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疫苗接种的应答水平及乙肝病毒变异情况。方法从广州市黄埔区、荔湾区、从化市、番禺区、天河区、越秀区6个区助产医院中,选取HBs Ag阳性产妇及其所分娩的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及疫苗的新生儿,出生后接种HBIG及乙肝疫苗(3针),检测HBs Ag、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结果共调查新生儿11 831名,HBs Ag筛查率为100.00%,其中HBs Ag阳性10名,抗-HBs阳性11 239名,HBs Ag携带率0.08%(10/11 831);对HBs Ag阴性但乙肝HBV DNA阳性者进行S基因测序,流行的乙肝病毒基因型有2种,其中B基因型70.00%、C基因型30.00%,不同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3.15%~99.91%;抗-HBs无(弱)应答者采取复种免疫后,抗-HBs阳转率达90.00%~92.00%,GMT(几何平均滴度)在260.02~304.37 m IU/ml间。结论广州市HBs 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BIG及疫苗接种效果明显;S基因序列和各参考株高度同源,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及有生物学意义的变异;对无(弱)应答者采取复种免疫,抗-HBs阳转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五华县现阶段1~2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后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华县1~29岁常住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调查1~29岁人群200人,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分别为7.50%、63.00%、18.00%和25.50%。1~岁组、5~岁组HBs 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低于15~29岁年龄组,1~岁组抗-HBs阳性率高于5~、15~29岁年龄组。与2006年五华县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比较,15岁人群HBs Ag阳性率、抗-HBc Ag阳性率下降明显。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HBV阳性率(12.66%)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84.62%)和免疫史不详人群(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7,P0.05)。调查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9.00%,1~岁组、5~岁组、15~29岁组接种率分别为100.00%、80.00%、48.28%,各年龄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8,P0.05)。结论五华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效果显著,HBs 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持续下降;持续保持较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可以有效降低乙肝流行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HBVac)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方法采用HBVac和HBIG,对芒市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结果 2011年1~6月,检测在芒市各医院住院分娩产妇的HBs Ag 2821例,阳性73例,阳性率2.59%。按项目方案对73名婴儿实施乙肝母婴阻断措施,HBVac全程免疫率100%;HBIG免疫率86.30%;实施后检测婴儿血清73份,HBs Ag阳性1份,阳性率1.37%;HBSAb阳性72份,阳性率98.63%;HBe Ag阳性4份,阳性率5.48%;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94.52%。结论应用HBVac联合HBIG能有效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对防治乙型肝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及免疫后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和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在1998年1月1日到2002年12月31日进行过乙肝疫苗接种人群的血液标本2000份采用酶标仪及试剂盒进行检测HBs Ag、抗-HBc和抗-HBs。结果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较高,几乎全面接种。调查对象中HBV感染率为1.95%,HBsAg的携带率为1.5%,抗-HBs阳性率为19.55%。结论在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降低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同时需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广西隆安县乙肝血源疫苗长期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隆安县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766名1987—1989年出生,并于出生72 h内全程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 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结果 766名研究对象中,HBs Ag携带率为4.96%,首针不及时接种组(10.42%)显著高于及时接种组HBs Ag阳性率(4.60%)(P0.05)。首针及时接种的718例研究对象中,HBs Ag和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4.60%(95%CI:3.29~6.38)和22.42%(95%CI:19.52~25.62)。Anti-HBs阳性率为21.59%(95%CI:18.73~24.74)。Anti-HBs阳性者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98.39 m IU/m L(95%CI:60.87~135.91),单独Anti-HBs阳性者平均GMC为47.34 m IU/m L(95%CI:40.58~54.10),随着免疫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GMC10 m IU/m L组随着免疫年限延长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而100~999.99 m IU/m L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首针及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保护率为74.30%。结论乙肝血源疫苗免疫后26~28年抗体水平已降至较低水平,疫苗保护HBV感染和发病的效果已显著下降。建议继续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对Anti-HBs阴性(GMC10 m IU/m L)且未感染HBV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邹城市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情况及血清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ug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一至三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 邹城市小学生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3支以上者占90.15%;HBsAg阳性率为2.16%;抗-HBc阳性率为21.72%;抗-HBs阳性率为54.98%.