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树鼩腺病毒(TAV)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TAV基因组序列,选择19418-19917区域人工合成一段DNA序列并转入质粒中,作为阳性标准质粒。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TAV PCR检测方法,考察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应用该PCR方法对60份树鼩血DNA及56份树鼩粪便DNA进行检测。结果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经特异性和灵敏度测定,最低可检测13.5 x10-7μg/m L,与其他腺病毒无交叉,特异性好,灵敏度较高。60份树鼩血DNA检测均为阴性,56份树鼩粪便DNA检测有24份阳性,通过测序证实树鼩粪便中TAV感染率为42.9%,与扩增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树鼩腺病毒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树鼩腺病毒的常规检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树鼩腺病毒(tree shrew adenovirus,TAV)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树鼩腺病毒。方法根据TAV全基因组3’端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用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标准曲线绘制,建立TAV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TA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与树鼩源及其他物种常见病毒无交叉反应;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每微升3.7拷贝,灵敏性强;相关检测系数R2为0.998,扩增效率为95.7%;扩增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重复性检测效果好。结论成功建立了TAV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TAV感染的早期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健康树鼩的心率、血压正常值参考范围,并探讨不同来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树鼩心率、血压的差异。方法随机挑选实验树鼩180只,按来源分为野生成年组、F1代自繁成年组和青幼年组三个组,每组雌雄各半,共60只。采用智能无创血压计(鼠仪)逐只测定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MBP(平均动脉压)。结果野生成年树鼩、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心率分别为394.33±37.74 BPM、351.61±72.76 BPM和378.19±69.04 BPM,野生和自繁成年树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繁成年树鼩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青幼年树鼩,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野生成年树鼩和自繁成年树鼩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无创血压计适合于树鼩的血压、心率的测量。通过测定,获得了野生成年树鼩、F1代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的心率和血压参考值范围,丰富了树鼩基础生理数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树鼩大多数来源于野生捕获,由于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其实验结果的均匀性和可重复性较差,亟待解决树鼩人工饲养设施条件、繁殖关键技术、动物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许多文献报道了树鼩与其他实验动物比较,在肝病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在丙型肝炎动物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丙型肝炎病毒(HCV)细胞培养体系、HCV病毒感染剂量与感染途径、HCV病毒对树鼩体外、体内感染后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病理检测等技术方法的建立及动物模型评价标准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系统性地进行初步报道,旨在为树鼩早日实现实验动物化和丙型肝炎疾病研究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健康树鼩肠道致病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鼩(Tupaia belangeri)盛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具有容易捕获、价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实验动物。为了充分利用树鼩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查清其肠道带菌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树鼩的肠道菌丛,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我们对164只树鼩的粪便进行了部份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本实验所有树鼩(164只)均系1985年9~10月捕自云南省禄劝县。(?)66只,(?)98只。体重77~136克。按成年树鼩体重120~130克为准,将其分为成年树鼩和幼树鼩两个实验组。捕送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并建立一种检测树鼩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30只树鼩个体的11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 所选的11个微卫星DNA位点中,有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2个微卫星DNA位点多态性较差.结论 所研究的树鼩微卫星位点中,有9个符合遗传标记特点,可用于检测树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前列腺素(PG)对于提高非繁殖期树鼩发情及受孕率的作用,对野外捕获的笼养雌性树鼩肌注PG,并与雄性树鼩交配,结果能明显地提高树鼩的发情和受孕率.这为实验室大规模繁殖树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已有若干报道树鼩带有多种潜在病毒,尤其在制备和使用树鼩肺(TL),肾(TK)和胚胎(TF)细胞时,往往因潜在病毒的存在和干扰,使细胞无法应用或导致错误的结果。我们继发现树鼩疱疹病毒、腺病毒Ⅰ和Ⅱ型和类细小病毒又发现一种在TK和TL细胞上产生细胞融合成合胞体的病毒。初步称为树鼩合胞体病毒(Tupaia syncytial virus,TSV)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1年吴小闲等人将我国的野生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引进实验室饲养繁殖以来,许多研究者把这种新的实验动物用于医学科研,并取得进展。同时,对树鼩的血像、血清蛋白、体重、身长和器官解剖正常值和携带病毒等均有了研究和报道。国外对树鼩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功能方面报道较多。但对于在饲养期间导致树鼩死亡的原因和病理学变化,除报道了一些肿瘤病例外,尚缺乏资料。为此将1981年以来本实验室所积累的尸检材料分析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树鼩来自我国西南地区。笼养,以玉米窝头为主食,并每天补充1/4只熟鸡蛋和10~20克新鲜水果。饲养期间死亡者均进行大体剖解,并取内脏和中枢神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树鼩模型的建立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以精原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乙肝病毒X基因的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带乙肝病毒pcDNA3.1- HBx基因的表达载体;然后以脂质体2000包被之.将此复合物以微量注射器注入8只雄性树鼩之睾丸组织中,1周后重复注射1次.注射后6周,使处理过的雄树鼩与雌性树鼩交配.在仔树鼩出生后1个月,取其肝组织作活检,并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对其DNA表达进行鉴定,观察其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X基因.结果:处理的8只雄性树鼩中,6只具有生育能力,产仔树鼩11只.其中,1只仔树鼩乙肝病毒X基因阳性(阳性率9.09%).基因测序结果证实为乙肝病毒X基因.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仔树鼩肝组织的改变包括:肝细胞坏死、慢性炎细胞在汇管区的浸润.结论:以精原干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乙肝病毒X基因的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