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用布比卡因配伍罂粟碱作运动与感觉分离臂丛麻醉药物,观察对肌腱修复手术设计和张力调整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手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24)和B组(观察组,n=29),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25%的布比卡因(1.5mg/kg),B组伍用0.0625mg/mL的罂粟碱(0.04mg/kg);比较两组药物对运动感觉阻滞分离程度。根据伤手的主动活动程度,来调整肌腱的张力和长度,彻底松解肌腱粘连。结果两组臂丛感觉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运动神经阻滞B组显著轻于A组(P<0.01)。术中彻底松解粘连、肌腱长度调整到生理张力,术后伤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臂丛阻滞中用运动与感觉分离技术,可使肌腱修复手术中设计的张力和长度更适于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和康复。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阻滞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阻滞中的作用。方法:60例上肢手术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二组,Ⅰ组为0.375%的罗哌卡因组,Ⅱ组为0.375%布比卡因组,行肌间法臂丛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神经阻滞节段数,术中镇痛质量,不良反应及注药前、注药后5、10、30、60min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Ⅰ组起效时间短于Ⅱ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长于Ⅱ组,但差异无显著性,阻滞神经带节段数,术中牵拉痛发生率、HR及MAP差异无显著性;Ⅱ组寒战发生率高于Ⅰ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有与布比卡因相似的药效学特性,可安全用于临床臂丛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的术后镇痛疗效。方法将行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相同(0.25%布比卡因30mL),试验组另加地塞米松10mg。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相比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术后镇痛时间久,差异均有显著性(〈0.01),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0.05)。术后48h,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6.7%),对照组8例(26.7%),差异有显著性(〈0.01),两组均未见尿潴留并发症出现。结论地塞米松加入布比卡因中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延长麻醉时间,对术后镇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应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与单纯0.25%布比卡因液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病人总数80例,分二组进行临床对比。每组又按给药容量(0.4ml/kg或0.6ml/kg)分为两个亚组,观察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和持续时间。结果使用混合液的一组,阻滞完善时间显著缩短,比较组内两种容量的效应,发现容量大并不能缩短完善时间,但能扩大阻滞范围;小容量却能保存手指轻微自主动作的功能。本混合液神经阻滞作用强,副作用少,混合液0.6ml/kg适用于上臂任何部位的手术及多次臂丛阻滞患者,0.4ml/kg适用于手指肌腱、神经探查术。  相似文献   

5.
6.
耳的0.5%、0.75%罗哌卡因与0.3%布比卡因对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Ⅰ~Ⅱ级,将60例预施臂丛神经组滞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30 mL 0.5%、0.75%罗哌卡因和0.3%布比卡因实施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效果等.结果 麻醉药平均起效时间0.5%、0.75%罗哌卡因组小于0.3%布比卡因组(P<0.05);外科手术的等待时间0.5%、0.75%罗哌卡因组比0.3%布比卡因组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布比卡因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吗啡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从而研究吗啡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与镇痛的机理。方法:将50例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A组(对照组):0.375%布比卡因,B组(观察组):0.375%布比卡因+2mg吗啡。用不同麻醉药25~35ml作臂丛神经阻滞,注药后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P<0.01)。结果:含有吗啡的B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未加用吗啡的A组。结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周围神经系统也可能存在多种阿片样物质和阿片受体。  相似文献   

8.
罗比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奕红  傅善忠 《华夏医学》2002,15(2):155-156
目的:用不同浓度罗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以研究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对臂丛神经痛觉和运动的阻滞作用,方法:60例因上肢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25%布比卡因30ml,B组0.25%罗比卡因30ml;C组0.2%罗比卡因30ml,采用相同麻醉方法后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与A组相比,B,C组麻醉完全起效时间延长;B组感觉阻滞完全,维持时间相仿,运动阻滞恢复快,C组感觉阻滞完全,感觉与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短,结论:与0.25%布比卡因相比,罗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时,有效明显的运动感觉阻滞分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连续臂从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从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连接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芬太尼0.5㎎加0.25%布比卡因镇痛;B组应用0.25%布比卡因镇痛.两组镇痛剂量均为2ml/h.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术后4、8及16h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1年12月—2002年10月对前臂及手都手术患者使用0.3%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并与0.3%布比卡因比较,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60例ASAⅠ~Ⅱ级行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罗哌卡因(观察)组30例,男22例,女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插管全麻与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 ,对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与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 8例 2~ 6岁择期手术患儿 ,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 (G组 ,n =14 )和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组 (BG组 ,n =14 )。G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γ -羟基丁酸钠 30~ 6 0mg/kg ,地西泮 0 .1~ 0 .2mg/kg ,1%利多卡因喷喉后 ,经口腔明视插管 ,用T型管法辅助呼吸 ;BG组用 0 .2 5 %布比卡因 1~ 2mg/kg ,施行腋路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 .1氯胺酮和 0 .0 0 1%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 ,术中持续给氧。结果 :全麻静脉用药总量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清醒时间BG组显著短于G组 (P <0 .0 5 ) ,血液动力学指标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0 .0 1) ,SPO2 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 <0 .0 1) ,术中吸痰次数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术毕后及回病房后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G组分别为 4 2 .7%和 2 1.4 % ,BG组为零。结论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 ,但术中麻醉管理臂丛阻滞联合非气管内插管全麻法优于单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同一麻醉医生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白天择期上肢手术病例,止血带应用时间60~90min,患者男女不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男20~25、女19~24,年龄18-45岁,ASAI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成功后D组患者微量泵泵入负荷量右美托咪定(4μg/m1)0.8μg/(kg·15min),在手术开始前将负荷量输注完毕,然后以0.3μg/(kg·h)维持,持续输入至手术缝皮。