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震救援人员烦躁情绪及工作兴趣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地震救援应激对救援人员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及工作兴趣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对地震救援组和对照组进行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及工作兴趣状况调查,并与救援人员一般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寻找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救灾组与对照组比较,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及工作兴趣状况均有明显差别(P≤0.001);汶川组与彭州龙门山组、青川乔庄镇组比较,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有明显差别(P〈0.01)。救灾组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与救灾地区、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正相关(P≤0.001),与参与救灾天数负相关(P〈0.001)。救灾组工作兴趣分别与救灾地区、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作业类型正相关(P〈0.05),与参与救灾天数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救灾天数、救灾地区、作业类型、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救援人员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参与救灾天数、救灾地区和受教育程度是工作兴趣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地震救援应激对救援人员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及工作兴趣状况有一定影响,救援人员紧张、烦躁和不安情绪和参与救灾天数、救灾地区、作业类型、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救援人员工作兴趣与参与救灾天数、救灾地区和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救灾官兵心理应激反应状况,探讨影响军事应激情况下官兵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白评量表(PTSD-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个人自评量表(PEI)对"5.12"地震救灾过程中的某部869名救灾官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救灾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检出率为24.4%,明显高于同部未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9.2%,χ~2=66.06,P<0.01).PTSD-SS总分与职务、心理卫生知识了解情况、社会支持、生活条件、PEI总分及PEI的部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0.05),与负性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条件、心理知识、负性应对方式、PEI总分及PEI的部分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部分救灾官兵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生活条件、心理卫生知识、负性应对方式、自信心等因素对官兵的心理应激状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抗震救灾官兵心身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参加四川抗震救灾官兵的心身健康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3064名参加救灾官兵和343名非救灾官兵使用简易心身健康调查表进行测试.结果 救灾官兵的骨骼肌肉症状、神经症状、消化症状、生殖泌尿症状、睡眠状态、情绪状态、行为状态因子分及躯体总分、心理总分、心身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0.05).一线救援官兵心身健康各因子分明显高于二线救援官兵( P <0.01).救灾官兵心身症状总的发生率为89.98%,其中躯体症状发生率为82.51%,心理症状发生率为67.10%,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同时发生率为59.63%,无症状者为10.02%.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200~0.409( P <0.01);心理症状各因子、骨骼肌肉和神经症状与社会支持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80~0.405之间( P <0.01~0.05).救援类别、社会支持、受教育程度、民族是影响救灾官兵心身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 参加救灾官兵心身健康状况受到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实验大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心理应激组(10只)以慢性束缚制动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模型,通过旷场试验及悬尾试验观察各组大鼠在应激前后的行为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结果(1)实验前两组大鼠体重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终止时,应激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旷场实验结果显示,应激组大鼠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格数、直立次数、修饰时间显著减少(P<0.01),粪便粒数显著增加(P<0.05);(3)悬尾实验结果显示,应激组静止时间显著增长(P<0.01),挣扎次数显著减少(P<0.01);(4)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L-2、IL-6、IL-8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引起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行为异常、释放过量皮质醇,使大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绵阳重灾区救灾人员进行心理测评,为增进心理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震后30 d内,调查分三组在绵阳重灾区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0名救灾人员进行了测试,并与1999年文献发表的19 662名军人常模结果及1986年文献发表的1388名中国正常人常模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值的差异,统计阳性项目,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在地震应急期,救灾人员SCL-90总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和地方常模结果(均P<0.01);(2)救灾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身体症状(1.22±0.29)分,强迫症状(1.29±0.36)分;(3)救灾人员心理健康与救灾地区和军人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1=0.29,r2=0.15,P均<0.01),与参加救灾天数呈负相关(r=-0.28,r<0.01).结论 在地震应急期,救灾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躯体症状和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突出.参与救灾时间、救灾地区和救灾人员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军事演习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演习人员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因素。方法某次演习期间,选取参演官兵137人为演习组,观摩演习官兵50名为对照组。