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变过程中细胞增生调控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66例原发性食管癌和癌旁正常及各级病变组织中p-Tyr蛋白和C-erbB-2表达状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p-Tyr蛋白和C-erbB-2从正常食管上皮到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和鳞癌,免疫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46%、58%、61%和14%、60%、37%和89%;从高分化到中分化及低分化鳞癌,阳性率分别为82%、64%、44%和94%、100%和75%;食管癌组织中C-erbB-2免疫反应阳性病灶中p-Tyr阳性率为64%(21/33),C-erbB-2免疫反应阴性病灶中p-Tyr阴性率为50%(2/4),但p-Tyr和C-erbB-2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无相关性;从形态学正常的食管上皮到BCH、DYS、SCC,p-Tyr和C-erbB-2局灶型分布的百分率分别为46%、66%、36%、37%和50%、67%、48%和35%,弥漫型分布的百分率分别为44%、34%、64%、53%和50%、33%、52%和65%.结论 p-Tyr蛋白和C-erbB-2表达变化发生于食管癌变早期阶段,二者可能是参与食管癌变发生过程的重要分子学事件;p-Tyr蛋白可能是食管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酪氨酸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食管上皮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细胞增生调控相关的重要信号转导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变过程中细胞增生调控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66例原发性食管癌和癌旁正常及各级病变组织中p-Tyr蛋白和C-erbB-2表达状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p-Tyr蛋白和C-erbB-2从正常食管上皮到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和鳞癌,免疫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46%、58%、61%和14%、60%、37%和89%;从高分化到中分化及低分化鳞癌,阳性率分别为82%、64%、44%和94%、100%和75%;食管癌组织中C-erbB-2免疫反应阳性病灶中p-Tyr阳性率为64%(21/33),C-erbB-2免疫反应阴性病灶中p-Tyr阴性率为50%(2/4),但p-Tyr和C-erbB-2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无相关性;从形态学正常的食管上皮到BCH、DYS、SCC,p-Tyr和C-erbB-2局灶型分布的百分率分别为46%、66%、36%、37%和50%、67%、48%和35%,弥漫型分布的百分率分别为44%、34%、64%、53%和50%、33%、52%和65%。结论p-Tyr蛋白和CerbB-2表达变化发生于食管癌变早期阶段,二者可能是参与食管癌变发生过程的重要分子学事件;p-Tyr蛋白可能是食管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酪氨酸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食管上皮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细胞增生调控相关的重要信号转导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上皮固有膜血管乳头(简称乳头)增生特征(乳头密度和高度)及其与病变分布的关系,加深对食管癌变早期形态学变化特征的了解。方法:2480例无症状人群食管粘膜活检组织,采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纤维内镜检查,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形态学测量技术对食管乳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高低发区居民食管中、下段乳头升高(≥上皮厚度的1/2)发生率之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但是,高发区居民食管中段乳头密度(乳头数目/mm)明显高于下段,并高于低发区居民食管中段的乳头密度(P<0.05);高发区居民食管上皮乳头升高伴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患者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低发区未观察到类似情况。结论:乳头增生表现为乳头数目增多和乳头升高是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上皮特征性形态学变化,高分区居民上皮乳头升高伴明显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提示乳头增生可能是食管癌变极早期阶段的重要形态学变化,反映了上皮细胞的增生状态。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p15、p16、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食管癌患者p15、p16、mdm2和p53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级病变的关系.方法:取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居民156例的食管内镜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食管上皮(NOR)2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45例,不典型增生(DYS)23例,原位癌组织(CIS)45例和鳞状细胞癌(SCC)22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p15、p16、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OR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及SCC组织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15、p16、mdm2和p53表达.随着病变发展(从NOR→BCH→DYS→CIS→SCC),p15和p16的表达逐渐降低,mdm2和p53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p15、p16的低表达和p53、mdm2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病变持续向癌方向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常食管粘膜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和p27的表达。方法:食管癌高发区14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14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cyclinE和p27的表达。结果:14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共发现33例正常食管上皮(NOR),46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26例间变(DYS)和40例原位癌BCH→DYS→CIS,cyclinE的表达逐渐增强(P<0.01),免疫阳性率分别为23%(6/26),25%(11/40),46%(6/13),55%(24/44)。而p27的表达逐渐降低(P<0.01),免疫阳性率分别为53%(18/33),35%(16/46),27%(7/26),33%(13/40)。结论:cyclinE和p27表达异常是食管癌变早期重要的分子改变,cyclinE的高表达和p27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病变持续向癌的方向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变是由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或缺失等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参与的多阶段演进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除了遗传改变外,表观遗传学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是人类肿瘤的常见分子改变之一。