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与传统头影侧位片标志点清晰度的差异.方法比较50幅头影侧位DR影像处理前后与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标志点的清晰率.结果50幅头影侧位原始DR影像的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77.7%),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R影像经影像后处理,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90.5%)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以普通骨为自动曝光标准,软组织显示差,若只比较16个硬组织标志点,则50幅头影侧位定位DR影像处理前后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分别为89.3%、98.1%,均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83.5%)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影侧位定位原始DR影像清晰率不如传统头影侧位胶片,但经影像后处理,清晰率比传统头影侧位胶片高(P<0.01),而DR影像处理前后硬组织清晰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头影侧位定位胶片(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与传统头影侧位片标志点清晰度的差异。方法:比较50幅头影侧位DR影像处理前后与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标志点的清晰率。结果:50幅头影侧位原始DR影像的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77.7%),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R影像经影像后处理,19个软硬组织标志点清晰率(90.5%)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85.9%)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以普通骨为自动曝光标准,软组织显示差,若只比较16个硬组织标志点,则50幅头影侧位定位DR影像处理前后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分别为89.3%、98.1%,均比50例传统头影侧位胶片16个硬组织标志点的清晰率(83.5%)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影侧位定位原始DR影像清晰率不如传统头影侧位胶片,但经影像后处理,清晰率比传统头影侧位胶片高(P〈0.01),而DR影像处理前后硬组织清晰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头影侧位定位胶片(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在颅面部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和优点.方法:14例研究对象分别拍摄普通X线头影片(包括头颅侧位片、正位片)和CBCT两种图像.CBCT图像用Simplant Pro 13.0软件多平面重建方法(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法,即轴向、矢状向、冠状向联合定点)定点和三维头影测量,普通X线片(头颅侧位片、正位片)采用winceph7.0软件进行头影测量,测量两种图像中同一名称的线性和角度指标,共31项,测量在CBCT能测量而在二维图像中无法测量的项目13项.所有对象均测量两次,测量时间间隔1周,用配对t检验分析普通X线头影片(头颅侧位片、正位片)测量和CBCT三维测量之间的差异.结果:CBCT三维图像和普通二维X线片同一名称31个项目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得出了13个只能在三维图像测量项目的平均值.结论:CBCT三维头影测量与普通X线头影测量结果有差异,CBCT图像是三维立体影像,能真实地反映颅面部的解剖结构,而二维图像由于放大、重叠等原因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颅颌面结构.故CBCT是研究颅面部生长发育一种较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Cone beam CT(CBCT)三维头影测量和X线片二维头影测量线距及角度的可靠度和精确度。方法:30个研究对象同时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CBCT。用winceph 7.0软件对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2D头影测量,用Simplant Pro 13.0软件对CBCT图像用MPR法定点(轴向、矢状向、冠状向联合定点)和3D头影测量。两种方法均测量41个项目值,由3位测量者每人测2遍,2遍时间间隔1个星期。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2D和3D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的测量信度,用配对t检验分析2D测量和3D测量的差异。结果:对于操作者内ICC,58.5%2D测量项目ICC〉0.9(24/41),65.9%3D测量项目ICC〉0.9(27/41),2D和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对于操作者间ICC,90.2%2D测量项目ICC〉0.9(37/41),85.4%3D测量项目ICC〉0.9(35/41),2D和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2D测量和3D测量差异比较中,角度测量值除L1 to Go-Gn角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线距测量值Ar-Go、Go-Me、S-Go、B-Go、ANS-PNS、Go-PNS、PNS-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例测量值PFH/AFH 2D明显小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 3D头影测量可靠度和精确度优于X线片2D头影测量。CBCT 3D头影测量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但某些点的定位有待统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与侧貌美观相关的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方法:选择采用一般矫治治疗结束后患者117名,利用其头颅侧位X线片制作成剪影图,由16名正畸医师和63名非专业人员对其侧貌进行审美评价,从中选择评分前20名和后20名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10项硬组织指标,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美貌有显著相关性的硬组织指标。结果:10项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中仅PU1-A距与患者的侧貌美观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558),U1-AP距的值越大,面部可能表现得越丑陋,U1-AP距的值越小,面部可能表现得越美观。结论:采用一般矫治治疗错(牙合)畸形时,应重视上颌切牙相对于面部突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重庆地区少年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正常值并对其颅颌线距值作相关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地区13岁左右正常He少年共计55名(其中男27名,女28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建立McNamara分析法正常值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获得重庆地区少年McNamara分析法头影测量正常值,经成组t检验,男女间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下前面高,上颌突距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突距,上前牙突距,下前牙突距性别差异不明显。其中有效上颌长度与有效下颌长度,上颌突距与下颌突距,有效下颌长度与下前面高分别有正相关关系,下前面高与下颌突距有一定条件下为负相关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论:X线头影测量颅颌线距测量值之间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相互推算。  相似文献   

7.
