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利用神经环路示踪技术,观察投射至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的脑干感觉中继核团的分布与联系模式,探究感觉信息调控觉醒/睡眠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采用逆行示踪技术,于正常成年C57BL/6小鼠(n=3)DRN注射逆行荧光微粒RetroBeads,观察脑干感觉中继核团RetroBeads表达情况.进一步在小鼠(n=3)多种感觉中继核团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PBN)注射AAV-CaMKIIα-EGFP和RetroBeads,分别观察其纤维末梢在DRN的分布情况及其接受的脑干感觉输入.结果 通过在DRN注射RetroBeads,发现投射至DRN的脑干感觉中继核团包括:上橄榄核、孤束核头侧、孤束核尾侧、前庭内侧核旁细胞部和前庭内侧核巨细胞部,分别占DRN脑干总输入的3.11%、2.95%、10.40%、10.45%和1.75%.此外,脑干内同时中继多种感觉的PBN有大量RetroBeads标记的神经元,占DRN脑干总输入的71.33%.AAV-CaMKIIα-EGFP介导的顺行示踪发现PBN神经元向DRN发出致密的纤维投射.PBN注射RetroBeads观察其接受的脑干感觉输入发现,PBN接受中继头面部痛温觉、触压觉的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脊束核的神经输入,分别占PBN脑干总输入的6.14%和49.86%.孤束核头侧、孤束核尾侧与前庭内侧核旁细胞部也投射至PBN,其输入分别占PBN脑干总输入的11.67%、20.53%与8.94%.此外,感觉中继核团下橄榄核发现少量标记的神经元,占PBN脑干总输入的2.14%.结论 DRN接受来自脑干感觉中继核团孤束核、上橄榄核、前庭核群的直接输入,同时也通过PBN间接接受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核的输入.  相似文献   

2.
应用轴浆运输放射自显影技术,本研究调查了大白鼠巨细胞网状核(RGC),脑桥尾侧网状核(RPC),脑桥嘴侧网状核(RPO),以及中脑网状结构(RFmes)的传出投射。其前脑投射呈双路型,但未见直达大脑皮层的投射。四核在脊髓的灰质与白质内有定位性分布。其中,以 RFmes 前脑投射最多,脊髓投射以RGC 最重要。内侧网状核与中缝核,兰斑复合体及臂旁核有密切联系。本研究提示,异相睡眠时的快眼动装置可能位于内侧网状结构的尾侧部;内侧网状结构可能参与痛与镇痛机制;脑桥嘴侧的背外侧被盖可能有一植物性神经区。  相似文献   

3.
廖衡  王智明  王文  陈涛  武胜昔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6,27(24):2297-2299
目的:观察向小鼠小脑皮层投射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方法: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将TMR注入小脑皮层后,TMR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三叉神经脊束核(SP5),前庭上核(SuVe),前庭脊核(SpVe),前庭内侧核(MVe),前庭外侧核(LVe),耳蜗腹侧核(VC),耳蜗背侧核(DC),外侧上橄榄核(LSO),下橄榄主核(IOPr),下橄榄内侧核(IOM),下橄榄背侧核(IOD);GFP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SuVe,MVe,LVe,DC,LSO,VC,SP5,SpVe,IOPr,小细胞网状核(PCRt),巨细胞网状核(Gi),在IOM和IOD内也能见到一些GFP阳性神经元;TMR/GFP双标神经元主要位于SuVe,MVe,LVe,DC,VC,SP5,SpVe,IOPr,在LSO,IOM和IOD内也能见到一些TMR/GFP双标神经元.结论:向小脑皮层投射的GABA能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比较广泛,它们可能参与了小脑对运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24只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到大脑皮质颈、躯干、四肢区的定位投射。结果表明,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内侧背部的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质冠状回后上部及乙状后回外侧后部(颈部及近端躯干代表区);腹后外侧核内侧腹部投射到乙状后回外侧前部(前肢代表区);腹后外侧核的外侧部投射到外侧回前部及乙状后回内侧部(后肢及远端躯干代表区)。丘脑标记细胞均出现于注射部位的同侧,主要为中、小型圆形、椭圆形及多边形。本文还对丘脑腹后外侧核内标记神经元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将30%HRP(sigmaⅥ)注入10只大白鼠左侧腹侧海马,其中7只雌性,3只雄性,观察其传入投射.结果在下列核区出现标记神经元.同侧:内侧隔核、斜带核、内嗅皮质、上乳头体核、蓝斑核、中缝背核、正中中缝核、脑桥中缝核、上丘核、前扣带皮质、下丘脑穹窿周核、丘脑连结核.对侧:斜带核、下丘脑穹窿周核、蓝斑核、海马CA_3、CA_4区、前下托、旁下托.其中前扣带皮质、下丘脑穹窿周核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6.
