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步入新发展阶段的特殊使命。立足人的全面发展,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规律,明确新医科统领下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形势与要求、厘清问题与逻辑、聚焦实践与改革,从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机理、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等维度构建了具有“思政引领、文化浸润”特色的心怀梦想、心存坚守、心有感恩、心系苍生“四心”中医药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对培育新时代医学人文精神、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宣誓仪式作为医学新生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完善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对于医学新生来说,它的思政育人功能体现在能够促进医学生自我医者身份的觉醒,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中心引导职业方向,激励职业情感,帮助塑造良好的职业行为。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发挥医学生宣誓仪式的思政育人功能,要在氛围营造、意义象征、组织形式上下功夫,使宣誓仪式的“医”味更浓、更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颈部教学说课设计为例,展现“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的局部解剖学教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理论教学和“主刀负责制”实验教学;并将感恩“志友”人文教育贯穿于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全过程。该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与人文素养、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部某医学院校为例,分析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医学生对艺术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针对医学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艺术教育应从“动、思、悟、情”四个维度融入“新医科”教育改革大格局。具体即为发挥艺术教育功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新动能、职业动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提高学生对时代、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爱自己、爱病人的真情。在传统医学专业教育框架内,将艺术类选修课和“新医科”有效衔接,建构合理的艺术课程体系;优化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与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突出医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艺术实践导向,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切实落实艺术教育四个维度的功用,打破课程体系壁垒,发挥艺术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功能化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新医科”建设中医学人文素养培育愈发重要,构建以“育人为驱动力—立德树人为核心—‘全过程’育人路径”,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APP平台,采取随机抽样进行调研,分析数据结果,探讨构建全过程育人的路径。结果 通过实证调研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情况开展数据统计与分析,医学生人文素质综合自我评分以及在人文认知、态度和行为维度方面,均呈现性别、年级差异性特征,并利用交叉分析医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教育效果呈现出显著性(chi=37.058,p=0.012<0.05)。结论 医学人文素养有助于全过程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提高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红医精神引导,现有的教育手段制约了红医精神的传承,使得红医精神的弘扬实效不佳,脱离了临床实践,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影响“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落实。福建医科大学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为核心的红医精神作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打造“红色闽医”品牌,融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与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CBL)教学模式优势,拓宽教育载体,推进医学人文教育发展,促进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了解目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以医学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开展了有关人文素养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之上,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可借鉴的依据.认为应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克服医学教育“技术至上”、“科学至上”的认识偏差;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医学人文核心课堂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课堂人文生态”,重塑医学人文教育之魂.  相似文献   

8.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学科,“情”元素是中国医学传统文化的体现,在医学人文素养中具有培育医者精神、解决当前医事活动中现实问题的作用。挖掘红医精神中对党忠诚的政治情感、救死扶伤的道德情感、医疗情境转换下的情理决策、对不良舆情的应对与处理能力四个方面中的“情”元素,并将其融入医学生人文教育中。探求在医学人才成长中进行“情”元素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推广模式,推动医学人才道德修养与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提升医学生职业精神与人文修养,为国家培养一批政治坚定、情理兼顾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教育部发展新医科、“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为指导,在代谢相关的课程链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首先组建核心教学团队,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培训,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其次,全面修订含有立德树人内涵的教学大纲、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容;最后,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链聚焦“物质代谢、糖尿病、肥胖和患者教育”,基础-实践-临床层层递进,强化“预防、治疗和康养”相关的大健康理念,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实践表明,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是认可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已有机融合。将思政内容“基因式”植入专业课需要潜移默化的渗透,成效在将来。  相似文献   

10.
培养“医信融合”复合型医学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历史使命。在引入“医信融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医信融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容体系,并据此构建了“医信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提出了培养效果评价方法。介绍“医信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医信融合”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医信融合”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吉首大学医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以2017级护理专业13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线上教学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课程思政”线上教学在疫情期间有助于护理专业本科生建立职业认同感、培育医德情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认知、强化学生对相关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医学课程思政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医学课程思政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于2017至2021年的医学课程思政文献,通过Excel软件和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研究的1 257篇文献的发文时间及发文量、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关键词、突变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医学课程思政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赵文星、刘瑞婷、杨红梅等人发文较多;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机构发文较多;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教学改革”“生物化学”“思政教育”等;中介中心性较强的关键词有“实践教学”“思政课程”“医学英语”“人文素质”等;突变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有思政教育、思政课程、职业素养等。结论 医学课程思政是当前医学教育的热点研究,当前研究主题包括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明晰课程思政评价的逻辑并逐步构建起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与机制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临床岗位胜任力和医德素养是应用型医学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要素,医教协同是深化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结合学院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定位,探索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实践、早期接触临床递进式的“三早教育”路径,同时加强贯穿“三早教育”全过程的医学生医德素养培育,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训阶段打好基础。实践表明,递进式的“三早教育”模式及贯穿其全过程的医德素养培育,可以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医学教育更应如此。近年来,医德问题常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使公众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任度降低,也给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带来职业迷茫与困惑。重庆医科大学从2018年开始探索如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落实"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本文通过部分实例,探讨了如何将"思政"融入理论教学的教材、教学大纲及课程设计,如何在临床示教、技能培训、入科教育、教学查房等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如何在学生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及师生考核标准中强化"思政",形成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育人体系,希望能为其他医学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54-157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只有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才可以将医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受当前新媒体和高校教师水平的制约,许多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尚缺乏行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本文通过探讨医学院校践行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指出进一步改进医学院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策略,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各门课程协同育人作用以及抓好第二课堂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时效。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重新对医学职业精神进行解读,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医学人文精神与敬业精神的完美结合。实习生作为医学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疫情带来的职业困惑,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以勇敢逆行者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专业技术学习、构建三位一体的医学职业精神教学体系,探索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xplain-simulate-practice-communication-support,ESPCS)实习带教是重塑医学实习生职业精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社会、个人与医学”课程为例,比较我国和加拿大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差异。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社会、个人与医学”课程贯穿整个医学教育阶段,包括统计与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健康相关问题、职业发展三个主题。教学采用丰富的授课模式,广泛使用电子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借鉴加拿大医学教育的经验,我国应注重:促使医学生早期接触并终身学习医学人文类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实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考核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医学是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学科.医疗职业者的道德品质是从事医疗工作至关重要的保证,而这是需要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我国医学院校传统的道德教育习惯于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出发,对医学生进行规范性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作为网络新媒体的微博逐渐成为公众舆情表达的重要出口,微博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给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将微博运用于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中,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基于微博的特性,分析了微博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为创新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途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