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创面愈合过程中创缘表皮干细胞的再分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Li JF  Fu XB  Sheng ZY  Sun TZ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228-231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即银锌霜治疗组(40个创面),空白对照组(40个创面)。分别于伤后3天、1周、2周和3周以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以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创面愈合率在银锌霜组为80%(32/40),对照组为60%(24/40)。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于各时相点均未见β1整合素、K19阳性细胞出现,但于创缘表皮的棘层或颗粒层出现了散在的β1整合素和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且越接近创面这些阳性细胞更加密集,组织学上与基底层的阳性细胞无直接联系。其数量随着创面的缩小渐渐增加,直至创面愈合。创面上皮化后,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随着愈合创面表皮脚的出现而消失;而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未感染创面。结论:表皮干细胞能动的参与创面的修复,创缘表皮干细胞再分布的主要功能可能是促进创面再上皮化。  相似文献   

2.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大鼠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大鼠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分为干预侧和假手术侧,制作皮肤扩张动物模型,利用表皮干细胞表达角蛋白(keratin 19,K19)、短暂扩充细胞表达K14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Vision^TM二步法检测扩张皮肤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扩张皮肤的表皮层明显增厚,不仅其基底层K19、K14和PCNA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在棘层和颗粒层也可见K19、K14及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力能诱导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其可能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邓先见  姚波  李力  徐苗苗  顾玮  杨策  蒋建新 《重庆医学》2013,(21):2441-2443,2448
目的建立简单、可靠的大鼠表皮基底层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大鼠背部皮肤,采用胰酶两步消化法获得单细胞悬液,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富集干细胞,将慢黏附细胞作为对照组细胞,均以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以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K19)双重荧光染色鉴定细胞表型,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多角形、呈铺路石样排列,倍增时间约为24h,细胞形态和生长规律符合基底层干细胞的特征。免疫荧光鉴定显示细胞共表达β1-整合素和K19,基底层干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强于对照细胞。结论两步消化联合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获取基底层干细胞简易可行,培养的细胞活力好、表型可靠。  相似文献   

4.
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差异.方法:从5例成年男性志愿者身体取头部、胸部、背部、臀部、大腿内侧、大腿外侧、上臂内侧、上臂外侧、手掌、足底、包皮及阴囊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表皮干细胞标志物角蛋白19(K19)和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皮肤基底层K19和整合素β1阳性细胞以包皮和阴囊最多,其次是臀部,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头皮、手掌及足底皮肤基底层阳性细胞很少.头皮毛囊隆突部及皮下腺管可见较多K19和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结论: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存在差异,头皮的毛囊隆突部及包皮和阴囊的皮肤基底层存在较多表皮干细胞,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皮肤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  相似文献   

