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22例受检者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采用电影扫描序列,层厚为1.25mm,螺距为0.275:1,对比剂(欧乃派克)2ml/Kg,注射速率3.5-4ml/S,采用VR、MPR、CPR、VE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心率在55-75次/分,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心率大于80次/分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清。结论:心率平稳且小于75次/分,使用合适的对比剂及扫描参效,MSCT可满意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对血管搭桥和内支架放置术后复查的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12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本实验共对840支冠状动脉进行对比性评估,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得出:64SCTCA总体敏感率96.7%;64SCTCA特异性率94.3%;64SCTCA假阳性率为6.6%;64SCTCA假阴性率3.2%。通过配对差方检验,P=0.054,因此,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64SCTC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两种检查方法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SCTCA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对冠心病的一种筛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对其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逐年增多,采用影象手段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尽管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但由于其有创性费用高,患者难于接受,所以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或少创的影象检查方法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后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8层螺旋CT进行了 18例冠状动脉CT成像 ,比较了不同心率情况下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脉的显示率。心率在 75次 /min以下 ,冠脉的3支显示率可达 10 0 %。心率在 <85次 /min ,冠脉的显示成功率很高。结果 :12例显示正常 ,6例可见冠脉异常。心率在 75次 /min以下 8例 ,全部 3支成功显示。心率在 76~ 85次 /min之间的 10例 ,4例 3支成功显示 ,6例 2支满意显示 ,1支欠满意。 6例冠脉异常主要表现为 :冠脉钙斑、软斑、狭窄。其中 3支病变 1例。 3例有冠脉造影证实。结论 :冠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可评价冠脉的狭窄 ,尤其是 5 0 %以上狭窄 ,同时可检出冠脉的钙斑。基本满足了冠脉介入治疗筛选的需求 ,并能对冠脉支架及搭桥术后的效果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行心电门控M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44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两种检查相距不超过2周),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M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44例176支冠状动脉血管中146支(83.1%)可用影像学评价;各段冠状动脉重建图像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显示率最高(94.7%);CAG发现狭窄冠状动脉血管50支,MSCTCA发现狭窄42支,误诊3支,漏诊8支。M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7.6%,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93.9%。结论:MSCTCA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可靠、方便价廉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SCTA)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SCTA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SCTA与DSA在检查斑块钙化、非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CTA诊断的准确率为96.63%,特异度为98.89%,敏感度为82.14%,阴性预测值为97.27%,阳性预测值为92.00%。结论:SCTA检查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医疗科技日新月异,CT冠脉造影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64层CT,以其无创、安全、操作方法简便、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且各向同性、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广泛应用于临床扫描。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的心率、呼吸、体表运动、扫描中的相互配合等,都直接影响成像效果。因而,如何指导患者、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使其配合医生检查,以提高图像质量十分关键。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开展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共1065例。男669例,女396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临床可疑冠心病440例,心绞痛312例,胸闷116例,气短130例,怀疑心肌梗死25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2例。  相似文献   

8.
邓小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47-1249
冠状动脉疾病主要危害是引起相应的心脏疾患。此病在欧美国家极为常见,美国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本病虽不如欧美多见,但仍占心脏死亡数的10%-20%。虽然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etive coronary arteriography,SCA)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高危险性,患者难于接受。并且Joseph Schoepf U等报道,  相似文献   

9.