C组患者不给予任何药物。记录患者入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TO),并连续监测HR,RR,SpO2,每5min测量MAP。记录手术开始时(T1),止血带使用后30min(T2),止血带使用后60min(T3)的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记录术中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最高止血带部位VAS分。记录术中术后发生的SpO2〈90%、低血压(MAPG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的情况。结果纳入病例数90例,D组45例,C组45例。二组间患者年龄,性别,BMI,入室MAP、HR、RR、SpO2、Ramsay评分、止血带应用时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T0时点MAP、HR、RR、SpO2、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点MAP、HR、RRD组较c组低(P〈0.05),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P〈0.05)、止血带部位的VAS评分D组较C组低(P〈0.05)。二组间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最高和最低Ramsay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止血带部位VAS评分D组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SpO2〈90%、低血压(MAP〈60mmHg)、低心率(HR〈45次/min)。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上肢止血带部位的疼痛,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和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需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分威三组,A组局麻药0.5%罗哌卡因30ml,B组局麻药0.5%罗哌卡因30ml加布托啡诺1mg,C组局麻药0.5%罗哌卡固30ml加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记录感觉和运动起效和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并发症。结果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B组长于A、C组,运动阻滞和麻醉起赦时间三组无区别。结论臂丛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30ml加布托啡诺1mg比单独0.5%罗哌卡因30ml延长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4.
神经刺激器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上人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拟行臂、腕、手掌及手指部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I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当刺激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时分别予以阻滞;Ⅱ组采用异感定位。两组均采用锁骨上人路,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结果:使用神经刺激器组对尺神经阻滞的有效例数及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异感定位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短于异感定位组(P〈0.05)。二者在实施阻带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375%罗哌卡因经外周神经刺激器行锁骨上人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更精确,阻滞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会阴阻滞麻醉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足月头位正常分娩初产妇分为两组各100例,实验组在产妇宫口开全后,等胎头刚拨露时行双侧会阴阻滞麻醉,助产士指导产妇呼吸哈气,在无保护会阴状态下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的接生方法进行接产。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差异;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7.167,P=0.00),会阴侧切率低(χ^2=12.21,P=0.00),会阴完整率高(χ^2=9.89,P=0.00),Ⅰ度裂伤多于对照组(χ^2=4.08,P=0.043);实验组会阴疼痛不适感明显少于对照组(χ^2=22.86,P=0.000)。结论足月头位初产妇正常分娩中,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会阴阻滞麻醉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损伤,明显减轻会阴疼痛不适感,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使分娩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6.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及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C -反应蛋白 (CRP)作为监测炎症反应的一种新的免疫指标 ,该文观察了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并探讨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颈 6横突法 ,每日 1次 ,两侧交替阻滞 ,共 7次。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 4 8例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和 2 8例正常人血清CRP水平。结果 :偏头痛患者经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头痛次数减少、头痛时间明显缩短、程度减轻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偏头痛患者血清CRP显著增高 (P <0 .0 1)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后血清CRP恢复正常。结论 :偏头痛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可能存在一些障碍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可调节偏头痛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9个医疗单位的69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热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0例每日静滴强力宁60~100 ml,连用3天。其它综合治疗同对照组。结果强力宁组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低休期)持续时间均短(P<0.01~0.05),低休期、少尿期出现率均低(P<0.01)。尿蛋白消失、WBC、PC、BUN和SGPT复常时间明显提前(P<0.01)。并发症出现率明显减少(P<0.01)。病死率强力宁组(0.57%)亦低于对照组(1.75%)。八项免疫学指标变化两组无差异。研究表明,强力宁能缩短EHF病程,提高越期率,促进血液、肝、肾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亦有降低病死率作用,但其免疫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应用吡啶斯的明(PD)对15例正常儿童和16例生长激素(GH)缺乏症病儿进行GH激发试验,用放射免疫法测定GH.结果发现正常儿童服PD后GH明显升高,于60~90min达峰值.服药后60min GH显著高于左旋多巴试验(P<0.01),90min显著高于克罗宁试验(P<0.05).16例GH缺乏症病儿12例(75%)对PD无反应,4例(25%)出现GH升高,峰值超过5μg/L,与这些病例克罗宁和左旋多巴试验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提示PD试验是一项简单有效的GH激发试验,PD可能对某些GH缺乏症病儿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1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餐后口服。8周后应用心动超声判断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评价心功能。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LVEDd、FS分别为(0.38±0.05),(59.0±5.4),(0.19±0.04)及(0.44±0.06),(54.4±6.0),(0.24±0.08),统计学比较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LVEF、LVEDd、FS分别为(0.39±0.03),(57.5±4.6),(0.17±0.05),(0.47±0.07),(53.3±4.8),(0.27±0.09),统计学比较P值均<0.01。结论曲美他嗪通过改善心肌代谢有利于提高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是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20.
黄芪,天麻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进行了黄芪,天麻药中的微量元素测定,小白鼠、果绳试验,及临床观察了209例老年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证实了黄芪,天麻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