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继华 《安徽医学》2014,(3):340-342
目的:探讨二期(动脉期、门静脉期)CT增强扫描及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全部患者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由高年资医师对二期及三期CT图像进行评价,比较两者病变显示情况、血管显示及定性诊断结果,进而分析延迟期CT动态增强扫描的必要性及价值。结果二期及三期扫描在病灶、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及三期扫描对肿瘤良恶性定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扫描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65.7%,三期扫描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二期扫描比较,三期CT增强扫描并未明显增加病灶范围及相关血管显示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肝脏肿块的定性价值,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辐射剂量,临床应根据检查目的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肝脏占位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并将二期和三期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期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的病灶显示情况以及肿块定性诊断效能中的Ⅰ级、Ⅲ级和Ⅳ级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肿块定性诊断效能中的Ⅱ级和Ⅴ级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中,二期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显示率无显著差异,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肝脏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应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腹部占位性病变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26例腹部占位性病变行多期增强扫描,重建动脉期数据获得CT血管成像(CTA)图像、静脉期数据获得多平面重组(MPR)图像。研究分两种方法,A方法轴位图像结合MPR图像做出定位诊断,B方法在A方法基础上再结合CTA图像做出定位诊断,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2组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6例病例A方法准确定位18例,准确率69.2%;B方法准确定位25例,准确率96.2%。B方法准确率高于A方法,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作为腹部增强扫描的补充,有助于显示腹部占位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及与周边血管的关系,结合MPR图像能够有效提高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深入对比分析智能追踪技术法与经验法在肝脏CT增强动脉期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肝脏三期增强扫描的患者80人,随机分成A组与B组,每组40人,为A组中的患者提供智能追踪技术扫描,为B组中的患者提供经验法扫描,对比两组患者动脉期的图像质量。结果 A组中图像不合格2例,合格率为95%,B组中图像不合格7例,合格率为82.5%,A组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脏动脉期扫描中,智能追踪技术能够使图像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让病灶更清晰的现象出来,有助于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与鉴别力,减少漏诊与误诊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在诊断及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诊断效能。结果肝脏良性病变超声造影参数RT、TTP、m TT均高于恶性病变,PI指数则低于恶性病变组,良恶性肝脏病变超声造影各参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肝脏病变患者以Ⅰ型曲线形态多见,各类良性病变则以Ⅱ-Ⅲ型曲线形态多见;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与符合率分别为90.5%与95.0%。结论超声造影可从形态学、动态曲线变化及数据测量方面反映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信息,诊断符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 ATCM)技术结合自适应迭代算法( ASIR)在肝血管瘤行多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临床怀疑或复查肝血管瘤行CT检查的患者,改变增强扫描不同时期预设噪声指数( NI),每例患者均进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按期进行分组,平扫NI=9为A组,动脉期NI=9为B组,静脉期NI=11为C组,延迟期NI=13为D组,每期扫描时ASIR均设为50%。记录每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并估算有效剂量。测量图像噪声,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并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结果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并取得最终诊断。 A组有效剂量为(3.80±1.51) mSv,B组为(3.70±1.40) mSv,C组为(2.62±1.23)mSv,D组为(1.93±0.90)mSv,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组延迟期图像评分最低,为(3.75±0.44)分,图像噪声值最高,为(16.30±1.05)HU。 A组平扫时图像评分最高,为(4.90±0.26)分,图像噪声值最低,为(9.47±0.88)HU。 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其余各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各组图像噪声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CM技术能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进行多期增强扫描CT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耿学龙  王芳  盛金平  蒋锐  王鹏  关静 《西部医学》2022,34(11):1708-1712
