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少数民族药大复方全组分的快速制备方法,为有效成分的高通量筛选提供大量样品。方法 应用快速色谱仪,以蒙药白脉散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法快速划段制备一系列色谱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从该复方乙酸乙酯部位获得29个色谱组分,该方法对组方中不同性质的物质起到了较好的分离与富集效果。结论 快速色谱技术可用于构建民族复方药物组分库,这将有利于攻克民族药大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难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之窗     
中药机制将不再难以解说中药之所以区别于西药的最大特点 ,就是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与难以解说 ,这也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长期少有突破的症结所在。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最近建立的中药及复方高通量研究体系有望排除有关技术障碍 ,打开一片新天地。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是 2 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它以大规模、自动化、微量快速评价药用样品的生物活性为特点。1 998年 ,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研究。并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金的资助下 ,探索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3):249-249
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新药筛选平台研究”课题组科研人员,经过长期攻关成功地将荧光偏振技术应用于药物筛选,建立了针对心血管系统药物靶点的两种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用于筛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同样模型的报道。该项研究制备了两种用于荧光偏振技术专用的荧光标记药物靶点配基,通过竞争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两种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能够灵敏地筛选出能够与靶点相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由该模型筛选出的活性样品(化合物),不仅可以用于新药研究和开发,而且对于新靶点的研究也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的高通量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建立新型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模式,探讨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观察中药复方小续命汤240个连续组分的抗氧化、抗过氧化氢损伤、抗谷氨酸损伤活性以及对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结果: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多模型筛选结果显示,连续组分L1~L40和A100~A120的综合作用效果较好。因此,可将这两部分的连续组分重新组合,作为小续命汤抗脑缺血损伤的有效成分组。结论: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不断涌现,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竞相发展高效筛选的技术,并将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新药筛选领域一产生了通常所说的高通量药物筛选。高通量筛选具有快速、微量、高效、经济的特点,是近年来各大制药公司和药物研究机构在药物研究早期阶段的重中之重。我国药物研究长期以仿制为主,药物筛选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为了改变新药筛选水平落后这一制约我国创新药物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6.
改进和创新神经药理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药理学面临创新性药物研究的任务 ,系统地改进和创新各种方法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靶基因寻找和实用化研究基础上 ,建立以细胞为基础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对筛选出的先导化合物 ,在不同水平的实验模型上 ,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各种客观定量研究方法。建成这两大技术平台将促进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微阵列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促进了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发展。目前,高通量药物发现已经转向关注蛋白质组学、糖原组学和代谢组学评价中存在的难题。微阵列技术是评价基因表达的主要工具,它们也被用于蛋白质和小分子筛选库。微阵列技术能帮助人们从更小体积的样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得低花费的高通量分析在药物发现过程中成为可能。蛋白质组学、糖原组学和组织阵列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帮助和促进药物发现过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创新药物药动学高通量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通量筛选体系在创新药物药动学筛选中的应用是新药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回顾了国外创新药物药动学筛选及高通量筛选体系在药动学筛选中的应用,指出药动学的体外高通量筛选在新药开发研究的早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候选化合物的淘汰率,缩短研究开发的周期,降低开发费用,还可以根据筛选的结果对先导化合物结构改造或修饰提出建议,以获得具有良好药动学特性的新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受体配体结合竞争试验和HPLC-MS分析技术联用初步确认五味子镇静催眠成分的方法学,为快速高效地分析五味子镇静催眠活性有效成分并确认作用靶标奠定方法学基础,也为简便迅速地研究中药中有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 运用受体配体结合原理,先制备大鼠脑组织中包含GABA(γ-氨基丁酸)受体的蛋白质提取物,构建供药物与GABA受体结合的体外模型,采用已知具有通过结合GABA受体发挥镇静催眠作用的地西泮,与五味子竞争性结合同一受体成分GABA的方法,用地西泮竞争置换出结合GABA受体的五味子中单体成分,通过HPLC-MS分析表征,鉴定结合GABA受体的五味子成分,再通过检索文献确认该成分是否具有镇静催眠活性的作用.结果 利用受体配体结合技术和HPLC-MS联用技术成功建立了快速筛选单味中药中结合已知药靶成分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五味子中镇静催眠活性有效成分,通过模型药地西泮与五味子提取液竞争结合脑组织中的GABA受体,结合HPLC-MS检测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五味子中结合GABA受体的成分可能为五味子甲素(分子式:C24H32O6,相对分子质量:416.51),对比文献结果提示五味子甲素为五味子产生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成分.结论 初步建立了基于受体配体结合-HPLC-MS联用技术筛选单味/复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方法学,同时利用该方法初步分析出了五味子中结合GABA受体的成分为五味子甲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脉饮口服液的超滤澄清与精制,对采用传统和超滤技术制备的成品制剂在澄清瘦、除杂降浊效果、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了质量考察。结果表明,超滤技术可用于复方中药口服液精制。此技术不仅能除去杂质并能较为有效地保留原方配伍成份,且有效成分损失较小。