临床应根据胃肠激素水平选择合适的喂养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邓蕾丽  雷培芸 《重庆医学》1997,26(6):323-323
本文报告48例急性腹泻病儿血清胃泌素测定,并与正常小儿对比。结果发现腹泻组血清胃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腹泻患儿存在高胃泌素血症。  相似文献   

15.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收集49例经胃镜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血清和2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分别用放免法( R I A)测定血清中胃泌素水平, E L I S A 法测定血清中抗 Hp Ig G、 Ig A和 Ig M 水平,根据血清抗体检测的结果,分为4组观察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 H A C803、人结肠癌细胞 H T29增殖的影响,细胞增殖试验采用 M T T 法测定。结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139.6±3817pg/m l)明显高于正常人(63.12±28.7pg/m 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0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中,高 Hp Ig G 抗体滴度组( A 组)和高 Hp Ig A 抗体滴度组( B组)对人胃癌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 P< 005),尤其是高 Hp Ig A 抗体滴度 B组的作用更为明显。而4组患者血清对人结肠癌细胞都没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 005)。结论:受 Hp 感染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中,高滴度的 Hp Ig G 组和 Hp Ig A 组对胃癌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而此作用与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泌素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38例常规化疗;治疗组46例常规化疗同时服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1200mg/d。两组病人每月定期随访1次。结果:对照组患者1年内肝脏转移癌增加(8.1±2.2)cm,死亡率55.3%(21/38);治疗组患者肝脏转移癌1年内增加(3.5±1.2)cm,死亡率21.7%(10/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酒精性肝病不同阶段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不同阶段血清胃泌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胃泌素放射免疫测定盒测定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在不同病理阶段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模型组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期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酒精性脂肪期血清胃泌素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提示测定性肝病者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对酒精性肝病病情观察和分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战部队应激训练对血清胃泌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应激状态对机体胃肠道激素分泌的影响,及应激状态下胃粘膜的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作战部队高射炮兵应急作战射弹演练前后血清中胃泌素、胰岛素水平了测定,并对其胃粘膜变化做了电子内镜检察与分析。结果 血清胃泌素含量射弹后低于射弹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胰岛素含量射弹后低于射弹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作战官兵的胃粘膜大射弹后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结论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浆内皮素、胃泌素及组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HP感染诱发的胃肠疾病与血中内皮素(ET)、胃泌素(GAS)、组胺(HTM)的关系及对病情转归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与放免法测定瑞贝克(SBC)治疗前、中、后期ET、GAS、HTM水平的变化。结果 HP诱发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ET、GAS、HTM水平不同程度升高。SBC杀灭HP后ET、GAS水平下降,而HTM在治疗中期仍升高。血中ET、GAS及HTM水平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有高度正相关(r=0.9987)、中度正相关(r=0.7882)和无相关。结论 HTM在治疗中期持续升高,可能与HP产生的毒素刺激肥大细胞释诬蔑入HTM有关。HP感染与ET、GAS 及HTM水平的关系可能对研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理生理及病情转归等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IA方法检测186例门诊行胃镜检查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同时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结论: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血清胃泌素增高进而造成胃酸分泌增多,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