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三种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多层螺旋CT(MSCT)征象特点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7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MSCT扫描,分析所有患者MSCT图像征象并与最终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MSCT征象特点差异。结果单纯性阑尾炎组患者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化脓性阑尾炎组、坏疽性阑尾炎组均显著较低(P0.05);化脓性阑尾炎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坏疽性阑尾炎组显著较低(P0.05)。单纯性阑尾炎MSCT显示阑尾轻微肿胀,阑尾处边缘不清,管腔内存在液体样的阴影;化脓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胀,边界模糊,可见絮状以及条索状的阴影,盲肠壁增厚;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明显增粗,阑尾周围积气明显,阑尾与盲肠壁增厚,边界模糊不清。结论急性阑尾炎不同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不典型,而MSCT征象具有典型差异性,MSCT对诊断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士玉  余松  黄文磊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213-1215
目的:研究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的CT征象差异,为临床病理分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7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体温、临床症状、白细胞数及中粒细胞水平,对比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的多螺旋CT征象差异.结果: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三组患者体温、阑尾最粗径线、白细胞计数、中粒细胞数值依次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下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恶心呕吐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征象中阑尾粪石及有无穿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盲肠壁厚度依次变薄、阑尾周围渗出依次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温、阑尾最粗径线、白细胞计数、中粒细胞数值、CT征象中盲肠壁是否增厚和阑尾周围渗出等指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分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三组老年阑尾炎患者(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9例)和阑尾无炎症患者(21例)血清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与阑尾无炎症患者比较,血清CRP水平均较阑尾无炎症患者明显升高(P〈0.01);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比较,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临床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基础上,结合血清CRP的测定对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设立实用的免疫组化质控对照,使免疫组化检测操作更简便、结果更稳定。方法:收集慢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四种不同类型的阑尾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四种阑尾组织进行上百种抗体的染色,比较它们之间抗体染色阳性种类的差异,筛选出最佳的免疫组化质控对照组织类型。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组织仅部分抗体染色阳性,而慢性阑尾炎组织中104种抗体染色均呈阳性。结论:慢性阑尾炎组织可表达多种抗原,适合作为常用抗体染色质控对照的优选组织类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徐新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70-4071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对阑尾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将三组阑尾炎病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3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0例)和疑似病例(66例)血WBC和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急性阑尾炎病例与疑似病例相比较,血WBC和hs-CRP水平均较疑似患者的明显升高(P<0.0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相比较,血WBC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麦氏点压痛及WBC升高的基础上,结合hs-CRP的测定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检测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三组阑尾炎病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3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8例)和疑似病儿(72例)血CRP和WB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①三组急性阑尾炎病儿与疑似病儿相比较,血CRP和WBC水平均较疑似病儿明显升高(P<0.01);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相比较,血CRP和WBC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麦氏点压痛及WBC升高的基础上,结合血CRP的测定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 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平扫时阑尾靶心征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的MDCT平扫资料,观察阑尾靶心征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时的CT征象.结果:阑尾靶心征分别见于2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8.9%,23/59)和2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0.8%,29/71),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或脓肿的病例中未见靶心征;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小靶心征为主,而化脓性阑尾炎表现为典型的较大靶心征.结论:MDCT平扫显示阑尾靶心征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的重要征象,对早期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发和再发阑尾炎患者周围血象差异及手术时机.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急、慢性阑尾炎患者336例,分为初发组和再发组,观察其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和术中阑尾病理改变.结果 初发组的血象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和术中阑尾病理改变与再发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最好的方法,再发性阑尾炎因容易发生坏疽或穿孔,更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庆堂  姚干  李宇洲 《医学争鸣》2006,27(2):100-100
1临床资料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150(男79,女71)例,年龄4~14(平均6.1±1.6)岁. 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0例,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15例.传统阑尾切除术(OA)组215(男117,女98)例,年龄6~14(平均7.4±1.6)岁. 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60例,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1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RP、WBC计数和Neu%的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84例3种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RP、WBC计数和Neu%的检测结果。结果:84例患者中WBC计数升高的有76例,Neu%升高的有80例,CRP升高的有79例,3者同时升高的有75例。其中以坏疽型阑尾炎的CRP、WBC计数和Neu%升高最显著。