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Musashi-1在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对肝癌细胞转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间138例行根治性肝细胞肝癌切除术患者的术中肝癌以及癌旁样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usashi-1的表达水平;通过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Musashi-1与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q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33的表达并对癌组织中Musashi-1与CD133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稳定过表达Musashi-1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利用Sphere成球实验检测Musashi-1对肿瘤细胞成球能力的影响,利用肿瘤侵袭实验探究Musashi-1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13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有105例(76.1%)癌组织中Musashi-1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Musashi-1的表达与甲胎蛋白(AFP)水平、腹水、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乙肝病史、肿瘤大小、子灶、门静脉癌栓、镜下癌栓等无关.Musashi-1的表达水平对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肝癌组织中CD133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CD133的表达与Musashi-1的表达呈正相关(R2=0.78,P<0.001).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Musashi-1的SMMC-7721细胞的成球能力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Musashi-1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增加,对肝细胞肝癌的进展可能具有促进作用,其表达水平可以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表达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8例PTC组织和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CD133和ERK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和PTC组织中,CD133和ERK1的阳性率分别为10.0%与50.0%和12.5%与63.2%,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33的表达水平在PTC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TC组织的分化越差,淋巴结发生转移及临床分期越高,ERK1的阳性率亦越高(P〈0.01)。CD133与ERK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D133和ERK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早期联合检查CD133和ERK1对PT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荣  李伟  尚培中 《海南医学》2013,24(23):3446-3448
目的探讨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1(Ets-1)、CD44V6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分别检测Ets-1、CD44V6在宫颈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ts-1在宫颈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0%、7.5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P〈0.01);CD44V6在宫颈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0%、12.5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3,P〈0.01)。Ets-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肿瘤大小、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s-1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44V6的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5,P〈0.01)。结论 Ets-1、CD44V6在宫颈腺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因而,检测两者可反映癌细胞浸润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RCC1和TS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芯片对196例大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大肠切缘组织进行ERCC1和TS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其中129例术后患者行FOLFOX4方案化疗,随访3年。结果:在结直肠癌中ERCC1及TS表达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部位无关(P>0.05),TS阳性表达率及两者双阳性表达率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及TNMⅢ期、Ⅳ期患者中明显升高。ERCC1、TS阴性表达者3年DFS均分别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ERCC1和TS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较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关。ERCC1和TS蛋白阴性者可从FOLFOX4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3+、CD8+、CD20+细胞在二乙基亚硝胺(DEN)造模大鼠肝硬化、肝癌、肝癌肺转移3个阶段肝组织中的数量及意义。方法 DEN制备肝硬化、肝癌、肝癌肺转移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CD3、CD8、CD20染色,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D3+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肝癌组织、肝癌肺转移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P〈0.05);CD8+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肝癌肺转移(P〈0.05);CD20+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肝癌组织、肝癌肺转移、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在DEN制备的大鼠模型中,随着肝组织进一步恶化,CD3+、CD20+细胞逐渐增多,CD8+细胞却减少,导致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的紊乱。  相似文献   

6.