鹤壁地区正常青少年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鹤壁地区正常青少年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探索上下颌骨之间、面下1/3高度与下颌骨位置之间的关系,为鹤壁地区颅颌线距定量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鹤壁地区13岁左右正常儿童66名,拍摄正中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分析上颌突距、下颌突距、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下前面高、上切牙突距及下切牙突距。结果男女间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上下颌差值、下前面高、上颌突距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突距、上前牙突距、下前牙突距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地区比较有较大差异。结论鹤壁地区正常青少年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线距之间有相关关系,为临床量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晓智  温兴涛 《重庆医学》2003,32(3):322-324
目的:建立重庆地区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正常值并对其颅颌线距值作相关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地区13岁左右正常He少年儿童共计55名(其中男27名,妇28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建立McNamara分别法正常值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获得重庆地区少年儿童McNamara分析法头影测量正常值。经成组t检验,男女间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上下颌差值、下前面高、上颌窦距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突距、上前牙突距、下前牙突距性别差异不明显。其中有效上颌长度与有效下颌长度、上颌突距与下颌突距、有效下颌长度与下前面高分别有正相关关系,下前面高与下颌突距在一定条件下为负相关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论:X线头影测量颅颌线距测量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相互推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鹤壁地区正常青少年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探索上下颌骨之间、面下1,3高度与下颌骨位置之间的关系,为鹤壁地区颅颌线距定量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鹤壁地区13岁左右正常[牙合]儿童66名,拍摄正中[牙合]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分析上颌突距、下颌突距、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下前面高、上切牙突距及下切牙突距。结果 男女间有效上颌长度、有效下颌长度、上下颌差值、下前面高、上颌突距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突距、上前牙突距、下前牙突距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地区比较有较大差异。结论 鹤壁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法线距之间有相关关系,为临床量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数字化仪定点X线头影测量的可靠性。方法:将30张X线头颅侧位片描图标记标志点,对标志点进行数字化仪定点并获取各点的坐标值,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出测量结果。通过两次数字化仪定点测量结果近似程度的比较,评价数字化仪定点X线头影测量的可靠性。结果:所有测量项目重复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两次测量结果差值范围为每度0~0.59mm、由短线段组合的测量项目测量误差偏大。结论:数字化仪虽然具有较高的精确性,但是用于头影测量时其定点精度并非都很高,因而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测量误差,使用数据时要注意避免这种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曲线拟合优度的一种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曲线拟合优度的检验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量化的检验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只能定性评价曲线拟合优度的问题。该法从直接讨论拟合值y与实测值y的接近程度出发利用已经成熟的直线相关回归的理论和方法给出了推断曲线拟合效果优劣的一个明确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非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依赖的成人矫治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的方法,为三维评价下颌牙齿移动提供手段,同时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患者15例,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牙颌石膏模型及颅面CBCT。石膏模型经激光扫描转化为数字化模型,CBCT通过正交投照生成头颅侧位片。建立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法:通过上颌模型腭部稳定区域重叠、咬合关系转移以及头颅侧位片重叠获得的下颌骨旋转和平移量的校准,最终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以基于CBCT的下颌模型重叠法为参照,建立共同的三维坐标系,测量下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的三维移动量,通过配对t检验评价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组重叠法结果相比,下颌第一磨牙在三维移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中切牙和尖牙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横向上差异为(0.3±0.5) mm(P<0.05)。结论:通过结合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重叠和头颅侧位片重叠计算的下颌变化,可以实现成人矫治前后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较准确的配准,前牙区横向测量存在少量误差,该方法适用于在没有CBCT的条件下利用正畸常规资料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估计我国不同地区自然人群甲肝的平均感染力,为甲肝免疫策略定量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方法依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按各地调整的甲肝抗体流行率将全国划分为高度、中高度、中度、中低度和低度流行区。