甘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35-1537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coronary arterydisease,CAD),是临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欧美国家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对CAD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128层螺旋CT具有最大动态扫描范围、最快旋转速度、最小扫描剂量、最强大临床应用等诸多特点,达到了CT扫描速度和范围、质量和剂量的完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比较,评价MSCTC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将60例患者均行MSCTCA和SCA检查。结果:除去伪影显著不可评估的8个节段,772个节段中MSCTCA共发现重度狭窄51节段,中度狭窄63节段,轻度狭窄85节段(弥漫性病变按累及节段分开计算)。并发现心肌桥10例;右侧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旁1例,左冠状动脉窦上开口3例,副右冠状动脉5例,单支畸形一例,卵圆孔未闭1例,左心耳血栓1例;其中SCA发现重度狭窄51节段,中度狭窄61节段,轻度狭窄87节段。结论: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工作后,MSCTCA作为一种无创技术,不仅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并能发现解剖变异,为SCA、支架植入提供更详细信息。是冠心病筛查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容积成像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临床怀疑脑血管性疾病患者的16层CT脑血管成像(CTA)资料,并与数字减影(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2例中,脑动脉瘤33例,16层CT容积成像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生长方向、瘤颈特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瘤体与相邻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结构关系,优于DSA.脑血管畸形8例,16层CT容积成像并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形态、范围大小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形态及数量.烟雾病2例,16层CT容积成像显示闭塞血管近段及颅底异常增生侧枝血管.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斑块数目,目测斑块的密度,测量病变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斑块的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检出57例患者存在111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其中31例为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钙化斑块79处,2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13处,1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混合斑块19处,15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伴冠状动脉狭窄≥50%的比例明显高于钙化斑块(均P〈O05)。结论16层CT能同时检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无狭窄的斑块,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存在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采用目测斑块密度的方法,16层CT还可以方便的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初步分类,发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但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也较常见,并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5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其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其中66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5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有249例成功地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另外7例由于扫描过程出现心率过快(>90次)或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重建图像质量欠佳或出现锯齿状伪影,部分冠状动脉显影欠佳。138例64-MSCT诊断201支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并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66例患者的64-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诊断 62例的78支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3.94%。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照心率不同分为Agt(≤65次/min)14例、B组(66-70次/min)12例和C组(71~75次/min)10例3组,前一组采用单扇区重建,后两组采用双扇区重建,重建时相预设为75%R-R间期,扫描完成后分别重建45%、55%、65%和 85%R-R间期图像.重建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m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模式,分别获取冠状动脉的各种重组图像并分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左旋支的显示率均为100%;B组其显示率分别为91.67%、100%、100%和91.67%;C组其显示率分别为80%、100%、90%和7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在75%R-R间期显示最佳,左旋支在55%显示最佳,右冠状动脉在65%R-R间期显示最佳.各重建相位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16层螺旋CT能充分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以及病变特征.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增多,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 109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CT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病例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78例,检出率为12.76‰.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55例,占总例数的9.00‰;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18例,占总例数的2.95‰.结论:冠状动脉CTA是显示和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彭晓云  徐岩 《安徽医学》2007,28(4):291-2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对冠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胸痛患者进行MSCTCA检查,分析其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及支架术后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结果在145例患者中38例排除冠心病,107例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检出中、重度狭窄共84处。发现斑块112个,软斑块26个,混合性斑块47个,钙化斑块39个,钙化积分为3~1890。5例冠脉支架放置术后患者均表现为支架通畅,且经随访半年未出现临床胸痛等症状。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及在冠脉支架安置术后的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126例患者分别行钙化积分平扫及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利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分析,增强扫描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T)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显示情况,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钙化积分分析显示126例中,无钙化46例,轻微钙化14例,轻度钙化23例,中度钙化30例,重度钙化13例。126例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数1327个,CT图像能够满足评价的节段数1193个(89.9%)。其中16例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比较,CT示血管狭窄30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示血管狭窄29处,两者一致25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筛选检查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冠状动脉病变(44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血管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结果58例冠状动脉病变三维成像图像质量中,优20例,良29例,差9例,优良率达84.5%。44例冠心病患者中,35例图像优良,其中31例VR,MIP及CPR显示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且与DSA相吻合,诊断正确率为88.6%;4例为假阳性;9例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诊断。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VR及MIP图像均显示为右侧冠状动脉一大分支血管进入右心脏壁内走行。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VR,MIP及CPR图像均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置入部位、长度、形态,均未见移位、变形及狭窄。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VR图像显示搭桥血管起源及数量;搭桥血管无狭窄、阻塞及扩张。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无创伤性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抽取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分成老年组53例和中年组47例。DSCTA使用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重建技术,以冠状动脉X线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在段的基础上评价冠脉狭窄程度≥50%的各项指标及差异。结果显示,DSCTA对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7.0%、9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狭窄≥50%节段发生率分别为12.6%、9.0%,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8.3%、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TA评价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2.3%、98.0%、88.0%、98.9%;评价中年组的各项指标依次为96.0%、99.0%、90.6%、9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SCTA可作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和评价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各项指标随着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