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12篇随机对照试验和5篇队列研究,共1 357例患者。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2篇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等级均为C级;NOS量表显示5篇队列研究文献均为高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目测类比评分、截肢率低于对照组(SMD=-3.25,95%CI:-4.40~-2.09,P<0.000 01;MD=-1.38,95%CI:-1.64~-1.13,P<0.000 01;OR=0.12,95%CI:0.06~0.24,P<0.000 01),同时在踝肱指数、踝部皮温、愈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MD=0.12,95%CI:0.05~0.19,P<0.000 ...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以达到患肢血管再生、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运的目的。方法 对 1 0例患肢进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 ,即在胫骨内侧嵴上开一个 1 2cm× 2cm的骨窗 ,手术后第 5天开始以特制的支架以每天 1mm的速度向外牵拉 ,2 0天后停止。通过皮温测定 ,自觉症状改善及DSA造影来观察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有 9例肢体术后皮温升高 ,失营养状况改善。病人自觉冰冷麻木及疼痛症状好转 ,DSA下见侧支循环建立 ,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再生现象。结论 胫骨横向骨搬移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明显效果 ,患肢血运得到改善 ,保全了肢体 ,避免了截肢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法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外固定架固定法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便选取该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资料,这50例患者包括Wagner分级:0~4级,下肢MRI或CT动脉造影均有腘动脉以下的血管闭塞、血流中断.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术中于患者胫骨中段行2 cm×12 cm的骨窗,术后第5天对骨窗进行横向搬移,促使骨块附近软组织再生,构建全新的微循环,以便于改善患肢血供.结果 对该次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之后微循环重建成功,溃疡得到逐步愈合,未出现经小腿截肢情况,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为(13.21±1.32)周;患者患足感染、麻木、疼痛等症状均逐步消失,胫骨搬移骨窗中位愈合时间(18.23±2.22)周;术前患者足部皮温(27.23±0.32)℃、疼痛评分(5.10±0.39)分,术后患者足部皮温(31.24±0.54)℃、疼痛评分(0.78±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等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截肢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一种值得应用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总结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例糖尿病足患者(2017年10月25日至2018年10月25日),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各10例,对比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高,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临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1年1月我院骨病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5例,所有患者Wagner分级为Ⅲ级及以上,均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评估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患足创面愈合情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验证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足部皮温、疼痛、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足部血流指标、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和创面微循环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失血量分别为(56.78±8.25)min、(35.49±6.13)mL;术后2例患者出现骨搬移切口皮瓣下积血,经血肿清除、加压包扎治疗后愈合良好,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外固定架松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骨搬移1周后,患足溃疡创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3~4周后溃疡创面面积明显缩小,6~10周后开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5±2.37)周。1例患者于术后2周行坏死脚趾截除术,保肢率为97%;3例患者术后1年内足部溃疡复发,溃疡复发率为13.04%。术后3个月,患者VAS、TCSS评分、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术前下降(P<0.05...  相似文献   

7.
8.
高博  王红武  张彦祥  王艳  付海宁 《海南医学》2022,(22):2910-2913
目的 观察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21年5月宝鸡市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80例DF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开放性清创术)和观察组(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BI)、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创面面积及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BI升高,且观察组为0.98±0.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9±0.09,而MNSI降低,且观察组为(3.78±0.9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8±0.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PCT及创面面积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4.89±0.97) mg/L、(0.98±0.12)μg/L、(4.41±0.7...  相似文献   

9.
徐岩 《中外医疗》2009,27(12):26-26
目的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患者,观察疗效。方法经皮外固定支架固定50例。结果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19个月,平均6个月。50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后拆除支架,邻近的膝、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花费小。既能有效固定,又利于伤口处理。可以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治疗糖尿病足(DF)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2022年于该院治疗的63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行TTT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趋化因子受体(CXCR4),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SDF-1、CXCR4、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调SDF-1/CXCR4信号轴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TTT治疗D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殷波 《基层医学论坛》2004,8(8):695-696
目的 探讨应用单边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3例(91例)胫骨骨折病例进行三维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其中19侧辅以拉力螺丝钉等有限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固定稳定可靠,除1例骨折不愈合经植骨Ⅱ期愈合外全部愈合,愈合时间短,无骨髓炎、断钉等并发症,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单边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定,病人康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卢锡钦  田军 《医学综述》2021,(17):3450-3455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作为一种微循环再生技术,将力学刺激转变成生物信号,通过增加搬移区域的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源干细胞并重建巨噬细胞极化平衡,促使骨、血管、神经和肌肉等组织再生.骨缺损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近年来,由于糖尿病足而导致的下肢残疾日益增多,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报告用外固定架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经验。方法:用外固定架治疗闭合骨折2例,开放骨折21例。患者平均年龄31.6岁。平均随访时间17.3月。结果:22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9个月,没有深部感染发生。结论:用该方法治疗股骨胫骨骨折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外固定架因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关节、有利于开放骨折的创口换药等优点而受到重视。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我们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折 4 8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 ,男 37例、女 11例 ,年龄 17~ 5 8岁 ,闭合性骨折 2 6例、开放性骨折 2 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 2~ 36h。按AO分类[1] :A型 8例、B型 31例、C型 9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2 ] :Ⅰ型 8例、Ⅱ型 9例、胫骨多段骨折5例。并发股骨干骨折 11例、腰椎骨折 5例。闭合性骨折入院后 3~ 7d手术、开放性骨折入院后即行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5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予以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实验组(29例)予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在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22例患者根据胫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所形成的骨质缺损程度分为3组进行治疗。胫骨病灶清除后骨缺损范围不超过管状骨直径的1/3时局部植入庆大霉素链珠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骨缺损范围为管状骨直径的1/3—1/2时局部肌瓣转移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骨缺损范围超过管状骨直径的1/2时把部分骨缺损转变成完全横型骨缺损,通过ilizarov外固定架行骨转运术治疗。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9~18个月),本组患者中18例1期治愈。2例术后复发,2例患者膝关节轻度伸直活动受限(小于15°),4例1—2处针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慢性胫骨骨髓炎经彻底痛灶清除后形成的骨缺损运用ilizarov外固定架技术处理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改良胫骨截骨横向骨搬移术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疗效.方法 25例糖尿病足患者(观察组)采用改良胫骨截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23例糖尿病足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率及保肢率,测量并对比踝肱指数(ABI)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观察治疗前后患肢足部皮肤触、痛及温觉.结果 ...  相似文献   

19.
颜玺  王倩  黄鑫  简华刚 《重庆医学》2023,(9):1424-1427+1432
慢性难愈性创面有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不佳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当今医疗界亟须解决的难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彻底清创、局部抗感染、血管介入、持续负压吸引等方法,然而疗效均不尽如人意。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是基于Ilizarov技术进行的创新,因其在改善下肢血供、重建局部微循环等方面均能起到良好效果,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该方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但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有再发骨折、溃疡复发等问题,且其在促进创面修复的生物学原理、手术方式、术后疗效评价等方面仍未取得共识。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胫骨横向搬移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研究,总结该技术的优势、不足及手术相关注意事项,为难愈性创面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赵顺吕  周兵 《广西医学》2008,30(4):578-579
胫骨骨折不愈合在临床比较常见,如同时伴有低毒性感染和软组织条件不良,则给治疗带来更大困难。胫骨骨折治疗手段主要是采用切开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虽然疗效比较确切,但需要开放手术且存在很多并发症,而且内固定物遮挡又加重了骨折端缺血。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采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通过微动技术治疗软组织条件不良,低毒性感染所致的胫骨骨不连18例,15例已获随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