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小儿苏醒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120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组(TP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神经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TP、P组麻醉诱导时静注帕瑞昔布钠0.9 mg/kg,C、T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诱导后,TP、T组腹横肌平面注射1 mL/kg 0.25%罗哌卡因,C、P组腹横肌平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术中循环、苏醒期躁动、术后镇静程度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 结果 4组患儿手术总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P组、P组和T组较C组术中循环更稳定(均P<0.05),TP组较P组、T组术中循环更稳定(均P<0.05),TP组、P组、T组和C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67%、26.67%、26.67%和53.33%,TP组、P组和T组较C组患儿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FLACC)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3组患儿术后Ramsay评分较C组均升高(均P<0.05);与P组、T组比较,TP组T5、T6、T7时刻FLACC评分均降低(均P<0.05),T5时刻Ramsay评分升高(均P<0.05);4组患儿术后无苏醒延迟、嗜睡等不良反应。 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能显著抑制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术中循环更稳定,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帕瑞昔布钠+地佐辛组(PD组)、地佐辛组(D组)和等容生理盐水组(C组)4组(n=30)。P组麻醉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组、PD组麻醉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并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D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C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观察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PD、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显著减少(P〈0.01),BCS分级和Ramsay评分更高(P〈0.01),VAS评分更低(P〈0.01);与P组和D组比较,P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显著减少(P〈0.05或0.01),BCS分级和Ramsay评分更高(P〈0.05或0.01),VAS评分更低(P〈0.05或0.01)。结论帕瑞昔布钠40 mg复合地佐辛0.1 mg/kg能更好地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有效提高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躁动反应、镇静效果和生命特征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73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简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分别为55例、60例、58例,三组患儿均给予七氟烷全麻,术后A组静脉注射0.10mL/kg的0.90%氯化钠注射液,B、C组分别静脉注射1.00mg/kg、2.00mg/kg丙泊酚.观察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情况,及麻醉诱导前(T0)、术后即刻(T1)、拔管即刻(T2)、拔管5min(T3)、拔管10min(T4)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记录T2~T4时刻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Ramasay镇静评分(RSS)、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儿PACU滞留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其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0时刻比较,A组、B组T1、T2、T3时刻的HR、MAP显著上升,C组T1、T2时刻的HR、MAP显著上升(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T1、T2、T3时刻的HR、MAP显著降低(P<0.05);与T2时刻比较,三组患儿T3、、T4时刻的PAED评分、FLACC评分显著下降,RSS评分均上升(P<0.05),C组T2、T3、、T4时刻的PAED评分、FLACC评分显著低于A、B两组,RSS评分显著高于A、B两组(P<0.05);三组患儿均无呕吐、痉挛、缺氧、窒息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烷全身麻醉患儿术后采用静脉注射2.00mg/kg丙泊酚,可有效预防患儿术后躁动反应,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且镇静、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佐辛预防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短小手术患儿90例,年龄1~3岁,随机分为三组,其中D1组30例患儿手术结束前给予地佐辛0.05 mg/kg;D2组30例患儿给予地佐辛0.10 mg/kg;C组30例患儿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患儿均以面罩吸入方式给予6%的七氟醚,睫毛反射消失后以静脉方式给予瑞芬太尼1μg/kg并置入喉罩,术中吸入浓度为1.5%~2.5%七氟醚,以静脉滴入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以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价其躁动程度,记录各组患儿拔除喉罩时间、在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停留时躁动发生情况;于患儿入PACU即刻(T0)、15 min(T_1)及30 min(T_2)对其进行FLACC和Ramsey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D1组与D2组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各时点FLACC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msey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Ramsey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PACU停留时间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5 mg/kg与0.10 mg/kg地佐辛均可以使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效减少,而0.05 mg/kg地佐辛在减少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同时其镇静强度较适合,PACU停留时间并没有明显改变,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全麻拔管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帕瑞昔布加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加丙泊酚组(B组)、曲马多加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丙泊酚lmg/kg、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mg/kg、曲马多1mg/kg+丙泊酚1mg/kg进行治疗。观察三组药物治疗苏醒期躁动的疗效、用药前后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治躁动的有效率高于C组(P〈0.05);与用药前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C组VAS评分高于A、B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B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C两组(P〈0.05);B组苏醒时间较长。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是治疗苏醒期躁动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组合,芬太尼加丙泊酚效果较好,但可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且苏醒时间较长,而曲马多加丙泊酚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6.