比较256 层螺旋CT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和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低辐射剂量肝脏增强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相较于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0月同时行肝脏增强平扫使用常规剂量、三期增强使用相对低剂量CT扫描和MRI动态增强,并病理确诊为肝癌的40例患者,对肝脏三期薄层图像分别行混合迭代算法(iDose4)重建(A组)和全模型迭代算法(IMR)重建(B组),比较两组客观评价指标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率、图像失真度及诊断信心度,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并对比MRI动态增强对肝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重建组算法下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两组在噪声、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三期增强辐射剂量较平扫有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对比分辨率和诊断信心度高于A组,图像失真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MRI动态增强三组对肝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R重建技术对细微征象显示更清晰。结论 256层螺旋CT中全迭代重建(IMR)技术可改善肝脏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比较MRI及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方法对4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增强行双期动态扫描;MRI行常规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MRI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8例患者中,A期前列腺癌1例,B期前列腺癌14例,C期前列腺癌15例,D期前列腺癌18例。在15例A期或B期前列腺癌患者中,CT平扫和增强扫描直接确诊7例,诊断符合率为46.7%;MRI平扫直接确诊为13例,诊断符合率为86.7%,两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3例C期或D期前列腺癌患者中,CT平扫和增强扫描直接确诊31例,诊断符合率为93.9%,MRI平扫直接确诊为32例,诊断符合率为96.97%,两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或B期前列腺癌的诊断,MRI较CT有明显优势;对于C期或D期前列腺癌的诊断,CT和MRI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扫描检出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对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螺旋CT和多期增强扫描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图像,分别从对病灶的检出数目、图像显影质量和图像确诊优势这些方面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对肝实质性占位性病灶的检出数目53个优于螺旋CT平扫的33个病灶,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旋平扫图像质量于多期增强扫描质量,对肿瘤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更能对实质性占位性病灶判断其性质,更有利于诊断。结论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显影图像质量可得到肝脏和肝脏典型病变多期图像表现特征,能够快速的做出诊断,提高对肝脏实质占位性病临床诊断率,避免误诊发生,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肝小病灶(≤3cm7螺旋CT三期相(肝动脉期、肝门静脉期与延迟期)扫描技术,临床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肝脏循征影像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2001-06~2002-02共进行的58例肝脏增强CT中,选择资料完整的肝脏小病灶三期相扫描螺旋CT诊断15例,简要报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肝脏病灶在(0.9~3cm)之间的15例患者,均进行了肝脏平扫,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容积增强CT扫描。其中男11例,女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能谱CT门静脉期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49例腹部增强扫描患者,选用美国GE Revolution128矢量CT宽体探测器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3组采用能谱(GSI)扫描模式,平扫使用常规扫描模式,平扫与门脉期增强均采用前置ASiR-V40%算法重建成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25 mm的薄层图像传入GE ADW4.7后处理工作站,门静脉期图像经GSI Volume Viewer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图像。根据成像方式组合可分为常规平扫+三期动态增强、虚拟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2种模式。分别测量常规平扫与门静脉期虚拟平扫2种图像肝脏及腹主动脉、竖脊肌的CT值、平均噪声(SD)值、平均信噪比(SNR)值,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常规平扫与门静脉期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差异;对比分析2种扫描模式的总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门静脉期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肝脏、腹主动脉的平均CT值差别不大;门静脉期虚拟平扫肝脏、腹主动脉的SD值小于常规平扫(P<0.05);肝脏、腹主动脉的SNR值大于常规平扫(P<0.05);虚拟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患者接收辐射剂量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条件下,探讨不同体型、体质量患者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肝脏增强的合适造影剂剂量。方法:选取155例行上腹部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3组:BMI>25 kg/m2为A组(胖, n=51);BMI 20~25 kg/m2为B组(适中, n=67);BMI<20 kg/m2为C组(瘦, n=37)。将A组随机平均分成A1、A2和A3组,按体质量注射造影剂量分别为1.1、1.2和1.3 mL/kg;B组随机分成B1、B2和B3组,按体质量注射造影剂量分别为1.3、1.4和1.5 mL/kg;C组随机分成C1和C2组,按体质量注射造影剂量分别为1.4、1.5 mL/kg。造影剂为碘佛醇320 mgI/mL,造影剂总量70~100 mL,注射时间固定为25 s,行动脉期、肝实质期、延迟期扫描开始时间分别为注射造影剂后30、55及180 s。分别测量增强前后肝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CT值并比较上述各组内和组间肝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CT强化值的差异。结果:(1)肝脏强化值组内比较:A3组动脉期和实质期肝脏强化值高于A组内另外两组(均P<0.05);B组和C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动脉期,A3组肝脏强化值高于除C2组以外的其他6组(均P<0.05),而其他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质期,A3、B1~3及C1~2组的肝脏强化值高于A1和A2组(均P<0.05),而A3、B1~3及C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3、B2~3及C2组实质期肝脏强化满意率(CT强化值≥50 Hu)为68.4%~78.3%;延迟期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主动脉强化值组内比较:3期扫描各组内主动脉强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动脉期,B3组高于C1和A1~3组,延迟期B2和B3组高于A1组(均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门静脉强化值动脉期,所有组内和组间门静脉强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质期A组内A3组强化值高于A1组,B组内B2和B3组高于B1组,C组内C2组高于C1组(均P<0.05);组间比较,A3、B2、B3和C2组门静脉强化值高于其他组(均P<0.05),A3、B2、B3和C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迟期,B2、B3、C2组高于A1组,B3组高于C1组(均P<0.05)。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以A3组(胖1.3 mL/kg),B2、B3组(适中组1.4 mL/kg、1.5 mL/kg)及C2组(瘦1.5 mL/kg)为标准的造影剂量在不同体型患者之间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排螺旋CT,固定造影剂(320 mgI/mL)注射时间(25 s),三期扫描延时分别为30、55、180 s条件下,结合BMI和体质量给予个体化造影剂量(胖、适中、瘦体型分别为1.3 mL/kg、1.4 mL/kg、1.5 mL/kg),可使肝脏强化达到诊断要求,且各期图像质量更为恒定,减少了因个体因素引起的强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国志义  闫智民 《吉林医学》1999,20(6):333-334