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高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对786名小学生进行加强免疫,加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89%,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乙肝疫苗接种率乡镇低于城区,HBsAg阳性率高于城区.结论 邹城市小学生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阻断乙肝传播,对抗-HB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u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加强农村疫苗接种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符合我国乙肝疫苗母婴阻断的最佳免疫方法。方法将HBs Ag阳性孕妇随机分成3组,确保在新生儿出生后6 h内,A组注射乙肝疫苗10μg联合HBIG 100 IU,B组注射乙肝疫苗10μg联合HBIG 200 IU,按计划免疫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C组全程仅接种乙肝疫苗。结果乙肝疫苗联合HBIG阻断率为98.08%,其中HBs Ag单阳性孕妇阻断率为100%。乙肝疫苗联合HBIG 100 IU与乙肝疫苗联合HBIG 200 IU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注射乙肝疫苗阻断率为77.33%,与联合阻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阳县产妇产前HBsAg筛检情况,评价农村地区初免儿童抗-HBs定量检测结果,探讨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的有效模式,为我国实现控制乙肝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中阳县分娩产妇HBsAg筛检。对比分析村级、乡级和县级医疗机构首针乙型肝炎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对全程免疫接种1个月后的初免儿童进行血样采集,进行抗-HBs定量检测与评价。结果:分娩产妇HBsAg阳性率3.54%,出生24h内及时接种人数为1210人,及时接种率80.67%,其中在家出生的新生儿其首针及时接种率最低,其次是乡镇级医院。抗-HBs定量检测发现初免儿童乙肝免疫无应答率为15.63%。男/女初免儿童抗-HBs无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机构应做好孕产妇产前HBsAg筛检,特别关注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及时阻断并在24h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对于乙肝疫苗初免无应答儿童,应尽早再次接种井结合相应的佐剂联合接种。  相似文献   

10.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贻庆  魏瑞芳  刘德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95-1595,1584
目的 了解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3~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μg疫苗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三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 邹城市3~7岁儿童出生后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65.42%。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一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对479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加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89%,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乙肝传播,对抗-HB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μ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未接受抗病毒干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阶段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与HBV DNA及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9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入选者分成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145例)、慢性HBV携带组(57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51例)、HBeAg(-)CHB组(65例)、HBeAg(-)乙肝肝硬化(LC-B)组(43例)和HBeAg(+)LC-B组(37例)6组.对血清HBsAg定量与血清HBV DNA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间的HBsAg定量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中HBeAg(-)、(+)的CHB组间HBsAg水平差异显著.除外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HBV感染者的HBV DNA与血清HBsAg定量值呈显著正相关性.HBV感染者的血清HBsAg定量值与其年龄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定量值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HBeAg(-)CHB患者.结论:HBV感染各阶段的血清HBsAg水平各不相同,该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及HBV DNA关系密切,是区分年龄超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CHB患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桂林、河池两市2014—2015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特别是HIV/AIDS合并感染HBV和HCV流行病学特征,为广西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桂林、河池市2014—2015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广西桂林、河池两市2014—2015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共2 980例,合并HBV、HCV和HIV+HBV+HCV感染率分别为13.02%、2.17%和0.26%,合并HBV或HCV双重感染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初中文化程度者双重感染率较高。HIV+HBV双重感染率40~49岁年龄组、公共场所服务员合并感染率较高;合并HCV感染率则以20~29岁组较高。HIV传播途径是静脉吸毒者合并HCV感染率较高。HIV合并HBV或HCV双重感染、HIV+HBV+HCV三重感染者ALT 水平均显著高于HIV单纯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桂林、河池新发现HIV/AIDS病例合并HBV、HCV感染较常见,提示应加强对新发现HIV/AIDS病例的HBV、HCV筛查检测工作,及时给予干预、治疗,防止合并感染,延缓HIV感染后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HBV)在大学新生中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4162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总体携带率为13.55%;其中男生为16.11%,女生为9.8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18.285,P<0.05);HBsAg阳性的模式中以HBsAg、HBeAb及HBcAb同时阳性者比例最高达66.49%,其次为HBsAg、HBeAg及HBcAb同时阳性者占14.01%。结论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其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在学生中加强乙肝健康教育和传染源管理的同时,对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乙肝疫苗注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明  边茜  朱云霞 《北京医学》2016,(12):1279-1281