庞希友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9):1596-1598
目的 探讨预注帕瑞昔布钠对直肠癌根治术高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 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实施直肠癌根治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6 mg/kg;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后均静注0.3 mg长托宁、0.05mg/kg咪达唑仑、3μg/kg芬太尼、1.0~1.5 mg/kg丙泊酚、1 mg/kg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气管内导管置入成功后给予丙泊酚泵注及间断静注芬太尼、顺-阿曲库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之间,缝合皮肤时停止泵注药物。记录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并比较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苏醒室(PACU)停留时间、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期躁动情况、PAR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T2、T3时刻MAP及HR水平均高于T0时刻(P<0.05),但T0、T1、T4时刻2组MAP及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ARD评分、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注帕瑞昔布钠可降低直肠癌根治术高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性较佳。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24-12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按1∶1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2)。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给予40 mg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20 min给予40 mg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对比两组的SAS评分、BCS评分、VR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于T1、T2、T3时间点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及疼痛,减少应激反应,提高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全麻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帕瑞昔布钠组(P组)手术结束前4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C组)等容生理盐水代替帕瑞昔布钠。观察两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P组的苏醒期躁动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4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可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20-5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帕瑞昔布钠组,每组20例。帕瑞昔布钠组在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则在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并测定拔管前两组患者的Comfort评分及苏醒期间的躁动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术后低氧血症、低血压、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fort评分:镇静满意率帕瑞昔布钠组为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P〈0.05)。躁动评分:帕瑞昔布钠组中无或轻度躁动的比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可获得苏醒期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拔管期的躁动,且不增加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恶心呕吐、返流误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注射液联合曲马多用于儿童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骨科手术小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手术开始前给予0.5mg/kg帕瑞昔布钠)、B组(手术停止前10min给予曲马多1mg/kg)和C组(手术开始前给予帕瑞昔布钠0.5mg/kg,手术停止前10min给予曲马多1mg/kg)各30例,观察躁动评分;从停药到患儿清醒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各时间点躁动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1)。各时间点三组均无心律失常、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恶心、呕吐、瘙痒不良反应,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注射液联合曲马多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良好,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骨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Z组(地佐辛0.1 mg/kg)及C组(0.9%氯化钠注射液),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2~3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固定后,微量注射泵输注相应药物。观察麻醉后寒战反应及分级、氧饱和度情况,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麻醉平面固定后( T0)、药物泵注结束时( T1)、手术开始30 min ( T2)和60 min ( T3)及手术结束( T4)时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D、Z、C组的寒战分级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Z组在T3和T4时间点的HR均较C组降低(P<0.01);3组间T0~T4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静效果在T1~T4时间点均优于Z组和C组(P<0.01),且无过度镇静现象。结论:右美托咪定既能有效降低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又具备良好的镇静作用,且不增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胶浆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的躁动,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达克罗宁组(Ⅱ组)、右美托咪定组(Ⅲ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组(Ⅳ组),各20例,患者均不用术前药。Ⅲ、Ⅳ组在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负荷剂量静脉泵注,15 min后以0.2~0.3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Ⅱ、Ⅳ组达克罗宁胶浆于插管前均匀涂抹气管导管头端至15 cm处,Ⅰ、Ⅱ组泵入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术毕时(T1)、气管导管拔管时(T2)、气管导管拔除后5 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T2、T3时MAP均明显高于T1,HR均明显快于T1(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T1~T3时MAP均低于Ⅰ组(P<0.05~P<0.01),HR均明显慢于Ⅰ组(P<0.01)。4组苏醒期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无明显不同(P>0.05)。Ⅳ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Ⅰ、Ⅱ、Ⅲ组(P<0.01);Ⅱ、Ⅲ和Ⅳ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插管前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15 min后以0.2~0.3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联合达克罗宁胶浆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并能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且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儿100例,年龄1~3岁,随机分为地佐辛0.03 mg/kg 组(D1组)、0.05 mg/kg 组(D2组)、0.10 mg/kg 组(D3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面罩吸入6%的七氟醚,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给予瑞芬太尼1μg/kg 置入喉罩,术中吸入1.5%~2.5%七氟醚,并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手术开始前 D1组、D2组、D3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03、0.05和0.10 mg/kg ,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拔除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 期间躁动发生情况,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患儿入 PACU 即刻(T0)及15 min(T1)、30 min(T2)行 FLACC 评分和 Ramsey 评分。