用简单催化模型对不同流行区的甲肝流行率资料进行拟合,估计甲肝的平均感染力。结果甲肝的平均感染力从高度到低度流行区分别为44.02%、23.09%、17.50%、10.24%和5.26%,拟合优度χ2检验后,P值均大于0.05。结论在自然人群中用简单催化模型拟合甲肝流行率资料,效果良好,获得的平均感染力数据可作为甲肝免疫策略定量研究中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部垂直向各标志点的定量关系方程,并将不同性别患者测量值用同一公式表达。方法:选取10~18岁未经治疗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共155例,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和SN-MP)值分为高角组50例、均角组58例和低角组47例。每组随机选取5例作为检验样本,其余为实验样本。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参数测量[前面高(N-Me)、上面高(N-Ans)、前鼻棘至上中切牙切缘垂直距离(Ans-U1)、下中切牙切缘至颏下点的垂直距离(L1-Me)、下面高(Ans-Me)、后面高(N-Go)、鼻根点至蝶鞍点的垂直距离(N-S)、蝶鞍点至关节点的垂直距离(S-Ar)、关节点至下颌角点的垂直距离(Ar-Go)、蝶鞍点至下颌角点的垂直距离(S-Go)、下颌角(∠Go)、面角(Facial angle)和后面高前面高比(S-Go/N-Me)]。确定与颅面结构相关的影响因子,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方程参数获得相关方程,将优化方程所得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误差比较。结果:高角、均角和低角组组内不同性别患者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组合并进行组间比较,大部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角组患者,年龄与Ans-U1呈正相关关系(r=0.470),N-Me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964),Ans-U1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05)、与面角呈负相关关系(r=-0.023),N-Go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926),L1-Me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98)、与∠Go呈负相关关系(r=-0.468);均角组患者,年龄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531),Ans-U1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78)、与面角呈负相关关系(r=-0.262),Ans-Me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920)、与N-Ans呈负相关关系(r=-0.560)、与Ar-Go呈负相关关系(r=-0.652),N-Go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867)、与N-Ans呈正相关关系(r=0.252)、与L1-Me成正相关关系(r=0.754),S-Ar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671)、与Ar-Go呈负相关关系(r=-0.250)、与L1-Me呈正相关关系(r=0.552);低角组患者,年龄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602)、与下颌角呈负相关关系(r=-0.346)、与L1-Me呈正相关关系(r=0.576),N-Me与Ans-Me呈正相关关系(r=0.869)、与N-Go呈正相关关系(r=0.859)、与面角呈负相关关系(r=-0.177),N-Ans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605)、与Ans-U1呈负相关关系(r=-0.113),Ans-Me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869)、与面角呈正相关关系(r=0.070)、与Ans-U1呈正相关关系(r=0.785),N-Go与N-Me呈正相关关系(r=0.859)、与S-Go呈正相关关系(r=0.829)。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患者颅面部垂直向各标志点的定量关系方程。高角组,年龄=5.8836+0.269×Ans-U1,N-M=22.0266+1.4945×Ans-Me,Ans-U1=34.9594+0.4545×Ans-Me-0.4097×Facial angle,N-Go=-4.5882+0.4724×N-Me,L1-Me=-12.5905+0.5322×Ans-Me+0.1243×∠Go;均角组,年龄=-2.9441+0.1468×N-Me,Ans-U1=18.917 0+0.4764×Ans-Me-0.2302×Facial angle,Ans-Me=-0.6205+1.0145×N-Me-0.9741×N-Ans-0.0576×Ar-Go,N-Go=1.6311+0.8978×S-Go+0.9197×N-S+0.1688×L1-Me,S-Ar=-1.8231+0.8453×S-Go-0.8670×Ar-Go+0.2024×L1-Me;低角组,年龄=11.7406+0.1527×S-Go-0.1699×∠Go+0.2525×L1-Me,N-Me=61.1530+0.9643×Ans-Me+0.6286×N-Go-0.6892×Facial angle,N-Ans=-4.9492+1.0658×N-Me-2.3165×Ans-U1,Ans-Me=-25.1800+0.4184×N-Me+0.2803×Facial angle+0.4776×Ans-U1,N-Go=8.6842+0.4099×N-Me+0.4033×S-Go。遗传算法建立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不同垂直类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部垂直向的方程可以表明其垂直向定量关系,并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生长预测。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C-arm-based flat-panel detector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venography has never been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CBCT ve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IVC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venography (CV).Methods:Twenty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lower extremity venous insufficiency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between May 2018 and December 2018. Each patient underwent both CV and CBCT venography.