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凝血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82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抗凝、祛聚、降血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再此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d,连续应用2周,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可溶性P选择素(CD62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PT、APTT、TT延长(P〈0.05),Fhg无显著差异(P〉0.05),PF4、CD62P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其可能通过减少血小板的活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CAD)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凝血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82名C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抗凝、祛聚、降血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再此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d,连续应用2周,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可溶性P选择素(CD62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PT、APTT、TT延长(P<0.05),Fbg无显著差异(P>0.05),PF4、CD62P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CAD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其可能通过减少血小板的活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小板活化状况、凝血参数、血小板相关参数,进一步明确直肠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方法选择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89例为观察组,同期来云南省肿瘤医院进行肿瘤普查的健康志愿者40名为对照组,测定外周静脉血活化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以及凝血四项(TT、PT、APTT、FIB)和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FIB及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参数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主要是以活化血小板、血小板参数、FIB的增加为特点;活化血小板CD62P、CD63是预测直肠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外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TIA患者CD62P的分子表达,包括进展(9例)及未进展(21例)为脑梗塞患者,并依其是否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将其分为口服组(12例)和未口服组(18例),将TIA患者组内及患者与26例健康成年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D62P在健康成人表达较低,阳性率为(30.17±3.55)%,而TIA患者阳性率为(65.23±21.11)%,其中进展为脑梗塞患者阳性率为(68.21±2.42)%,未进展为脑梗塞的患者阳性率为(60.07±3.46)%。在TIA患者中,常规口服阿司匹林(>6个月)的血小板活化率为(60.75±2.03)%,未服用阿斯匹林的患者血小板活化率为(70.01±3.43)%。结论:CD62P能较好地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并可较早地预测、估计TIA演变趋势;阿司匹林对CD62P的表达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CD62P的表达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血栓性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Ⅰ级组17例,Ⅱ级组16例,Ⅲ级组20例)及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和CD61)的表达量,同时应用Class凝固法分别测定血浆Fib浓度及PT、APTT、TT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组CD62P的表达量、血浆Fib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PT、APTT、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级高血压病组CD62P的表达量高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1);Ⅲ级高血压病组血浆Fib浓度高于Ⅰ、Ⅱ级组(P<0.01);Ⅱ、Ⅲ级高血压病组PT、APTT、TT水平低于Ⅰ级高血压病组(P<0.05);CD61的表达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活性明显增高,存在血栓前状态;对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防治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00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单药组,各100例。单药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与利伐沙班治疗,联合组另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统计治疗期间出血及血栓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房颤发作频率及发作时的ST段压低程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房颤发作频率及发作时的ST段压低程度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单药组(P0.05);两组疗效等级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TT均明显长于治疗前(P0.05),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PT、APTT、TT均明显长于单药组(P0.05),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明显改善房颤发作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延长血浆PT、APTT、TT,提升FIB水平,并可明显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且未明显增加出血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降纤酶与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0例TIA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尼莫地平,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对血小板及PT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对FIB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联用尼莫地平治疗TIA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被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被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未治疗前采取血样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2聚体及血小板(PLT)计数并与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蛇咬伤组PT、APTT、TT、D2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竹叶青蛇咬伤后,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可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防止DIC的进一步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S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血清中CD62p及PAC-1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MA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Fib、PT、APTT及TT水平。观察各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CD62p、PAC-1以及MAR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术后血浆Fib浓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PT、APTT及T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凝血活性水平升高可能是PCI术后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检测ACS患者治疗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东菱迪芙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常规治疗的差别。方法:80例TI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东菱迪芙治疗组(40例)和血塞通-阿斯匹林对照组(40例)。比较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的差异。观察治疗后TIA发作停止的时间、例数。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东菱迪芙治疗TIA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早期应用可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