目的 探讨可能导致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后免疫低和无应答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83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新生儿出生后6h内及21d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出生当天和出生后l、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μg.出生后6h内、7月龄抽取股静脉血,检查HBV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按照产妇孕期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情况、母亲HBeAg情况分组,评估上述因素对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应答情况的影响. 结果 产妇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8.6%(25/290),未行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7.0%(38/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60,P=0.44).母乳喂养组婴儿的低和无应答率为8.8%(18/204),人工喂养组低和无应答率为7.2%(45/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52,P=0.47).父亲HBsA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20.0%(5/25),父亲HBsAg阴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7.2%(58/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3.00,P=0.08).母亲HBeA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9.9%(33/335),母亲HBeAg阴性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6.0%(30/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3.55,P=0.06).结论 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中,母亲孕期采用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阳性和母亲HBeAg阳性对婴儿乙肝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曾捷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52-354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504例HBsAg(+)孕妇分为A(预防组),B(对照组)两组。A组:246名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每月分别注射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10μg、HBIG200IU(200IU/ml),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同时在出生后24h内注射HBIG200IU,然后在0、1、6月龄接种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每次10μg。B组:258例产前未注射HBIG和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孕妇,其所生新生儿在0、1、6(30μg、30μg、30μg)月龄只用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免疫。A、B两组婴儿都分别在0、3、6、9、12、24月龄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同时随访。结果A组的宫内感染率为3.25%,B组为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A组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而B组中有7例婴儿发生慢性HBV感染,B组婴儿发生慢性HB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A组(χ^2=4.41,P〈0.05)。结论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程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87年Coursaget等首次报道发现有HBV感染者血清中测不到抗-HBc,并将其血清中的这种病毒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2(HBV-2)型,随后,各国均有报道。我们对2.7万例HBsAg阳性的原始检测记录进行回顾性调查,具有上述血清学特征者占4%,并对收集到的25例血清样品进行了严格鉴定,结果显示其中绝大多数(80%,20/25)仍为HBV感染,20%(5/25)各项乙型肝炎指标全阴性,其中有7例为抗-HBc阴性,但它们的核心基因,经H8V-DNA-PCR扩增仍为阳性。本研究未发现有与HBV不同的毒株。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PAP组织化学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9例慢性肝病(CLD)、8例肝癌(HCC)和癌旁组织HBsAg、HBcAg表达和分布与CLD病变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乙肝病毒(HBV)与HCC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观察了CLD中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的改变。发现慢活肝和活动性肝硬变以浆膜HBcAg和胞膜HBsAg表达为主,与活动性病变关系密切,观察到网状纤维较早出现于碎屑状坏死区。同时发现癌旁肝组织HBsAg和HBcAg检出数较高,且常见于双核肝细胞内,而肝癌为阴性。结果提示:浆膜HBcAg和胞膜HBsAg可能为CLD肝细胞免疫损伤的主要靶抗原,是引起CLD病变反复活动、呈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果也提示:HBV感染与HCC发生的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重叠感染输血传播病毒(TTV)的状况。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TV DNA。结果 在169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检出血清TTV DNA阳性者23例,阳性率13.61%。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阳性率13.4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和阳性率15.07%,HBsAg携带者组阳性率11.36%,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种ELISA试剂检测了采自一般环境和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的452份标本的HBsAg。经重复试验、中和试验和部分标本浓缩后检测,HBsAg均为阴性。结果提示有必要对外环境物体表面HBsAg污染情况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感染引起多种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已有广泛的研究和报道。本文从体内和体外研究总结了目前与HBV感染相关的抑癌基因甲基化研究现状及HBV引起抑癌基因甲基化的最新机制,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