食管癌组织以及癌变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并非罕见,且DNA甲基化和癌患者的预后以及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敏感性相关,提示DNA甲基化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讨论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前病变中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同时探讨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变检测、指导预后等方面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对在食管癌高发区普查中诊断为重度增生的患者,进行食管拉网细胞学、内镜刷检细胞学与内镜活检组织学的复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在癌前增生阶段的符合率较低。细胞学癌前增生检出率高于组织学。二者对于鳞癌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提示: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适合于食管癌前病变的研究,并可作为早期食管癌诊断及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和贲门上皮癌变过程中C-erbB2和c-myc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纤维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4例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活检组织以及30例食管鳞癌患者和30例贲门腺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C-erbB2和c-myc的表达变化以及病理学的研究。结果:58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检出16例正常食管上皮,34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和8例间变(DYS);26例贲门活检组织中,共检出7例正常,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3例DYS。食管正常组织,BCH和DYS组织均未发现C-erbB2阳性反应,但鳞状细胞癌(SCC)组织C-erbB2阳性率为50%;食管上皮各级病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c-myc免疫阳性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其中间变组织阳性率最高,而卉门癌组织中其阳性率略低于间变组织。结论:c-myc过度表达是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频发的分子事件,并与病变进展密切相关。C-erbB2过度表达与贲门上皮癌变密切相关,并可能是食管癌变晚期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食管黏膜病变者行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比较食管病变及着色范围,对黏膜不染色区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EMR),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者经超声微探头检查证实为黏膜内癌,予以黏膜下剥离切除。结果46例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18处黏膜不染色区,其中上皮单纯增生3处,轻度不典型增生4处,中度不典型增生6处,重度不典型增生4处,鳞状细胞癌1处。结论卢戈氏液染色法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实用的方法,可提高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Id)-1蛋白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65例食管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及其周围地区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癌旁组织中34例为基底细胞增生(BCH),28例为不典型增生(DYS),13例为正常上皮组织,15例为原位癌(CIS).65例癌组织全部为鳞状细胞癌(SC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标本I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d-1蛋白无表达,在BCH、DYS、CIS及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6%、60%和63%,依次升高(P<0.05).Id-1蛋白的表达与SCC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Id-1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理论的分子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选择性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省林州市2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肿瘤抑制基因P53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1例原发食管癌病灶中发现14例P53基因突变(67%)。突变部位分别为第5外显子(4例,占29%)、第6外显子(1例,占7%)、第7外显子(2例,占14%)和第8外显子(6例,占42%)。1例突变发生在第4内显子(7%)。对14例癌旁上皮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P53基因分析发现均有不同数量的基因突变。间变及原位癌组织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极为相似,但是基底细胞增生病变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不同,其突变部位均发生在第5外显子。提示:食管上皮不同部位的孤立病灶出现相似的分子学改变,支持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的理论,随着病变从基底细胞增生到间变到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发展,这些分子学变化可能在癌变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的发生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粘膜活检取样误差的发生机制及对策。方法:对来自河南食管癌高发区28例患者行食管内镜检查和中、下段粘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10天短期随访后对同一人群作重复检查;并对88位无症状受检者进行碘染与活检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第二次粘膜活检组织中,食管中段24%的患者病变减轻,28%的患者病变加重,48%的患者病变维持不变。食管下段粘膜活检中,48%的患者病变减轻,16%的患者病变加重,32%的患者病变维持不变;碘染受检者的食管粘膜中染色正常和染色异常的粘膜组织在癌前病变各阶段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组织形态学测量显示:各级癌前组织与正常上皮组织的厚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粘膜活检取样误差可严重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结果。食管粘膜癌前病变,特别是较轻度病变的厚度与同期正常上皮无明显改变,造成内镜下识别困难,是造成取样误差的重要因素。碘染可明显提高内镜下病变与同期正常组织的识别,但对小范围病变的活检准确度仍需改进。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聚集的重复性检出率较高,可能是食管癌变过程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发生基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人食管和贲门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的癌基因蛋白c-erbB2,c-myc和cyclinD1的表达状况。研究对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辉县。结果:在食管,未观察到c-erbB2的阳性表达(0/54);而c-myc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24)和82%(94/115)。贲门上皮c-erbB2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6/26)和78%(31/40),均明显高于食管组织的表达。贲门组织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78%(31/40),但是,随着贲门上皮病变加重,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呈现下降趋势。