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MBI-HSS对两家医院216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体现在情绪衰竭、情感疏远和个人成就感缺乏等三方面,并表现出性别与学历差别,女性、低学历者易职业倦怠.结论: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女性和低学历者是预防和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特点。方法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云南省普洱市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90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员职业倦怠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务人员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均分为(1.55±1.40、0.99±1.29、2.47±1.98),明显低于一般地区;②不同等级医院医务人员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得分和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总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市级、县级、乡(镇)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③女性医务人员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高于男性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④本科医务人员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得分和MBI总分高于专科和中专及以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12);⑤拉祜族医务人员成就感低落得分高于其他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呈现明显的性别、学历、医院等级及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口腔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以便寻找积极应对措施.方便口腔医生更好的找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积极性的方法.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 MBI-GS调查问卷形式.结果 52%的被试者存在情绪衰竭;58%的被试者存在玩世不恭,61%的被试者存在成就感低落.女性的情绪衰竭较男性重,工资满意度与口腔医生的情绪有明显相关性(P<0.05);婚姻状况、不同性质单位与职业倦怠无较大联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口腔科医生职业倦怠水平相近.结论 海南地区口腔医师有一定程度职业倦怠,应采取多样化治疗措施因地制宜地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多样化治疗措施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医生的职业倦怠及其与社会支持、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中国版(CMBI)、社会支持以及工作影响家庭和家庭影响工作问卷对611名西部地区的医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中国西部地区的医生中,14.1%处于情感衰竭状态,49.4%处于人格解体状态,33.1%感到成就感降低;27.3%的医生轻度倦怠,43.7%中度倦怠,3.3%高度倦怠.工作5~10年和工作11 ~20年的医生情感衰竭较为严重;本科和硕士学历的医生人格解体最严重;高级和中级职称的医生人格解体水平较高;二级医院医生人格解体程度最高,三级医院医生的成就感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保护作用,家庭工作冲突则为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医生职业倦怠现状较为严重,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和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医生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门诊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门诊护士群体职业倦怠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方法 对门诊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问卷包含一般资料问卷和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通用量表两部分.结果 多种因素如年龄、婚姻状况、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可以影响门诊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高年资护士在情绪衰竭、情感疏远两方面分值均高于低年资护士.在不同学历的门诊护士中,本科生的个人成就感是最低的.结论 提高对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视,加强门诊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52名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71,低于量表常模水平(P<0.01);不同性别教师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和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教龄、职称的教师在情感衰竭上有统计学差异;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教龄和职称可以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结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存在密切关系,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海南省高校教师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高校教师330人,采用FS-14量表对其疲劳状况进行测量,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各项疲劳得分在性别间、职称间、学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南医学院教师疲劳总分高于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大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工作时间>48h的教师各项疲劳得分均高于周工作时间≤48h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教师疲劳的因素主要有身体健康状况、情绪衰竭、少成就感和周工作时间。身体健康状况越差,情绪衰竭越严重,成就感越少,周平均工作时间越长,越容易疲劳。结论 海南省高校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疲劳,身体健康状况差、情绪衰竭、工作缺少成就感和周工作时间长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南省高校教师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高校教师330人,采用FS-14量表对其疲劳状况进行测量,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各项疲劳得分在性别、职称、学历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南医学院教师疲劳总分高于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大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工作时间>48 h的教师各项疲劳得分均高于周工作时间≤48 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显示影响教师疲劳的因素主要有身体健康状况、情绪衰竭、少成就感和周工作时间.