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惰性粒子流化床蒸发器及其传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流化床蒸发器的结构特点,对流化床蒸发器浓缩茶叶浸提液时的传热性能、防除垢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影响传热系数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流化床蒸发器提高了传热系数,具有良好的防除垢性能。  相似文献   

2.
《医药工程设计》2005,26(6):57-58
期页期页·单元设备设计·一种新型高效简易的分子蒸馏装置———内循环降膜式分子蒸馏装置…………………………………1 1流化床浸膏连续造粒干燥器……………………………1 4微孔净化蒸馏水器的设计及应用………………………1 6惰性粒子循环流化床蒸发器浓缩大黄浸提液…………2 1高含水率糊状物的干燥讨论……………………………2 5制药纯化水反渗透设备的选择及应用…………………3 1中药生产节能潜力巨大…………………………………3 7一种碘蒸汽的回收工艺及装置…………………………3 9发酵用离心式空压机组的噪声控制……………………  相似文献   

3.
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浓缩大黄浸提液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蒸发浓缩中药大黄过程中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各主要因素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与直管降膜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出异形竖板降膜蒸发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化工单元设备)期页期页预应力撑杆纵向压缩法加固补强钢 筋径柱中药前处理车间的设备选型及设计 要点对在列管式换热器上设置波形膨胀 节的看法中药酒提工艺的设计5 165 201911气液搅拌反应器的新进展惰性载热体流化床千燥器分离双组分混合物蒸馏塔的快速设计异丙醇回收装置的工艺设计振动斜板流化床干燥过滤介质的结构和性质间歇式压滤器的设计连续式反应器的流动特性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振动流化床介绍曲径沉降分离器离心式分子蒸馏的系统设计射流搅拌喷雾干燥的进展—二次风及二级干 燥之应用新型蜂窝式换热器旋液分离器双效升降膜蒸发器…  相似文献   

5.
基阿波回转薄膜蒸发器采用一种独特的搅动方式,传热性能高,简化了制造工艺,适用于低粘度的热敏性和高沸点物料的浓缩,更加适合于发泡性溶液的提浓。本文扼要介绍回转薄膜蒸发器的结构、特征和实验情况。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循环流化床中粒子的循环速率决定了密相层和疏相层的空隙率。沿着粒子循环线的压力平衡控制了密相层的高度。在下降管中的粒子持有量和风力(?)的压力降决定了流化床的压力平衡。当风力阀的压降太大,或者在下降管中的粒子持有量不足,密相层消失。整个流化床成为疏相流动床。试验表明,当流速增至5m/s,没有产生从湍流流化床转化为其它形式的流化床。  相似文献   

7.
一、研制理由一般的薄膜蒸发器往往不能满足高粘度、热敏性医药产品溶液浓缩的需要。而刮板式薄膜蒸发器浓缩倍数高、能防止传热面上结垢,如含糖的溶液要浓缩到极高的浓度,甚至达到过饱和或者含晶体的浆状物时,使用刮板式薄膜蒸发器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外在六十年代已使用了这种热交换设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三相流化床蒸发浓缩中试装置用于更年安提取物的浓缩,探索最佳浓缩工艺。方法以浓缩器总传热系数、蒸发强度、浸膏的相对密度和最终产品中大黄素为指标,考察影响的主要因素:浓缩温度、分离室压力、加热蒸汽压力,并与普通的汽液两相外循环蒸发浓缩器进行比较。结果三相流化床蒸发浓缩最佳工艺为:加热蒸汽压力为0.15~0.25MPa,浓缩温度小于80℃,分离室压力为0.04~0.08MPa,颗粒直径0~0.020m。与普通外循环蒸发浓缩器相比,更年安醇提液的蒸发强度和总传热系数提高0.6倍,更年安水提液的蒸发强度和总传热系数提高0.3倍。三相流化床浓缩器连续运行300h,没有药物挂壁,而普通外循环浓缩器100h左右即会结垢。三相流化床蒸发浓缩工艺可以使浓缩液相对密度在1.35以上时一次出膏,勿需后续的真空球型浓缩罐再浓缩。更年安片中指标成分大黄素符合要求。结论三相流化床蒸发浓缩器具有在线防止结垢、效率高、浓缩时间短、流程简单,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可应用于中药浓缩。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离心薄膜蒸发器的结构类型,对其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传热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一些有关问题。一、前言离心薄膜蒸发器是利用高速旋转将液体分散成均匀薄膜而进行蒸发的一种高效浓缩设备。它最初是由瑞典的 Alfa—Laval公司制造的,如图1图所示,其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卧式离心薄膜蒸发器该设备由日本大川原制作所制造,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浓缩,如抗菌素、中药提取液、鲜果汁等物料,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产品。物料在设备内形成流动液膜,浓缩时液膜厚度为0.1毫米,滞留时间约为1秒,且不发生流速慢的流层及局部过热现象,加热面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