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结合根管治疗后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合面-远中(MOD)实施不同材料的嵌体(Inlay)修复,得出不同荷载条件下的牙体组织应力水平及分布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右下颌第一磨牙MOD计算机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模拟临床常用的金合金、复合树脂、陶瓷等材料对MOD采用嵌体修复,观察3种不同材料对MOD底部及牙颈部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变化。结果从两种条件下的应力分布趋势分析,舌向45。条件下,对于牙本质,金合金嵌体的应力最大,复合树脂嵌体的应力最小;而牙冠处的应力大小接近。在舌向加载条件下,对于MOD洞型底部和牙颈部来说,其颊侧应力区域较为集中,而舌侧应力集中度明显低于颊侧。结论复合树脂的应力最小;3种不同修复材料对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相似,而且集中于MOD洞型底部及牙颈部位,前者的应力水平高于后者。当牙体组织龋损较为严重,或者波及较多牙面时,建议选择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的复合树脂材料来进行嵌体修复,以更好的避免高应力集中导致牙体折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一恒磨牙较大远中(牙合)面牙体缺损铸造镍铬合金桩核全冠及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为临床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三维造型设计建立了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壁未破坏和髓室壁部分破坏的最大远中(牙合)面牙体缺损铸造镍铬合金桩核全冠或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4种载荷下牙本质Mohr应力分布并比较牙本质最大Mohr值.结果:在最大、垂直、斜向载荷下,两种桩核全冠修复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明显小于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镍铬合金桩核全冠修复的大于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并且镍铬合金桩核全冠修复最大应力分布在最大载荷及水平载荷下更向根方分布.在水平载荷下牙本质最大Mohr值均有急剧增加,接近或超过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结论:金合金桩核全冠修复优于镍铬合金桩核全冠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髓超嵌体修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体缺损且已行根管治疗的磨牙共218颗,随机分为髓超嵌体组和全冠组,分别使用髓超嵌体和全冠进行修复,记录单颗牙的牙体预备操作时间,并于患牙修复后12、24个月随访,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评价系统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12个月时髓超嵌体组和全冠组成功率分别为97.25%和98.17%(P>0.05),24个月时2组成功率分别为96.33%和94.50%(P>0.05);单颗牙平均牙体预备时间髓超嵌体组为(21.46±2.67)min,全冠组为(32.30±3.43)min,髓超嵌体组较全冠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超嵌体修复磨牙牙体缺损具有较高的临床成功率,且能够保留更多的牙体组织,口内操作时间较短,推荐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实施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对口腔科8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全冠组(n=40)和嵌体组(n=40),全冠组实施全冠根管修复,嵌体组实施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分析两种方式治疗效果。结果:嵌体组总有效率、修复1年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全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实施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比较二氧化锆全瓷嵌体、钴铬合金高嵌体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选择141例累及邻面的后牙牙体缺损牙齿180 颗,随机分成3组,分别制作钴铬合金高嵌体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全冠及二氧化锆全瓷嵌体进行修复,在修复后1年复诊,观察修复效果.高嵌体组和全冠组在修复体完整性、有无继发龋方面与嵌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嵌体组在固位稳定性上更优于全冠组(P<0.05).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全冠、高嵌体冠优于嵌体修复,而高嵌体冠更有利于固位稳定,更加适用于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探讨髓腔深度对E-Max铸瓷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邻牙合面(mesial-occlusal, MO)缺损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1名牙周健康、牙列完整、咬合正常、左侧下颌第一磨牙形态标准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志愿者作为建模对象,采用锥形束CT(conical beam CT,CBCT)扫描数据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MO缺损的有限元模型,选择2种不同牙合面覆盖方式的高嵌体,A组为全覆盖式的高嵌体,B组为保留远中边缘嵴式的高嵌体。