5.
表皮干细胞在成人及胎儿不同部位皮肤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蕊  金岩  刘源  赵宇  王容 《医学争鸣》2003,24(18):1640-1642
目的 :检测表皮干细胞相对特异性分子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及整合素 β1在胎儿及成人不同部位皮肤中的表达 ,以比较表皮干细胞在成人及胎儿皮肤中的差异 .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19及整合素 β1,以及角朊细胞分化的特异标志分子角蛋白 10 (Ck10 )在成人及胎儿不同部位皮肤组织中的表达 ,并加以图像分析 .结果 :Ck10可见于所有标本的表皮基底层以上细胞中 ,在成人皮肤中表达层数比胎儿皮肤中多 ,且Ck10在成人皮肤及胎儿皮肤中表达差异不显著 ;Ck19在部分表皮基底层细胞及毛囊细胞中表达 ,β1整合素仅存在于基底层细胞及部分毛囊细胞 ,且胎儿皮肤中阳性细胞数目要比成人多 ,β1整合素表达阳性率在胎儿与成人皮肤中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胎儿各组间比较 ,头皮组平均灰度值约为 113.9,与其他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结论 :表皮干细胞分布于人类皮肤的表皮基底层及部分毛囊细胞中 ,在胎儿皮肤中该细胞数量要比成人多 ,表明该类细胞随年龄逐渐减少的生物学改变 ,也反映了皮肤的生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直接抽取成年健康志愿者骨髓,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获得较纯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鉴定及培养扩增后,以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分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10,K19及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诱导BMSCs1周后可见大量扁平的多角形细胞紧密连接成片,呈铺路石状排列生长,胞浆内可见丰富的角蛋白丝;大量细胞K19和β1整合素双染阳性,个别细胞K10染色阳性。结论:BMSCs在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EGF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B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B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正常皮肤和新生疤痕组织表达角蛋白19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皮肤和新生疤痕组织中表皮干细胞分布、增殖分化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与皮肤创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选择有Ⅲ度烧伤创面的成人患者8例,在获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后用手术尖刀分别切取正常皮肤、肉芽中的皮丁及新生疤痕组织(创面愈合后2个月内的疤痕)各一块,约2cm×1cm×0.5cm大小,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化法,以小鼠抗人角蛋白19型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表皮干细胞的分布、增殖分化特征。结果:肉芽中的皮丁组织内有散在分布的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新生疤痕组织中的表皮基底层有多层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在再生表皮的中部,即位于基底细胞层与角质细胞层之间有大量的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且分布广泛,而正常皮肤只有表皮基底层和附件有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结论:新生疤痕组织中表皮再生仍很活跃,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塑期,如果能够结合抑制疤痕增生的最有效治疗,这种新生疤痕组织有可能转变成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家兔后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以了解移植后皮肤表皮的分化情况.方法分别将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2个月、正常人皮肤、正常兔皮肤石蜡块切片,用抗广谱角蛋白多抗、抗角蛋白K5和K10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和表皮分化情况.结果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后1个月及2个月表皮层均有较强的角蛋白表达,与正常皮肤相似;基底层以上细胞有角蛋白K10表达,且越接近表皮表面表达越强,与正常人皮肤相似,基底层细胞有角蛋白K5表达,但明显弱于正常人皮肤.结论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移植家兔后表皮层均有角蛋白表达,有增生性细胞和分化细胞,表皮分化良好、层次清楚,与正常皮肤相近.  相似文献   

11.
Lu R  Ge J  Huang B  Huang DP  Gao N  Wei YT  Wang ZC  Pe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6):2554-2558
目的诱导体外培养、纯化的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向结膜上皮细胞分化,探索皮肤干细胞的可塑性。方法体外培养恒河猴皮肤干细胞,用Ⅳ型胶原纯化,纯化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5阳性细胞比例,纯化后的皮肤干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鉴定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皮肤干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24h后挑选出有荧光的细胞,与人结膜上皮细胞共培养10d,再进行结膜上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黏蛋白4和角蛋白4的鉴定,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结果体外培养的皮肤干细胞纯化后比例接近90%。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5阳性。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24h后,细胞呈现绿色荧光,与结膜上皮细胞共培养10d后,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检查黏蛋白4和角蛋白4阳性。结论在体外培养纯化的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有结膜上皮细胞特征的细胞。  相似文献   