CD15、CD44v6和nm23H1的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D15、CD44v6、nm23H1的mR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0例大肠癌标本中的CD15、CD44v6、nm23H1的mRNA表达。并结合53例5年以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例大肠癌中CD15、CD44v6和nm23H1的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68.9%和66.7%。CD15和CD44v6的mRNA高表达及nm23H1 mRNA低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大肠癌中CD15 mRNA表达与CD44v6 mRNA表达呈正相关,与nm23H1 mRNA表达呈相关。结论: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CD15、CD44v6、nm23H1的mRNA表达可能具有正、负调节的协同作用。CD15 mRNA可作为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潜能、并客观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ell)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治大肠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3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手术前7d和手术后14d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及T细胞亚群,将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0.05)。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手术后Treg细胞比例较术前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分型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增高,提示它可能是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削弱的机制之一,Treg细胞可能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及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有效调控该类细胞的数量可能有助于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Treg细胞与肿瘤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Treg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检测疾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酶(T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51例患者NSCLC组织中的ERCC1、TS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T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0%和60.8%,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TS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ERCC1、TS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ERCC1、TS高表达,有望成为NSCLC个体化治疗有预测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问的关系。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的表达,以图象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表达阳性率呈递减改变。CD147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未见相关性(P〈0.05),而在大肠癌患者伴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D147在大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增高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11及TIMP-1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MP-11和TIMP-1的表达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TIMP-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MMP-11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MMP-11和TIMP-1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D133+结直肠癌干细胞与肿瘤增殖、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取得术后新鲜的结直肠癌组织后,立刻进行清洗、消化、培养等过程,得到了具有活性的原代结直肠癌单细胞。特异性抗体CD133标记后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癌干细胞分布比例。癌组织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确定增殖蛋白Ki-67、抑制肿瘤转移相关蛋白e-cadherin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原代细胞分离、纯化和检测技术简明可行,所得数据客观准确。研究病例按照CD133+癌干细胞比例≥3%和<3%分成两组。结果显示CD133+癌干细胞≥3%组在肿瘤大小和淋巴转移有增大和增多趋势;肿瘤增殖特异性蛋白Ki-67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抑制肿瘤转移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降低。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套可行性高的结直肠癌CD133+干细胞准确定量评估系统。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准确定量检测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和化疗敏感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技术也为进一步提纯结直肠癌干细胞,并且最终研究对此靶点的攻击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133+肿瘤细胞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4例IIIB期(T3-4N1M0)结肠癌根治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及邻近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CD133抗原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的CD133+肿瘤细胞比较少见而且分布不均匀。CD133染色见于结肠癌细胞膜的腺腔面及基底,在癌巢"出芽"处及有腺管结构的低分化腺癌也可见CD133染色。生存分析显示CD133及T分期都是IIIB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5%的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77.4%),≥ 5%则为45.2%。CD133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 CD133+肿瘤细胞是IIIB期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CD133+肿瘤细胞促进了IIIB期结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大肠癌Colo205细胞,分离并扩增出肿瘤干细胞球.方法 SFM培养大肠癌Colo205细胞,以含血清培养基(SSM)组为对照.观察细胞形态,检测正常肠道干细胞标志Musashi-1的表达,更换培养基为SSM诱导其分化,分别检测SFM组细胞分化前、分化后以及SSM组细胞表面标志CDl33、CD44表达的改变,分析各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Colo205细胞能在SFM中存活、增殖并形成肿瘤干细胞球,高表达Musashi-1,SFM组细胞分化前CD133、CD44的表达高于SSM组和SFM组分化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M组分化后与SS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发现肿瘤干细胞球处于高增殖状态,核型分析发现SFM组细胞与SSM组细胞染色体条数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含生长因子的SFM培养Colo205细胞,可生成肿瘤干细胞球,这种细胞球富集了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DH1、ERCC1和MGMT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84例胶质瘤IDH1、ERCC1和MGMT的表达。结果 IDH1和ERCC1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随病理级别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1在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分别与ERCC1和MGMT有相关性,而ERCC1和MGMT之间无相关性。结论IDH1、ERCC1的检测可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并可以将其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检测ERCC1和MGMT可针对性选用化疗药物,对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CD133+ 胶质瘤干细胞化疗耐受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BC超家族转运体蛋白在CD133 胶质瘤干细胞多药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标本中的CD133 胶质瘤干细胞(悬浮细胞)和CD133-肿瘤细胞(黏附细胞),并进行分选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传代与鉴定,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中 MDR1和MRP1的蛋白及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3例胶质母细胞瘤来源的CD133 细胞能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形成肿瘤干细胞球,并进行1~3次传代;MDR1与MRP1耐药蛋白在CD133 细胞中高度表达,阳性细胞比例范围分别为18%~67%和23%~73%;MDR1与MRP1在CD133 细胞中的表达活性分别为在CD133-细胞中的16.1倍和19.6倍;多药耐药蛋白的阳性细胞比例和其表达活性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病理级别无关;MDR1与MRP1在CD133 细胞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神经上皮肿瘤中仅有小部分细胞亚型(CD133 胶质瘤干细胞)具有内在耐药性(天然耐药性),而ABC超家族转运体蛋白MDR1与MRP1在CD133 胶质瘤干细胞中的共同过度表达是胶质瘤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CD133 细胞是胶质瘤化疗的关键性治疗标靶.  相似文献   

16.