邱建华  乔莉  刘顺利  黄维国  王锦玲 《医学争鸣》2001,22(15):1368-1371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核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特点及SP标记神经元向下丘投射方式。方法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主要分布在耳蜗背侧核,而SP-I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耳蜗腹侧核,在腹侧核尚可见SP阳性终末包绕SP阳性胸体形成环形结构,一侧下丘中央核注入HRP后,对侧耳蜗核HRP标记细胞分布于耳蜗前腹核及背侧核,耳蜗后腹核呈阴性反应。同侧耳蜗后腹核HRP标记神经元数量也较少,在对侧耳蜗前腹核,HRP-SP双标神经元约占标记细胞的44%,SP单标细胞占标记细胞的50%,HRP单标细胞占6%。耳蜗背侧核内侧也可见少量的双标细胞。结论 SP是耳蜗核上行投射神经元的递质或调质。  相似文献   

7.
《上橄榄复合体向下丘的GABA能投射》邱建华,男,38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副教授。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纽化ABC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豚鼠上橄榄复合体有γ-氨基丁酸(CABA)阳性神经元和终末分布,并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性。主要分布在双侧的上橄榄外侧核(LSO)、背侧核(DNTB),及上橄榄周围核(PN)内,阳性点状终末主要分布在斜方体腹侧核(VNTB)和斜方体外侧核(LNTB),以VNTB数量较多。LSO和PN内均发现HRP—GABA双标记细胞,约占标记细胞的1/3。上橄榄内侧和外侧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豚鼠耳蜗核复合体(CNC)和脑干内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听觉核团和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在脑桥的各级听觉传入核团,均有NOS阳性神经元,而上橄榄复合体无NOS阳性神经元;耳蜗核内N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后腹侧核,为圆形或椭圆型双极神经元;下丘的臂内侧核NOS阳性神经元呈小的、圆形细胞。在脑干内,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广泛,在三叉神经中脑核(Me5)、蓝斑(LC)、前庭内侧核(MVe)、MVe腹侧核(MVeV)、前庭外侧核(Lve)、舌下神经前置核(PrH)、巨细胞网状核(Gi)、Gi腹侧部(GiV)、外侧巨细胞旁核(LPGi)、背侧巨细胞旁核(DPGi)均有NOS阳性神经元。结论:NO可能是听觉中枢的神经递质或调质,参与声信号传递的调节;并可能与脑干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技术对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投射神经元向头面部躯体感觉皮质区的定位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大细胞部的内侧部投射至冠状回下部;腹后内侧核大细胞部的中部投射至冠状回上部;腹后内侧核大细胞部的外侧部投射至上斯氏回前下部。本文所见标记细胞均出现于HRP注射部位的同侧,为中型圆及椭圆形细胞。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HRP轴突逆行输送法,对猫下丘脑和脑干一些核向迷走神经背核的传出投射进行了研究。将HRP注射至迷走神经背核后,较多的标记细胞见于同侧下丘脑的室旁核、背内侧核以及中脑的中央灰质和被盖腹内侧区。将HRP注入迷走神经背核的尾侧段后,主要见于同侧网状结构的内侧区和中缝核群:脑桥嘴、尾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中缝背核,蓝斑、蓝斑下核。另外,对下丘脑和中脑旁中央区、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以及蓝斑复合体传出纤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蒙古沙鼠内侧橄榄耳蜗 (MOC)纤维在耳蜗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耳蜗铺片技术对耳蜗不同部位MOC纤维和末梢的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MOC纤维末梢的粗细和分布密度依耳蜗的部位而异 ,以沙鼠耳蜗底回的远端和第二回最粗大且分布最密集 ,提示沙鼠MOC传出神经纤维和末梢的形态特征与耳蜗频率分析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将CT-HRP向大鼠右侧翼内肌多点注射后,在注射同侧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Vmot)内见到逆行标记细胞。Vmot略呈长卵形,标记细胞近乎贯穿核的全长,Vmot吻侧各平面标记细胞位于腹外侧,中部诸平面居外侧和腹外侧,尾侧各平面居外侧,以中部诸平面数量最多。标记细胞多数为多角形,少数呈三角形、梭形,个别细胞呈圆形,大、中、小不等。胞体长径在16~52μm之间,均值为30.85±6.71μm;短径在8~32μm之间,均值为19.18±5.20μm;长径、短径均为单峰正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14.