根据髓腔制备深度分为2 mm、3 mm、4 mm、5 mm组,各组分别施加280 N的垂直载荷和105 N的舌向45度载荷,观察修复体、黏结剂层及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 A组中各结构的应力值随着髓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髓腔深度为2 mm时,各结构的应力值相对最小;B组在髓腔深度为5 mm时,垂直加载下,各结构应力值最小,斜向加载下,黏结剂和牙本质的应力值最大;B组与A组的应力大小相似,但斜向加载时,除牙釉质外各结构应力值均变小。结论 增加髓腔深度,全覆盖式高嵌体易脱落和折裂,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求一种对磨牙残冠较理想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尽可能保留牙本质套圈的情况下,对患牙进行洞形及根管制备,以直接法在口内制作带桩的、嵌体的蜡型,经铸造工艺加工成合金带桩嵌体,嵌体粘结后再进行牙体预备,最后以全冠修复患牙。结果 156颗患牙修复后经过3年随访功能良好,无修复体松动、脱落,无继发龋等情况。结论 带桩嵌体加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磨牙残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数量、不同位置纤维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颊牙合面缺损MDBO(三壁缺损)时牙本质的应力。方法:建立右下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三壁缺损,根据根管打入纤维桩的不同数目和不同部位分为4组,A组近舌、远中根管各打入纤维桩一根;B组近颊、远中根管各打入纤维桩一根;C组近颊、近舌、远中根管各打入纤维桩一根;D组根管内无纤维桩植入。4组均采用树脂核及钴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测试垂直牙合力或45°牙合力加载下Von mises应力和最大拉应力的峰值变化。结果:D组在垂直牙合力或45°牙合力加载下,Von mises应力、最大拉应力的应力峰值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无差异。4组45°方向加载时牙根桩核应力均大于垂直方向,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力图显示牙颈部应力稍高,其他区域的应力值较小却分布较均匀,在根管壁上呈现低应力的分布状态。结论:桩核数目的变化与各组之间剩余牙本质上Von mises应力、最大拉应力的应力峰值变化不大,在桩核固位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保存根管外健康的牙体组织,以减少牙根管壁的应力;同时应尽量减少侧向力,以免引起根管壁与桩核较大应力集中,从而降低牙折风险,提高修复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折裂牙治疗中,不同的裂纹方向与患牙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20例纵折牙完成牙周及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样本,根据裂纹方向将上下磨牙分成4组,对其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对于上颌磨牙,近、远中裂较颊、舌向裂成功率高;对于下颌磨牙,颊、舌向裂较近、远中裂成功率高。结论上下折裂磨牙不同的裂纹方向影响患牙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后邻牙合面缺损条件下不同修复方式的应力情况.方法 收集因正畸拔除完整健康上颌第一前磨牙24颗.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树脂充填组、全冠修复组和高嵌体修复组,在每个治疗步骤用电阻应变法测量实验牙不同载荷下颈部颊侧的应变值.结果 用SPSS11.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树脂充填组的应变值与全冠修复组和高嵌体修复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全冠修复组与高嵌体修复组的应变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从颈部应力角度而言.根管治疗后邻牙合面缺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应采取高嵌体、全冠等保护性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高嵌体和纤维桩修复磨牙重度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根管治疗后磨牙余留2~3个轴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8例患者60颗患牙。随机分为高嵌体组(30颗)和桩核冠组(30颗)。采用改良USPHS对修复体的折断脱落、基牙的保存情况、边缘适应性、邻接关系和牙龈健康状况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临床评估。  结果  6个月观察期内,桩核冠组和高嵌体组在牙体完整性和修复体完整性上均为100%,边缘适应性、邻接关系和牙龈健康状况上,桩核冠和高嵌体达A级分别为90%以上和95%以上,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的观察随访里,2组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修复体在修复体完整性和牙龈健康状况上各增加1例,其中桩核冠组较高嵌体组发生不良数量多且程度严重。  结论  在修复磨牙严重缺损修复中,使用全瓷高嵌体修复在邻接关系、牙龈健康状况较桩核冠修复更具优势。临床上在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分析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 CAD/CAM)氧化锆桩核修复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用几何的方法分别构建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第1组)、预成氧化锆桩铸瓷核(第2组)、金合金桩核(第3组)上中切牙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通过牙轴与切缘垂直方向和与牙体长轴45°角斜下方向100 N加载,模拟上、下切牙相对时和下颌前伸运动时的两种受力情况。结果:垂直静加载下,无牙本质肩领设计,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组牙根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最小(11.02 N),预成氧化锆桩组最大(13.17 N),应力分布从切端向根方逐渐递减。