记录术后24 h 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2组和 D3组躁动发生率、PAED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D2组和 D3组各时点 FLACC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Ramsey 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与 D2组比较,D3组 Ramsey 评分明显升高(P <0.05)。 D3组PACU 停留时间较其他3组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0.05 mg/kg 及0.10 mg/kg 地佐辛都可以有效减少小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但0.05 mg/kg 地佐辛可减少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且镇静强度适当,不延长 PACU 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106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帕瑞昔布钠,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T3时间点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在T1、T2、T3时刻的VAS评分均有上升(P<0.01),但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肺癌患者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肺癌手术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麻醉诱导时,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2组均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芬太尼5μg/kg和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0.3 mg/kg的剂量和用法相同。观察2组麻醉诱导后10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苏醒拔出气管导管时(T5)的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水平T1~T5均逐渐升高(P<0.05~P<0.01),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从T1~T3逐渐升高,而T4~T5逐渐降低(P<0.05~P<0.01);对照组MAP、HR与SpO2组内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MAP的T1~T5,HR的T1、T3和T5,SpO2的T3和T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停药至睁眼时间、睁眼至拔管时间、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总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苏醒后疼痛模拟评分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0.1 mg/kg应用于肺癌手术麻醉,较咪达唑仑0.05 mg/kg麻醉效果明显,苏醒质量好,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给予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对老年妇科子宫全切手术后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全麻下行择期子宫全切术的老年女性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其中全麻插管后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为F1组、术毕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为F2组、全麻插管后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为P1组、术毕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为P2组,每组各20例.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0 min(T1)、手术30 min(T2)、术毕(T3)、拔管(T4)、拔管后10 min(T5)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6 h、12 h及24 h的VAS疼痛评分以及各组T5时点的Ramsay镇静及Riker-SAS躁动评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术前、术后24 h、72 h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T2、T3时点F1组患者的MAP和HR明显低于P1组,T5时点P1组患者的MAP和HR低于F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T5时点的镇静和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24 h比较,四组患者术后24 h的MMSE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2和P2组比较,F1和P1组24 h时MMSE评分升高,术后72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非甾体类镇痛药均可以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插管后给予帕瑞昔布钠用于术后镇痛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唐安山 《河北医学》2016,(9):1446-1449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以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15min观察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量0.4μg?kg-1?h-1,术毕前40min停用,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手术麻醉时间,注药前( T1)、麻醉诱导前( T2)、气管插管前即刻( T3)、插管后1min( T4)、探查时( T5)及拔管后即刻( T6)的脑电双频指数( BIS),术后1h和4h的镇静评分( Ramsay)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以及手术结束和术后24h血清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和血管紧张素Ⅱ( AT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期间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T2时间点BI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BIS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1h和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h血清E、NE及A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优化机体应激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凌敏 《四川医学》2014,(1):88-91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预防胸科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普胸手术60例,随机分为四组(n=15):帕瑞昔布钠组(P组)、布托啡诺组(B组)、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组(PB组)和对照组(N组).于术毕前30分钟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组),布托啡诺2mg(B组),帕瑞昔布钠40mg+布托啡诺2mg(PB组)及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组).记录四组患者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ACU的RSS躁动评分及嗜睡、舌后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 四组患者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P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组(P〈0.05或P〈0.01),PB组又明显低于B组(P〈0.05));P组、B组、PB组三组的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1或P〈0.05),而PB组又明显低于P组、B组(P〈0.05);N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PACU滞留时间较其它三组显著延长(P〈0.01),其术后嗜睡、舌后坠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不影响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