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CBCT venography were assessed by technical success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linical indexes and the results of CBCT venography and CV were analyzed with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consistency of the diagnosis of IVCS using each modality was analyzed by the kappa test.Results: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100% for CBCT venography and for CV,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CV, CBCT venography was able to show more details of adjacent tissues which might be helpful for making etiological diagnosis. The stenosis rate under CBCT venography had excellent consistency with that under CV (kappa = 0.78, Chi-square test). The stenosis rate under CBCT venograph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collateral veins (odds ratio 1.1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0, 1.26], P = 0.049), while the stenosis rate under CV was not. Unexpectedly, only one patient had a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of more than 2 mmHg (1 mmHg = 0.133 kPa).Conclusions:For the diagnosis of IVCS, C-arm-based CBCT venography was technically feasible, with good safety. The presence of collateral veins on CBCT wa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 C-arm fluoroscopy-based technique that combines CV and CBCT might be a promising protocol for the management of IVCS during a single sess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对安氏Ⅱ类拔牙矫治病例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常规使用两颗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的28例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头影测量发现垂直向指标中,下颌平面角 SN-MP平均减小1.40°±1.45°,FMA平均减小1.58°±1.32°;后前面高比(S-Go/N-Me)平均减小 1.42%±1.43%;Y轴角平均减小1.03°±0.99°,面角平均增大1.37° ±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颌磨牙平均压低(0.68±1.40) mm,上前牙平均压低(1.07±1.5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治疗后有一定的上磨牙压低,产生了一定的下颌平面逆时针前旋,对侧貌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论: 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有一定的垂直向控制能力,可以产生一定的下颌逆时针旋转,可更好地改善安氏Ⅱ类患者的侧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字化正畸诊断设计流程进行间接粘接转移托盘模型的设计和3D打印,对关键性的托槽打印精度进行检验,以期对数字化正畸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方法: 从2014年至2015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选取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拔牙8例,不拔牙6例。所有患者牙周洁治后进行口内牙列扫描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拍摄,所得STL数据与DICOM数据在自编软件中进行数据分割融合和配准、数字化矫治设计和计算机软件自动排牙、托槽虚拟定位、错牙合模型坐标还原,最终输出3D打印模型数据用于间接粘接转移定位托盘的制作。3D打印输出模型,经过后处理由水枪及超声震荡去除周围支撑材料,使用数字游标卡尺对所有样本牙颌模型上的左侧上下颌托槽及颊面管进行长度和宽度的测量,检验测量结果。测量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托槽及颊面管设计尺寸进行比较。结果: 在19个测量分析项目中有13个项目的测量均值与检验标准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范围在0.04~0.17 mm,且除左下第二前磨牙的托槽长度外均大于检验值。结论: 虽然托槽的宽度和颊面管的长度和宽度上大多稍大于检验值,但这不一定对临床上间接粘接转移托盘的制作造成影响,0.04~0.17 mm的差异是否会影响托槽实际的固位和定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初步评估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的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生长发育期(8~16岁)儿童同时段拍摄的侧位体层片和锥形线束CT作为实验数据。在锥形线束CT上通过Otsu算法提取患者的面部区域,使用三维最小二乘法获得一个矢状面,并在此矢状面上应用超像素算法来对图像进行分割以获取颈椎区域,随后分别进行人工定点与形态学算法的自动定点,对两组坐标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颈椎骨龄分期指南的定义,进行算法设计,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同时通过同期的侧位体层片进行人工颈椎骨龄判读。采用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及Gamma相关度检验比较人工侧位体层片颈椎骨龄判读结果与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结果,判断智能颈椎骨龄预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自动化捕捉的颈椎形态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形态识别度,在预测13个点中的8个拐点时,自动定点与人工定点在X轴和Y轴上的Wilcoxon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智能系统的颈椎骨龄评估结果与人工识别结果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加权Kappa值0.877,Gamma值0.991,均P<0.05)。结论: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进行的自动化颈椎形态捕捉和智能颈椎骨龄预测系统有一定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