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和心理应激状况,进行身体测量和血乳酸测定,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演习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水平显著增加(0.39±0.06vs0.60±0.09)(P〈0.01),这种表达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吸烟、血乳酸和心理应激状况自评得分相关(P〈0.05,P〈0.01),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等无明显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心理应激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演习人员HSP70表达的最显著的因素。结论演习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表达水平升高,这种升高与血乳酸、心理应激状况自评得分和受教育程度等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等负荷运动训练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和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和外周血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健康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应激组、运动组和运动心理应激组,实验后测定大鼠的开场行为以及外周血自由基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心理应激组、运动组以及运动心理应激组(分别为64.37±16.90,59.63±13.45,54.88±10.68)与对照组(43.25±16.42)比较数都有显著的增加(P<0.05);伸高次数(分别为16.63±5.09,10.00±6.85,17.00±10.77)与对照组(23.88±6.79)相比较都有所降低,且心理应激组和运动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理应激组、运动组(分别为78.13±18.10和56.48±19.21)与对照组(36.90±4.19)比较SOD的活性显著增强(P<0.05),运动心理应激组SOD的活性(36.90±4.19)降低;而MDA浓度的变化,心理应激组(8.63±3.18)与对照组(4.90±1.58)比较显著增加(P<0.01),运动组(2.76±1.60)显著降低(P<0.01),运动心理应激组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通过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的强度,拮抗心理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环境地域对抗震救灾医护人员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赴汶川地震不同区域的某部抗震救灾医护人员按距离震源远近依次分为A(成都)、B(都江堰)和C(水磨)三组(救灾时应激强度A0.05).反映肾脏功能生化指标Urea、UA、Cr均随距震源由远及近而增加(D0.05).结论:距离震源越近所受到的应激强度越强,较强程度的应激可引起肝、肾等脏器代谢紊乱,在重大应激事件时应注意对这些脏器的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地震灾区孕妇心理变化,指导孕妇保持良好心态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随机调查灾区88例孕妇心理状况;孕妇描述地震前后心理状况并分别评分;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半月后随访,同样焦虑量表对孕妇评分。结果:88例孕妇地震前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地震后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地震前评分(P<0.01)。精神性和躯体性因子分值较地震前明显增加(P<0.01)。半月后总评分较地震后初评显著降低;精神性和躯体性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地震后孕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通过心理疏导及指导孕妇自我心理调节,可不同程度缓解其焦虑程度。但若达到常态心理,还需长期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庆市三峡库区外迁至本市其他区县和四川省移民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测量.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EL-90)和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凋查表(PSSC).结果:根据SCL-90的测评结果,外迁移民的心理问题阳性症状检出率高于当地居民(x2=17.143,P<0.00),外迁移民的lO个因子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当地居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G各维度得分和应激总分在两组人群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迁移民中SCL-90的lO个因子得分及总分与生活事件、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方式及应激总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 o结论:外迁移民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心理健康水平与经历的心理社会应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救援官兵地震1周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1周年后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患率.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组成调查表,于汶川地震1周年时对1176名参加抗震救灾部队官兵进行测试.以PCL-C、SCL-90部分因子作为心理健康状况评定指标,用t检验、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分[(1.43±0.57)分]、EPQ中内外向[(12.50±3.79)分]、SCSQ中积极应对[(2.05±0.71)分]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军常模(P<0.01或P<0.05),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EPQ中神经质、SCSQ中消极应对分值均显著低于全军常模(P<0.01).PTSD组情绪更不稳定、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PCL-C总分与SCL-90中躯体化、焦虑和抑郁因子分及EPQ中神经质因子和消极应对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PQ中内外向因子、积极应对分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汶川地震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官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具有神经质、内向性的个体及低年资、低文化程度的救援军人是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赴川救灾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对160名赴川救灾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的医护人员在主观支持(t=2.685,P<0.01)、社会支持总分(t=2.602,P<0.01)、替代性创伤总分(t=-2.380,P<0.01)、情绪反应(t=-2.660,P<0.01)和行为反应(t=-2.310,P<0.01)因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赴受灾程度不同地区的医护人员在客观支持(F=4.179,P<0.01)和生活信念(F=6.349,P<0.001)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年龄阶段的医护人员在认知反应因子(F=8.809,P<0.001)和主观支持(F=4.659,P<0.01)及社会支持总分(F=4.629,P<0.0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与替代性创伤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19,P<0.05);(5) 回归分析中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对替代性创伤有预测作用.