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年来,笔者运用王清任首创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辨证为气虚血瘀,辨病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症12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不孕症诊断依据,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输卵管炎诊断标准。其中年龄20~25岁36例,26~30岁41例,31~35岁34例,36~40岁15例;原发性不孕8例,继发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方法 方便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风病恢复期患者100例,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5月,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口舌功能评分/神智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85.23±3.67)分/肢体功能评分(70.99±3.67)分/口舌功能评分(80.34±2.16)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治愈的有23例/好转的有62例/未愈的有15例,总有效率为85.00%.结论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病验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补阳还五汤本是王清任治疗气虚血瘀所致中风后遗症的经典方.笔者在临床上通过仔细辨证,用于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此类患者属气虚血瘀所致.治疗26例患者,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其用药特点是重用黄芪,一般从30 g60 g,逐渐加量,愈后需继续服药,以防复发.结果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刘忠全 《吉林医学》2010,31(8):1039-1040
目的:观察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患者,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结合体针、头针治疗。结果:显效15例,有效6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56例气虚血瘀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出血效果较佳,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血清IGF-1、s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68例作为治疗组,并与常规西药治疗62例作对照,比较2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症状和血脂指标。结果 治疗组胸闷气短改善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6%,P<0.05);治疗组心悸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2%显著高于对照组(77.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70.97%,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6.5%和58.06%,2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降低作用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硝酸甘油减停率为8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6%,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HDL-C、ApoA1、ApoB、LP(a)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加服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52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 ,多发于老年人。临床以气虚血瘀型多见。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我们以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34例 ,并与消心痛组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6 8例 ,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 43~ 72岁 ,平均 5 5岁。病程 3个月~ 5年 ,6 8例患者诊断均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 (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辨证均为气虚血瘀型 ,症见 :心悸、胸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心痛时作 ,甚至胸痛彻背、面色黯淡无华、舌淡紫、苔薄…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学科是学习方剂学的基础,在方剂学的教学中又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内容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文以补阳还五汤教学中的体会为例,介绍如何使同学们深入理解气虚与血瘀的关系,在临床上如何灵活正确地运用此方。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之手,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又名全任,字勋臣,直隶(今河北)玉田县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 ,发病率居首位 ,死亡率高 ,致残率更高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年来 ,全国各医疗机构及科研部门 ,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及机理 ,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 ,使得中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趋提高。下面将我们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 15 0例 ,均为缺血性中风。其中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10 0例 (包括在天津中医学院进修期间所治 5 0例 ,因为没有配合补阳还五汤故不列入统计之中 ,实际列入治疗组中仅为 5 0例 ) ,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45例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同时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9%、8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结束后治疗组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和语言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血脂三项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血浆黏度、血小板聚积率及红细胞聚积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血脂三项、血浆黏度、血小板聚积指数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治疗组复发8例(5.92%),对照组复发12例(10.90%),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中医针灸结合经典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临疗效确切,可进一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应用补阳还五汤对患有气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6例患有气虚血瘀型经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尼莫地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尼莫地平与补阳还五汤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IMT和RI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颈部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对患有气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前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红细胞压积(HCT)、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Fbg、HCT、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血浆Fbg、HCT、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NIHSS均显著下降(P0.05),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煎剂联合西药可以改善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强迫游泳劳损法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同时服补阳还五汤。结果治疗组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均显著降低,表明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粘”、“浓”、“凝”、“聚”改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酌情给予美多芭、盐酸苯海索、金刚烷胺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分2次口服,共治疗6周。每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Hoehn-Yahr分级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结果 治疗2、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 Ⅲ评分逐渐降低;治疗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 Ⅲ评分均较入组前显著降低(P<0.05)。各时点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末,治疗组患者UPDRS Ⅲ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抗PD作用,或能加速美多芭的抗PD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经秩和检验,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加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运用丹参粉针静滴加补阳还五汤内服。结果:80例患者痊愈率18.75%,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丹参粉针加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60例,根据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补阳还五汤,血瘀严重者加用丹参20g,痰阻者加用半夏10g,疗程结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查结果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充分发挥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