在试验中并对超滤器的筛选、超治压力、温度、料液流速等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DED技术用于中药复方的全方药物筛选及优化的方案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出发点,以确有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应用最优化试验设计的新成果———直接实验设计(DirectExperimentalDesign,DED)技术,结合中药学、药理学等理论与技术,解决中药复方的全方药物筛选及优化问题。其方案是将中药复方中药物的用量变化作为衡量其作用变化的核心,以直接实验设计为理论基础的计算机软件,在全方药物筛选的范围内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点做相关药理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揭示复方中药物、各药用量的组合变化与效应变化的相关性规律,从而筛选出当复方效应最优时的特殊组合———“最优化”复方,实现以较少的实验组次对有效中药复方的全方药物筛选及优化。该技术涉及中医药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现代药剂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中药师记录医师超量用药情况分析,加强对中药超量用药管理,减少中药的不良反应,规范医院质量管理工作.方法 回顾性对某院2007年-2013年中药师记录中成药处方用药剂量、频次和疗程超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2007年-2013年中成药处方中医师处方用药失误30052例,占处方总数的0.57%,呈上升趋势.在医师处方用药失误中用药超量12147例,占医师处方用药失误40.42%,排在第一位;用药超量由2007年最少时235例,到2010年最多时3032例,增长了1190%;2010年-2013医师用药超量10221例,药师干预请医师签字确认或更改的为7412例,占超量处方的72.51%;在用量超量处方中,医师大多签字确认,只有严重超量或超极量的方更改处方用量.结论 医师处方用药超量现象逐年增长,造成中药不良反应逐年增加.应完善医院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含西药成分中药、毒性药物及其复方制剂的管理和合理用药的宣传与指导,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最新进展和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近20年来,中医药在艾滋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筛选了上百种具有抗艾滋病毒的中药;发现了数十种中药有抗逆转录酶作用;证实了部分中药有抗蛋白酶作用;金龙胶囊等复方治疗艾滋病获得了肯定的效果,并进一步证明了此类复方具有非特异免疫增强作用,有类同参茸补剂的作用。现代医学对抗艾滋病毒的药物研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现有中草药的抗病毒研究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目前国内外用中药治疗艾滋病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除继续筛选抗病毒中药外,应将治疗研究的重点放在增强免疫力上,扬长避短,针对整体患者,辨证论治,从临床入手,从众多有效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草药中深入研究,并确切掌握增强此类免疫功能的药物,和病毒抑制剂相结合,组成强有力的复方免疫增强剂,必能对艾滋病起到良好的综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开展方证相关内涵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方证相关的历史沿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方证相关科学问题是中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探索复方中有效组分配伍与证候病理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将有助于发展方证相关的理论。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与方法,提出开展"基于中医证候宏观表象结合微观病理变化的多靶效应环节,中药复方组分配伍作用机理的方证对应研究模式"研究,以开拓对传统中医方证相关理论科学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药用资源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进而作为先导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从成分复杂多样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提取物中高效发现对目标酶具有强效抑制作用的天然产物,一直是酶抑制剂类药物研发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及计算机虚拟筛选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加之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革新和相关前沿技术的突飞猛进,涌现出了多种高效发现和高通量筛选酶抑制剂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结合该领域的新近研究进展,着重介绍酶抑制剂发现领域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包括计算机虚拟筛选与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谱效结合、亲和超滤质谱技术、靶标键合色谱技术、基于光学底物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基于酶活性的蛋白质组分析、基于赖氨酸标记的生物质谱以及蛋白芯片技术等,并对技术原理、优缺点和应用领域做了进一步阐述,且结合具体实例分享了上述前沿技术在酶抑制剂高效发现与抑制效应评价和抑制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对如何实现更为高效、精确的酶抑制剂筛选和发现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源于天然的酶抑制剂高效发现及相关药理学研究提供系列关键技术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利利  杨柳  洪逊强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5):581-582,609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TYR)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A375黑素瘤细胞,采用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TYR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5%~10%)的Ⅰ方、Ⅱ方、Ⅲ方对酪氨酸酶活性无明显激活作用(P>0.05);高浓度(20%~30%)的Ⅰ方、Ⅲ方、Ⅵ方对TYR活性均有明显激活作用(P<0.05),以Ⅵ方作用最显著,且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TYR具有激活作用的中药组成复方并不一定对TYR有激活作用,具有祛风活血和补肾三重作用的Ⅵ方在促进TYR活性上优于祛风除湿Ⅰ方、养血活血Ⅱ方和滋补肝肾Ⅲ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通过收集近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的结果和结论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在神经系统保护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它中药复方或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机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通过收集近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的结果和结论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在神经系统保护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它中药复方或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机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综论现代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认为只有建立中医复方药效动力学的临床研究方法及相应的学科--中医复方临床药效动力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医临床复方给药的量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