2.0 mm高牙本质肩领存在时,桩核及牙根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均减小。45°斜向静加载下,在无肩领设计时,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最大(20.45 N),金合金桩核的值最小(13.61 N)。2.0 mm高牙本质肩台存在时,牙根的应力值均有减小的趋势,金合金桩核修复组牙根最大Von-Mises应力值最大(14.10 N),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修复组牙根应力最小(13.38 N)。结论: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推测:相同根管直径的一体化CAD/CAM氧化锆桩核相比预成氧化锆全瓷桩铸瓷核和金合金桩核能更好地分担垂直和侧向的咬合力,并且能够降低牙根的应力分布,起到保护基牙,维护修复体完整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对比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修复低矮磨牙残冠后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固位效果,探讨低矮磨牙残冠的优选修复方案。方法:选择志愿者健康、完整的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作为实验样本,应用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其影像学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和CATIA等逆向工程软件建立完整的下颌第一磨牙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3组低矮磨牙残冠模型(剩余临床牙冠的高度分别为1、2和3mm),并建立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3组修复体分别修复上述3组残冠的有限元模型,共9个实验组。在Abaqus软件中对模型施加垂直向及斜向静态载荷模拟咀嚼时牙齿受力,施加强制性旋转位移载荷模拟修复体旋转脱位。观察各组模型牙本质的von Mise应力峰值和分布云图,以及各组修复体为抵抗旋转脱位所产生的非轴向固位力和脱位时粘接剂的破坏情况。结果:von Mises应力峰值,垂直载荷下,嵌体冠 > 髓腔固位冠 > 桩核冠;斜向载荷下,髓腔固位冠 > 嵌体冠 > 桩核冠。应力分布云图,桩核冠的根尖1/3处、髓腔固位冠髓室底部和嵌体冠牙颈部及根部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非轴向固位力,1mm残冠组,桩核冠 > 嵌体冠 > 髓腔固位冠;2和3mm残冠组,嵌体冠 > 桩核冠 > 髓腔固位冠。刚度退化云图,旋转脱位时粘接剂开裂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嵌体冠>髓腔固位冠>桩核冠。结论:从保护牙体组织及维持修复体长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桩核冠是修复低矮磨牙残冠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动态载荷下三种形式箍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模拟口腔动态载荷下,研究上颌中切牙烤瓷核桩冠修复中三种形式箍效应的应力分布特点,通过动静态载荷下应力分析,为优化桩冠设计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建立上颌中切牙烤瓷核桩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箍效应的3种形式(A、全冠边缘直接包绕牙体;B、桩核颈环直接包绕牙体;C、冠包绕1 mm,核包绕1 mm),通过动态加载分析牙本质受力情况并与静态加载结果相比较.结果 在动态载荷下,三组实验牙本质应力均表现为从颈部向根中部、根尖部逐渐增高;与静态载荷相比较,高应力区范围从根中部扩大至桩末端根尖区牙本质,在桩末端处应力值最高.动态载荷时根中下段唇侧牙体受力显著变大.各实验组每一分步动态加载时的高应力区位置恒定,不随加载量及应力值变化而变化.在应力峰值上,σvonA<σvonC,σvonB<σvonC,(p<0.05).反转斜面降低应力峰值的作用最小.结论 通过计算机输入和手工划分网格相结合,可以建立符合临床和实验要求的动态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箍高度为2 mm时,动态载荷环境下冠包绕牙体(A)与核颈环(B)形式的箍效应均优于反转斜面形式(C),而A、B组则无显著差别.高弹性模量桩易导致桩末端和唇侧牙体受力过大而出现修复失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乳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不同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面积缺损的300颗乳磨牙,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进行预成冠、铸瓷高嵌体、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1年后复诊,参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牙体完整性和磨耗方面,三种修复方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修复体情况、继发龋、邻接关系方面,预成冠和铸瓷高嵌体优于树脂充填;而在边缘密合性方面,铸瓷高嵌体优于预成冠,预成冠又优于充填治疗。结论与树脂充填相比,虽然预成冠和铸瓷高嵌体的操作复杂、成本也较高,但是临床评价结果最好,在乳磨牙大面积缺损病例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分体制锁式金合金带桩嵌体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采用分体制锁式金合金带桩嵌体修复磨牙残冠的修复效果。[方法]从1999年7月至2002年1月间,对13例磨牙残冠牙体缺损患者应用分体制锁式金合金带桩嵌体进行修复。同期18例同等缺损程度应用分段钉嵌体金合金(非制锁式)进行修复。临床观察:主观感觉;口腔检查包括咬合情况、牙周情况、牙体与修复体边缘密合情况;X线片情况。[结果]分体制锁式带桩嵌体组13例中有1例1件1年后脱落,成功率94%。非制锁式分段钉嵌体组18例中有2例7件2年后脱落,成功率74%。两组成功率比较P=0.022。[结论]分体制锁式金合金带桩嵌体修复磨牙残冠成功率高于分段钉嵌体金合金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