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发现正己烷接触亚临床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作用。方法:对26例正己烷接触者及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神经传导及针电极肌电图检测,每位受检者均常规检测四肢周围神经,包括运动神经传导(CMAP)、感觉神经传导(SNAP)、针电极肌电图(EMG)。结果:神经传导检测中正己烷接触者左尺神经CMAP、SNAP波幅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右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腓肠神经SNAP速度均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MG中正己烷接触者组肢体远端肌均可见高波幅运动单位,近端所检肌运动单位形态基本正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正己烷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对临床及时应用药物干预及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指导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我科1988年1月至1996年6月收治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指四肢主要供血A如腋A、肱A、股A、GuoA损伤以及前臂桡、尺A或小腿胫前、胫后A同时损伤)43例的情况,本组由于急诊处理及时,绝大部分患者保全了肢体避免截肢致残。讨论了早期诊断、早期修复损伤血管恢复供血的重要性;急诊选择适当方式即时恢复损伤血管的通血,即使弹道伤也是可行的方法;术中术后及时行受损血管远端肢体切开减张术  相似文献   

3.
GMA红细胞悬液保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钱开诚  冷翠霞 《上海医学》1995,18(3):131-134
用一种新的红细胞保存添加剂GMA(Glucose,Mannitol,Adenine)和目前欧美国家已常规使用的红细胞保存添加剂SAGM(Saline,Adenire,Glucose,Mannitol)分别重悬ACD浓缩红细胞制成SAGM红细胞悬液(SAGM-RCS)和GMA红细胞悬液(GMA-RCS),量4℃保存,于保存0、7、14、21、28、35、42天取样测定ATP、2,3-DPG、红细胞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超声检查在肘管综合征(CuT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于唐山市第二医院就诊且经手术证实的CuTS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HD15超声诊断仪行超声检查,以CuTS患者患侧肢体为GuTS组,以健侧肢体为对照组,采用纵切面与横切面相结合的扫查方法来观察尺神经的形态学变化。纵切面上测量尺神经卡压处厚度和最粗处厚度,计算厚度比(卡压处/最粗处);横切面上分别于伸肘位和屈肘位测量肱骨内上髁处、近端髁上2 cm处及远端髁下2 cm处3个水平面尺神经的横截面积(CSA),计算伸肘位与屈肘位的CSA差值(ΔCSA)。结果 CuTS组尺神经卡压处厚度和厚度比均小于对照组,CuTS组尺神经最粗处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CuTS组伸肘位和屈肘位肱骨内上髁处、近端髁上2 cm处及远端髁下2 cm处尺神经的CSA及ΔCSA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在伸肘位和屈肘位对尺神经CSA进行测量,表明实时动态超声可显示伸肘位和屈肘位时肘管内尺神经CSA的减小值,为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离渗枸椽酸腺嘌呤(HCA)保存液中加入异搏定(VP)5mg/dl(实验组)与单纯HCA液(对照组)分别低温保存联合切取的兔胰腺及肾脏。观察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并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HCA+VP液对兔胰腺、肾脏低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兔胰腺及肾脏冷保存0 ̄36h,实验组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轻微,对照组36h出现明显的结构损伤。酶组织化学定量分析,冷保存36h,实验组琥珀酸脱氢酶(S  相似文献   

6.
梗死前心绞痛对心室晚电位及Ptfv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邓刚  邱建 《广东医学》1999,20(12):927-92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 前心绞痛(PA) 对初次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VLP) 及心电图V1 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的影响。方法 将172 名AMI患者分为PA组(AMI前24 h 内发作两次或以上心绞痛者) 及无PA组,比较两组间并发症;于AMI后23±5 d 检测VLP及测量Ptfv1,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PA组心衰、严重心律失常( 室速及室颤) 及心源性病死率低( P< 0-005 及P< 0-05);PA 组Ptfv1 阳性率低( P<0-05);两组间VL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结论 有PA者,Ptfv1 阳性率低,提示心功能较好;虽然有PA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但VLP阳性率与无PA者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质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按照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银质针治疗组40例和体针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血液流速的变化情况,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肢尺动脉、桡动脉、尺静脉、桡静脉和中指指间动脉血流流速的改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能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动脉血液流速及静脉血流回流,改善微循环,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对3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7d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进行测定。发现脑梗塞者PRA、A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ALD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病例组高血压者PRA、A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ALD呈增高趋势,非高血压者3者变化不明显。高血压组脑梗塞者PRA、A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ALD呈增高趋势,非梗塞者3者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血浆PRA、AT-Ⅱ、ALD的改变与高血压及急性脑梗塞血循环障碍病理生理机制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康复干预方法。方法将103例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3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骨折患者常规护理;康复组执行护理程序的4个步骤,即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订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计划→评价康复效果。结果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体重下降幅度、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康复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及肢体康复干预,能促进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C)技术研究偏头痛间歇期颅内外地动脉及肢体末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利用美国产Acuson128XP/10型电脑彩超诊断仪对35例偏头痛间歇期患及21例正常人大脑中动脉(RIA)基底动脉(BA),颞浅动脉深支(TSA)食指桡侧动脉(RIA)的最大峰值流速(vmax)平均流速(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5例患中,双侧大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术及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方法 术前2 d受者开始服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他莫克司(FK506)、泼尼松(Pred),术中甲泼尼龙(MP)1.5 g冲击,术后第1天甲泼尼龙1.0 g冲击,并开始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 mg/d×10 d,术后12 h口服FK506、MMF、Pred,观察移植肢体血液循环温度、排斥情况,同时监测FK506血浓度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后未见异体手排斥现象。