身体健康状况越差,情绪衰竭越严重,成就感越少,周平均工作时间越长,则越容易疲劳.结论 海南省高校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疲劳,身体健康状况差、情绪衰竭、工作缺少成就感和周工作时间长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江苏省某部队战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索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江苏省某部队250名战士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战士职业倦怠在性别、服役时间、学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女性战士的职业倦怠感高于男性战士;服役时间越长、学历越高,成就感低落越明显。工作性质、生活环境对战士职业倦怠的影响不明显。结论:部队管理者应从战士性别、军龄、学历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士兵的职业倦怠感,维护军队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戴杰  杜望朔  严齐会  李松英 《浙江医学》2010,32(7):1036-1039
目的 了解口腔医生的工作倦怠现状.方法 采用MBI-HSS法对131名口腔医生进行工作倦怠度调查.结果 38.9%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现象;42.7%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疏远现象;87.8%的被试者个人成就感较低;工龄在6~25年间的被试者的情绪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工龄≤5年的被试者;学历为大专程度的被试者的情绪衰竭程度显著低于中专学历和本科学历的被试者;民营医院的被试者在个人成就感方方面显著高于公立医院的被试者;对收入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被试者的情感疏远程度显著低于对收入不满意的被试者(均P〈0.05).结论 口腔医生存在较严重的工作倦怠情况,在预防和矫治工作倦怠时,应注意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邓家佩  崔明  张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03-1304,1308
目的:了解和比较内科和精神科医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表国内修订版(MBI-GS)对综合医院内科和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医师各120名进行了调查。结果:内科医师职业倦怠人数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上明显高于精神科。内科医师职业倦怠程度和精神科相比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上差异显著(t值分别-5.458;-4.068,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内科医师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人数和程度明显高于精神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探讨物理治疗师发生职业倦怠的普遍性,了解气功疗法是否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类情况,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初步的数据。方法:物理治疗师们在试验前先完成一份人口调查问卷以及职业倦怠问卷,然后选择那些在最重要的量表维度中显示职业倦怠水平最高的物理治疗师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8个干预组成员需完成一个由海德堡中医学院研发的特定的气功介入,另外8个对照组成员则被排在等待名单中。在为期3周的治疗或等待后,再一次对两组人员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并比较前后两次的结果。结果:对106个物理治疗师(36名男性,70名女性)的职业倦怠问卷结果显示,52人(49%)存在情绪疲劳,36人(33.9%)存在自我感觉丧失,33人(31.2%)成就感降低,而在这33人中有4人(3.8%)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情绪,29人(27.4%)则处于中等程度倦怠。气功治疗干预组的情绪疲劳分量表的平均值从38.0下降到31.4,而对照组的均值从33.9上升到37.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气功治疗使自我感觉丧失分量表的平均值从10.8降低到6.8,而在对照组中则从7.3上升到10.6,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关于成就感的分量表,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气功可以有效改善职业倦怠的症状,此类气功是自我控制工作倦怠感的有效途径。每天仅需2次,每次5min的练习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次试验的结果也为今后进行更大范围的盲法、对照、随访试验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区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CMB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43名社区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医生中有36.6%轻度倦怠,26.8%中度倦怠,3.3%重度倦怠;各维度,11.5%情感衰竭,44.9%人格解体,43.6%成就感降低.男性医生成就感高于女性;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医生人格解体更严重;苏北地区社区医生职业倦怠较苏中、苏南地区严重;工作5~9年的社区医生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社区医生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结论 社区医生职业倦怠现状严重,防治工作应关注女性、高级职称以及工作5~9年的医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职业倦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burnout. Methods 243 GPs were assessed by 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 and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36.6% of GPs experienced mild burnout, 26.8% moderate burnout, and 3.3% severe burnout; 11.5% of GPs got high scores on emotional exhaustion(EE), 44.9% subjects got high scores on depersonalization(Dp) and 43.6% subjects got high scores on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RPA). Male GPs experienced greater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than female. Among technical post, subjects with senior technical post scored higher on Dp. The condition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subjects in north Jiangsu was more serious. GPs with seniority of 5 to 9 years seemed to be more prone to occupational burnout. The coping style of GPs had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occupational burnout. Conclusion The statu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GPs is serious. To prevent and cure occupational burnou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female, senior technical post GPs and'persons with seniority of 5 to 9 years. And taking positive coping style can reduce GPs' occupational burnou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织因素对医生职业耗竭的影响.