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血钠、血钾和肾功能情况。方法总结280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血钾、血钠和肌酐、尿素氮水平,并探讨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多见于CD4^+淋巴细胞〈200个/mm^3的患者,其发生率为19.4%和13.3%,显著高于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组。在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患者中,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70.6%(24/34)和60.7%(17/28),显著高于非低钠、低钾血症组。在280例HIV/AIDS患者中,仅发现2例肾功能异常。结论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多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者更易出现,临床医师应在CD4T淋巴细胞数量〈200/mm^3时注意患者的血钠和血钾水平;HIV感染对肾脏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92例住院的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11例合并CMV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CD4^+T淋巴细胞、CMV PP65抗原特点和治疗转归。结果11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除1例在200/μl以上外,其余均小于100/μ1,确诊CMV感染时均已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结论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多发生于AIDS晚期,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严重并发症。建议怀疑AIDS病人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尤其CD4^+〈50/μl时应检测CMV PP65抗原,而CMV—IgM和IgG抗体准确性差。  相似文献   

3.
覃海明  农影星 《广东医学》2016,(Z2):116-117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合并眼部疾患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感染科收治确诊为AIDS患者到眼科会诊,合并眼科疾患69例(93眼),进行常规视力、裂隙灯、直接眼底镜检查,外周血常规、CD3+/CD4+/CD8+、血培养、感染免疫学五项、血及尿巨细胞病毒DNA检测,总结病患的临床特点,分析伴全身机会性感染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69例病患中,合并全身机会性感染66例(90眼),睑皮炎8例,眼睑血肿1例,结、角膜炎14例,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21例,葡萄膜炎7例,眼内炎4例,视网膜脱离1例,眼-神经病患14例,死亡4例,3例眼部疾患为首发症状,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67例。结论 AIDS合并眼部疾患多伴有全身有机会性感染,CD4+T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曹芬  叶庆 《四川医学》2014,(6):648-651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胆囊的超声改变。方法对照组50例为单纯性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50例为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实验组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免疫时期进行超声观察。两组肝功能均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超声主要观察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腔内回声。将观察的结果与临床化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观察胆囊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免疫时期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在胆囊壁毛糙、胆囊壁稍厚、增厚,胆囊腔内回声欠清晰,细弱光点回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胆囊各观察指标比较,CD4^+T细胞数在300/mm^3以上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数在200-100/mm^3时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D4^+T细胞数100/mm^3以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胆囊异常超声改变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综合考虑胆囊超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HIV/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延长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策略。方法对2010-01-2012-12住院的30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截止研究终点,305例患者中,死亡204例(66.9%),存活101例(33.1%)。第1-3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25%、11%,中位生存时间为27.4 d。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途径为性传播和其他途径的死亡风险比静脉吸毒低(HR=0.878,HR=0.373),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者的死亡风险比较低者低(HR=0.157,HR=0.423),入院时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较低(HR=0.378);入院时合并发热者(HR=3.033)、合并AIDS相关性脑病者(HR=1.678)死亡风险较高。结论 AIDS住院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相对较短,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入院时是否合并发热、是否合并AIDS相关性脑病,以及是否抗病毒治疗是影响住院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10例AIDS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死亡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0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感染途径以性接触感染最多,未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CD4^+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结论晚期AIDS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HIV/AIDS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情况,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表达与HIV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和绝对计数法检测30例正常健康成人.15例AIDS患者和20例HIV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CD4^+琳巴细胞明显比正常人低,特别是AIDS患者CD4呻沐巴细胞数低于200个//mm^3,CD8^+淋巴细胞显著增高,CD4^+/CD8^+比值倒置。结论:用FCM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可作为评价AIDS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妊娠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后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HIV/AIDS孕产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其中具有孕期、产后(3个月内)连续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资料的有17例。结朵36例患者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743个/uL,中位数367个/uL。其中17例患者孕期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588个/uL,中位数313个/uL;产后(3个月内)CD4^+计数最小值139个/uL,最大值737个/uL,中位数391个/uL;孕期CD4^+/CD8^+比值最低0.13,最高0.89,中位数0.41,产后CD4^+/CD8^+比值最低0.17,最高1.2,中位数O.51。结论本组17名HIV/AIDS孕产妇孕期、产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为产后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