将微量HRP分别注入到猫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三个区域(外侧区、内侧区和背侧区),观察HRP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确定投射到PAG的纤维起源。传入到PAG外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内侧区和背侧区,中脑顶盖前区,后连合核,Darkshe 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蓝斑核,脑桥网状结构,外侧丘系核,臂旁核,中缝大核和延髓巨细胞网状核。投射到PAG内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背侧区和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咀侧和尾侧中央核,脑桥被盖腹侧核,蓝斑核,前庭神经上核,延髓网状结构。投射到pAG背侧区的纤维,起源于PAG的内侧区和外侧区,上丘核和下丘核,蓝斑核,Darkshe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丘系旁核,旁二叠体核,脑桥及延髓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对15只大鼠下丘传入纤维的中脑外起源进行了研究,将FG注入一侧下丘后,在下列核区内可见到FG标记细胞:双侧下橄榄核(IOM)、外侧上橄榄核(LSO);双侧(以同侧为主)蓝斑(LOC)、听皮质(AC);同侧内侧膝状体(MG)、内侧上橄榄核(MSO)、橄榄旁侧(SPN)、斜方体腹侧核(VTB)、未定带(ZI)、穹窿周核(PEF);对侧蜗神经腹前核(AVCN)、蜗神经腹后核(PVCN)、蜗神经背侧核(DCN)、斜方体外侧核(LTB)、三叉神经脊束核(NTST)。结果提示,下丘不仅是听觉传导路的重要中继核,而且可能是多种功能的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16.
用HRP逆行标记法对20只猫蓝斑核(Lc)向大脑皮质的投射进行了研究,全面观察、分析了起源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发现Lc向大脑皮质有广泛的投射,其优势区在前半皮质。向前乙状回投射的神经元最多,占Lc神经元总数的15.2%,其次是冠状回和后乙状回,分别占10.3%和7.3%。向各个脑回的投射均以同侧为主。Lc内标记细胞形态在各例差异不大,主要为中等大小的卵圆形、梭形和三角形细胞,分布在核的全长,但多数例在核的中、尾段有更多的标记细胞,向前乙状回投射的标记细胞则以核的尾段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和方法:本文用双重免疫染色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观察了大鼠孤束核内NPY神经元分布及NPY神经末梢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大鼠孤束核嘴尾侧全区内见到中型的圆形或卵圆形的NPY阳性神经元,NPY阳性神经纤维集中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部及背侧周边区。在孤束核的内侧部可见到蓝绿色的TH阳性神经元和棕色的NPY阳性神经元及阳性神经纤维,其中的梢嘴侧平面的孤束核背内侧一部分神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人体耳蜗传出神经系统的组成,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胆碱乙酰化酶以及γ-氨基丁酸在人体耳蜗传出神经系统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内侧及外侧橄榄耳蜗系统都含有胆碱乙酰化酶和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纤维,但二者呈不同的分布类型。研究表明,人体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内胆碱能纤维和γ-氨基丁酸能纤维有各自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将30%辣根过氧化酶(HRP)溶液注入大鼠食管腹段近贲门处外膜下,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TMB)法成色,结果如下: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双侧结状神经节,双侧的脊神经节(主要在T9~L3)、双侧的胸交感节(T9~L1)和腹腔节,在延髓的标记细胞见于疑核全长内,主要分布于疑核咀侧端。在闩平面以下的迷走神经背核内也见有少数梭形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