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构建并验证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 年1月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74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其中4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128例血小板输注有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多次妊娠、活动性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脾肿大、发热、ABO血型、输注血小板次数、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计数。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 =2.43,95%CI =1.08~5.44,P =0.031)、血小板抗体阳性(OR =4.46,95%CI =1.11~17.85,P =0.035)、发热(OR =2.42,95%CI =1.03~5.71,P =0.042)、脾肿大(OR =2.14,95%CI =1.01~5.92,P =0.045)、输注血小板3 次以上(OR =4.90,95%CI =2.10~11.42,P =0.002)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由此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经内部验证(Bootstrap重抽样500次)后,预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性良好,有良好的校准度与区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SLE合并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纳入216例SLE患者的223次妊娠结果,其中妊娠期SLE活动者130次(58.29%),其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及新生儿NICU转入率高于疾病稳定者(P<0.001)。妊娠期SLE活动为妊娠丢失(OR=12.626,95%CI:2.431~65.581,P=0.003)、新生儿早产(OR=7.467,95%CI:2.819~19.766,P<0.001)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4.359, 95%CI:1.361~13.965,P=0.013)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子痫前期为新生儿早产(OR=3.697,95%CI:1.120~12.200,P=0.032)和低出生体质量儿(OR=16.185,95%CI:1.895~138.232,P=0.011)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除SLE活动外,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期新发SLE(OR=4.466,95%CI:1.588~12.554,P=0.005)和产妇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下降(OR=23.158,95%CI:1.952~274.685,P=0.013)。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为妊娠期SLE活动(OR=0.875,95%CI:0.775~0.987,P=0.030)及新生儿早产(OR=0.883,95%CI:0.798~0.977,P=0.016)的保护因素。结论 SLE合并妊娠患者疾病活动度高,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妊娠期新发SLE为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早期识别新发SLE及SLE活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血沉、补体方面的差异.方法 分析50例首诊儿童SLE患者的血沉、补体特点,并与同期357例首诊成人SL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儿童和成人SLE的ESR增快发生率分别为46.0%和48.7%,补体C3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6.0%和65.6%,补体C4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0.0%和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SLE患者18例,分别予以2次UC-MSC(剂量为5×10~7个/次)移植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UC-MSC移植治疗后1个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移植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发热、疲倦、乏力等一般情况好转15例(83.3%),皮疹减轻11例(61.1%),血管炎改变较前好转9例(50.0%),关节痛减轻5例(27.8%)。UC-MSC移植治疗0.5个月后,18例患者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较移植前降低(P<0.05),1个月后降低更为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移植治疗1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UAER)、血清Alb、补体C3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移植后3个月更明显(P<0.01);移植治疗2个月、3个月后,血清肌酐(SCr)水平较移植前均有明显下降,血清C4较移植前明显升高(P<0.01)。所有患者均未见与移植相关的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UC-MSC移植治疗SLE,其疗效肯定,且较为安全,在临床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SLE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20例SLE患者,根据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对SLE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分为非营养不良组(n=63)和营养不良组(n=5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人体组分数据和SLEDAI 2000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SLE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 SLE营养不良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营养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营养不良组的SLEDAI 2000评分中位数为6.5, 明显高于非营养不良组(1.0,P<0.001)。② SLE营养不良组的全身相位角、身体总水分、蛋白质量、骨骼肌量、身体细胞量、细胞内水分等人体成分明显低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③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全身相位角(OR:0.364,95% CI:0.180~0.737,P=0.005),蛋白质量(OR:0.195,95% CI:0.042~0.892,P=0.035)是SLE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运用人体组分对SLE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可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营养状况,为整体改善SLE患者临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74-77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KD住院患儿296例为调查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是否发生CAL将其分为CAL组(97例)和NCAL组(199例)。计算KD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筛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持续发热时间、临床诊断、诊治时间、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抵抗、WBC、hs-CRP、ESR、PLT、ALB、cTnI、D-二聚体、血钠、心电图检查、激素治疗。结果 我院KD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为32.77%(97/2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持续发热时间、诊治时间、IVIG开始使用时间、IVIG抵抗、WBC、hs-CRP、ESR、PLT、ALB、cTnI、D-二聚体、血钠、心电图检查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时间(OR=2.195)、诊治时间(OR=3.297)、IVIG抵抗(OR=4.367)、hs-CRP(OR=2.989)、ESR(OR=3.550)、c TnI(OR=5.328)、D-二聚体(OR=3.892)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结论 KD住院患儿具有较高的CAL发生率,且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CAL的发生率,改善KD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64例MPP合并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组,95例单纯EB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发病季节、出生低体质量、流行接触史、免疫力低下、高热、呼吸困难、发热时间≥10天、肺部阴影≥2/3肺叶、胸腔积液、血沉≥50 mm/h、C反应蛋白≥8 mg/L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行接触史(OR=2.438)、免疫力低下(OR=3.808)、发热时间≥10天(OR=2.000)、肺部阴影≥2/3肺叶(OR=1.772)、血沉≥50 mm/h(OR=3.062)、C反应蛋白≥8 mg/L(OR=2.192)是MPP合并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儿MPP合并EB病毒感染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降低高危因素有助于MPP合并EB病毒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例SLE患者中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 257例患者中真菌感染率15.18%,与大剂量激素使用、低蛋白血症、白细胞计数减少、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3种以上广谱抗生素应用具有相关性,与免疫抑制剂的药物选择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生素[OR=14.51,95%CI(6.18,34.09)]、大剂量激素[OR=4.92,95%CI(1.71,14.12)]、使用免疫抑制剂[OR=2.75,95%CI(1.09,6.93)]。结论 SLE易并发真菌感染,表现不典型,危险因素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生育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为SLE的病因学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免疫科的121例SLE患者及在妇科就诊的非SLE患者122例作为对照。调查SLE患者及对照者的一般资料、月经生育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SLE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产手术〔OR=7.53,95%CI(3.09,18.36)〕、绝育手术〔OR=30.04,95%CI(3.88,232.92)〕、月经量〔OR=2.39,95%CI(1.12,5.16)〕、月经规律情况〔OR=4.05,95%CI(1.67,9.82)〕、出生时母亲的年龄〔OR=1.08,95%CI(1.02,1.15)〕、初潮年龄〔OR=0.67,95%CI(0.57,0.80)〕、绝经年龄〔OR=0.55,95%CI(0.42,0.71)〕与SLE的发病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手术〔OR=4.28,95%CI(1.55,11.79)〕、初潮年龄〔OR=0.68,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疹的疗效。方法选择87例SLE患者,随机分成羟氯喹组、非羟氯喹组。羟氯喹组49例,口服羟氯喹400mg,2次/d及醋酸泼尼松;非羟氯喹组38例,仅使用醋酸泼尼松治疗,疗程4周。结果观察治疗有效率:羟氯喹组95.92%,非羟氯喹组81.58%,二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血沉(ESR)及补体C3,治疗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羟氯喹治疗SLE皮肤损害,与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加用羟氯喹组有效率高,监测炎症指标ESR及补体C3恢复较好,不良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