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46中肿瘤干细胞的分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能否以表面黏附分子CD133为干细胞标志物,使用免疫磁珠分选(magnetic cell separation,MACS)法分离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46细胞中的肿瘤干细胞。方法 以CD133为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使用MACS方法分选H446细胞,比较CD133阳性(CD133+)细胞与CD133阴性(CD133-)细胞在集落形成、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侵袭性、耐药性和成瘤性方面的不同。结果 CD133+细胞和CD133-细胞在集落形成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增殖能力、分化能力、侵袭能力和耐药性方面基本相同。集落形成和成瘤性实验结果显示:CD133+或CD133-细胞中40%以上的细胞都能够形成含有100个细胞以上的大集落,增殖成为与未分选细胞相同的细胞群,并能在裸鼠身上成瘤。结论 表面黏附分子CD133不能作为分选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分选后的CD133+与CD133-细胞中含有相同的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晚期胃癌患者铂类化疗前后外周血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胃癌患者铂类继发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通过膜过滤分离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用抗体和核酸染料染色细胞核后进行激光扫描细胞计数仪分析,筛选出DAPI+CK8+CD45-CTC阳性的患者,然后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此类胃癌患者含铂方案化疗前后其外周血中ERCC1mRNA的表达。同时对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的此类患者按照RECIST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ERCC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162例患者中有108例经激光扫描细胞计数仪筛选出DAPI+CK8+CD45-CTC,检出率为66.67%。(2)108例患者含铂方案化疗后外周血中ERCC1mRNA表达阳性率为70.30%。(3)108例患者化疗前ERCC1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31.71±14.77)%,化疗后升高为(47.45±14.67)%,化疗后显著高于化疗前(P〈0.01)。(4)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前ERCC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效组化疗前后ERCC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ERCC1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膜滤过联合激光扫描细胞计数仪可有效检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且特异性高;含铂方案化疗后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ERCC1mRNA表达水平升高,提示铂类化疗后肿瘤细胞可能产生了继发耐药。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CD133+ subpopulations were isolated from 41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the proliferation and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of the cells were examined without in vitro expansion,and then compared to those of cell lines.The detection of CD133 in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isolation of CD133+ and CD133-epithelial subpopulations,Ki-67/DNA multiparameter assay and cell volume analysis were flow cytometrically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i-67 ex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CD133 level in primary cancer tissues,while cell cycle G 2 /M phase distribution or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not.In addition,the CD133+ cells showed larger cell volume and higher Ki-67 expression as compared with CD133-cells.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 2 /M phase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two subpopulations.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D133+ subpopul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 contained more actively cycling and proliferating cells,which was not correlated to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but might contribute to tumor progression and poor clin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Prominin-1的功能对人脑胶质瘤及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及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57为对象,采用脂质体介导CD133/Prominin-1反义寡核苷酸(ASODN)及无关寡核苷酸(NSODN)分别转染细胞.转染后采用RT-PCR检测CD133/Prom-inin-1 mRNA水平,同时接种各组细胞,转染后第14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在A357细胞中,CD133/Prominin-1ASDON转染组的CD133/Prominin-1 mRNA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NSODN转染组(P<0.05),但其细胞集落形成率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U251细胞中,CD133/Prominin-1 ASDON转染组的CD133/Prominin-1mRNA水平亦低于空白对照组及NSODN转染组,其第14天细胞数量也较其它两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通过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下调CD133/Prominin-1表达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显著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