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的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面,这一观念与现代预防医学中的一、二级预防有相似之处。中风恢复期的治疗对该病的预后十分重要,痰瘀互结是其基本的证候特点,同时还可合并腑实及心、肝、脾的虚损。针对中风病的病机特点,运用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防止疾病的传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病愈后对身体进行调摄防止其复发。  相似文献   

2.
不寐是指因阳不入阴、阴无以纳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太少和没有深度,轻者入睡困难,重者彻夜不寐,或时睡时醒,寐而不酣,或醒后难以入睡,以致疲劳不能消除,体力与精力难以恢复,直接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日久引发他病.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金匮要略》记载:“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张仲景创立六经辩证和八纲辨证,应用“治未病”理论于临床疾病的防治中.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流产属中医“屡孕屡堕”或“数堕胎”的范畴。本病治疗当从“治未病”的思想来防治,即采用:未孕先查、先防、先治;孕后则早期干预;孕后防流、保胎,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5.
大肠癌是当今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病程缓慢持续,预后较差。认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临床防治肠癌发病、阻断癌前病变发展、预防大肠癌复发转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探讨了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防治大肠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复发性流产近几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刘教授认为,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脾虚为要,治疗上应预培其损,中药分周期治疗,以补肾为主,兼以补气健脾,再辅以补血疏肝,辨证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出焦虑、抑郁、恐惧、悲观和失望为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主要心理状态,并分析产生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主要是自身生育需求、亲人的同情或鄙视、患者自身的承受能力及经济因素等。重点介绍了在"治未病"理念下的现代心理调护方案和中医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观察宫腔及输卵管的通畅情况,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及输卵管异常的发病情况。方法对59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形态及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 596位患者中有151例患者宫腔粘连(25.3%),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596例患者中有50例检出输卵管阻塞(6.6%),发生率明显小于宫腔粘连,且与自然流产次数增加没有明显相关性。另596例患者中有33例检出子宫纵隔(5.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内形态异常及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应该常规给予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内经》中"治未病"的实质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概而言之,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时,固护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病之时,防止疾病传变;病情缓解之时,预防复发。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来论述《内经》中"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常见、多发,因其起病缓、病程长且易复发的特点,临床疗效往往不甚满意,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早期的防治对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论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前列腺增生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丁文  吴小玉 《西部医学》2017,48(5):41-42
<正>我国自1999年跨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非仅仅延长寿命?如何加强老年病的预防和控制?怎样使老年人的独立功能最大化?如何提高老年人照顾者的能力?如何减轻老年人照顾者的负担?这些问题,尤其是患慢性病和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健康管理是一种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相似文献   

12.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治未病”理论引起广泛重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老年病诊疗中的应用,以便其更好地推广,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论提出疾病治疗当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临床上运用该理论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满意,将应用体会总结,并列举病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在领会“治未病”思想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在妇儿中心护理单元开展孕产妇、新生儿体质辨识及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研究,以探索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和作用。[结果]该护理单元的中医护理参与率达85.7%,较上一年度提高了53.5%。个性化、整体性护理实施率达83.5%,服务人群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迭95.3%,服务人群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2006年度提高了9.5%。[结论]中医“治未病”恩想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领域广泛,可促进护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确保“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护理工作目标的实施和推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治未病理论在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某社区20-70岁100例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为期1年的治未病健康管理,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后平和体质者人数显著较多,其余类型体质人数下降,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受试者干预后的8项目SF-36分数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群体健康管理工作中,贯彻并落实中医治未病理论,不但可发挥中医保健,养生以及预防的作用,还能够转变人们体制,提升生活品质,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董勤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266-1268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探索中医临床护理中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经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临床检查确诊的9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采用单盲、随机法将其分作2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45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措施。对患者均进行6个月以上的随访,分析糖尿病负性情绪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时负性情绪变化及糖尿病酮症、低血糖、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55.56%)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SAS评分[(41.36±3.34)分]、SDS评分[(40.56±4.43)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显著减少(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采用“治病防变、癒后防复”治未病理论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且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防治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觉醒认识和共同参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此方面具有的重要实际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是指从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征兆到最终月经结束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期、绝经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早期健康教育,预防更年期综合征出现,以安度生命中这一特殊时期,也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排卵障碍性疾病是女性常见的一组内分泌紊乱的疾病,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高催乳素血症等多种妇科疾病,主要病因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造成,其发病可能跟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外伤或其他因素相关,病因复杂,治疗困难,且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中医传统医学并无"排卵障碍"的病名,据其临床表现不同,一般多归于"月经后期""崩漏""闭经""无子"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此类疾病的病机与肾虚、血瘀、肝郁、痰湿有关,主要是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引起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病变所致。中医药在排卵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治未病"的理论在预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文章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不同体质女性从饮食起居、精神心理、运动锻炼、生育年龄及其他治疗方面,制定相应预防、治疗的健康管理方案,从而达到改善体质,预防排卵障碍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胃炎是临床最常见、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临床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从调整偏颇体质入手,对预防和控制慢性胃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