提示同一地区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发生存在不同的分子学改变;食管和贲门癌变的不同阶段可能由多种癌基因参与作用;c-erbB2可能是贲门癌变的重要分子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预后与早期诊断、治疗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型内镜诊治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目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已经成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其较外科手术创伤小,可保留食管的生理结构,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可整块切除病变,并提供精确的术后病理。内镜下微创治疗在不断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包括如何处理多灶食管黏膜病变、如何在术前准确判断食管病变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风险、如何看待活检与术后病理不一致、如何处理术后的切缘阳性、如何管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特殊人群的治疗、内镜非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是否追加外科手术及何时追加手术等。本专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寻找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内镜下治疗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术后并发症的管理策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LCE1蛋白的表达变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正常、癌旁及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PLCE1蛋白的表达。结果 PLCE1蛋白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82%和83%(P<0.05);高发区/低发区及家族史阳性/家族史阴性亚组分析PLCE1蛋白阳性表达率无差异(P>0.05)。结论 PLCE1蛋白和ESCC癌变有关,PLCE1可能作为致病基因促进ES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食管癌高、代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粘膜组织活检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在高发区抽取30岁以上无症状居民1684例和低发区30岁以上无症状居民294例,进行食管纤维内镜检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高发区1632例调查对象中,共发现17例早期食管癌患者(SCC,1.1%),91例间变患者(DYS,5.6%),807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患者(BCH,49.4%),Barrett‘s食管12例(0.7%)。低发区270例活检调查对象中,共发现BCH 94例(34.8%),DYS 3例(1.1%),Barrett‘s食管3例(1.1%),未发现早期SCC患者。结论:无症状人群普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及各级癌前病变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与15a前该地区人群普查结果相比,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提示食管癌仍然是该地区人群最严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China has increased. The key point for raising the survival rate i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t an early stage. Narrow-band imaging (NBI) can enhance the contrast of the mucous membrane of the esophagus without staining.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NBI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The esophagus was examined with ordinary endoscopy and NBI endoscopy. Pit patterns and blood capillary forms were examined with routine magnifying endoscopy and NBI endoscopy. Finally, a 1.2% Lugoul's iodine solution was used to stain the esophageal mucosal surface and a biopsy was taken at all the sites where NBI or iodine staining was positive. NBI and iodine staining scales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 diagnosis, which was considered as the gold standard.
Results A total of 90 cases (138 lesions in total) were diagnosed as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or precancerous lesions; 104 lesions (75.4%) were detected with ordinary endoscopy, 120 lesions (87.0%) were detected with NBI endoscopy, and 138 lesions (100%) were detected with iodine staining. The lesion detection rate of NB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iodine staining (X2=17.176, P 〈0.01).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BI and iodine stain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X2=1.362, P 〉0.05), while the detection rate of NB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iodine stain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X2=13.388, P 〈0.01). The pit pattern and blood capillary form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could be demonstrated clearer with NBI than with ordinary endoscopy.
Conclusions NBI can enhance the contrast of the mucous membrane of the esophagus without staining. The combination of NBI and iodine staining can rais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7例病人行常规胃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进行染色,食管行卢戈氏碘液染色,胃黏膜行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并作出染色后诊断,取活检标本或手术切除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 在42例食管异常染色病例中,8例不着色者均为食管癌,浅着色者33例,其中不典型增生21例(63.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接受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者进行碘染色检查,记录碘染不良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和边界等,并行多点活检,然后将食管鳞状上皮的着色情况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8例染色前发现食管可疑病变532个,染色后405例出现不染及淡染区586个,约1/3的患者可见2个以上不染或淡染区。中度不典型增生以上者168例,占28.7%。结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