动态CT扫描是指注射造影剂后,对靶组织和器官行连续、快速、序列扫描,克服了常规增强扫描的检查时间长,增强效果差的缺点,可获得不同时期的增强图像,从而更准确的反映了病变的病理状况。目前肝脏CT检查,大多数用静脉注射普遍增强扫描,由于注射造影剂速度慢,扫描时间长,以致不能显示肝脏病变的供血特征,易造成定性诊断困难。根据肝脏具有双重血供和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各自供血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种同层动态CT扫描方法,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分别在增强的动脉加、门静脉期、平衡期进行扫描有利于显示肝肿瘤的供血特征。应用这种方法探讨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平  范洪侠 《中原医刊》2007,34(11):92-92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癌和肝脏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提高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肝癌患者及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上腹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22例肝癌中,有18例在肝动脉期出现周边轻度强化,均匀或不均匀;有4例小肝癌出现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改变。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速降型。8例肝血管瘤动脉期周边强化,呈结节状或斑块状,门静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向心性强化等密度改变,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缓降型特点。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5.
57例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肝癌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薄层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小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三期增强扫描分别为: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期扫描、延迟期扫描。结果三期增强薄层扫描检出率以延迟期最高(96.49%);大多数的SHCC(68.4%)在三期增强扫描上表现典型,即"快进快出";少数表现不典型。结论薄层扫描能提高SHCC检出率,综合三期扫描的表现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脏动静脉瘘(AVF)的CT表现,并与DSA作对照,评价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1)和非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2)诊断AVF的价值与限度.资料与方法:89例临床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55例行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34例只行平扫和门脉期扫描.DSA诊断AVF采用的标准是: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提早显影.CT诊断AVF的标准是:(1)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提早显影;(2)动脉期肝实质短暂强化,平扫呈等密度,门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3)动脉期肝静脉主干提早显影.对患者的CT和DSA的AVF表现进行对比,评价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科学评估三期扫描分别在胰腺增强扫描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胰腺癌增强最佳扫描方案。方法:回顾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通过平扫及增强比较三期肝脏、胰腺及周围血管的增强值,评估三期扫描分别在胰腺增强扫描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胰腺实质强化与胰腺癌对比明显,以胰腺期强化最佳,肝脏以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强化最佳,胰周动脉动脉期强化最佳。结论:螺旋CT胰腺检查,可常规行动脉期、胰腺期、门静脉期三期扫描中,胰腺期扫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35例(48个病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以临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CT平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60.42%,敏感性59.26%,特异性61.90%;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3.75%,敏感性92.59%,特异性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的准确率为92.59%高于CT平扫的59.26%(P0.05)。CT平扫显示为肝内小结节状稍低密度影,无清晰边缘;动脉期扫描病灶呈结节性、边缘性强化,部分病变轮廓清楚显示;门脉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减低。肝囊肿、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血管瘤病因例数过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脏动静脉瘘(AVF)的CT表现,并与DSA作对照。评价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1)和非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2)诊断AVF的价值与限度.资料与方法:89例临床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其中55例行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34例只行平扫和门脉期扫描.DSA诊断AVF采用的标准是: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提早显影.CT诊断AVF的标准是:(1)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提早显影;(2)动脉期肝实质短暂强化,平扫呈等密度,门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3)动脉期肝静脉主干提早显影.对患者的CT和DSA的AVF表现进行对比,评价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科学评估三期扫描分别在胰腺增强扫描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胰腺最佳扫描方案。方法:收集40例胰腺CT平扫正常人,通过比较三期肝脏、胰腺、脾脏及胰周血管的CT增强值,评估三期扫描分别在胰腺增强扫描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胰腺实质、脾脏和胰周静脉以胰腺期强化最佳。肝脏以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强化最佳。胰周动脉于动脉期强化最佳。结论:MSCT胰腺检查可常规行动脉期、胰腺期和门静脉期三期扫描。其中,胰腺期扫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