12.
利用皮肤干细胞的横向分化重建角膜上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Huang B  Wang ZC  Ge J  Chen XG  Liu JB  Fan ZG  Tao J  Liu BQ  Guo FF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38-842
目的 观察皮肤干细胞在角膜基质上的分化发育情况,探讨皮肤干细胞重建角膜上皮的可能性。方法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1~4代人和兔皮肤干细胞种植在兔角膜基质上,在体外和体内观察皮肤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情况。实验标本作HE染色及用人上皮细胞角蛋白K19单克隆抗体和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K3/K12抗体AE5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皮肤干细胞在角膜基质的调控下可以横向分化发育成表达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K3/K12的细胞,呈现AE5抗体阳性;并可形成类似角膜上皮外观透明的多层细胞结构。结论 利用皮肤干细胞有可能重建角膜上皮,进行自体生物角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In hypertrophic scar tissue, no sweet gland and hair follicle exist usually because of the dermal and epidermal damage in extensive thermal skin injury, thus imparing regul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morphological and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weat glands in normal skin and hypertrophic sear obtained from children and adults, and to study the possible interfering effects of the sear on regeneration of the sweat gland after burn injury.Methods Biopsies of hypertrophic sear were taken from four children (4 - 10 years) and four adults (35 -51 years). Normal, uninjured full-thickness skin adjacent to the sear of each patient was used as control. Keratin 19 (K19) was used as the marker for epidermal stem cells and secretory portion of the sweat glands, and keratin 14 (K14) for the tube portion, respectively.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evaluations were performed.Results Histological and immunohistoehemical staining of skin tissue sections from both the children and adults showed K19 positive cells in the basement membrane of epidermis of normal skin. These cells were seen only single layer and arranged regularly. The secretory or duet portion of the eccrine sweat glands was situated inthe dermis and epidermal layer. However, in the sear tissue, K19 positive cells were scant in the basal layer,and the anatomic location of the secretory portion of sweat glands changed. They were located between the border of the sear and reticular layer of the dermis. These secretory portions of sweat glands were expanded and were organized irregularly. But a few K14 positive cells were scattered in the sear tissues in cyclic form.Conclusions There are some residual sweat glands in sear tissues, in which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active sweat glands is present. Possibly the sweat glands could regenerate from adult epidermal stem cells or residual sweat glands in the wound bed after burn inju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角蛋白16 和17(K16、K17)在部分表皮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16、K17在正常皮肤、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皮角、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K16、K17 在正常皮肤表皮各层呈阴性表达;在脂溢性角化病表皮各层中除了角质层外大多呈阳性表达;在日光性角化病表皮K16 均不表达,K17 除了角质层外在其他各层也不表达;K16 在皮角表皮棘层呈强阳性表达,但在其他各层均呈阴性表达,K17 在皮角表皮各层基本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在基底细胞癌中,K16、K17除了在棘层呈弱阳性表达外,在其他各层均呈阴性表达;在鳞状细胞癌中,K16 在基底层呈阴性表达,但在其他各层及K17 在表皮全层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K16 除基底层外在肿瘤表皮其他各层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17 在表皮各层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K16、K17的表达状况可为表皮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病理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毛囊及表皮来源上皮细胞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探讨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不同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人头皮毛囊及肢体皮肤来源的上皮细胞,通过β1-整合素及keratin15染色鉴定、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克隆形成率比较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比较两种细胞在细胞表面标志物、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等方面的生物学差异。结果:毛囊来源的上皮细胞的β1-整合素及keratin15染色均可见明显的阳性细胞,而体表皮肤来源的上皮细胞则多为阴性;在细胞的生长增殖方面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毛囊来源的上皮细胞处于DNA合成期的细胞数明显高于体表皮肤来源的上皮细胞(23.44%傩11.33%,P〈0.05);毛囊来源的上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15.3%,后者为6.7%,差异显著。结论:毛囊来源的上皮细胞在增殖潜力方面明显高于体表皮肤来源的上皮细胞,在创面愈合中可能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方法通过探讨用MTT法检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复方抗菌凝胶生物活性的试验参数,包括凝胶剂中卡波姆含量对测定的屏蔽作用、不同试剂对卡波姆组分屏蔽作用的解除、抗菌成分磺胺嘧啶银浓度以及EGF含量对复方凝胶检测方法的影响作用等,建立一套适合用于EGF复方抗菌凝胶剂生物活性的检测方法。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条件:EGF质量分数为20μg/g,卡波姆质量分数为1.0%,用尿素 PBS 甘氨酸作屏蔽剂,磺胺嘧啶分数浓度为0.5%~2.0%。结论本文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EGF复方凝胶活性进行检测。从而为复方凝胶剂的开发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