2例移植手血循环良好,皮肤切口顺利愈合,术后10 d拆线。Tinel征检查显示神经生长速度较快,术后半年移植手功能良好,感觉已恢复至手指末节,可以持物,肌电图显示鱼际肌已见动作电位。1例应用FK506后出现血糖升高,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可以预防异体手移植的超急性、加速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在复杂断掌再植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5年10月共收治复杂断掌18例,根据复杂断掌中掌心、掌背皮肤的缺损程度,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心皮肤缺损,皮瓣大小:2~4 cm×3~6 c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背皮肤缺损,皮瓣大小:4~6 cm×5~8 cm;并同时完成断掌再植.结果 所有再植断掌及皮瓣全部成活.根据相关功能评定标准,手部功能均恢复70%以上.结论 利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分别修复复杂断掌中的掌心、掌背皮肤缺损,可较好地重建手的外形与功能,有利于一期完成断掌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种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外露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0例不同原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病人,分别应用带血管神经蒂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尺动脉腕上支皮瓣、骨间背侧岛状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供区及受区无溃疡,无明显色素沉着,外观良好,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灵活,相对游离皮瓣简单,成功率高,修复后组织结构、厚度、韧性、色泽与原组织相近,能最大程度恢复手部的外观、功能,创伤小,对生活护理小。但对手指缺损要求再造、带蒂皮瓣无法覆盖创面及无可用的带蒂皮瓣修复创面等病例,游离皮瓣仍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皮瓣修复2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皮瓣血运、质地良好.结论 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满意,是临床上较理想的选择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醋酸肤轻松、胆固醇和乙底酚对试管内霉菌生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醋酸肤轻松低浓度(2~6mg)有促进霉菌生长的作用,高浓度(8mg)有抑制霉菌生长的作用,而胆固醇及乙底酚有抑制或杀灭霉菌的作用(乙底酚的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应用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手部掌背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7例(19指)。男14例,女3例。年龄31~68岁。皮瓣大小为2.0cm×1.5cm~8.0cm×3.0cm。皮瓣供区植皮。结果:临床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弹性好,手指功能良好。结论: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和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0月86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相比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疗效更为显著,患者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穿刺针增强显像技术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对穿刺针可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或Ⅱ级,拟于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和/或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显像组(n=30)和增强显像组(n=30)。两组均通过超声(SonoSite M-Turbo)定位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增强显像组在进行穿刺时开启多波束增强技术按钮,两组通过刺激器引出特定运动后,在每支神经周围推注0.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10 mL,记录行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的操作时间、各支神经与皮肤表面的距离以及并发症,评价超声图像中穿刺针的可视性。结果: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增强显像技术组较普通显像组操作时间短[(2.63±0.81) min vs. (5.07±1.89) min,P=0.01],且在行桡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时,增强显像技术组的穿刺针可视性更好(P<0.05)。结论:对位置较深的神经采用增强显像技术可提高穿刺针可视性并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观察记录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时以腋动脉为中心4支主要神经的解剖位置及变异,为上肢局部麻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2007年12月-2009年3月行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167例,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胸大肌和肱二头肌交界部位放置,采集横断面图像,明确各组织结构位置及形态;使用神经刺激器分别定位记录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在以腋动脉为中心划分的4个象限内的位置;记录腋动脉距皮深度及周围腋静脉数量。结果: 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均靠近腋动脉,在腋鞘内按顺时针方向分布在神经血管束中。正中神经(83.8%)主要分布在第Ⅳ象限(腋动脉的前外侧),尺神经(72.5%)主要分布在第Ⅰ象限(腋动脉的前内侧),桡神经(61.7%)主要分布在第Ⅱ象限(腋动脉的后内侧),且3支神经间相对位置固定。肌皮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之间(89.2%),有10例(6%)肌皮神经位于腋鞘内,在腋动脉的头侧。有8例患者在腋窝处未找到肌皮神经。4支神经距离皮肤表面的距离由深到浅依次为肌皮神经(1.58±0.59)cm、桡神经(1.33±0.69)cm、正中神经(0.62 ±0.13)和尺神经(0.59±0.22)cm,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间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意2支神经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7例患者中,47.3%腋鞘内静脉为2条,平均为(2.4±0.8)条。结论: 在腋窝顶点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围绕腋动脉按顺时针排列分布,其相对于腋动脉位置存在高度解剖变异。肌皮神经在腋鞘内外均有分布,腋动脉周围有多条静脉伴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口腔科就诊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应用氟轻松软膏治疗;均2次/d涂于患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70.0%VS30.0%,7.5%vsf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