结论 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和替代性创伤存在性别及年龄的差异,且受地区灾情程度的影响;医护人员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所受的替代性创伤越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都江堰1号"对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官兵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1 716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 198例,对照组518例。治疗组给予"都江堰1号"中药喷剂,对照组给予皮炎平乳膏外用,2/d,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1 165例,对照组有效438例,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及皮疹面积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瘙痒程度及皮疹面积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都江堰1号"对抗震救灾官兵急性湿疹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玉树救援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灾害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等因素对救援医务人员心理的影响,为今后更好的维持救援人员近期的乃至远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16名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SCL-90和PCL-C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以1~5级评分,分数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结果调查的玉树救援医务人员与常模比较其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是否接受过灾害相关心理知识培训的两组救援人员SCL-90比较结果显示,敌对因子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均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救援本身对医务人员心理状态的影响有78人(68.42%)认为是积极的,8人(7.02%)认为是消极的,28人(24.56%)认为没有影响。PCL-C的3个症状群中,创伤再体验的平均分最高(1.184分),其次是麻木和回避得分(1.154分),第三是警觉性增高得分(1.104分)。结论参与救援的医务人员心理素质较高,灾害相关心理知识的培训教育有助于救援人员尽快恢复和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什邡地震灾区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颁发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对什邡市4所中学高三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什邡地震灾区高三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者占168人(22.77%),其中较突出并急需心理干预者36人(5.95%),有自杀倾向者22人(3.63%)。男女严重度比较有明显差异(χ2=6.87,P<0.01)。死者家属心理健康受损度高(χ2=5.36 P<0.05),文科学生有心理问题者较理科学生突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担心地震会发生、家人不安全543人(89.75%),感到疲劳449人(74.21%),犹豫不决343人(56.69%)、学习时感到痛苦325人(53.72%))、没有地震时也感到摇晃322人(53.22%)。结论:地震灾害造成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加强对高三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及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116名四川地震伤员心理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了解某地区军地医院收治的汶川地震伤员在救治过程中的心理学情况。方法:通过查阅伤员的病例以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和病情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来反映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辅助自制的调查表格以调查伤员在救助过程中的心理学变化情况。结果:地震伤员在救助初期焦虑等症状较明显,救助后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恢复。结论:汶川地震对伤员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及时进行伤员的心理干预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1月内脱离/未脱离震区的亲历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筛查阳性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什邡地区235人(现场组, 称A组)、转入湘雅二医院住院的伤病员44人(伤病员组, 称B组)及家属36人(家属组, 称C组)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等进行心理评估。结果:(1)灾后1月内PTSD筛查总阳性率为35.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16.27,P<0.001);A组、B组和C组PTS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9.15%, 31.82%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mh=5.243,P<0.05);在PTSD筛查阳性者的3组人群中,A组在“麻木/回避”和“过度唤起”症状得分上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1)。(2)A组和B组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3)性别、居住地和是否脱离震区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震后1月内对亲历者的心理影响较大,PTSD症状群、焦虑与抑郁症状是其主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女性群体,应予更多关注。早期脱离震区环境、扩大和强化支持系统是其保护性因素。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亲历者的心理承受力,有效预防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化工工人脑力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10 1名化工职工,对其进行脑力功能测定:短时记忆能力、译码能力、脑力作业能力(AYP)指数和脑力功能指数(MFI)。结果 化工工人脑力功能呈近似正态分布;不同年龄化工工人脑力功能明显不同,>4 0岁年龄组脑力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4 0岁年龄组(P<0 .0 1)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化工工人脑力功能各项指标均逐渐增加(P<0 .0 1) ;不同劳动类型中,各指标均为脑力劳动者最高,体力劳动者最低,但仅M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 ;女性职工各项指标均高于男性职工,除短时记忆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 1) ;脑力功能与年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文化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 1)。结论 增强化工劳动者文化素质是提高其脑力功能并进而促进其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