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工作要求和决策自主量表、分配和程序公平量表、跨文化的角色冲突、角色混淆和角色过载量表、工作影响家庭和家庭影响工作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74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组织因素解释了医生情感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分别27.8%、36.8%、21.0%的变异,其中工作影响家庭、角色冲突、工作-家庭冲突、分配公平和工作负荷对情感衰竭有显著预测作用(标准化β分别为0.204, 0.102,0.249,-0.109,0.093);家庭影响工作、角色混淆、家人支持、程序公平和工作负荷对人格解体有显著预测作用(标准化β分别为0.506,0.192,-0.122,0.105,-0.068);角色混淆、家人支持、工作控制、工作影响家庭和上司支持对成就感降低有显著预测作用(标准化β分别为0.245,-0.179,-0.172,-0.106,-0.069).结论 组织因素对医生的职业耗竭影响较大,尤其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李小妹翻译的MaslachBurnout Inventory(MBI)的系列问卷中的人类服务版MBI-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内特迈耶(Nete-meyer 1996)等编制的工作家庭冲突量表,托马斯和甘斯特(Thomas&Ganster,1995)编制控制感量表对长沙市10家综合性医院不同科室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500人进行测查。对测查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被研究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比较高,情绪衰竭平均得分为24.5,属于中度倦怠;去人格化平均得分为8.94,属于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平均得分为27.67,属于高度倦怠。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程度较严重,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职业倦怠之间显著相关。结论:护士职业倦怠达到中、高水平,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是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表和国际通用的Maslach倦怠量表(MBI—HSS)对522名在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主要压力源位于前三位的是工资和福利待遇不佳(328人,62.8%)、被科研和文章等问题搞得筋疲力尽(318人,60.9%)、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比例(316人,60.5%)。中等压力组、高压力组及极高压力组的教师分别占所调查总数的33.3%、33%、9.6%。校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去个性化)与工作压力相关显著。结论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不同科室临床护理教师职业倦怠感状况,为临床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应用MBI-HSS修订的中文版对535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检出率为43.9%,轻、中、重度倦怠分别占总人数的18.9%、15.7%、9.3%;不同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在职业行为上存在差异,不同职业倦怠感的临床护理教师具有不同的职业行为。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师个人成就感因子得分最高,急诊科得分(除肿瘤科无差异外)最低;急诊科情感耗竭因子得分最高,肿瘤科次之;肿瘤科去人格化因子得分最高,感染科次之。结论临床护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应该引起关注,通过临床教育管理者干预及临床护理教师自身学习训练,以减轻职业倦怠感对身心所造成的损伤,提高临床护理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护士职业倦怠及其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长沙市四所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207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为(23.20±9.71)分、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6.43±5.81)分,均属于中度倦怠;个人成绩感得分为(32.34±9.40)分,属于高度倦怠。76.3%(158名)的ICU护士存在离职意愿,其中17.4%(36名)的ICU护士离职意愿强烈。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r=0.531,r=0.384,P〈0.05),而个人成就感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r=-0.310,P〈0.05)。结论 ICU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离职意愿率较高。应注意降低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从而减弱离职意愿,以便有效预防ICU护士离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试用期护生工作试用期间的职业倦怠状况,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减轻或消除工作倦怠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3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的284名试用期护生工作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杭州市地区群体护士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用期护生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两个维度上属低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属高度倦怠。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维度倦怠程度得分低于杭州市护士群体,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感高于杭州市护士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科试用期护生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维度倦怠感高于其他组;急诊科试用期护生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感低于其他组;三级医院护生去人格化维度倦怠感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学历、有无护士执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议管理者从试用期护生的工作阶段特殊角度出发,减轻或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提高试用期护生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更好延续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