单纯性阑尾炎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3组间比较,术前、术后2d的CRP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单纯性阑尾炎与化脓性阑尾炎CRP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坏疽性阑尾炎与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比较CRP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在评估阑尾炎的病情方面优于WBC计数和Neu%,3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汪霖  施红宁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87-1088,109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和血糖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3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第0,1,3,7,10天的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及血糖水平,并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 AP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血糖均有显著的升高,且SAP组白细胞计数及血糖水平与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与MAP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AP组白细胞计数、血糖升高及白蛋白较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AP组(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及血糖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指标,其临床监测更简便、直观,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其与术后急性肺损伤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体外循环手术方式的164例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数Et(P坍)、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水平.并分析11例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的PLT、MPV、PDW与未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差异。结果:体外循环术后的血小板计数[(106±61)×10^9/L]明显低于术前[(163±51)×10^9/L],血小板平均容积[(11.21±3.06)fl]和血小板分布宽度[(18.61±2.01)%1高于术前水平[(8.21±2.01)n、(15.21±1.64)%1,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90.36±20.61)×10^9/L]、血小板平均容积[(12.91±1.60)fl]、血小板分布宽度[(19.26±0.93)%1均差于未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f(107.36±51.20)×10^9/L、(11.09±2.66)fl、(17.76±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会降低患者血小板数目,增加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大血小板分布宽度。而且研究提示这与术后急性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1 1 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 (2 9例 )和脑梗死组 (82例 ) ,入院 48h内进行CRP浓度和白细胞数测定。CRP浓度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 ,CRP浓度及白细胞数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 ;二组病死率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升高对急性脑卒中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初步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79-82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2013年4月~2018年5月确诊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白血病组)的血常规结果,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细胞数目检查发现,白细胞(WBC)升高40例,降低27例,正常13例,异常率83.75%(67/80);红细胞(RBC)升高0例,降低76例,正常4例,异常率95%(76/80);血小板(PLT)升高0例,降低69例,正常11例,异常率86.25%(69/80);白细胞分类发现,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升高0例,降低73例(91.25%),正常7例(8.75%);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升高45例(56.25%),降低21例(26.25%),正常14例(17.50%);单核细胞比率(MONO%)升高62例(77.50%),降低5例(6.25%),正常13例(16.25%)。急性白血病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低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单核细胞比率(MONO%)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中血细胞数目及白细胞分类对急性白血病的初步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筛查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胞(WBC)计数和血脂水平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方法 对ACS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WBC计数和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其中67例冠心病(CA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造影结果 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其WBC数和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WBC计数与血清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HDL-C水平则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CAHD患者WBC计数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多支病变组WBC计数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外周血WBC参与了ACS的发生与发展,并且WBC数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为临床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价廉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患者血小板数和平均体积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总数、平均体积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30例川崎病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分别测定血小板总数(PLT)、平均体积(MPV)及其代谢产物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la(6-Keto-PGFla)的含量,并与30例同期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KD患儿急性期PLT、MPV、TXB2、6-Keto-PGFla的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患儿(P<0.005)和对照组(P<0.001)。结论KD患儿急性期可出现血小板及代谢产物含量增多,可能对血栓、动脉瘤的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的损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意义,分析NLR与急性脑出血早期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出血患者157例,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分析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等指标,评估NLR对急性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1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恶化组45例,未恶化组112组.恶化组白细胞计数(11.11 ± 4.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04 ±10.7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9.47 ±4.41)×109/L及NLR中位数均较未恶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入院时血肿体积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68 ±5.45)分、破入脑室比例(37.8%)较非恶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淋巴细胞百分比(12.14 ±7.91)%,较未恶化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二分项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HISS评分及出血破入脑室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NLR不是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NLR不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血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95.00%、25.00%、(7.50±1.56)d,均优于对照组的78.33%、51.67%、(12.56±1.8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10天、第20天,研究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促进患者造血功能恢复,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唾液酸(SA)与急性肺损伤(ALI)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油酸型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外周血血小板,肺灌洗液(BALF)中的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S进行测定,并与肺病理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损伤动物外周血血小板减少,BALF中PAF活性和SA浓度增加,肺循环内有微血栓形成。结论:在急性肺损伤时,肺循环内有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血小板膜上的SA是平时保持肺循环正常状态的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